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大学排名(续)!细数大学里形形色色的评价
小 • 编 • 攻 • 略
在“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马上就一年之际,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通知里再次强调,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
而“双一流”的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
但是如何建立中国特色“双一流”评价体系是个大命题,只看大学排名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那除了大学排名,还有哪些是需要考虑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大学里形形色色的评价~~
01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一种方式,是促进高校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大学排名包括:U.S.NEWS大学排名(美国)、Q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英国)、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 详情可阅读文章《别只盯着大学排名,搞清楚这些,才能看懂四大全球大学排名》
但实际上由于大学性质、类型、规模、学科数量、办学特色等的不同,很难对所有大学进行综合实力的排名,所有的大学排名都存在一定偏差和不可比的因素。
教育部曾多次声称,不赞成目前国内形形色色的对大学进行综合排名的大学排行榜,认为此类综合性的大学排行榜不科学。
02
学科评价
不同于大学排名,学科评估和排名是不同学校同一学科之间的比较,可比性较强。
国内代表性的评估主要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简称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
国际代表性的评估主要是英国的研究卓越框架(REF),国际四大排名机构也陆续推出了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和评估。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其主要指标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个一级指标,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REF是英国政府资助机构用来评价本国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项目质量的一个行动计划,其评估重点是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影响以及环境三个要素,其结果将决定英国各高校从英国政府资助机构所获得的研究经费数量。
以“学科评估”和REF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学科评估”和REF最大的区别在于评估的侧重点不同,REF主要是科研评估,而“学科评估”的科研部分仅占比30%左右,是综合性的学科评价。但是由于两者的主要指标不具有国际通用性,不能进行国际比较。
03
论文评价
在学科国际评估中只有论文最具有可比性,于是出现了单纯的论文评价和排名。
国际上最著名的论文评价就是科睿唯安(其前身是汤森路透)的ESI世界前1%和1‰学科排名,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高被引科学家、发文量排名、被引频次排名、篇均被引、论文标准化影响力(CNCI)、高被引文献占比、国际合作论文占比等指标。
但是,ESI的数据主要来自wos论文,而且其学科分类和国内学科分类差距较大,ESI主要集中于理工科领域,偏向于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等,这就使得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人文哲社科在ESI排名中显得落寞,也使得国内大学的学科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
因此,直接将它作为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科是不妥当的,用入选ESI前1%的学科数量来做大学排名,对于行业型、专业型的高校更是极为不合理的。
国内方面,中国知网研发的《学术精要数据库》也是基于引文数据对单篇论文进行评价。它可以分析近十年来高影响力的文献、作者、机构、期刊:
●分专题按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
●分专辑按被引频次排名前20%的作者、前15%的机构
●分学科按CI值排名前30%的期刊
可以实现对各学科优秀的科研成果、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进行遴选分析。
另外,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也是国内影响力较大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目前已经举办3届。它采用的是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部分:
●定性评分体系由评审专家根据论文的学术内容和水平、写作质量及规范等方面进行定性评分。
●定量评分体系则从施引文献和参考文献的定量数据进行评分。
链接:10家单位入选!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学科集群牵头单位公布
04
期刊评价
万立骏院士曾说,我们要像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样,办一批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中国要成为创新强国、学术论文产出强国必须要成为学术期刊出版强国。
每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都在评价目的与作用、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与指标、评价程序、评价数据来源、评价覆盖的学科范围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效用与侧重。
其中最主要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影响力的期刊评价体系包括: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等。
另外,中国知网每年还会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并遴选当年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以此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质量,引导我国优秀成果首发权回流。
05
图书评价
长期以来,由于图书出版数量巨大,相关数据统计困难等原因,对于图书评价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一直相对薄弱和滞后。
目前,图书评价的定性评价主要有书评和专家评价法。
定量评价方面,国外从Google book search(GBS)图书引用角度进行的评价较多;美国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也推出了以英文为主的图书引文索引(BKCI)。
国内方面,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中国知网研发的《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通过对众多学者在CSSCI刊上发表论文所引用文献的分析,统计出在各学科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图书。报告将图书划分为五类:领袖著作、历史文献、工具书、国外学术著作和国内学术著作。
《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是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引文数据,对422万本图书(数据来自中国版本图书馆)的引用情况进行分析。
分6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05个学科遴选高被引图书,同时还遴选了各学科核心出版单位。
06
人才评价
提起人才评价,就不得不提各种人才“帽子”:院士、长江、千人、杰青、优青……
如何合理地进行人才评价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难度也极大。
近几年,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要求人才评价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励”的倾向,精简人才“帽子”,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
但是,究竟如何才能健全人才评价方法、并落地实施依然任重道远。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评价,还有智库评价、成果评价、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自1999年开始,至2013年以后不再开展)等等。
注:笔者能力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end
转自:CNKI高校知者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