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AB面:大佬扎堆入局和“卷”到出海
2023高工锂电智能制造峰会暨西部机器人大会
极限效率 极限品质 极限成本
主办单位:高工锂电、高工机器人、高工咨询
总冠名商:海目星激光
峰会时间:2023年4月13日-14日
峰会地点:中国·成都龙之梦大酒店
峰会规模:200+上下游企业、600+产业链嘉宾
近日,“消失”了一年的前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物流X事业部总裁肖军,以创业者的身份再次出现。
据悉,肖军在去年3月正式注册了“天下先智创机器人”,主要业务为机器人领域研发,聚焦于仓储物流场景。2022年7月,该项目还获得了零一创投、经纬创投、红点中国的2亿元投资。
同样,原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负责人陈俊波离职创业,据传与前阿里机器人CEO谷祖琳、达摩院某团队负责人、浙大网新恒天VP王健共同创办“有鹿智能”,进军户外清洁机器人领域。
去年底,华为的“天才少年”稚晖君也宣布离职,有消息称稚晖君将转投机器人创业。此前,稚晖君也曾做过无人驾驶自行车、小型高精度六轴机械臂Dummy和桌面小机器人ElectronBot等作品。
稚晖君研发的无人驾驶自行车 图源网络
近两年来,科技大佬都在竞速移动机器人。腾讯四足机器人“Max”已二度迭代、阿里巴巴发布了“小蛮驴”智能物流机器人、小米发布“铁蛋”机器狗、美团也有自动配送机器人等。
其中,科技大佬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创业不乏成功案例。华为手机创始人之一的蒋化冰在2014年创办了诺亚木木机器人,专注医院物流。2022年,瑞金医院一次性采购35台诺亚木木机器人,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医院物流机器人应用案例。目前,诺亚木木机器人的产品已覆盖全国130多家医院。
可以说,互联网巨头都在押宝机器人这个赛道,尤其是应用于智能物流场景的移动机器人。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下称:GGII)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共发生33笔融资,涉及金额51.55亿元;2021年为38笔,融资金额47.15亿元,对比起2020年的16笔融资,近两年市场投资热情显著上升。
2017-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物流仓储相关领域获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整理
诸多巨头抢滩,移动机器人这条赛道究竟有何性感之处?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创业又将面对哪些困难?
淌着奶和蜜的“黄金赛道”
从市场前景来看,移动机器人还有着大量增长空间。
据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销量达到8.14万台,同比增长27.67%,创下了新高。而市场规模96.73亿元,同比增长23.83%。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移动机器人销量将维持40%以上的复合增速,到2027年市场销量有望超过50万台,市场规模450亿元。(详情见文章 《GGII: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数据重磅发布》)
2018-2027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销量及预测
数据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2018-2027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其中,应用于订单履行场景的仓储物流机器人拥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增长势头,2021年全球仓储物流机器人部署量已高于前两年的总和,预计到2027年将占全部移动机器人总部署量的73%。
而推动起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在于,移动机器人满足了当下和未来大规模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疫情以来,面对持续上升的用工成本和被打断的生产节奏,不少企业都直观感受到了使用机器人的重要性,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增加。
而近些年来下游新兴行业的爆发,也在大量释放着对机器人的需求。出于工作效率和良品率等方面的考量,新能源、半导体和智慧物流等行业对移动机器人有着极大的需求。例如仓储物流集成上市公司今天国际去年1—6月内,取得新能源订单13.69亿元,同比增长了12.92%;而同期诺力股份智慧物流系统业务的新能源订单,也新增了10.68亿元的订单。
另一方面,移动机器人行业的日趋成熟,则有了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新技术的落地和成本的下跌,让客户采用移动机器人时,真正感受到了降本提质增效。
在技术方面,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与机器人产生的深度融合,以及机器人视觉导航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更新,大幅度提升了机器人本身的自主决策和交互能力,让客户在使用时感到更简单、更具效率。例如艾吉威加入了区块链技术的“小千斤”系列,让数据变得可信,同时把买设备变成买服务,有机会在AGV领域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感。
在成本方面,我国大多数移动机器人企业已经过五六年的发展,积累了多个行业的移动机器人落地案例。基于长久的经验积累,不少移动机器人企业已经推出了“标品”。而“标品”的存在,无疑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用户侧开始持续发展,这是一切的保障。当产品通过多次和用户需求进行打磨,会变得更成熟,同时供应链也会随之优化,到了这个阶段,价格也会变化,这就是行业逐渐变成熟的过程。”迦智科技市场总监樊晓东说道。
斯坦德机器人市场总监张旭拿无人叉车产品举例,随着叉车本体标准化,叉车产品得以量产,成本下降,利润就会得到提升。
斯坦德窄巷道无人叉车
移动机器人成本考量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是零部件。激光雷达、控制器、电机和减速器是移动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占据较大成本。随着近年国内零部件厂商的崛起,仙工智能、华成工控、步科股份等国内厂商迎头追赶,价格有望降低。
产品标准化和零部件国产化等因素,让移动机器人得到“降本”,而技术的不断更迭则让移动机器人更灵活,也有了应用更多场景的可能,这是提质增效的前提。当移动机器人的性价比与爆发的需求相遇,无疑会催生一个日渐成熟庞大的市场,以及未来更多的场景落地可能。
很少有人质疑,在未来三五十年的大周期里,机器人将进入到蓬勃发展的阶段,也无怪乎大佬们纷纷入局移动机器人。
不过,要走上移动机器人创业这条路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变现之路不好走
互联网大佬转向移动机器人赛道,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投资逻辑的差异。
要知道互联网流行的“烧钱”战略,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并不通用,有时甚至更像是一剂见效快的“毒药”。机器人行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公司产品和团队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沉淀,如果迫于看到成效,采取心急的“烧钱”策略,则会从根本上影响公司的核心业务布局和组织架构。
高工移动机器人在走访中发现,多家移动机器人企业提及纯资本投资时心有戚戚,他们认为投资人起码要对行业有积累认知,如果盲目随着投资热潮转身移动机器人赛道,会摔得很惨。因此去年以来投资热度的小幅度衰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代表市场回归理性的好事。
迦智科技EMMA系列
回到前文,身为京东物流X事业部总裁的肖军、深耕自动驾驶的陈俊波,他们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创业也算是“专业对口”,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缺乏认知。他们要面临的最迫切困难是,如何挤进这个拥挤的赛道。
“国内太卷了。”这几乎是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共同感受,前有“行业卷王”海康机器人全面发展,将机器人定价一再打破底线;后有新厂家不断涌现,争夺市场;而发展多年的头部企业们,也逐渐将蛋糕划定。
据GGII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仍属于竞争型市场,行业集中度正逐年提升。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集中度CR8=45.05%,较2021年提升1.61%,马太效应初步显现,各厂商之间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国内市场内卷之下,各大厂商纷纷出海。在GGII制作的2022海外订单TOP10中(详情看《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海外订单TOP10》),极智嘉是去年中国移动机器人海外订单最多的企业,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70%。极智嘉工业行业总经理崔喆在2022高工移动机器人年会上说:“通过我们过去的体验来看,移动机器人的星辰大海更多集中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上。”
此时选择在国内移动机器人领域创业,面临的必将是一片厮杀激烈的战场。另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是,许多移动机器人企业仍陷于亏损泥潭,何时能变现还是个问题。
此前“明星送餐机器人公司”普渡科技在一年间裁员千人以上,CEO张涛在信中说道:“公司实在是无钱可烧了,整个送餐机器人行业都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灵魂问题:一直在亏损,从未盈利过。”
今年以来高工机器人梳理了21家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发现,从净利润方面来看,有14家企业实现净利同比增长,占比63.6%,其中净利同比增幅最大为699.06%-813.21%;6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净利同比下滑,下滑幅度最大为316.20%-352.23%;7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最高达8.28–11.08亿元。
尽管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可以实现阶段性盈利,但仍有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投入期,谈盈利为时过早,商业变现或许还是下一个要讲的新故事。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创业移动机器人是个好故事,但要将“故事”转为“战绩”,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往期回顾
国外玩家VS国内玩家,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千亿蓝海
21年“机器人”老兵征战北交所IPO!
元仓海外仓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新松机器人设立半导体设备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