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尼国际日报|“世界文化之窗”第117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世界文化之窗”第117

投稿信箱:755792341@qq.com


诗歌

陆地鱼2017诗歌(选登)

陆地鱼(美国·西雅图) 

又到年底了,我也在准备述职与更新工作简历。看到简历里,人生的一半时光被一行行日期,职务及简短的叙述所替代,不禁心生感伤。好在还有诗歌。在滚滚尘世之上,为我构建了一个广袤而宁静的精神世界,让我自由徜徉,可以细细观照和发掘尚未自知的内心脉络。如同宗教一般,在我脆弱时,给予无限的慰籍和激励。

这篇收集了我2017年写下的一些诗歌。它们让我可以梳理和还原生命旅途中那些触动、感慨、直抒胸臆的瞬间。希望这些带着我心跳和呼吸的文字也能予你以感动和共鸣。感谢诗歌......

陆地鱼

12/31/2017


梦的风暴


尘埃投下庞大的影子

风暴从地球的另一面赶来

而我一直在走

试图趟过同一条河流

 

那是昨天——

或许是很久以前,我们曾说起的

那座岩拱,早已不在人间

雨滴开始落下,固执的

 

——直到把悲伤的杏仁砸开

风穿过树丛,如此急切,如同

一切从未发生,回忆多么遥远

遗忘却如此缓慢

06/02/2017


Jo-Jo


每个夜晚我和Jo-Jo一同狂奔

我在跑步机上,她在笼子的转轮里

从来都没有抵达过哪里

这——多像我们的生活

 

每一圈都是前一圈的惯性

每一圈都期待下一圈的奇迹

雨水长了又短,短了又长

这——多像我们的生活

 

——现在她死了,眼睛乌亮,

小身躯似乎仍在起伏,我不敢相信

死亡如此贴近每一个皮毛温顺的生灵

这——多像我们的生活

 

这多像我们的生活啊,即便是这样

我依然不能忽略那些沉默和柔软,也不能

阻止那丛年轻的鸢尾花,踮起脚来

一寸一寸的,点燃惊喜的指尖

05/22/2017


遇见


比闪电还仓促,一匹马刺入黑夜的胸膛

尘世的灯影退潮而去。开场总是这样的

月光一落千丈,如同打在屋顶上的雨

 

我必须赶在午夜前完成一次拯救

风把夜的斗篷扯乱,蹄声急如箭矢

而群山千里,遥遥无期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几乎

用尽了所有夜的颜色。谁还会再认真

投入如此漫长而绝望的梦境啊

 

只有星子生生息息,从未停过

雨落在每个去向不明的岔路上

也从未停过

 

直到此刻,养在心底的那一场

旧月光,突然让我完整

透出青花的光泽

07/25/2017


风就这样起来了

 

那散落一地的是我的鳞片

等待你目光的火焰将我熔合

 

我的舌尖是黄昏尽头消沉的光线

描述不出心底珍珠的锋利

 

与九万光年之外星系的涡漩同步

大海慢慢摇晃,怀抱着所有的宿命

 

风就这样起来了,不管潮水是否在低语

也不管我们是否仍弯着腰,试图捕捞失落的盐

08/07/2017

 

给我的小狮子


冲了澡的小狮子,就变成

小刺猬。等我拿了浴巾过来

又变成了落水的小狗,扑来

摇着脑袋和尾巴,浑身乱抖

 

嘎嘎的笑,随水滴四处飞溅

再大的浴巾盾牌也挡不住

落在我的头发上脸上

溅起更多的笑

 

它们落进这首小诗里,就再也

溜不走了。可以随时打开来亲

哪怕是很多年以后——

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后

08/14/2017


作者简介  陆地鱼,本名肖颖。生于北京,长于安徽。理工科博士。居美国西雅图。热爱文字,偶有发表。诗歌曾获2018北美首届法拉盛诗歌节一等奖。


散文

马德里惊魂记

——母女游欧

海云(美国)

 

先生在傍晚时分乘火车从巴塞罗那抵达马德里。我与女儿刚单独游了一周,却经历了前一晚的不愉快,看见有人来为我分担,还是觉得肩上一轻的感觉。

太阳还没下山,走进公寓里,先生总算把女儿叫了起来。估计女儿见到爸爸也是觉得有了依靠,对于爸爸提议出去好好吃一顿,便欣然同意了。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一家三口下了楼,用我刚下载的在欧洲很流行的My Taxi软件要了部计程车到大门口,上了车,去老城区的马约尔广场吃晚饭兼逛逛老城。

马约尔广场(Mayor)在马德里的老城区,四四方方,典型的拱廊型广场,是马德里最漂亮的广场。广场周围是一条条窄窄的巷子, 我们就住在其中一条的小巷深处,从住处去广场约步行十五分钟,出租车就更快了,五分钟就到了。那里不仅游客喜爱,当地的居民也喜欢,各种商家、酒吧、咖啡馆、餐馆一家挨一家。

原想好好吃美味逛街的我们,刚下了出租车,逛进一家店铺,女儿忽然说要回去,站在墙边,执意要我们立刻去要一部出租车回住处。爸爸问不出原因,好脾气的他也几乎也被气得跳脚了。我过去问才知道小女孩子忽然生理期来的措手不及,我说我马上去买需要的东西,她说还要换裤子,我说我也立刻去买一条新的短裤,不行,怎么样都不行,就是要回去。好吧,我让爸爸别急,又招了部出租车爸爸陪她回住处,我在广场等他们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钟头,父女俩再回来,爸爸已被女儿说的俯首帖耳了,怨气完全没了,还深表同情。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我们找到一家在马约尔广场边有个极受世界各地游客追捧的美食市场:San Miguel Market. 我点了墨鱼汁海鲜饭,别看黑糊糊的,但是真好吃啊!又鲜又咸,我在意大利吃过类似的黑糊糊的墨鱼汁面条,知道这黑色的墨鱼汁有一种Magic的美味。还点了一颗海胆,味道还行,不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海胆。女儿点了她从小就喜欢吃的西班牙米饭,是用肉肠和鸡肉做的。

先生看女儿面带笑容了,他便也轻松了起来,看什么好看就点什么,点了一堆的西班牙小吃,也都还算滋味不错。

那晚因为一家之主的加入,紧张的气氛消除了,等吃完饭再回到住处,先生把那被我不当心扯下来百叶窗帘修好,似乎前一晚的不愉快都销声匿迹了。我也接受先生的建议,从那会儿开始,不再纠缠于女儿几点钟起床,自己早晨出去该游览哪里就游览哪里,她愿玩就玩,愿睡就让她睡,不生气,不去想是浪费金钱,就当上了一堂课,以后她若没有改变,就不再计划这样的出行,总之,一句话,不生气,尽量自己找乐子。

而隔天一早,我们俩也确实那么做了,女儿管她自己睡觉,我们起来找咖啡馆吃早餐,然后,我建议他去看马德里皇宫,我自己去西班牙广场走走,中午才汇合。

下午我们在市中心逛逛吃吃,快到傍晚的时候,预备回到住处把女儿叫起来,晚餐一起去品尝著名的西班牙烤乳猪。都说那家很有名的烤猪餐厅需要预定,餐厅在马约尔广场附近,我俩从马德里最热闹的中心地带便往马约尔广场逛过去,快到马约尔广场时,被一家火腿店里的悬挂的一只只火腿吸引,我领头走了进去。

一圈火腿看下来,看到最贵的火腿是一百五十欧一公斤,拍了张照,正想指给先生看。一回头不见他的人,就打电话给他,他电话里语音有点急促地说:你出来!到外面来。

先生有个习惯:他喜欢把他的钱包放在裤子的屁股口袋里。刚从美国来西班牙每两天的他,没想到这一习惯会轻易将他成为偷儿们的目标。而我们在葡萄牙已经被一再警告警惕小偷。女儿在买鞋子的时候,曾经遭遇她的包包被打开张着口,幸好她那天让我保管钱包,没有任何损失。

我走出店家的大门,赫然看见先生被一群警察围着,他显然还处在激动的情绪里,这在他是不多见的。他手里拿着他的钱包对我说刚刚他的钱包被偷了!可钱包不是明明在他手里吗?

图:女小偷

长话短说,他跟在我后面一只脚刚跨进火腿店,忽然被一个西班牙男人撞个满怀,他首先注意到那个男人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双肩背包,他第一个念头是那是我的背包,他觉得那个男人肯定偷了我的背包,但是他一眼看见前面的我背着背包正在看火腿,下意识的,他摸了一下他的屁股口袋,口袋空了。这时说时迟那时快,火腿店里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店员,一把抓住他身后的一个西班牙女子,那个女子正把他的钱包扔在步道街的石头上,先生动作也很快,捡起钱包一看现金全部没有了,转身也一把抓住那个女子,两个男人一个西班牙语一个英文,哇啦哇啦一通,女子乖乖地从她的内裤里掏出所有的现金还给了先生。就这么几十秒功夫吧,一队警察已经跑了过来。

我出来时就见他被警察围着,很快,女小偷被铐上手铐带走了,我陪着先生被一个便衣警察叫进餐馆坐下问话。

我看着便衣警察忍不住发问:慢着,我们怎么知道你是警察。便衣点点头掏出他的证件,警察无疑。

便衣问先生他钱包里有没有四百欧元被小偷偷走,如果有那个女小偷就要蹲监狱。先生估计那会儿恨透偷儿了,掏出钱包里的钞票,当着警察的面一边掏一边说:她得蹲监狱!超过四百欧元,警察眼睛尖,又看见他钱包里一沓子美金,问美金有被偷吗,科学家说一起被偷的,于是美金数额也加上去了,女偷儿这下进监狱无疑了。

警察说让我们去警察局录口供,press charge,让小偷受处罚。先生一口就答应了。我不大想跟着去耗时间,我们本来今晚要给先生补庆生日的,烤猪餐厅还没预约,那会儿已经是晚上近七点了,这样要弄到几点?女偷儿已被戴上了手铐铐走了,让她蹲个几个月监狱,她出来就不偷了?我严重怀疑!而且她同伙跑了,谁知道他们是两个人搭档还是一伙人一个团体?我们出来旅游的,万一与一伙人杠上了,那麻烦不就大了。

图:马德里警察署

可先生说要严惩犯罪,好吧,我们上了警车。开半天才到了市中心的警察局,站在大门口等了好半天不让进,说找不到讲英文的警察,一个小时的浪费无果,他也没了耐心,好不容易出来一个警察只会讲一些基本的英文,带我们走了进去。

他们首先要被偷者的身份证,科学家的护照没带在身上,他对于他们问家址等问题也不觉得很舒服,就以隐私问题不想回答拒绝了,最后他决定走人,但还是把出生日期和国籍给了他们。这一耽搁,直接导致我们夜里近十点钟才吃上晚饭。

也算是有惊无险吧,一分钱没少,让大意的人至此警醒。以后出门,他再也不会随便把钱包放在屁股后面的口袋里了。吃一堑长一智吧!


作者简介:女。现居美国新泽西。创办海外文轩文学写作圈(2009)和海外文轩文学网站(2011),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主席,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和北美纽约华文作家协会成员。


随笔

不会说中国话的华人

落梅摇香(澳大利亚)


  公司有三个华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日本女孩, 一个印度人,其余是西人。三个华人中也只有我一个人能说中国话。其余两个一个是越南华人,一个是印尼华人。

  越南华人是个20多岁的女孩,8岁随父母来了澳洲。她从小在这里接受教育,恋爱,结婚,生子,老公也是越南人。尽管在家里说越南话,但她对澳洲的一切都已习惯如常。看电影读小说都是英文。只是生活习惯是越南澳洲各一半。比如吃饭,她中午带的午餐,越南特色很明显,越南春卷,越南糯米饭等,看起来还让人很有食欲。她说也回过越南,但作为第二代移民,她对越南的亲戚已经不是很熟络,对越南的生活也不习惯了。所以,回越南于她而言,其实更像一次旅游,而非探亲。而作为越南华裔,她身上保留的中国特色,大概是她家里还供着一方观世音菩萨,客厅挂着一副中国画。

  印尼华人同事,将近50来岁。她从小就不会说中国话,据她说,只有她爷爷辈的才能说,连她父母也都不会说了,而她的名字中保留了姓氏Young,中文名从来不用,中文名的意思和发音,只保留在她记忆中,算是她背景中仅有的一丝中国痕迹。她先是移民到了新西兰,三年前到了澳洲。

  印尼华人同事的生活习惯和吃的食物比较西化。她的午餐经常是吃几片生的蔬菜,或者三明治,偶尔也做些印尼的特色的米粉。她很擅长做baking(烘烤),是跟她妈妈学的。从小她妈妈就给家里小孩做Rumball, 一种加了朗姆酒和可可粉的小点心,吃的时候能闻到浓郁的朗姆酒的香味。她读书看电视都是英文的。虽然她在印尼生活了30多年,除了跟同乡聊天说印尼话,现在她身上并看不到很重的印尼痕迹。实际上,她很不喜欢回印尼,如果不是年事已高的父母尚在印尼,她宁愿永远也不用回去。作为同事,我比较好奇为什么她对于她的祖国并没有一种我们华人通常意义上的“故乡情结”。

  后来才了解到,印尼是个穆斯林国家,华人的社会地位并不显著,也很难跻身社会主流,虽然印尼的华人多有经商,也富有,但社会地位并不高。其实印尼当局曾经很排华,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排华事件。她告诉我,她不会说中文,并非她不愿意学,从小,她在印尼被禁止学习中文。而印尼在历史上长期是荷兰殖民地,所以她的父母能说一口流利的荷兰语。生活习惯也保留了一些荷兰传统,包括她妈妈做的rumball,我想也是荷兰文化留下的痕迹之一。所以,这位印尼同事身上保留了一些混合矛盾的情结。作为华裔,她从小并不被允许去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而她出生长大的国度,却又不完全接纳她的存在。她在印尼的未来注定艰难而不明朗,这也导致她家里的几兄妹陆续移民到了美国和澳洲,只有大哥还留在印尼照顾父母。

  言谈之中,我知道了她在以难民身份到了澳洲后,曾想过学习中文,但是无奈力不从心,始终没有学好。在她平时的生活中,她还是刻意了解过中国的历史以及传统,并交了一些中国朋友,有一年她到中国深圳旅游,因为长着一张华人面孔,但又不会说华语,人们都会跟她说华语,而让她不知所措,所以在中国旅行是件很尴尬的事。尽管她的种种努力,我想还是让她难以找到一个确切的身份定位。这也是为什么她跟周围的人交谈时,强调自己是个Newzealander,即新西兰人。因为印尼似乎也不是她的归宿,她直言,老了也不会回印尼,她的归宿在新西兰。

  大概因为都有着亚洲文化背景,我们三个的价值观以及很多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更接近。午饭时间我们经常交流做菜的心得,或者聊一些生活话题,在我们的骨子里,有些东西还是相通的。


报纸版面


今日国际日报头版



公 告

印尼《国际日报》“世界文化之窗”

征稿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同属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内外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诗稿70行左右,文稿字数1000-1500字。作品除署名外,还请标注国名和城市名,作者自我简介和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自愿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东盟以及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印尼与东盟另有文学专版)。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重要提示:放大阅读时双击版面,版面下方有缩放引擎。

(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白嘉莉当年息影嫁富商今撰文恸别亡夫

茂物火山假新闻扰乱雅加达机场航班起降

中国政府首批赈灾援助物资包机运抵印尼

大灾涌现出的英雄导航员原来是华裔青年

灾区死亡人数升至1944 估计5千人失踪

灾区遍地腐尸 政府发警告预防疫情暴发

妈妈找回因海啸失踪一星期的幼童

多名国内外滑翔伞运动员入住死亡酒店

印尼苏岛祸不单行 地震海啸之后火山又爆发

特朗普要派快速反应部队赴中苏省救灾 印尼政府说不

印尼国家抗灾署集体安葬遇难者 防止灾后疫情发生

视频重现印尼海啸袭来时刻 灾区居民打劫商场和超市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