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十年,货币供应量增速非常厉害,2000年时,M2总量大概在12万亿。
22年过去了,大家知道现在的货币供应量是多少吗?
如下图,截至2022年1月,M2总量达到了243万亿。
在2000年左右买房的人,就拿我们小县城的来说,2000年左右,当时就几百块钱一平米,买一套房子三五万就能搞定,现在一套房子一般5千一平,一套房子大概要花50万,小县城房子过了22年就翻了十多倍。
省会城市及一线城市,那房价涨幅就更高,更离谱。
2000年左右时,上海的房价是这样的,也就3000一平,花30万就能拿下。过去22年的时间,绝大多数地方的房价,翻了10多倍,甚至超过20倍,房价的增速,勉强跑赢了M2的增速。
过去几十年M2多放出来的钱,很大一部分就是被房地产这个“蓄水池”吸走了,然后再看大米、面粉之类的,2000年左右时,就能卖一两块一斤,22年过去了,大米的价格还在两三块一斤,连一倍的价格都没翻。
过去二十多年,虽然货币供应量增加了22倍,房价涨的厉害,但大家的工资也翻了很多倍,而解决温饱问题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却没怎么上涨,所以大家都无形中觉得生活越过越好,越来越有钱,购买力也越来越强。
但是大家都知道房价的走势长期要看人口,而新增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绝大多数小地方的人都在往省会城市或者一线城市涌,然后就导致不少地方的人口一直在净流出或者减少,大多数地方人口减少后,要想房价再重现20年前的辉煌,那就太难了。
而且现在又还有政策方面的住房不炒,所以未来长期看,房价的增幅估计很难跑赢M2增速,要想再把房地产作为蓄水池也不太现实。
但印出来的钱,总会找个去处,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股市。
那么,像A股的市值过去二十多年的,到底增长了多少倍呢?
在2000年时,A股的总市值大概在4.8万亿,当年上证指数收盘价为2073;
截止2021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4615家,总市值为91.6万亿。
过去22年中,A股总市值翻了有19倍,A股蓄水池的蓄水的速度实际上跟M2增速是非常接近的。
但是因为每年新上市的公司太多了,退市的上市公司又太少,像2000年时,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大概在1088家,现在是4662家,上市公司数量翻了4.28倍。因为新上市的公司数量太多了,上市后挤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值,所以即使2000年底时上证指数是2073,22年过去了,上证指数也才只有3457,涨了仅有一半多一点,这个增速是远远跑不过M2增速的。未来股市这一块,它依然还会是个蓄水池,未来A股的总市值增速估计还是会跟M2增速持平,但因为新上市的公司太多了,上证指数要想跑赢M2增速,估计还是比登天还难。人越来越有钱后,房子等固定资产配置的也差不多了后,只要他人不出国,他的资产总会在国内找个去处。资产这玩意,除了房子等固定资产外,其它的就是金融资产。钱要投向金融资产,它就需要流进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里面最常见的品种无非就是股市、债市、汇市。当然还包括储蓄也是个去处,增速估计也能勉强跑赢M2增速。股市刚才已经提到了,未来肯定是会继续成为蓄水池,但因为新上市公司数量多,指数上涨速度会很慢。除了股市,就只能去债市和汇市。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跑去汇市换美元、欧美等外币的,但从最近几年看,人民币实际上是升值的,如果是2018年从P2P里面出来的钱跑去换美元的,过去三年多不仅没有升值,实际上美元还贬值了,现在要换回人民币的话,实际上是赔钱的,更别说过去三年多浪费的资金成本。要是2000年就跑去换美元的,当时8块钱才能换1美元,那个时候要是用8万块跑去换一万美金的话,一直拿到现在只能换回6万3的人民币,不仅倒亏1万多,还要损失22年的时间成本。每年国内的融资中,用债融资的比例要占到总融资比例的90%,这个规律存在肯定是有它根本性原因的,而且像城投债券过去29年历史零实质性违约,中国的债市当然更受欢迎。总之,中国人越来越有钱了后,资本市场肯定是未来最大的蓄水池,A股作为蓄水池的作用会比以前更明显,但因为新上市的公司太多,退市的太少,把大部分新增的市值都分摊掉了,所以指数的上涨速度依然会很缓慢,在股票市场上赚钱依然会很难。汇市里面玩的人很少,占比也小。债券市场作为蓄水池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池子,国内上市了的债券整体违约率每年都很低的,一般都在0.2%左右,至于上市了的城投债券,那种出险几率就更低了。。。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