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移动充电机器人概念来袭

段超 高工移动机器人 2022-10-13


新能源汽车多了,但充电桩却不是想建就能建的。


这里面业主、运营商、物业、电网几方面纠缠不清,成本、效率、维护各个方面也存在种种问题。而充电桩一日不大规模落地,新能源车主的心就一日不得安宁,毕竟与“油老虎”相比,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电动爹”能不能撑到下个充电站,下个充电站是否还有位置给你,你是否会上演一出当街推车的戏码等等。




从“车找桩”到“桩找车”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大众等车企率先推出了移动充电机器人或者叫移动充电站的概念,将车位与充电站进行“分离”,如果车主需要充电,只需要拨打电话,移动式充电站就会到指定地点为车辆进行充电。

 

当时大众宣布将在 2019 年上半年在德国沃尔夫斯堡推出第一批移动充电站。如今2020已过一半,或许是因为运送成本问题,或许是储能问题,目前尚未看到该充电站的规模化应用。

 

但一个新生事物永远不缺乏探险家。今年4月,爱驰汽车公布了在中国以及欧洲获得的七项专利,其中就涉及到一款移动充电机器人,该款移动充电机器人CARL可以自己寻找电动车,并给电动车充电。

 

和仓储领域的“人找货”到“货找人”相似,移动充电机器人就是大范围的“车找桩”到“桩找车”,所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移动机器人和储能装置。

 

首先,从移动机器人的角度来讲,优艾智合CEO张朝辉表示:“这种移动充电机器人从结构上来讲属于AGV+机械臂的复合型机器人,再加上末端的视觉相机部分。难点在于整体的控制流程和精度问题,而且由于是在室外环境,对移动机器人的导航规划能力和精度都有很高要求。”


优艾智合的移动充电机器人demo


第一步是移动机器人找到汽车充电口的位置,由于汽车的停放位置不固定,这就对移动机器人的定位精度有着很高要求,第二步就是在末端执行器部分,由于是大功率交流电,所以相比于油枪,充电口极为复杂,要准确的找准每一个针口,难度很高。

 


综合来看,目前在机器人纯技术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张朝辉也表示:“demo能做,但是商业化落地,目前的技术难度太大。”

 

其次,从储能的角度来看,杭州捷能总工孙世强给高工移动机器人算了一笔账,“充电机器人电量50度左右,单车充电保证50公里就足够了,以国产特斯拉model3为例,正常状态下它跑50公里估计耗费七八度电左右,再加上机器人自身的耗电量,一台机器人能够完成5台车的充电。”




应急充电机器人




孙世强表示:“新能源车的一个大卖点就是同等续航下电费的价格只有油费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移动充电机器人会让这个成本优势大大减少,所以,我认为正常充电肯定去充电站,移动充电机器人只能是应急充电。”

 

所以称呼它为“应急充电机器人”更为贴切。

 

有前景吗?肯定是有的,即使是燃油车发展这么多年了,满大街的中石油、中石化,依然有司机上了高速才发现自己的车没油了。

 

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讲,用户的充电解决不了,他们的销量就永远上不去。蔚来此前曾推出过“一键加电”服务,用户通过 App 下单后,蔚来道路服务专员会上门取送车辆并代客加电,或者由充电车到达现场提供加电服务。根据官网显示的 “能量无忧”套餐价格,每个服务月 15 次加电服务以及 1000 度加电额度售价 980 元,年费 10800 元。不购买套餐的话,单次价格为 180 元。

 

去年底,特斯拉半挂车式的移动充电站曝光,该半挂车上所搭载的储能装置为特斯拉商用储能电池 Megapack,该电池于 2019 年 7 月份推出。官方表示其单次存储容量可以达到 3MWh,因此理论上可以为 30 辆配备 100kWh 容量电池的 Model S/X 从完全没电充到满电。

 

可以看出,各方面现在都在发力充电机器人市场,移动充电站的出现具备一定的优势和便捷性,但与逐步建立传统的充电桩相比,移动充电站是不是一个解决充电问题的最优解,或者只是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不完善的时候的一种过渡和补充,或者是对临时救援充电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它将在未来扮演何种角色,目前尚不清楚。



●  一周点评 | 悲观者未必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 5G如约而至,半导体行业物流自动化提上日程

●  一周大事件 | 移动机器人新闻“集装箱”速递

●  “国内外AMR产品性能其实并没有实质性差异”


💡


关注高工移动机器人

回复“申请入群”

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产业链群


长按二维码关注

高工移动机器人



喜欢本篇内容给我们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