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成长中最大的敌人,是大人的偏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钱志亮工作室 Author 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01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偏见。


什么是偏见?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会根据一些不全面的信息,对一个人某种表现提出一种不客观的评价,带着一些敌对的态度。


大人对孩子的偏见,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就是很典型的偏见,其实小孩子的“偷”,大部分情况都不是道德问题,只是因为好奇、好玩;


人们对内向的孩子同样充满了偏见,他们把性格内向当成孩子的缺陷,当孩子出现胆小、退缩、恐惧的情况,就忍不住去强调孩子的内向,说他没出息;


成绩差的孩子,受到的偏见就更多了。


韩国系列纪录片《差生》中,一位初一的学生,因为学长丢了钱,作为差生的他被怀疑,辍学三年。


还有个女生,宿舍里的好学生藏酒,老师发现后,却叫是差生的她去办公室写检讨。


不得不承认,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常常不自觉地对“差生”抱有成见,一个孩子,如果成绩很差,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不占理的,成绩差似乎就是“原罪”。


弗兰西斯·培根说:“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批评、否定、负面评价......让受偏见的孩子们陷入自我否定之中,他们越来越麻木,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


偏见就像牢笼和高墙,困住了孩子,永远无法逾越。



02


对孩子而言,来自父母的偏见,永远伤他最深。


《家有儿女》里有一个细节,刘星在家擦窗户,等着妈妈刘梅表扬他,结果妈妈看见,反而训了他一顿:


“你不是就想通过擦玻璃,逃避写作业吗?”


刘星正在收拾小雪遗留在茶几上的垃圾,刘梅看见了,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刘星弄乱的:


“你看你把这屋子弄的,都乱成什么样了?”


刘星为此感到特别沮丧。小雪为了安慰刘星,假装和他同时在桌子上睡觉,观察妈妈的反应。 


果不其然,看到装睡的刘星,刘梅上去狠狠地批评他:“昨晚又玩游戏机来着吧?”



看到同样在睡觉的小雪,刘梅却是轻声细语地劝她:“肯定是昨天学习太累了,回屋歇着吧。”



在刘梅眼里,夏雪和刘星已经被她贴上“好孩子”与“坏孩子”的标签。


“好孩子”做什么都情有可原,“坏孩子”做什么都是闯祸的前兆。


像刘星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内心也会期待成为妈妈的骄傲,得到妈妈的鼓励和关心,但是,一旦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之后,他的诸多行为就已经提前被定性了,做得再多,也无法改变妈妈的成见。


就算想要变好,内心也已经没有了动力,因为他们被偏见和否定伤得遍体鳞伤,他们的无助早已被大人忽视。



03


电影《哪吒》中,申公豹说过一句话:


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因为人们的成见,哪吒中途放弃了改变人们的看法:“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他开始搞破坏,从家里到陈塘关的大街小巷,慢慢变成大家口中那个顽劣的妖怪。


如果不是李靖夫妇的信任和理解,这个“问题孩子”会在魔童的路上越走越远。


孩子的自暴自弃,最初都始于大人对他们的放弃。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自我实现预言,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曾解释说:


自我实现预言一开始是对情境的一种错误定义,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行为,使最初的错误概念变为现实,并导致这种似是而非的正确性,使错误的行为永久化。


也就是说,你对孩子的负面评价越多,孩子就越可能朝着那个方向成长,实际上,孩子的成长原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当你对他说:你总是磨磨蹭蹭!你从来不好好做作业!就你最爱哭!


时间久了,孩子也会这样认同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就是会做出磨蹭、不爱做作业、爱哭的事。


就这样,孩子身上的毛病被大人不断放大和强化,也就越来越接近你对他的评价。


可以说,偏见,正在慢慢地摧毁孩子未来的诸多可能性。



04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有大人愿意帮助他,反而和“问题”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与孩子为敌。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爱的人,也是最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语言,特别是负面的语言。


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开头会说:“你总是”“你老是”“你永远都是”“每次都是你”......用片面化的语言强化对他的判断,深深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


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力摈除对孩子可能存在的偏见,不要随意妄加评论,鼓励的声音尽量比批评的声音多。


要相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具备着无数种可能性,你的评价应该要让孩子看到可以变好的希望。

你怎么看待孩子,最终也很有可能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不要用偏见给孩子设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已获授权。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转载、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转载/投稿/合作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喜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