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弃,是一段新人生的开始。

机智的阿饭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2022-10-20



今天分享一段很特别的「自我接纳」经历。


先说下我最近的奇特感受,就是经常有种身心合一的感觉,有了想法身体自然就会去做,或者身体不想做就很自然的就不做,身和心非常一致。


比如,我的意识(理性)先想到是不是要看书啊,然后身体(感性)说不想看,意识就说好吧,那再玩会儿。没玩一会儿,身体说还是去看书吧,于是很自然而且愉悦地开始看书。


身心一致的时候,内心会涌起强烈的的幸福感,伴随着一种充满整个胸腔的麻麻的感觉。


身心合一的时候,大概就是这种感受吧



以前不这样,以前明明累了一天不想看书不想写了,但理性觉得应该要坚持读书和写作,这样才是有进取心才是好的,你看那些很厉害的人即使再忙也会坚持看书….. 


反正内心就总是装着这些应该,不断在自己不想做的时候用“自律”来要求做到,这样看似成长的也很快,但内耗很多(需要克服内心抗拒和不情愿的情绪),整个人常常处于极度疲倦和被透支的状态。 


还有好多次,因为前一天晚上又熬夜了,早上醒过来感觉到身体还是很疲倦。要是以前呢,我会感到内疚和自责,怎么控制不住自己又熬夜了!


但现在我很少这么评判自己,而是以一个很放松的心态想,现在有趣的东西那么多偶尔熬个夜不是很正常的嘛。于是安安心心地继续睡懒觉。


结果闭眼没多久,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选题,一个咸鱼打挺就爬起来打开电脑把想法写下来,经常一写就是一个多小时。


类似的情况次数多了之后我就发现,其实啊,不自我苛责、不评判自己之后,整个人处于放松和愉悦的状态,是会自发去做很多事情的。


反而是以前习惯性自我苛责,时常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的时候,我所有的能量就都用来消化负情绪带来的伤害,没有力气去做更多事情了。



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对真实自我的排斥


了解我的读者应该都能感受到,我是个高敏感特质、心思细腻(心思很重,总是想很多),不管外人看起来我是如何不断成长、获得许多成就和朋友,但我的内心一直有很多很多的纠结和拧巴。


当然,也正是这些痛苦驱使我不断地思考,试图理清内心所有的纠结,每次解开一个纠结了好几年的心结也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所以觉醒之后,尤其是开始写作之后,这份痛苦反而成为重要的动力和创作母体。


而接纳自己不够好的地方,不再自我苛责这点,已经困扰我4-5年了。一直也在说自我接纳,但这种事情真的不是靠理性想明白就行的。


直到这两年谈论自我接纳和消除内耗的文章书籍越来越多,加上我自己的不断觉察和练习,终于到了这次转变的契机。


关于内耗最本质的理解,我看到最好的是ky发的一篇文章,也刚好解释了我前面说的那种身心合一的状态:


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对真实自我的排斥,是对现实的“不臣服”。


臣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自己应该能够控制任何一种情况的想法,放弃了可以改变现实的信念。


完成这种放弃之前,我们可能仍需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但臣服的发生伴随着一种极其安逸、解脱和平静的感觉。




从极度不接纳到每天都在收获新的自洽时刻


这种转变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我今年开始的一个尝试说起。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开始尝试放弃对自己的任何要求,没有要求自然也就不会有评判。然后完全顺从内心的感受去生活。


怎么做呢?就是以抗拒和拖延情绪作为信号,每次当我开始心烦没办法专注于手头事情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始抗拒想要拖延的时候、在看时间想着停止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真的「停止」。


比如自由职业之后我的运动量少了很多,就给自己设定了每天至少走6000步的目标。但有时候走了一会儿就不想走了。


要是以前我会用必须完成目标来逼自己走完(这是一种工具化自己的表现),现在我会直接回家休息,明天状态好多走点就是了。


还有写文章卡住了,烦躁的心刚起的时候,这件事情就可以结束了,告诉自己没关系,过一会有灵感的时候再继续写即可。


3月份的《有时候,“适度”会比“自律”更好》这篇就是分享刚开始练习时候的初感受。


事实上我们没办法做到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这只是一种极端的说法,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走出自我苛责的这个极端。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当我遇到超出我现在能力的事情时,我可以不过度评判自己,不陷入自我苛责的负面情绪当中,真的做到接纳自己。




希望往往藏在绝望之中


之前就听说过,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可以让一个几十年的老酒鬼戒酒。而让我真正接纳自己的,是一次非常低谷的3个多月抑郁情绪经历。


那段是时间每天2-3点睡,严重的时候早上5-6点睡(反正不用上班),然后一起床心情就是低落而沉重的,会逃避性的去玩游戏刷剧刷综艺,然后连续十来天不出门,吃饭都是外卖,微信也很少回复,就想把自己封闭起来。


有人可能觉得,你看工作还是好的,有工作至少不会让自己陷入到这么糟糕的地步。其实事后来看,刚好因为没有工作这种外在压力,我可以真的放下所有的自我期待(也是自我约束),完全放任自己这么”糟糕“。


真正的自我接纳时刻,就发生在我因为长时间的抑郁情绪(初期还各种不接纳,想要让自己重新变得积极起来)但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作息混乱就混乱吧,我对自己的唯一要求就是:即使自己过得再“糟糕”,也不要过度评判自己。


那时候真的顾不上所有的社会期待和自我要求,我要先自救。


就如尼采说的:“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使我强大。”


荣格也说:“一直处在光明的时候你是不会知道光明是什么的,只有经历了黑暗,你才知道光明是什么。”


我的感觉也是如此,在经历过最绝望的低谷之后,反而能生出一种巨大的勇气,也能做出一些彻底的改变。


现在我可以随时回到之前非常积极努力的拼搏状态,也可以在任何想要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来,这是自由的感觉。



放弃,是一段新人生的开始。


最后,在这个大家都有点用力过猛的时代,想分享我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观点:


放弃,也是一种积极选择。


大部分人在成长中习惯将放弃与失败相提并论,但在必要时重新评估生活并做出改变,才是明智的选择。


纽约的职业规划师和人生教练林恩·贝格,建议我们根据事务的价值进行选择,


“选择那些生活中让你觉得更有吸引力、更重要、更值得你付出精力的事情”。


她认为我们应当关注自己参与一项事务或活动时的「感受」。


如果我们觉察到联结感,兴奋感与成就感,并喜欢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状态,那就意味着此事体现了自我价值。


当然,价值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因此林恩提醒大家适时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是否仍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若有不契合之处,那便是放手之时。


By《呼吸》后退一步



事实上时时刻刻都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也可能是盲目和虚假的上进心。


所以,如果你觉得现在的方向上努力的很疲倦,或许可以听从林恩·贝格教练的建议,暂时放下时时刻刻紧绷着要努力进取的神经,去重点关注那些让你真正产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事情,看看在这些事情上能不能有更多的发展。


当然不需要像我这样极端的尝试,要不是有一定的积累还是挺有风险的,大家看我的分享就好了……




写在最后:


如果大家有关注我的小号就会发现,今年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在说我通过练习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生活后的收获。


现在来看特别庆幸当初做了那个尝试,那是我抑郁情绪之后直觉式(也可能是听到了内心在呼救吧)做的这个尝试。


我能很强烈的感受到内心的小孩被压抑的太久,很委屈很委屈,我一直都没有听过它的感受,它活在一个很黑暗的地方,我越来越看不见它,快消失了。


关于那个总是出来捣乱的小孩,之前在小号分享过荣格的”自我阴影“假说和Jane Elliott博士的”内阻“概念,特别有意思,有兴趣可以点击查看。


1,自我阴影:那个总跳出来阻挠我们“变好”的部分
2,你不是懒惰或者不自律,你只是有“内阻”
3,你更重要的身份是创造者,而不是打工人。

要是你喜欢今天的文章,非常推荐大家关注我的小号,

会分享很多非常内心向的思考,很多读者都说很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