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磨磨蹭蹭怎么治?解药来了!

无才姐 女子无才便留德 2020-03-12


作者 | 无才姐


error 404


开学了,老父老母们终于从暑假带娃的坑里爬出来,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发现自己掉进了更大的坑里。


原本放假起得比鸡早的娃,早上突然就起不来了。穿衣拖拖拉拉,洗漱拖拖拉拉,吃饭拖拖拉拉。。。每天在迟到的边缘疯狂试探。


原本玩起游戏来身手敏捷的娃,写作业突然就不灵了。目光呆滞,神情涣散,东摸西摸,哼哼唧唧。。。挑战着老父老母的每一根神经。


只有睡觉还和假期一样,那就是——不肯睡觉。睡前所有程序都按慢动作播放,期间自行插播各种小程序,喝水,上厕所,开灯关灯,要亲要抱。。。用生命破坏老父老母的(已经濒临绝迹的)夜生活。


笑容渐渐凝固。

内心开始抓狂。

用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磨蹭大王!





01

在抛出干货之前,无才姐必须认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磨蹭都有问题,都需要拯救。


有两种不需要。


一种是性格中自带的“慢”做事不紧不慢,但有责任心和目标感,自己能控制节奏,把事情做好。


我们的社会生存法则总是偏向那些做事快节奏的人,风风火火被视为效率和能力的表现。所以急性子的人天生具有优越感,对慢性子无法理解和包容。


可是性格这东西,存在即合理。慢性子的人习惯于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观察事物的细节和确保结果的完美,他们细心周到,处事稳健可靠。


而急性子的人往往会在直奔目标的过程中因为忽视细节而错漏百出,看似节省时间,却常常需要在纠错上花费更多时间。


大麦麦和小米米就是典型的一慢一快。大麦麦天生做每件事都比妹妹慢半拍,有时候看着真会着急上火,但是她总能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很少出错。而小米米做起事来快得像一阵旋风,照理应该省心,但丢三落四起来一样让人头痛,一年换八个饭盒这种事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所以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性格,我们接受了一张纸的A面就必须接受它的B面。尊重孩子的天性,就不要打乱他们自有的节奏。对一些孩子来说,慢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寻找安全感的过程,找到了,他们才能踏实地成长起来。


另一种是成长中必经的“慢符合自身的年龄和能力特征,却因为达不到成年人的要求而被指责。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对他们的走路速度有何苛求,可一旦他们会跑会跳之后,我们就总嫌他们走得慢。我们忘了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的步幅和我们有多大的差距,忘了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他们走得慢而只是我们走得太快了。


他们个子还矮,视野和我们并不一样;手臂还短,能够到的高度和我们不一样;力气还小,能搬动的东西和我们不一样;大脑还没发育完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疲劳的频率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是最正常的孩子,却是我们成年人眼里有缺点的孩子。


我们总是强行要求他们来适应我们的节奏,却忘了应该放慢节奏去适应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是以上两种情况,那么恭喜你,这篇文章已经看完了。




02

但还是有很多孩子确实存在磨蹭这个问题,得治,药不能停,药也不能乱给。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问题,孩子为什么会磨蹭?


没有时间概念

➤ 分析:


时间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抽象,而且他们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天然拥趸。玩游戏的一小时和写作业的十分钟在他们的感觉里可能是一毛一样的。所以我们想要解释清楚一分钟有多长其实很难,想要下达指令让他们几分钟之内完成任务难上加难。


带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比数字显示的时间更加直观,可问题是识钟这件事又很不简单。德国小学二年级教识钟,向来是教学难点,很多孩子二年级学完都识不利索。所以一二年级写作业怎么控制时间?


✔  建议:


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钟面上比划出来,告诉孩子长针从哪里走到哪里需要完成什么,从哪里走到哪里又需要完成什么,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有个基本的时间概念。


没有程序概念

➤ 分析:


人类没有与生俱来的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


而且,孩子和成年人对“复杂”的定义可以完全不同。比如,“收拾书桌”这件事对成年人来说再简单不过,可对孩子来说可能复杂到恐怖:收什么?怎么收?收成怎样就算好了?


又比如,成年人看到“做作业”会自动分解成不同科目、题目,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系统,可对孩子来说可能和“收拾书桌”一样万头千绪,不知从何下手。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吼到自己血压飙升心脏搭桥,而是教会他们分解细化任务和合理安排顺序。


✔  建议:


拿收拾书桌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带他们一起收拾一遍,哪些与学习无关的要拿走,哪些是垃圾要扔掉,哪些物品放在桌面上,哪些收进抽屉里,哪些物品放在固定位置,要求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操作。

 

做作业同理,把每天的任务分解排序,逐个击破,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畏难情绪

➤ 分析:


面对复杂艰巨的任务时,人会本能地以拖延来进行逃避。比如渣男把分手俩字拖到最后一刻,比如学生把毕业论文拖到最后一天,比如无才姐把公号推文拖到深更半夜。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他们面对一堆作业和我们面对一堆工作的反应是一样一样的,先去喝点东西吧,先去上个厕所吧,先玩一会儿手机吧,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拖到老板要发飙了再硬着头皮干起来。

✔  建议:


正常并不代表正确,拖延症是需要治疗的。


首先,要养成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能够果断开始这病就治好了一半;其次,解决任务由易到难,有利于培养信心,渐入佳境。有人认为应该在开始状态最好的时候完成最难的任务,这对小孩来说其实不太合适,因为一旦卡壳会直接影响士气,拖垮其它任务。

 

攻坚的核心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对孩子来说,合理难度的升级打怪是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的最佳途径,家长的精神支持和及时鼓励非常重要。


消极抵抗

➤ 分析:


当员工对老板心存不满的时候,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


家长最大的误区就是把亲子关系演绎成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你干活,我监督。


可我们忘了,孩子的成长是独立的,他们写不写作业,学不学东西,成绩好不好,归根到底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他们没有内在的动力,将来一旦失去我们的监管,他们的人生将何去何从?


没有人可以在严密监督下积极工作。想象一下我们干活时老板全程监视,各种打断各种挑刺各种意见各种训斥,这活儿还干得下去吗?心里是不是一万头神兽呼啸而过?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坐在旁边看孩子写作业?个性强的孩子可能会直接反抗,而个性弱的孩子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磨磨唧唧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  建议:

 

小米米三岁的时候就说过,这是我的人生,不是你的。这是我的鼻子,我知道什么时候擤鼻涕。这是我的身体,我知道要穿多少衣服。

 

所以现在,这是她的作业,她知道怎么做。帮她关上房门,就好。




03

研究完症状,无才姐这里还有一些偏方。


口诀法

对低龄娃来说,朗朗上口的口诀就像魔法,念着念着就照着做了。


自从有了孩子,无才姐就成了打油诗人,各种口诀张口就来,才华横溢令人发指。


比如两只妞一两岁时的《刷牙歌》:左刷刷,右刷刷,上刷刷,下刷刷,前面刷刷,后面刷刷,里面刷刷,外面刷刷,牙齿亮晶晶,宝宝真高兴。


一首口诀念两遍,两只妞就兴高采烈把牙刷完了,再来一首《洗脸歌》,早晚洗漱磨蹭的问题就解决了。


另外说一句对低龄娃来说,远距离发号施令基本是无效的,一定要站到他们身边,给他们施加无形的压力,这样他们才会放下手里的玩具认真接受指令。此法也可用于大兄弟,不用谢我是雷锋。


评分法

两只妞四五岁的时候,无才姐将口诀和打分相结合,制定了一张积分表。每周统计一次,可以用积分兑换“奖品”。奖品以非物质为主,基本上是各种游玩的方式。


大麦麦的一周积分表


表格一开始订得很细,项目很多,口诀每天需要给她们念几遍,工作量很大,但坚持下来效果很好,早上上学和晚上睡觉的磨蹭问题基本解决。


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格越来越简化,小项合并成大项,操作起来就更简单了。但一开始的小项是必须的,孩子年龄越小,越适合具体详细的要求,有利于习惯的培养。


 自食其果法

小学一年级是噩梦般的一年,而我经历了双份。


早上起不来、作业忘了写、写了忘了带。。。幺蛾子满天飞。


怎么办?让老师骂几次就好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如果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孩子就一定不会着急。



时间奖励法

对付作业磨蹭的孩子,时间奖励法是最直接有效的。即允许孩子写完作业就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德国小学普遍采取这种方法。大麦麦和小米米上的全天班,平时会规定先写完作业的孩子可以选择去操场玩、去隔壁活动室玩、看课外书、画画,或者再领一套习题做。


你们猜结果怎样?竟然有很多孩子选择再领一套习题做!


可如果事先告诉孩子,做完作业就要再做一套习题,还会有孩子抢着把作业写完吗?


这就是自由的力量!


 培养专注力法

有很多孩子之所以作业拖拖拉拉,是因为专注力不够,容易疲劳和被外界影响。


专注力可以从小培养。一定要保证孩子独自玩耍的时间,不要不停地打扰他们。


尽量避免让他们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尽量使用传统的益智玩具。在德国,拼图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玩具,也是我个人认为对培养专注力最有效的玩具,没有之一。



引进竞争机制

二胎家庭福利时间到了。


谁先完成任务谁就能亲亲抱抱举高高。这听起来也不像是什么充满诱惑的奖赏,却百试不爽,效果称奇。


什么原理?鬼知道,但是用了都说好。




04

《教你几招,降伏坏脾气小孩》一文中,无才姐曾经提到过芬兰著名的儿童技能教养法,这个神奇的方法曾经帮我基本搞定了大麦麦的暴脾气。

芬兰教育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学习时间最少,每次的测评却是成绩最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找PISA排名,这是世界范围内对各国教育质量的最权威测评。


儿童技能教养法是芬兰先进教育理念的一部分,是一种通用方法,几乎可以解决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所有问题,用来解决孩子的磨蹭问题自然也不在话下。

这里无才姐具体介绍一下。

一, 传统教育方式是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而儿童技能教养法不认为孩子本身有问题,而是认为他们还缺少某项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这项技能。


比如,我们可以把“改掉磨蹭的坏习惯”转化成“学会做事快一点”这项技能。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很快接受和配合这种教育方式而没有自卑感和抵触情绪。


二, 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要学习的这项技能,分析学会这项技能后给他和周围的人带来的好处。


比如,学会做事快一点之后会有哪些好处呢?不会迟到、有更多时间玩耍、睡得更好、爸爸妈妈心情更好,等等。让孩子自己说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三, 让孩子给技能取个名字选一个可以帮助他学习技能的魔法宝贝。


仪式感和噱头是调动积极性的不二法宝。否则为什么会有“猎鹰行动”、“战狼行动”,为什么会有“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大人也爱的炫酷拽小孩更是毫无抵抗力。


魔法宝贝通常选取孩子最喜欢的宠物,比如抱着睡觉的绒毛玩具。这是他们安全感重要来源,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持。


四, 帮助孩子找到支持者让支持者告诉孩子他们为什么相信他能够掌握这项技能;帮助孩子告知其他关心他的人,他所要学习的这项技能。


硬核支持者加上热心的朝阳区群众,相当于布下了天罗地网,整个行动尽在掌握。孩子也会因为“大家都知道了”而充满斗志。


五,让孩子演示一下,掌握了技能时应该如何表现;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去练习和表演这种技能。


比如,做事快一点到底是怎样的呢?快快起床是怎样的?快快写作业是怎样的?快快睡觉是怎样的?都让孩子预演一遍,之后在不断的重复表演中养成习惯。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表演要比接受指令容易接受得多。


六,让孩子告诉你,万一忘记他所练习的技能,别人应该如何提醒他。


如果他故态复萌,又拖拉磨蹭了怎么办?最有效的是选一句魔法咒语,以念咒语的方式来代替以往的批评催促。“巴啦啦能量——沙沙胡——保护能量”是不是比“快点快点你怎么又磨蹭了”更有魅力?如果你是小孩,会喜欢哪一种?


七,跟孩子一起策划,掌握技能后如何庆祝庆祝时,让孩子感谢所有的支持者;给孩子创造机会,把技能传授给其他孩子。


一项技能的掌握通常需要半年时间,期间会有很多的反复和挫败。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坚决摒弃原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坚定地支持孩子克服困难、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场修行。庆祝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由衷地感谢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里并没有磨蹭二字,只有拖延症和懒癌晚期。


比效率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强烈的目标感、强大的内驱力、坚强的意志力和深入骨髓的良好习惯。


孩子磨磨蹭蹭的背后,是尚未培养好的优秀品质。


催促和怒吼,只能发泄情绪、形成威慑,却毫无建设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过,检验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准,一是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拥有快乐的底色,二是孩子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独立。


深以为然。


时刻用这两个标准来自检和自省,会将我们及时从偏离的轨道中拉扯回来。


与大家共勉。



1

END

1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后台留言。


往期回顾

这个教师节,让我们冒死聊一个刺激的话题

教师节就是要送礼!太真实了!

04

09-2019

大漏洞 or 大玄机?解密《哪吒》中的教育理念

神仙的一盘大棋

28

08-2019

对兴趣班又爱又恨?你肯定没试过这种操作

焦虑全没了

21

08-2019

对不起,您关注的公众号有强迫症

周三,约吗?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言传身教 | 财商教育 1 | 财商教育 2坏脾气

婚姻关系 | 养娃心路 | 开刊词 | 棍棒教育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