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叉车的“流派”之争
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734069166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撰文 | 潘敏瑶
近年来,无人叉车热度不断提升。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无人叉车销量7375台,同比增长110.71%,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突破1万台。
2017-2023年中国市场无人叉车销量情况与预测(单位:台,%)
数据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从人工叉车的存量替代角度来看,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各类叉车总销售量已突破100万台,电动类叉车市场占有率较高,合计销售约66万辆。而目前市场上无人叉车的占比不到0.8%,潜在的替代空间巨大。
也就是说,未来无人叉车的占比每提升1%,那将是几千台到几万台的量。
面对广阔的市场,无论是“老玩家”传统叉车企业还是“新势力”跨界新进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无人叉车产品。GGII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国内已有超过60家企业涉及无人叉车业务,并实现落地应用,加上预研和未落地应用的厂商,有超过100家相关厂商在布局无人叉车领域。
不同的企业基因,往往锻造出各异的企业特质,形成别具一格的市场打法,并渐渐呈现出不同的“流派”。
1、“传统叉车”转型升级派
本派代表企业:杭叉、林德、永恒力、合力、诺力、中力、宇锋智能、柳工、卓一、比亚迪……
当前,传统叉车企业们在仍以“传统叉车”为布局重心的前提下,以产品迭代升级的方式纷纷试水无人叉车领域。
从为无人叉车厂商进行车体代工、为系统集成商提供裸车或进行车体改装,到自主研发无人叉车,短时间来看,传统叉车企业们的优势明显,包括先发优势、市场沉淀,客户基础与销售网络布局、车体设计及生产制造工艺积累、供应链整合能力等,使其具备行业较大的影响力,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以GGII评选出的《2021年中国无人叉车民营企业竞争力排行》的TOP1企业——杭叉为例,2012年杭叉开始率先叉车在行业内自主研发AGV设备,2016年引进科尔摩根NDC技术,并组建“杭叉汉和智能”软件团队,完成了杭叉集团智能物流的战略布局,2018年2月成立了浙江杭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无人叉车市场。
截至目前,杭叉智能已针对各行业不同场景应用推出了6大系列,40多款无人叉车产品,无人叉车解决方案在光伏、陶瓷、轮胎、汽车及零部件、医药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杭叉一样的大部分传统叉车企业为缩短开发周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针对定制化场景开发定制车型,早期更倾向于外购科尔摩根NDC系统,采用该系统的产品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特点,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额的成本,企业自身也缺乏控制、导航、调度等核心技术,导致在面对难度比较高的场景时,车体自主行走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意识到这一劣势,传统叉车企业们近年来也在提高软件开发及整合能力上加大投入,如杭叉智能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天目系统,这是一款将建图定位、路径规划、调度系统、车辆控制、避障装置和通讯模块集成的软件系统,从而促进杭叉智能实现无人叉车的软硬件融合。
除了提高软件能力,传统叉车企业不仅需要自己建立现场的规划、实施、运维能力,还需要对渠道商进行培训,而渠道商具备能力后的忠诚度如何又将是新的问题和挑战。
2、“专业无人叉车”All in派
本派代表企业:未来机器人、艾吉威、劢微机器人、木牛流马、木蚁机器人、众仓、联核科技、柯金、坤厚自动化……
事实上,带着最新技术和丰厚资本进入的专业无人叉车企业,才是搅动这一池春水的“鲶鱼”。
相比于传统叉车企业的“试水”,专业无人叉车企业拿出了在主业“All in”的气势,“专注”正是这一派别的核心优势。
在软硬件方面都具有一定积累后,专业无人叉车企业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整合资源”,在与传统叉车企业争夺存量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无人叉车应用的增量市场,通过积累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来打磨自己的产品。
以众仓机器人为例,其在软件方面,自主研发了全套定位、控制、导航、视觉系统,在硬件方面,自主设计了车体后外包给其他厂商进行代工。众仓聚焦仓库与线边物流场景,应用行业包括高端制造、物流、特种行业(军工、烟草、铁路、机场)等。
众仓机器人总经理王炜站在整体解决方案的角度来分析,很多无人叉车厂商先从车体业务开始做起再往外拓展,完善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众仓机器人是从顶层设计往下探,包括车体制造、仓储物流方案设计等。
再比如艾吉威,经过近十年的沉淀,掌握了AGV以及其相关的技术和软件开发这“第一生命线”后,正着力打造的“第二生命线”——AIDT平台(“A”指的是人工智能;“I”指的是工业智能化;“D”指的是数字;“T”指的是孪生)。
艾吉威创始人刘胜明表示,艾吉威首先要持续夯实无人叉车业务,做好“基本盘”,一方面,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产品模块化进程,以降低设计、采购、制造以及交付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加速迭代核心技术,尤其是针对工业物流“深水区”场景应用的相关技术,包括高动态环境下的高稳定性导航定位SLAM、各类高精度堆叠、窄通道高密度车辆集群调度以及管制等,迎接无人叉车加速深层渗透工厂物流场景阶段的到来,做大“行业蛋糕”,做强“细分行业”。
可以发现,在意识到在整厂智能物流规划方面的经验短板后,专业无人叉车企业们正在奋起直追。
如未来机器人CEO李陆洋所言,未来判定无人叉车是否真正可用的唯一标准是其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峰值工作效率是否与人工叉车可比拟。即在确保安全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无人”的感知和运动控制能力要与“人工”无限接近。
因此,专业无人叉车企业们仍需不断提升视觉定位、环境感知、深度学习、运动规划、伺服控制等无人叉车的核心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无人叉车在仓储物流和产线物流中的工作效率。此外,“一招鲜难以吃遍天”,专业无人叉车企业们如何凭借无人叉车这一单一品类去覆盖客户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需求,值得思考。
3、“传统AGV”产品线拓延派
本派代表企业:新松、机科、昆船、井源机电、佳顺智能、CSG华晓、嘉腾、驰众、欧铠……
除了具备叉车基因的企业,众多在传统AGV领域拥有长时间积累的企业,正以业务多元化布局的方式跨界进入无人叉车领域,以求做全产品线。
这一派别的企业数量众多,据GGII调研显示,传统AGV企业数量占无人叉车市场企业总量的44%。
值得注意的是,新松、昆船、机科这三家企业起步较早,且有着国资背景,可谓有资本、有资历,所以在不同行业各具优势,比如新松的优势应用行业在汽车、军工、重工业,昆船产品在烟草行业最长运行时间超过20年,机科在印钞造币、制药、玻纤、工程机械等行业应用较为擅长。
佳顺智能总经理助理李焱指出,传统AGV企业推出的无人叉车产品,分为自制叉车产品和改装叉车产品,对于自制产品在技术和应用角度都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和技术领先性;而对于改装叉车,实际受上游叉车生产企业限制较多,特别是交期和价格上,因而改装叉车在同类项目竞争过程中,其实拼的是软件能力和实施调试能力。
随着入局者的骤增,传统AGV企业也在不断受到新势力的挑战,如何坚守阵地,并开疆拓土,成为了传统AGV企业在无人叉车领域站稳脚跟的关键。
4、“AMR新势力”以柔克刚派
本派代表企业:海康机器人、极智嘉、斯坦德机器人、迦智科技、仙工智能、蓝芯科技、灵动科技、华睿科技、国自、海豚之星、快仓、牧星智能……
在类Kiva机器人迅速崛起之后,大量初创企业涌入移动机器人赛道,这批以仓储AGV与工业AMR企业为代表的新势力,最鲜明的特点是:创始人多是学院派出身,精通软件算法,并不希望在核心软件上依赖进口,所以例如极智嘉、海康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蓝芯科技、灵动科技、仙工智能、迦智科技等都拥有自主研发的底层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对于AMR新势力而言,当前已越来越多的从前期就参与客户整厂的物流规划,并提供整厂的解决方案。该派别企业布局无人叉车的考量是:基于自身主营业务持续增长前提下,产品矩阵需要逐渐丰富,一方面是下游客户的需求开始呈现整体解决方案的趋势,单一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自身软件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在硬件层面的扩展会是企业开启第二增长极的可选路径。
斯坦德机器人CEO王永锟进一步指出,斯坦德机器人专注于推动厂仓物流的柔性化变革,而无人叉车的重负载搬运是厂仓物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王永锟分析,人工开叉车和无人叉车的核心区别之一,其实不在于开叉车的过程中,而在于“取”的动作,其快慢取决于叉车货物识别功能的效率,因而在技术层面,斯坦德开发了空间视觉感知技术,提升无人叉车识别货物的精准度;另外,基于客户需求,斯坦德在产品层面已推出了丰富的Gulf无人叉车产品线,包括窄通道堆高车、平衡重堆高车、无人牵引车。未来还将推出前移无人叉车、托盘搬运无人叉车,以及行业级定制叉车等来持续扩充产品线。
而仙工智能走的则是另一条技术路线,仙工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机器人事业部总监叶杨笙表示,仙工智能通过和不同品牌的叉车本体合作,已经掌握并形成了标准自动叉车改造流程和 Know-how,基于自身核心控制器产品,可以为仙工智能进行激光SLAM自动叉车改造时提供技术基础和保证。
可以说,当前无人叉车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技术还处于持续进步过程中,不失为AMR新势力布局的好时机。
不可否认的是,AMR新势力的无人叉车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上仍有待时间验证,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去完善迭代,此外,该派企业在叉车项目方面的施工经验普遍较少,“技术与落地之间的差距如何弥补”是关键。
5、“仓储物流集成”深谙工艺派
本派代表企业:井松智能、今天国际、顺力、东杰智能、兰剑智能、厚达智能、三丰智能、京东物流……
目前来看,一些大型的仓储物流集成商正朝着“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方向转型,即为企业提供从设备到系统的一站式服务,无人叉车作为其中的关键设备不可或缺。因此,一部分仓储物流集成商早已涉足无人叉车领域。
井松智能首席智能官邵蒙分析,目前,无人叉车面临着多模式仓储、多类型搬配、多功能堆垛、多样性装卸等更多的新场景,拥有着极大的应用空间。这些新场景也给无人叉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挑战不仅限于核心技术的迭代,还涉及到产品的标准与非标、安全可靠、多模式,方案的柔性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因而,对于仓储物流集成商的挑战在于对方案的场景化以及行业化、业态模式等问题点的把握能力。
作为最贴近应用端的仓储物流集成商,直接面对的就是下游的各种不同应用场景、项目应用案例,该派别企业深谙各类环境应用的特点,因而也更贴合客户的实际需求,所以具有丰富的实际产品、方案打磨经验,在市场运营和针对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
谁的胜算更大?
各个流派各有其优劣势,哪种派别更有望胜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两年来,无人叉车市场的新老玩家已从最初的“各自为战”逐渐升级为“短兵相接”,而实际上无人叉车的整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国内无人叉车市场才刚刚起步,各家基本上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现阶段谈“胜出”还太早,更多是“共存”。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判断,市面上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通吃”整个行业。在这种背景下,厂商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几个重点的“深水区”场景开拓,建立场景、客户资源壁垒,为下一阶段的市场竞争取得重要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叉车本身作为工业搬运车辆的刚需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在用工荒、安全、智能化、信息流等多种因素结合之下,传统叉车的盛景将很难持续,无人叉车对叉车存量市场的取代将逐步进行。
2022年,高工移动机器人将携手移动机器人和仓储物流集成企业,潜心打造《2022年无人叉车产业发展蓝皮书》,诚邀更多企业加入,贡献案例、行业观点,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详情请咨询:
罗女士:13632944360
卢所长:13530052504
点
“阅读原文”领取2022年高工机器人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