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音乐、美术进中考?教育部最新回应:没时间表,不给家长、学生增负
教育部独家回应: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
万丽君强调,并非要求2022年全部铺开中考艺术考试,也不要求具体分值。“我们没有一个时间表,就是说2022年就要全部都铺开考试。”2022年的重要目标,是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备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管理机制更加完善。通过三年的行动计划,在2022年的基础上向2035年的目标进发,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学校美育体系。
要实现2022年的目标,现在的差距还有多大?万丽君表示,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和美术老师只有49万人,2019年数量达到74.8万,增加近一倍。其中,2015年到2019年增加14.9万,增速尤其高。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师比例已为7.5%,而九年义务教育的艺术课时数占比标准是9%~11%,艺术教师数量还有1.5%的努力空间。“网友以为的艺术教育老师缺乏的情况,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2022年的目标就是让各地配足艺术教师。”
艺术类中考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万丽君表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保质保量完成9%~11%的艺术课时数。考试内容是课程内容,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负担。“学校教什么,我们就考什么。不是说家长要送孩子到校外去学习,各个地方都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执行。”万丽君说到,美育进中考早在2012年开始试点,最大的成效是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试点中没有增加学生负担。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学生通过学习,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万丽君告诉记者。
淮安教育局局长详解艺术进中考试点:10分,平均分能拿到9分
教育改革成果如何?张元贵指出,试点之后对比之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重视艺术课程的开设,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也非常明显。师资力量水平在不断提升和提高,试点之初,在一些师资条件不具备的学校采用录像授课的方式,之后通过配齐老师数量、资源共享、提高老师素养等多种方式,录像授课情况已经大为减少。
很多网友担心“艺术教育应试化”的问题,张元贵表示,艺术素养确实不能简单用笔试考核,计算机考核内容是能够体现音乐美术基本素养的,“的确要继续优化,未来还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考试”。他也说到,艺术课程要求的目的,其一是让学生的全面基础素养得到培养,其二是让老师教好艺术课程,让学生培养艺术素养的行为自觉,其三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我更希望教育部有了新的文件以后,推动音乐美术考试进中考,能够有更多的人大家来研究,怎么样来优化考试的方式、内容、手段使得更能够实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这样一个育人的目标。”
艺术教育资深人士直言孟大鹏提醒:艺术教育更多是要摊到学校身上
孟大鹏是国家一级指挥、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艺术总监、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合唱委员会主任,作为一位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资深人士,孟大鹏对“美育进中考”表示喜忧参半,一方面赞许是艺术教育的制度设计有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担心如何落地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艺术基础素养提高。
孟大鹏表示,中考增加艺术科目,通过分数让学生和家长真正对艺术科目重视起来,但不能给孩子增加学业负担、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要真正培养、测试学生艺术素养,艺术知识不代表艺术素养,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探讨、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真正培养、测试学生的艺术素质。
很多网友担心“在艺术环境成长的孩子更有优势,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孟大鹏建议,教育部门的考核应更注重乐队、合唱团等集体项目,如合唱等低起点甚至零起点的项目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所有孩子艺术教育的公平性。同时学校、老师也要在各科目上平等看待,在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营造一个教育公平的环境。“艺术教育更多是要摊到学校身上,不管是加10分还是40分,一定不是加到家长头上。”
“美育进中考”在如何具体落实方面仍旧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孟大鹏建议从三方面考虑,从学生家长角度,如果孩子表现出了某方面的天赋,就一定要继续培养孩子的天赋;从学校角度,学校在音体美方面教师的配备要更到位,以便更好开展艺术教育;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要制定落地细则,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测试的是素质。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转自:深圳教育
来源:央视新闻
转载、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转载/投稿/合作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