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议律丨客户给你发“在吗”,你会怎么回复他?
相信大家在使用微信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就是突然有人给你发了一句“在吗”。短短两个字,虽然信息不多,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他找我什么事?这是谁来着?他要干嘛?我怎么回?
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
作为一名律师,收到亲戚、朋友或客户微信给你发“在吗”的时候,你都是怎么回复的?又出于怎样的思考呢?有什么人际关系沟通的法则可以分享吗?
「千篇议律」上篇内容(千篇议律丨写趣事、说爆梗,无讼带你出圈!)推出后,我们在无讼「写作者计划」微信群进行了回复话术征集,经过大家的热情讨论,梳理了以下7种回复类型,一起来看律师同行都是怎么回复的~
01
@郑州廖梦涵律师:请讲。
@广西黄荣高律师:我一般回复:请说。
@上海郑陈书律师:你说!
@武汉蔡家旭律师:正常回复啊:在的;或者多问一句:在的,有什么事吗?
@北京蔺娟律师:我也会回复,看看对方啥需求。
@四川李梅律师:不熟的,“请讲” ;熟的,“咋了”。
@河南苏明祥律师:很好回复,亲戚朋友直接说“咋了”或者发“问号表情”,客户直接说“请讲”。
@广东王学堂律师:首先,遇到这样的信息,我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在。因为我认为这是一种对人、对微信好友的尊重。
当然,有时在开庭,有时在开会,有时在可能不方便回复的时间段,我的回复就是:在开庭/在开会/在外面,晚点我回复您。
你回答“在”后,我们中国人还喜欢跟上一句话:忙吗?这句话其实很难回答。因为你如果实话实说,你很忙,人家就不好意思说事情了;如果你说不忙,你见过不忙碌的律师吗?
毕竟律师的最主要成本就是时间成本,时间对于每个律师来说都是稀缺资源,也是易消耗资源。
我对这句话的回答是:请说您的事。这样,既回避了忙不忙的问题,也方便让对方说自己的事。
02
@深圳文永灿律师:看心情:不太忙、心情还可以,就回复一下问有什么事;看什么人:关系还可以的,会回复一下。
@天津杜杨律师:我经常有半生不熟的朋友,确认“在”以后,嘟嘟嘟的问题。调整心态,日行一善。不忙的时候免费咨询,忙的时候爱谁谁。
@浙江白佳佳律师:首先,微信发送“在吗”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话。打电话的时候需要对方接通后才能沟通,但微信显然不存在这个障碍,随时随地都可以直接留言,不需要问在不在。没有直接留言具体事项,也没有电话呼叫,就算有事,这个事情显然并不紧迫或者必要。律师的工作节奏很快,时间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除非是关系比较近的亲友或者已经承诺提供服务的客户,否则,任何人都没有义务一一回应他人的聊天邀约。
基于以上,对于“在吗”可以有以下几种回复方式:
1、如果属于应当回复的范围,我一般会答复“在的,有事儿?”引导对方尽快进入话题,避免对方因为礼节的寒暄或者不好意思给别人添麻烦的犹豫试探等原因迟迟未能进入正题。
2、如果属于愿意回复的范围(例如死党、闺蜜等),可以回复“不在”。哈哈,关系这么铁,我不在你也照样可以骚扰我啊~
03
@安徽陶俊律师:最近比较忙,你发过来我让同事帮忙看一下,他审查合同是200一份。
@深圳孙辉律师:2000一份,200太少了!
@北京蔺娟律师:嗯,这样回复比较好。价格和区域也有关系。
@广东胡健明律师:要看什么合同,建筑施工合同绝对要2000。
@昆明董能新律师:借钱的话没在,委托案件在的。
04
@波波叫兽:我一般是让子弹飞一会,如果有正事他会在问完“在吗”后直接顺着就继续说事了。
@北京刘丽律师:这样问,一般可能不着急,我也是先等会。
@无锡齐奋律师:这种情况,先看对方继续发了什么,至少缓个三五分钟。
05
@浙江俞乾文律师:可能“在吗”是一种礼貌吧!我用“在吗”,做了聊天记录的检索,结果是 1.白嫖有这么开头的 2.同事有这么问的 3.已经付费的当事人,有以此开头沟通的。
所以,还好吧,可能看他后面具体讲什么。
@北京史文婷律师:看了一下我的聊天记录,通常会问"在吗"的,都是不太熟或者是很久没有联系的人。
06
@广东于晓明律师:不出意外的话,都在。
@新疆贾洋洋律师:不出意外,未来几十年都在。
@天津王鑫律师:在你身边呢(吓死他)。
07
@深圳李尚霖律师:不在。
@浙江程钱律师:死了。
话题讨论期间,一些朋友还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赵润众:“在吗?”确实是QQ时代的口头用语,和“呵呵“”一起,当时是高频词汇。记得零几年的时候,全部“在吗”和“呵呵”,现在“呵呵”也都变味了。
@倪某某:死去的回忆突然开始攻击我。
那时候网络聊天还是实时的,如果不在线就收不到消息,但很多人都会挂QQ登记或者隐身,所以每次开始都是——在吗。后来QQ给会员推出了离线消息服务,可以看之前别人给你发的内容,再后来,就普及了。
@张鹏:OICQ那会,你好,在吗,呵呵,都是常用的,那会能在线上通过即时聊天工具和网友聊天感觉特别新奇,还普遍是拨号上网。
在大家讨论微信回复“在吗”这个话题时,「白嫖」一词引起了广大律师的共鸣:
@广东胡健明律师:(在吗)是不是白嫖的开始?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开头,成案率是0%。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好意思白嫖,你让人家付出工作,对价给钱不是很应该的吗?
@安徽陶俊律师:对,太多白嫖党了!
@上海李鲜华律师: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律师不就是说几句话的事儿,还要钱?
@成都张律师:说到白嫖,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我一个同学有个民间借贷的案子,债务人涉及很多案子目前在服刑,一审的时候她委托了另一个律师,说那个律师参与过起诉债务人的很多案件,情况熟悉,但是每一步她都在咨询我。一审没有支持她的诉讼请求,我看判决一审律师也没啥问题。然后她不服提起了二审,但是她又委托了朋友介绍的另外的律师,不过她依然每一步都在咨询我,动不动就是一堆材料,我就想不通:如果你不相信我的专业能力,何必咨询?如果你相信,又为啥委托别人了?
@北京蔺娟律师:一般我会说,问你的律师吧!他更了解实际情况。
@Iris 丁立:她可能每一步都问好多人 只有你一直回她。
@四川方毅律师:告诉他,既然付费委托了律师,就要相信你的律师。
@广东胡健明律师:有些人对同学、朋友没有信任感。
@成都张律师:可能是吧,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乌鲁木齐谌晓云律师:不说别的,每年光是买书,买课的投入就是多少。白嫖的就是认为理所当然。
@天津郑志平律师:白嫖的认为你就是说句话而已。
@深圳孙辉律师:得让人认识到自己值钱也是一个问题。多发成功案例,开庭经验、结果,别人的付费案例,转账记录,别人的感谢恭维认可你的话,你的行程安排,很忙很忙,你很牛很牛,获奖记录,律所、律协、企业的认可,锦旗,证书……
有时候可以说,这个问题不难,我收费三千一小时,我助理可以解决,他收费八百到一千一个小时;我太忙了,还有好几个几百万的案子要处理(执业第二年,我也开始装了)。
@广东王学堂律师:遇事咨询律师也是信仰法治的一个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喜欢用律师界常用的“白嫖”这个词,我们律师也有普法职能,不能总是想到钱,你不给人家解答,人家会把案件给你做,你以为你是谁啊?
但现在问题是许多人接受咨询后,事情办妥了,连个回音都没有,连个感谢都不会说。这是律师最伤心的。
你微信上问一下结果,他回复:办好了,谢谢。
你都感觉好像是在讨要一个谢谢,真是没意思。
微信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或许和律师沟通,包括律师和微信好友沟通,都是一门学问。
——
微信聊天的艺术,您get了吗?对号入座,您属于哪一种回复类型呢?
如果您也想加入无讼「写作者计划」,欢迎添加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wusongyuedu1),备注“入群”,跳出既定框框,解封段子体质,打破刻板印象,把法律人的生活“脱口”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