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普法|遇到网络诈骗怎么办?法学副教授薛鸿教你练就“火眼金睛”!
遇到网络诈骗?
练就火眼金睛!
无意点开陌生链接导致损失过万,
刷单返利最终身陷法律风波?
如何在广袤的信息世界里明真辨假
被诈骗后又应当怎样维权?
为帮助大家远离诈骗风险
练就防诈“火眼金睛”
本期我们特别访问了
我校医学人文学院法学专业副教授、
法学博士薛鸿老师
就常见的校园诈骗类型、
如何远离诈骗以及被诈骗后如何维权
为大家答疑解惑
人物简介
薛鸿副教授
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学教师、法学博士、贵州省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员
被诈骗后,如何有效维权?
参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在被骗之后,应保持冷静,正确处理。
1、收集、保留证据
例如以下内容:
(1)打款记录截图或银行转账单据;
(2)聊天记录截图;
(3)通话录音;
(4)短信记录截图;
(5)往来电子邮件。
2、立刻拨打110报案并通知银行冻结账户
及时报警,尽可能阻止钱财流转,及时止损或追偿损失。向公安部门如实陈述案情,公安机关会进行受案登记。如果符合诈骗刑事追诉立案条件,那公安机关将会对案件予以立案,公安机关会根据案情、涉案金额、涉案范围等启动立案侦查。
3、在被诈骗平台维权
报警后,可以在相关平台的举报中心进行维权,通过提交聊天记录、截图或者转账记录等向平台提交证据,平台会根据证据冻结该账户,并尽可能追回损失,也可防止骗子继续行骗。
4、向检察机关启动立案监督
将公安部门不予立案决定、证据材料、违法网站网址、违法即时通讯账号等一并向检察机关提交,启动立案监督程序。
几种常见校园诈骗类型
1.刷单返利类骗局
诈骗分子先发布兼职广告招募“刷单客”“点赞员”等,拉人建群,让受害人完成刷单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之后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进阶任务”,以“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
2.虚假比赛类骗局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虚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虚假比赛信息,如“校花校草评选”、“某国家级竞赛”等,设置虚假高额奖金或奖品等引诱被害人“参赛”,进而获取被害人身份信息,在被害人支付“报名费”后再无音讯。
3.校园贷款、代办信用卡类骗局
诈骗分子先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等虚假广告或链接,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后利用免押贷款甚至“裸贷”等噱头引诱受害人贷款,或编造各种理由诱导受害人支付各种“保证金”,“手续费”,诈骗分子收到转账之后便关闭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甚至以发放隐私照片等威胁索要巨额本息。
4.虚假购物、服务类骗局和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骗局
诈骗分子先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等虚假广告或链接,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后利用免押贷款甚至“裸贷”等噱头引诱受害人贷款,或编造各种理由诱导受害人支付各种“保证金”,“手续费”,诈骗分子收到转账之后便关闭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甚至以发放隐私照片等威胁索要巨额本息。
5.冒充公检法、物流客服或熟人类骗局
诈骗分子冒用公检法等国家公务人员、物流客服或受害人熟人、老师的照片、姓名包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模仿公务人员、客服人员、熟人、老师等人语气向受害人发出病毒链接或缴纳费用的指令,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以时间紧迫、后果严重等借口催促受害人转账。
如何有效预防陷入诈骗骗局?
1. 摒弃贪便宜心理
诈骗分子的骗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但核心不变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编造各种理由让人转账汇款,防诈的关键在于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摒弃侥幸心理,不轻易转账汇款。
2.妥善处置个人信息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信息时要谨慎。避免公开透露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这有助于防止个人信息被用于不法目的。面对陌生人的热心,仍要时刻保持警惕。
3.识别各类型校园诈骗
了解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段,遇到可疑情况时,务必保持警惕,及时与老师、保卫处、警察联系。不要相信任何形式的"校园贷",不为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微信号等可能涉嫌帮信罪的行为。
4.培养良好的消费、支付习惯
购物时,要选择正规商家,避免购买不明来源的商品。同时,合理规划消费,避免过度透支,不给“校园贷”诈骗分子留下可趁之机。
5.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完成相应设置,能在遇到可疑诈骗行为时优先收到提示或屏蔽各类诈骗信息,免于受骗。
面对不断迭代更新的诈骗手段
要时刻保持谨慎,摒弃侥幸心态
即使不慎陷入骗局
也要掌握科学的补救方法!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作者:赵习胜 刘富凤 陈家美
排版:李友群
编辑:李菡逸
一审:李牧
二审:钱禾
三审:陈颖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载誉归来!我校举行欢迎亚运会攀岩女子团体速度接力冠军张少琴同学暨金牌捐赠仪式
突破!汤磊教授等17人入选贵州省第七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国际化临床教学!他们在贵医血液科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所有
期待投稿合作
邮箱:gmc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