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对话:耄耋之年的“大学者”,著写世界首部会计通史!

新闻部综合 会计学术联盟 2023-02-24

王化成教授荣获2020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近期CJAS、会计名家讲堂等国内重要学术信息
“经管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公示,厦门大学会计团队独中两元
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双周论坛第159期.11月28日

暨会计计学术联盟Seminar第16期Seminar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穷极一生完成一桩心愿耗时八年总计千万字为中国会计史著书立说
11月22日由郭道扬教授撰写的《中国会计通史》出版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这部鸿篇巨制既是中国的第一部会计通史也是世界唯一的会计通史

郭道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深教授,享誉中外的会计史学家。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被全球会计学界誉为“中国会计史第一人”。


近日

《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整版报道

郭道扬教授的事迹

以下为报道全文


长江日报



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写出

世界第一部会计通史

改变了“只有西式簿记才是科学的”结论



文明史上的5次“会计”


人类第一个会计应该是个女人。根据郭道扬的研究考证,“她”在几万年前的一个冬天,制止了已经延续了几十万年的把老人和小孩吃掉过冬的习惯行为。“她”计算了为冬天储备的采集成果,计算了冬天要延续多久,计算了自己所在的这群人每天要吃多少。“她”的大脑还没有进化到那么发达,以致无法进行这样的运筹,于是“她”拿起工具,在骨头上刻下了最初的符号。郭道扬从山顶洞人、山西峙峪人、甘肃刘家岔人的考古现场找到了这些符号。
今天大多数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都认为,文字起源于计数。郭道扬则宣布,人类社会的会计有一个伟大的历史起点,会计思想、行为对于挽救史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要知道,在人食人的年代,全世界一度只剩下几千“人”了。

文明史上第二次会计行为是大禹进行的。4000多年前,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原来称茅山),大禹集合全国诸侯,召开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审计工作大会,计算贡赋,考评业绩,计功加爵,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绩效考核,提拔干部。《史记》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当家理财、治国理政,谁掌握账簿谁就掌握权力。
1492年哥伦布出港,“大航海时代”开启;两年后,1494年,意大利人帕乔利写出了《数学大全》,这是复式簿记的总结性文献。从那时到现在,无数人赞美过复式簿记,这是文艺复兴的明珠,是地中海商业传统的结晶。歌德形容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之一”;还有人说,没有复式簿记就没有资本,或许这话应该反过来才对。今天,市场经济中的我们仍然在使用复式簿记;翻开复式簿记的账簿,每一页都写着“产权”!
500年过去了。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来华访问时提出“中国经济要发展,需要30万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赞赏。后来在北京、上海、厦门建立了3所国家会计学院,朱镕基为上海那所题校训“不做假账”。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注册会计师244215人。
2020年,《中国会计通史》签约出版,郭道扬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会计发生发展史上的40大运行规律,并提出了面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会计思想。国际同行对此书期待已久,表示必须译成英文。他们曾经高度评价郭道扬以前的著作《中国会计史稿》,称之为“能够行走的经典”;郭道扬因此成为世界会计史学家学会唯一的中国理事。正是因为国际上对他的认可,2024年第16届世界会计史学家大会花落武汉,由我校承办,这是亚洲首次举办这一会议。


郭道扬教授与他的手写书稿


访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

法典式会计制度的国家


记者



您考证研究居延汉简、流沙坠简、西陲汉晋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江陵竹简,开创了一条从陶土刻记、甲骨文及金文等现代考古成果中寻找会计史料的新路,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会计创造过哪些辉煌?

郭道扬



中国古代会计在很多方面都曾经领先世界。比如,秦律全面系统地把会计规范纳入律文条款,开创了中国法典式会计制度之先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法典式会计制度的国家。
再比如,以宋朝《营造法式》为代表,把中古时期的工程营造会计专门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以专业眼光来看,其成就在于:1.严格执行了工程营造预算管理制度;2.在预算方法上进一步采用了分环节的定额限制;3.实行了分类分项与分环节成本管算的结合控制;4.坚持精确计量原则,正确核算与落实工程造价;5.编制工程决算报告,在工程验收中进行预决算比较分析,而且“工部”的工程报告需接受“比部”的独立审计;6.在整个工程营造过程中,会计成为工程营建过程控制与工程质量的保障;7.整个工程营建过程在计量与核算上又体现了会统结合,两种核算的配合对整个工程也起着协同管理作用。
不夸张地说,它是中国古代工程营造会计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随后元明清对工程营建会计又有发扬光大,其创造的经典范例就是规模宏大的北京故宫优质建筑体系的形成,以及对这个建筑体系的会计核算与管理。
总而言之,中国中古时期的工程营建会计师是中国古代会计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另一辉煌篇章则是中国后期产生发展的中国复式簿记“龙门账”与“四脚账”。

记者



国外学者一度认为西方发明了复式簿记,中国在这方面无所建树。

郭道扬



我的《中国会计史稿》出版后,西方学者已经开始改变他们的看法。英国剑桥大学资深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杰克·古迪在《西方中的东方》一书中这样写道:郭道扬的《中国会计史稿》一书中对中国固有复式簿记的考证“不得不让西方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他们原有的某些假定进行全新思考”,改变了“只有西方式的簿记形式才是科学的”结论。
此次《中国会计通史》通过发掘出来的一系列凭证、账簿,史证了明清之际的中国固有复式簿记的存在,并用发现的举世无双的整套账簿文献,证实了中国清代中期具备成熟形态的固有复式簿记“四脚账”的组织与制度及其具体操作应用方法。应该看到,至近代,中国会计渐渐落后了,但也还是遵循着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发展的规律前行,这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有关。中国本土的复式簿记在原理上与西方复式簿记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这只能说明,人类的记账方法不可能超越其所在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瑞金中央苏区的统一会计制度领先于民国


记者



您在书中也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会计工作,这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郭道扬



先说个故事吧。为了写这本书,我们调研了当代中国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当年给“一拖”的指示:“成本一定要尽可能降低。”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都对会计工作高度重视,而且非常精通。马克思在《资本论》关于簿记的论述中写道:“(生产)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业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
1932年12月16日,在瑞金苏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颁发了《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训令第12号——统一会计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会计统一建制的一个具有重要现代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把统一会计制度做到了科学化、全面化、系统化的程度,从根本上清除了当时苏区财政与会计上的混乱现象,为苏区财政的统一奠定了管理基础。在毛泽东所建立的统一财政经济的体系中,统一是纲领,统一税收、统一国库、统一货币、统一金融等是关键部分,而统一会计,则是整个统一财政经济体系中的基础。
这种集中体现出革命战争年代的制度创新,是财政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首创,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首创。与此同时,国民政府1932年7月颁行的《中央各机关及所属统一会计制度》局限于政府会计制度统一,与苏区的制度创新行为无法相比。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开始,刮起了简化会计之风,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损失。
1962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会计职责,通常的说法不外乎是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但是从实质来看,会计工作者的职责是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按照国家法定制度“监督一切有关的财务活动”。1962年6月23日,中央在全国会计会议报告上批示,“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中央并且指出:“这几年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忽视了会计工作,账目乱了,队伍弱了,家底不清楚了,经济核算失去了依据,资金的浪费和物质的损失也就很难避免。”
这反映出,在经历一段摸索后,我们对会计的作用有了较科学的认识。

21世纪需要的是“绿色会计”


记者



您的研究赋予了会计工作一个伟大的起点,让人类走出“人食人”的困境。《中国会计通史》从山顶洞人的年代一直写到2009年,对当下乃至未来的会计,您有什么感想?

郭道扬



从我们立身的中国来说,1978年到今天,中国会计业的改革是成功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我们这本书中,研究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家企业财务会计审计的改革历程,通过梳理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华为在内的这几十家不同类型代表性企业在财务、会计与审计方面的改革经验与贡献,弘扬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下的企业改革与发展成就;我们也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其中一些企业的教训乃至失败,对于一些著名大企业的失误,我们并没有回避。
如果从走向信息社会的角度来说,无论未来包括量子计算乃至光计算领域在内的超级计算机发展到何种程度,以及云计算达到一个如何高的级别,可以断言,人类社会的财务与会计、审计学科及其工作都将无法被取代。
如果从文明意义上说,当今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政治、军事、经济的斗争与冲突,其原因归根结底都集中反映在“经济权益”方面,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不合理或交易中的不对等。所以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际性的经济法律制度的修订与重建问题十分紧迫艰巨与持久。其中,会计法律制度的建设与解决经济权益问题联系更为直接,更为深刻具体。
未来,解决国际会计法律制度重整共建中的协调问题,在此基础上解决国际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问题,将是大趋势。
另一方面,在大科学、高新技术与大经济的发展把文明社会的建设推进到更高阶段的同时,其中已潜伏着极为严重的社会性危机,这种危机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由于构成现代社会性危机的各个要素无不与现代会计控制直接相关,因而,发展与危机这两方面,既是现代会计所面临的挑战,又是历史性机遇。以保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对人口能源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控制问题,未来需把全球有关环境立法建制落脚点,放在绿色会计规则与绿色审计规则系统这个基点之上。



楚天都市报


十年千万字 书写世界首部会计通史


把中国古老而光辉的会计文化推向世界


记者



《中国会计通史》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郭道扬



《中国会计通史》总计8卷12篇38章,合计300余万字。这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揭示、总结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会计与会计文化的起源、演进、发展及其历史运行规律。
正如西方国家会计史学家所言,此书具有全新的开创性价值与意义,既是中国的第一部会计通史,也是世界唯一的一部会计通史;会计工作者评价,此书是为中国财务、会计、审计与经济监察界的领导者与工作者写史,也是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工作者树碑立传。此书问世标志着会计从此结束了有史无书的时代,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记者



您开始写书时已是古稀之年,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郭道扬



写《通史》从更深层次考虑是“古为今用”。中国的会计文化史太丰富了,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发明创造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我们一定要总结中国会计的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全面、系统研究中国会计史,突出其中的会计文化传承,及其独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成就,并确定从这一系列历史成就中所显示出来,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或会计演进之中关系到历史划期的分水岭。
通过一部填补中国乃至世界研究空白的《中国会计通史》,把中国古老而光辉的会计文化推向世界,这是十年耕耘的首要目标。

记者



可以描述一下十年来您的写作常态吗?

郭道扬



我每天都至少要写2000字,一天工作10小时,所有内容全手写,《通史》共写了三稿,总计有一千多万字。为了支撑写作,我每天走6000步锻炼身体,一般都在家里阳台上走,下楼遇到熟人一搭话,步数便完成不了。夜里躺下睡着了,想到不错的内容,我就马上爬起来记下来。我的手写稿总是放在枕头边,一是方便我记录突然想起的内容,另外如果发生意外,我好带着它跑出去。

记者



著作正式签约出版,心情如何?

郭道扬



我高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心中的石头一个一个全落地了。我也很自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由于努力奋斗在世界上可以留下有价值的著作。

为一个汉字的读音8次拜访专家


记者



您觉得做学问最需要什么精神?

郭道扬



做学问一定要有信念。1978年,我们院系收到9个科研课题任务,《中国会计发展史》这个冷门课题无人问津,我欣然接下后,从图书馆抱很多书回家研究,很多人都在看我能不能写出来,还有很多人觉得会计没有历史,这就更需要我做出成绩。

接到课题大概过了4个月,我完成中国第一篇会计史论文《中国会计发展史》。1988年,这篇论文我又写成了《中国会计史稿》正式出版。美国学者说那本书是“东方第一部会计史学专著”,我很开心向世界展示中国会计文化历史。
一个人做研究是研究不完的,我一生带了90余名博士生和博士后,他们有的也在做相关研究。最近我还将我毕生收藏的会计史领域的书籍、资料捐赠给学校,支持学校中国会计史文博馆的建设工作。

记者



听说您做学问非常“较真”?

郭道扬



写史要公正客观、准确真实。我写史的速度很慢,记得之前在写一段历史时,有一个字不清楚读音,就去找中科院研究语言文字的老专家请教。我们先后8次到研究所,终于看到专家的老伴往医院送饭,那位专家住院了。我就跟老太太说好话,说这个字的重要意义,她答应帮我去问。我把字写在纸上,她拿给老先生,老先生看了后告诉老太太这个字怎么读,老太太再告诉我。
还有一件趣事,我是学俄语的,有时候学术交流要做英语发言。1987年,我到日本参加会计大会,回来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报告会跟大家做分享。会议要求用英文发言,虽然有翻译,但我还是请学校英语老师把我1万多字的讲稿翻译成英文,老师朗读后录下来,我对着录音机一字一句背诵下来。我又担心提问环节,就提前准备了很多问题,每个问题都用准备好的英语答案回答。

为写第一本书亲手杀过一头猪


记者



能谈谈您的人生经历吗?

郭道扬



我人生大半辈子都在研究会计史。1960年秋天,我从湖北省谷城县考入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1964年毕业时,留校在商业会计教研室工作。文革爆发后,我成了一家校办工厂的保管员和采购员,在基层门市部收购过鲜鸡蛋、鲜鱼,还杀过猪、做过皮蛋。在这个阶段,我还写过《食品企业财务会计》。1978年,我再次回到久违的校园,从这一年开始研究会计史,后面就是不停的调研、写书,一直到现在。

记者


想不到您还杀过猪。

郭道扬



那是我写第一本书《食品企业财务会计》的时候,该书是我国第一本食品系统的商品流转核算讲义。就是为了写这本书,我在洪湖曹市杀过一头猪,6个大汉帮我把猪按住,一个屠夫指导我杀。他们不理解,问我“为什么非要自己杀猪”。我说我要去感受,半夜杀猪,天亮卖肉,减少肉的损耗。

记者



您现在已经80岁高龄了,有何人生心得?

郭道扬



我们大家都要珍爱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患糖尿病30多年,一天要打4针胰岛素才能控制病情。自从2005突发脑梗阻,走路也不方便了。不过疾病带来的身体疼痛,根本影响不了写作。
我一直有个想法,你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你是个讲师就要做好讲师,你是个教授就要有教授的样子。人生不能在吃喝玩乐中度过,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这个精神需要传承。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我们要尊重这个高尚的职业,要认真对待我们做的事。学生向我们学习,首先是学习你的思想、你的品质、你的道德,老师要给学生做表率才能教好学生。

记者



您对年轻学者有什么期待?

郭道扬



我认为教育青年一代的学生,首先是我们老一辈要做好表率。青年学者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学会做人是第一步。做学问要先做人,不会做人是做不好学问的。另外,做学问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好,要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甘坐冷板凳,功利不要看得太重,心中要有信念。人要正确对待得失,要懂得知足,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爱。

本文转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众号


会计学术联盟

为高端财会人的智慧成长赋能!

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工商管理”排名
国家级"会计类"一流本科建设点高校名单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会计类”课程入选名单
教育部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
经管类.北大核心期刊及投稿地址清单
最新北大“会计类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
经管类学者关注的最新224本C刊投稿清单
环境会计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顶级期刊!
十位会计教授入选2020年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项目
双11!领取优惠券,学习实证会计与Stata!
新华社2021年校园招聘「财会类专业」
会计圈热议:研究某CEO“自恋”会计硕士论文

“经管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公示!

王化成教授荣获2020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