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曲晓辉教授—清心寡欲为学者

王欣娅 张铮 张畔 会计学术联盟 2023-02-24



我 们 和 您 在 一 起

会计女神 节日快乐

!

祝所有前线奋斗的女神们平安归来





会计零距离,资讯及时报。这里是由会计学术联盟为您提供的资讯播报类节目—《会计思享慧》①期我们用声音传播会计思想,会计“思”想,因分“享”,而智“慧”






曲晓辉教授—清心寡欲为学者





古有书法家字为心画,字亦精神,渣滓去尽,清光自来。今有学者专心研阅,致虚极以守静笃,甘淡泊而耐寂寞,见微知著。本期《会计思享慧》,将为朋友们分享会计学教授曲晓辉老师“清心寡欲”为学者的故事。
曲晓辉老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现吉林财经大学)会计统计系会计学专业,后来去厦门大学会计系深造,师从会计泰斗葛家澍老先生,1989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是中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女博士,第一位会计学博士生女导师。截止到2020年3月,曲晓辉老师已培养毕业博士54位(含外国留学生及台湾生)、硕士73位,2018年7月跨校返聘哈工大(深圳),组建哈工大(深圳)会计学科。近期深度参与"会计一级学科论证",从学理角度,为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会计学会起草两份论证报告。












01

国际化视野的教学和课改 












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本分。由于海外经历及思考,也由于主要从事的教学和研究侧重于国际会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组织、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以及教学管理方面,自然而然地注入了国际化元素。正如一位北美著名教授所言,从事国际会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要及时掌握最新进展。因此,备课的压力自然大些,应该说不检索和把握最新进展就不能上讲台。由于最近十几年是国际会计领域准则和实务变化最快的时期,一些课程授课内容必须持续更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曲晓辉老师力求交代准则和实务的最新进展,给出逻辑关系和基本观点,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鼓励和带领一些学生开展相关研究。教学相长、教学与研究相长,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也是高校教师应当秉承的教育理念。

在研究生招生方面,曲晓辉老师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是专业课用英语命题及面试专业课的过程中包括英语对话。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为克服学生多、指导时间有限的难题,组织学生研究、翻译国际准则和相关资料,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并且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到有竞争力的企业任职夯实了专业基础。研究生是科研的一支生力军,吸引学生参与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既是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需要。在实际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过程中,包括组织和指导学生模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分配子课题和具体研究任务,以及不定期召开小型会议切磋和研讨,促使学生爱上科研,积极参与科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这些工作,对于培养青年学者的成长,颇有成效。曲晓辉老师指导毕业的学生中,已经有二十几位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甚至博导,一些人也走上了处、厅级领导岗位,也有学生成长为商界精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成长为中坚和骨干。

 

在教学管理方面,曲晓辉老师也尽可能体现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要求。近年来,主持了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国际化教改——按照国际顶尖商学院对应学科国际高水平硕士项目培养标准,诸如德克萨斯-奥斯汀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设置会计学和财务学研究生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实现了会计学和财务学研究生课程全部采用英语讲授。这一举措对于培养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体制机制的本土国际化人才是一种探索,特别是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在体现国际教学理念、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制度背景的教学活动,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反响热烈。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的国际化水平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曲晓辉老师借用“985”平台,组织设立了国际教育中心以深入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大学和杜兰大学等高校合办会计和财务专业“1+1”硕士研究生项目,实现了国内本科与国际硕士项目的无缝对接、拟留学优秀学生赴顶尖学科深造的直通输送,获得广泛好评。







02

基于本土的国际会计研究











新世纪伊始,正是会计准则国际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的开始,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质性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曲晓辉老师和她的团队就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政治层面分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协调及启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问题、会计准则趋同的经济后果等问题展开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进行了述评,并创新性地修订了Jaccard系数以使其适于全面衡量准则趋同程度;首次在国内区别准则“缺失”和“分歧”两种情况,并借助该两种趋同度指标进一步揭示了准则差异的不同成因,进而发现它们与修订系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首次使用详细的准则精准对比点,主要以资产计价相关准则为检验对象, 分阶段考察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曲晓辉老师的研究团队还尝试创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并首次全面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趋同度,并撰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03

国际化环境下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与平台打造需要长期积累、用心体会和深刻反思,需要从基层逐步做起。基于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分管培养、学位和学科建设的积累,曲晓辉老师组织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挂牌),牵头论证、协调及组织申报了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2005年挂牌),组织了国家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最近两次的评估申报(2002年和2007年),组织迎接了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评估,对于学科建设的内涵、外延、实现形式和管理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使曲晓辉老师认识到学科建设是每位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本学科领域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曲老师觉得比较具有公益意义的是会计学“十一五”规划的组织和执笔。2004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经济组和国务院研究室秘书司的委托,曲老师组织和执笔了《国家社科“十一五”规划应用经济学·会计学学科调研报告》,对会计学学科结构进行了概括描述,由各领域专家(按姓氏笔画)于增彪教授、刘峰教授、吕长江教授、李建发教授、陈汉文教授、陈信元教授、陈晓教授、吴联生教授、陆正飞教授、傅元略教授、谢荣教授及她本人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回顾对会计学科的贡献,这一辈子特别是最近十几年,觉得最为得意的是牵头论证了国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MPAcc)。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的供需背离呈日益严重的趋势,高校培养的大量学术型人才过剩,专业教育亟待规划和发展。曲晓辉老师自1995年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主管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初步调研,形成了比较成形的想法,从1997年起大量检索国外会计学专业学位教育历史及现状,先后积累了7万多字的论证材料,并征得时任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罗飞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汤云为教授和上财研究生部冯正权主任,以及后来清华大学会计系主任陈小悦教授等所在单位的支持,向国务院学位办和财政部会计司报告,争取作为国家专业学位项目立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此项目得到财政部领导和会计司的大力支持和积极争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2年聘请一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进行论证,2004年开始试办。国务院学位办的同志认为,MPAcc项目的国际论证是所有专业学位项目申请中做得最好的。十几年来,曲晓辉老师尽可能参与了我国会计专业学位项目的现场调研、培养方案和论文标准研讨、教学改革、师资培训、案例大赛、质量评估和质量认证体系的论证或研讨工作,包括目前正在牵头论证的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项目,以期为我国会计学专业学位的设立、发展和完善竭尽绵薄之力。





04

搭建学术平台 履行学者义务











本世纪之初,国内会计学界的学术交流平台十分有限,亟待拓展。曲晓辉老师以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陆续牵头筹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暑期学校及论坛20次,参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管理学“十二五”科研规划制定工作。这些活动,促进了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和联系,也促进了学术发展。


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并报告研究进展是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曲晓辉老师有44篇论文入选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参加美国会计学会(AAA)年会和亚太国际会计问题研讨会并陈述论文,也作为论坛演讲嘉宾参加了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协会(IAAER)世界大会(World Congress)。在担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分会(原中国会计教授会)候任会长期间,与时任韩国会计学会候任会长Soon Suk Yoon教授协商一致,建立了两会年会相互参与机制,每年各派10位学者参加对方的年会,并带队参会,促进了两会及国际学术交流。

 

学术期刊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2008年以来,在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及国内外诸多学者和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以厦门大学为依托,曲晓辉老师作为主编牵头组织了《当代会计评论》(以书代刊)的编辑刊发工作,该刊主要刊登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及其相关领域的原创性和反映前沿发展的学术性论文,2013年12月20日被遴选为CSSCI收录集刊(2014-2015)。同时,曲晓辉老师也作为委员参与CSSCI指委会工作。曲老师还作为Accounting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编辑顾问、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中国会计评论》等学术期刊编委及匿名审稿人,参与学术期刊的建设工作。


作为一名学者,诚实、守信、正直、正派、公正和尽责是基本要求。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审专家……对于这些义务性工作,曲晓辉老师都能够做到亲历亲为,只要接受了委托就认真做好。曲老师参加上市公司和金融企业董事会及担任企业财务顾问也是这样,积极提供专业意见和适时进行风险提示,切实做到忠实、勤勉和尽责。





05

随想和共勉











社会上一直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当大学老师收入高也很光鲜,学问都是在风清月明、花前月下、湖边楼亭、把酒吟诗般的意境中做出来的。学者也是人,也有家庭负担、亲情友情、道义责任以及生老病死。在当今高等教育大跃进、生师比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备课、上课、带学生、做研究,哪样不费时费力都难以做好做精,加之社会服务的任务繁重,没有好的身体,没有超强的毅力,不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是无法完成任务的。虽然学校有寒暑假,国家有法定公假,校历是每周工作5天,但实际上哪一位老师会心安理得地休息和休整?因此,曲晓辉老师常说,做学问、当老师,是个体力活。当然,还必须具有管理时间的能力,耐得住寂寞,挨得住清贫。

与大多数同时代的会计学博士和学者相比,曲晓辉老师是不富裕的,而且不努力挣钱。但是,她觉得,用时间和生命的消耗来换取财富数字的递增,实在是得不偿失。只要衣食住行尚可,还是应当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虽然,我也认同,培训也是一种社会贡献。

曲老师深知“厚德载物”的道理,作为就业、高考、攻博、治学都赶上了末班车的“新五届”初中毕业生,作为饱受家庭政治历史问题牵连的“可教育好子女”,有今天的职业和成就,已经感恩戴德。

人,是要有一点传统、精神和境界的。曲晓辉老师恪守忠孝仁义理智信廉耻的传统节操。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充满爱心,心存感激,团结友善,乐观向上,一直是她的主旋律。虽然没有成长为幼时理想中的自然科学家,但曲老师一直很尊崇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名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她也很信奉智者诸葛亮的观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曲老师还特别乐意以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的警句与后学共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她相信,秉承的这些理念,对于现今青年学者的成长定位也是适用的。

 

回到现实,曲老师说,以前花了太多时间做学科竞争、做竞聘项目、写考核文章,希望发表的文字没有形成误导;今后真正想做的是,远离繁华,潜心研究,深入思考,把电脑里和笔记中纯粹属于自己的那些思想火花整理出来,争取形成传世之作。

 

曲晓辉老师曾说,岁月如江河流淌,其间该留下的自然会留下;学术如江河日月,真正的学问一定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乃发展艺术与科学之基本方针。花之素艳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是否有学术贡献以及贡献大小无需自诩,更不可妄论己长彼短,权且留给后人评说。当然,学术争鸣则不在此列。时光荏苒,转瞬即逝,跨越知天命之年的人,没有时间可以用在浮光掠影的事情上。唯脚踏实地、争分夺秒做些实事,方与渐次逼近的花甲之年相称。人生不易,有机会、有能力为社会、为他人多做一些,实乃幸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物欲纵流的社会,在各种诱惑和视觉冲击面前,曲晓辉老师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一种彻悟、一种睿智。她不仅为我们青年人提供了一种生活态度,更让我们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与教益。


注:本文改编自《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10期,曾在MPAcc教育发展智库"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曲晓辉:清心寡欲为学者”





学者简介 ●






曲晓辉老师,中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女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博士生女导师。1989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1、1993年分别评聘为副教授和教授,1996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全国先进女职工、入选2007、2008、2011(第一、二、三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项目论证发起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和面上项目、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6项,出版著作24部,国内外发表论文135篇,入选国际会议论文44篇次,部委采用咨询报告8份,企业采用咨询报告3份,省部级科研1-3等奖15项,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葛家澍奖(科研奖)1项。先后在国内外若干学术机构任职,担任国内外若干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编辑顾问、特约编审、编委,《当代会计评论》(CSSCI集刊)创刊主编,国内外若干大学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和学术顾问,若干上市公司和金融企业独立董事及顾问。

以上就是本期《会计思享慧》的主要内容




女神节快乐



会计学术联盟,全球超过十万会计金融学者在关注!


不忘初心:因缘分相聚,因互助成长,因智慧光华;

牢记使命: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

 

我们用声音传递会计思想,我是主播张铮,下期《会计思享慧》我们再见。



会计学术联盟办公室荣誉出品

转自:《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10期

改编:王欣娅  山东工商学院本科生

海报:吕蓓 内科大包头师范学院本科生

播报:张铮 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 

编辑:张畔 河北地质大学本科生

审核:段玉娟 云南大学本科生

指导:水皮/李高波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





更多精彩回顾


经济管理类国际公认顶级期刊目录:UT24.FT45与ABS四星 

语音播报 |《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1期四篇会计财务类文章

语音播报 | 《南开管理评论》2020年第1期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语音播报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四篇会计类文章

语音播报 |《经济管理》2020年第1期六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语音播报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四篇会计类文章

语音播报 |《财经论丛》2020年第1期三篇财务会计相关文章

语音播报 |《管理评论》2020年第1期四篇会计与财务类文章



今天是女神节,欢迎留言祝福身边的女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