查看原文
其他

​【时评】好教育决不只是“鸡娃”模样|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好教育决不只是“鸡娃”模样

山栀子
最近,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和《小舍得》一开播就热度飙升,并成为观众评说“鸡娃”的热门话题。“鸡娃”是近些年北上广深等“小升初”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家长中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虎妈”“狼爸”望子成龙,“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地给孩子“报班”、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不停地激励孩子去竞争学业的行为。

在浩如星海的影视剧中,以教育为背景的作品并不多见。然而,被“鸡娃”带火的《陪你一起长大》《小舍得》将镜头聚焦普罗大众关注的升学问题,真切反映了当下优质教育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原来,社会对教育的焦虑已从高中延伸到低龄教育阶段,也引发了人们关于究竟什么才是“好”教育的深层次思考。

定义当下为“全民教育焦虑”,的确不为过。教育的“剧场效应”愈演愈烈,大有高潮迭起势不可当之状。国家层面,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文件和相关政策,尤其是近年关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等统称“五项管理”的具体意见,也不过从“指导指导”变成“纸到纸到”。学校难落地,家长不买帐。在社会层面,随着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对教育的期待和追求越来越高,优质教育资源始终供不应求。大多数一二线城市,教育竞争早已上升为残酷的社会竞争。并且,这种竞争之势已蔓延至普通的小县城。

“不准对学校排名,不得宣传高考状元,严禁对外公布中高考成绩……”,教育主管部门可谓煞费苦心,从上至下三令五申。但再“硬核”也挡不住“虎妈”“狼爸”的鸡血角逐。事实一再证明,仅靠教育自身刀刃向内的治理和变革,难以扭转局面。高考招生制度、人才培养体制、社会用人机制不改革,动摇不了教育焦虑的根基。就在前不久,《光明日报》刊载了一篇关于“教育和阶层的关系”的探讨文章,引发人们对“上清北真的可以改变一生吗”的热烈讨论。某知识分享社区对这个话题浏览量近千万,颇为火爆。人们更期待的是,理想的教育生态应该是:上清北可以改变一生,上其它学校也可以改变命运。

教育评价标准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难也最是关键。从教育和人才的角度来审视,“分数”只是一个依据。这个依据最是彰显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乃至更多层面的公平。过去,经济水平不发达,教育必然落后,也定然是以学科分数为主要内涵的质量评价和人才标准。现今,我们已走向经济强国的新时代,必须有教育强国的追求,也就必然要改革、拓展、丰富“分数”的内涵,并建立超越“分数”的质量评价和人才标准体系,从而与新时代新格局相适应。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今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成为教育评价改革迈向新时代的重要一步。从“评价指标”的要素和细则看,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把学生的成长放在评价改革的“c位”。针对这一评价改革,建立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落实机制,成为最迫切的任务产业升级换代、行业层出不穷、职业不断增多,新时期带来的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代化、多元化、新型化。只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选拔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还有,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人们不仅关注好的职业和待遇,更在乎好的精神和生态。这就要求无论是社会风气还是教育模式,都要走向多元化、个性化。好的教育,绝不只是竞走在高考独木桥上的“虎妈”“狼爸”“鸡娃”的样态。

怎样才是好教育?紧跟时代,面向未来;全面发展,尊重个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教育自身和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本文已刊于4月22日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和荆州新闻网《荆江评论》,详见左下阅读原文。)推荐阅读:1、【时评】把最好的“致谢”给自己走过的路|山栀子2、山栀子:家长,你为什么焦虑3、【时评】10万特殊党费,一颗赤诚“初心”|山栀子4、【时评】莫让“铜臭”玷污课堂|山栀子
5、【时评】请勿将“家长批改作业”妖魔化|山栀子6、【时评】女生短发就是“中学模样”|山栀子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