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栋察楼市新闻早知道(10.26)房价与老百姓的命运

2017-10-26 by 栋察楼市

2017.10.26 九月初七•周四

沈阳天气

大家早安,今日,多云,降雨概率0%,

湿度77%, 西南风3-4级,7至17度 ,

空气质量 225 重度污染!日出:6:11分,

今日沈河、铁西经开区、浑南三宗热点地块起拍

今日

要闻索引

热点及本地新闻

观点丨为啥说房价关系到老百姓的命运

天气丨气温今天反弹啦 沈阳周五最高达20℃

沈阳丨社区证明清单:由81项减少至22项

民生丨1350台“绿色公交”年底前陆续上线运营

供热丨沈阳供热系统今日进入热运行

数据丨沈阳2017年前三季度房地产用地出让数据

国内新闻

土地丨北京土地成交额今年将破2000亿

关注丨部委部署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检查

聚焦丨北京共有产权房:可用公积金贷款 

租赁丨多地住房租赁新政落地 

炒房丨房住不炒奠定楼市调控主基调

热点丨潘石屹变卦卖物业 


1、为啥说房价关系到老百姓的命运


房价和股价一样,都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自然吃这碗饭的人也最多,专家、权威、学者、行家里手,众说纷纭,气场很大。一句“我随便谈点个人观点”之后,如果对了,那是我厉害,如果错了,那是政策变了,政策为什么会变?


导致政策说变就变的因素是什么?你为房地产叫好的时候,没看到这些变量因素?对不起,这不关我事!但是现在,房地产这个事情已让老百姓把身价都压上面了,到了这个份上,怎么看房地产,怎么谈房价,绝非那么简单,随便猜猜谜就成的。


——  陈 功        


“谈房价”的学术套路


过去一段时间,“好学生”都去搞房地产了,给的薪金高,从别的行业把人才都抢走了。“好学生”有一个问题,学的太好,于是,学院教的那一套就大行其道了。常见的是,现在供应有多少套房子,需求有多少套,供求相减,多出来的自然就要“去产能”、“去库存”了。房价怎么定呢?号称“比较法”,无非是房龄、户型、装修、位置与地段、配套、小区环境之类的,但这样子比下去,恐怕是只涨不跌了吧。


不知道有人去过上海吗?看到那些老别墅,现在是千金难买,但有人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吗?原来民国时期的业主是谁,他当时买房子是怎么想的?投资还是自住?刚需还是软需?有到过欧洲的人,可以看到很多的残破城堡遗址,这些城堡都有过辉煌的一页,这是真豪宅吧,王健林都得花上亿欧元去买,里面肯定是美酒加美女,厉害得很,但过去的业主在哪里呢?其费劲巴力的建设城堡,想的是什么?


到处都有历史,历史到处都在提醒大家,所谓房地产的保值和增值,完全就是个神话。过去是,现在更是,房地产本身是不会投资保值的,真能投资保值的是经济环境,经济趋势,是大环境!房地产本身就是宏观产业,这个性质就决定了,它不能像电视机那样的商品一样,用投入产出来衡量,不能用供需来衡量,甚至根本就不能用价格来衡量。因为你今天有的,明天可能就会一文不值。


北大的教授钱理群卖掉房子住进养老院,这是真大师啊,看得懂世态炎凉,有历史感,但在中国,这样的人有几个?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你被“斗地主”,也仅仅是30多年前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你炫富试试?1979年才取消的“反革命罪”,一套房子说是70年产权,相当于30年时间的两倍多,那是多大的一个时间跨度啊,投资?也就是忽悠吧!你现在赚钱了,你肯出手吗?不会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经济学大师们都没这个理性思维程度,按照市场逻辑去出牌,何况普通人呢。、


现在讲什么“最赚钱”的满天飞,各路英雄豪杰都在讲,但什么“最赚钱”,跳不出发展逻辑,失去了发展逻辑讲“最赚钱”,那就是纯忽悠。原因很简单,最有权力的政府,也要受发展逻辑的制约,不管它愿意不愿意,它跑不出去这个圈子,它跑不出去,你能跑的出去?


去年的房价调控


去年国庆节前以及国庆期间的房地产调控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调控令”。


引人瞩目的是北京,北京市政府转发了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北京市房地产调控八个方面的措施,被称作“京八条”,政府施展出“组合拳”,在金融杠杆、土地供应和销售价格等方面对北京楼市加以管制。


接着还有,天津、郑州、成都、无锡、济南、合肥、深圳、广州……,据说截至去年10月18日,已经有15−20个城市推出房价限制措施。


实际去年针对高房价的调控措施,早有宏观征兆,


一是货币政策走向令人担忧,大量贷款流向了房地产,而不是实体经济,完全出乎官方预料,这样下去还得了,这不是明摆着的问题;


再一个是各地偷跑,出乎意料。原来就有房价管制措施的,但各地打着“保增长”的旗号,先后都悄悄地放开了,结果各地经济增长未必保得住,但却引发了新一轮的房地产炒作。


很显然,这里面值得思考的问题显然是太多了,事情根本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的房地产调控(限购)政策是从2010年的10月初开始的,但是限购令的细则出台时间,拖了好久,一般说是在2011年初才真正出现。在此之前,还有很多的政策信号释放,文件出了不少,但根本不管用,没人当真,反对的倒是不少。


因为几乎所有人,嘴上不讲,心里也是这样想的,离开房地产,经济立即垮。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中央的任何动作,都能转化为各地推动房地产的热情,中央要去库存、去杠杆,地方立即就能推出“大学生买房零首付”“补贴购房”等奇招。


如果再往前捋一下,那房地产一直就是支柱产业,城市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柱。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在2009年就明确这样讲的,城市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支柱,五年计划中也是类似的定位和提法,甚至到了2014年,上边已经有压力了,但各部和各地政府还是转不过弯儿来,还是认为未来20年城市化是主要方向。没别的,大搞房地产吧。


这种情况下,各地怪招迭出,有通过所谓土地确权来搞房地产的,有挖山填湖搞房地产的,甚至有千方百计挤走实业,用工业园区搞房地产的。腾笼换鸟,笼子腾空了很容易,鸟没有进来怎么办?正好搞房地产。


在这一片大热之下,恐怕只有安邦这一家智库在研究,土地经济这样玩下去会导致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国家下一步,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我们这样搞,也不是无风自起浪,而是观察到当时,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土地收入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已经大到没谱的地步了,其成果就是“后土地经济时代”一系列思想观点的产生,当然就实际政策作用来说,不能说没有,但显然也微乎其微。毕竟政策是在5、6年后才有反应,才开始表达担心和限制。这就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由来。


现在,如果要估计官方的思路是,估计是先稳住再说吧。这一个“稳”字,不管你是自住还是投资,恐怕就又得抗几年了。从全国这盘棋来看,其实从房地产的“新热潮”到“再限购”,只有短短的一年多一点儿,房价又面临再低头了。中国是资本厉害,还是政策厉害,这就又上了一课。


城市化理应稳字当先


城市化好不好?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好不好的问题,这是规律,这是发展逻辑,一个地方不会永久是农村,有钱了就要建房子,终究会搞城市化,搞房地产,自古皆然,中外皆然,有没有经济学家都一样的。


所以,关键是钱,关键是资本!2008年之后,“4万亿”的刺激计划,正好提供了资本大扩张的条件,关键条件具备了,于是一哄而起,导致大格局上失控了。从城市化的数据上看,也是这样的情况,1999年的时候只有30%,2008年的时候是45%,2016年是56%。从30%到56%,中国只用了17年的时间,而一般国家要用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安邦智库很担心这种情况,我当时提出来,按照一般规律,城市化过了50%的水平,社会就进入动荡状态了,有一个社会风险警戒线存在。为了这事,我写了不少文章,其他同事也有写的,但谁相信啊,经济学家查书本,上面没有的,就不当回事了,只有当昆明火车站出事了,拆迁开始见血了,大家才相信,哦,是真的啊!


其实,总的来看,城市化是好事,中国的政策大原则,放在这上面,没有任何错误,关键在于控制。我总是说,宏观调控的奥秘就在于微调,而不是大动作。就像美联储,利率一次只调一点点,大砍大切,那不是宏观调控,那是走投无路、背水一战的表现。问题就出在怎么也控制不了,一搞就过头,不搞就停车,这本身就证明,现在的经济体系很不健康。


我们要看到,城市化是好事,但城市化的速度太快,好事就变成坏事了。我早就说过,我是中国“著名的稳健派”,我有一句不太著名的名言常挂在嘴边,那就是“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我现在还是个稳健派,还不断遗憾稳健派在中国太少了。速度一快,看着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但会产生一大堆的问题,远远不止于经济。


我们到国外去看,人家发展速度不快,城市面貌变化不大,但生活水平却比我们高,也就是说城市化的结果反而更好。这中间差的是效率,萝卜快了不洗泥,就是这句话,发展问题上也是如此。


你到冰岛去看,这个国家简直就是一个大农村,但就现在的社会发展指标来看,冰岛一点也不比其他欧洲国家要差,很多指标都是名列EU28前列的,所以对城市化不能太迷信。我们现在的情况很可怕,那就是对百米冲刺的速度产生了依赖性,有了“速度依赖症”,明明知道这样跑下去,非死不可,但就是停不下来,一停下来,立刻就不行了。


这都是速度惹的祸。


除了速度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水平问题。速度快了,发展水平不可能很高。我几年前讲过,中国很多城市建的房子,也许过了10年就要炸掉。据说,现在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炸了。


人对好坏、美丑是有各自标准的,这个标准还会改变,在一个家庭里面,老子和儿子对好坏、美丑的标准都不一样,到了社会更是如此。你现在觉得好看的东西,将来就觉得丑了,怎么办?都炸掉?!


你现在可能觉得胡同碍眼,要拆掉重建,但将来这可能就是个宝了。你觉得现在长城残破,用水泥全糊上就是美观,但将来就会后悔。现在的标准和将来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慢一点,留下的东西多一点,这样还来得及挽救。


我们为什么要到国外去看,国外的老东西多啊,中国呢?现在拆的已经没有多少真正的老东西了。反过来,外国人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到中国来了,改革开放之初,还有不少外国愿意来中国旅游,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就那些所谓现代化的玻璃盒子建筑,人家才不看呢。


上海有一个建筑师,把三代人挤得要死的老房子设计的美轮美奂,住在里面的老人一看就哭了,她一辈子都不曾想到自己的房子可以这样美。实际上,没有所谓棚户区,只有未经好好改造的老房子。我们的棚户区问题,实际是长期城市管理疏忽的地方,这种管理缺位造成的问题,不会通过新建一片房子就解决的。


再一个是成本问题,城市化会导致成本大幅上升,损害实体经济,损害房地产之外的其他产业。电商怎么来的?那不是马云的本事,而是沾了中国城市化的光,街道都没了,生活极为不易,买瓶酱油都要开车去,于是电商来补空缺。别以为电商提供的就是便宜的产品,今后物流成本一定猛增,最后一定会超越街道商业提供的商品价格。


产业就更别提了,制造业不都是不讲成本的高科技,还是要比成本的,中国成本这样高,人家自然要转移产业,产业都走了,实体经济也就垮了。这样的前景,在大讲特讲城市化的时候,大家想到了吗?把它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去考虑了吗?愿意去倾听智库的声音吗?


第四个大问题是管理问题,城市是可以无限大下去的吗?500万人口的城市不够,咱就搞1000万的,很多大师们是真的这样讲的!这是可以靠假定条件来设定的吗?咱们先把环境承载力之类的城市常识放一边,听够了的城市病,咱们也暂且不管,不去谈,就说那城市的秩序和混乱,你也受不了啊!


一个节假日,你看这交通堵的,虽然人人满嘴“三字经”,但人们年年照样这样过,因为没办法了,城市化搞到这个份上,也只能如此了。你们就看在房价还高的份上,忍了吧!谈房价高的时候,不是人人都挺高兴的吗?!


有人以为,城市一定是可以设计的,河道多碍事啊,把它填上可以建楼。一下大雨,哗哗的,城市的下水道都成了喷泉,城市变成了海洋。实际上,再好的下水道设计,也不如自然形成的河道排水顺畅。如果一切图快,一切为了房地产,那这一切显然是顾不上的,一切属于必然。


节假日到了超市,少数几个被设计成商业中心的市场,北京口音已经很少了,在这样的市场中,你买盒鞋油都没有,看着琳琅满目,实际都是大路货,面向的是刚进城的消费群体和他们的标准。大群的外地人拥挤在北京的798艺术区,抱着孩子的阿姨,成群地将雕塑艺术品当成了晒太阳的躺椅。


城市管理跟不上,这就导致我们搞的根本不是城市化,而是逆城市化,让城市变成了乡村,而不是乡村变成为城市。现在原来城市中的中产阶级都移民了,想想吧,这里没法过,只好到国外去拼了,这是被逼的。


第五个问题是转型问题,城市化带来资本过剩,资本过剩会带来各种大危机,这我早已写成了书,《颠覆世界的城市化》里面讲的很清楚,有一个“危机三角”的存在。但别以为有钱了,大家就消停了,实际会开始社会转型,一场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革命就要开始了。这场革命会用消费来包装,表面看是消费革命,实际是一场社会大转型。


消费,表面看很简单,就是鼓励大家花钱呗,看着是这么简单,实际却要了命了,因为消费社会是一种多元社会,否则消费起不来的。在消费社会里面,政府一定要做出变革,要适应消费社会的一切,不变行吗?投资是政府花钱,这个容易;消费是帮别人花钱,自己看着,政府官员们愿意承担这种责任吗?这种大变革,准备好了吗?我看还差得远呢!


中国的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老龄化问题我就讲了十几年,这些我都不讲了,我这里只讲了五个大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实际中国的城市化透支了未来的资源,比如政府债务,增长速度太快了,但基本没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只能设法推迟爆炸,让债务展期,这不是透支未来吗?各种资源和城市相关的大问题,实际也是在透支未来。谈房价,你得真懂这些问题,有学术功力能够联系在一块考虑,才能讲房价问题。


所以,城市化是一个大背景,我们谈房价的时候,你无法忽视,当然平时可以假装看不见。我老说发展逻辑,什么叫发展逻辑?发展逻辑就是规律,这么多人谈房价,这么多大腕权威因此发了大财,但却很少见到有人谈发展逻辑,这里面就有一个学术良心的问题了。


怎么谈房价?


谈房价,你玩真的?这个就很难谈了。


这个就有不同框架了,不同重点,不同周期,不同哲学的问题了。咱们在经济学范畴里面谈,那就用假定条件,凡是不清楚的,不好谈的,都可以设定假定条件,一带而过。要是真的政策研究,你能假定吗?可不敢假定!所以框架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经济学可以只取一点搞研究,只看有什么用,不看这样做了会有什么后果,对发展逻辑不考虑,政策研究可以吗?不成,因为发展逻辑决定了,该来的肯定会来,所以必须考虑。重点都不一样,结果能一样吗?咱们只谈房价,不谈其他的,那能谈出什么结果?自己骗自己吧。


价格总是时间的函数,但在时间周期里面,决定因素就多了去了,怎么变化?谈不谈?如果也不谈了,那就随大流吧。别人说涨,你也说涨,要错反正一起错。至于怎么看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利益倾向,这就是个哲学问题了。有人喜欢简单生活,出家修行的人也不少吧;有人喜欢豪华生活,有人着急生孩子,有人向往清净,讲究格调,这就是不同的哲学,生活也是有哲学的,不同的哲学会有不同的标准,这样看问题就有极大的差异。


最麻烦的是,普通人是这样,领导们也是这样,你说这其中的市场变化会有多大?!所以,谈房价,实际很困难。


首先是、你要梳理一条发展逻辑,搞清楚世界各地的城市怎么演变的,各有什么优劣。我去过世界上三百多个城市,还不敢说看清楚了。书本是不会给你这些东西的,那里面都是别人的看法,有对,有错,我后面还会讲到。最关键就是城市的发展逻辑,没有发展逻辑就去谈房价,肯定是乱弹琴。


其次是、围绕房价的各种决定因素,这个很不好整,变量太多,不知道哪个会爆炸,谦虚点的就得搞研究了,听取真正大师的意见,这是考验功力的地方,但也是发生决定作用的地方。“意外”总是很多,对外行才有意外,搞政策研究的人也有意外,那你实际就是跟着报纸在考虑问题呢。现在新闻界有这么多人转行做生意,就是新闻人发现,这些企业家、投资者还真的不行,还不如我们自己来呢。


第三是、远期和近期的关系。远期和近期并不是总一致的,近期看可以,远期看肯定不行,这要搞清楚关系。假如你是个职业投资者,这一条就最重要了,以为近期可以,远期肯定也可以,那是蠢蛋。以为近期不行,远期肯定可以,那也差不多是个蠢蛋。究竟怎么看,一定要结合发展逻辑去看。


第四是、哲学问题。我前面讲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和路数,这是哲学问题。谈房价,先要搞清楚,你对面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群体,他有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否则变成了对牛弹琴。


那种高度抽象的方法,比如经济学的方法,往往是靠不住的。拿数字唬人,也是行不通的。世界上那些经济大师是靠数字唬人的?无论萨缪尔森还是佛利德曼自己都说,自己很少用数据说话。最有意思的是萨缪尔森的儿媳妇,她是一家咨询公司的CEO,也是萨缪尔森的学生,她就说,最反感用数据和公式来表达的人了。


第五是、市场问题。这个最好办,就是市场的基本情况,也就是前面我讲的市场基本面那些比较性数据。要注意的只有一点,今天的情况,不代表明天的情况。


总体来看,房价,这真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一定得给咨询费才行。说了这么多,能不能给点参考意见呢?不说,对不起大家,我的意见是:


第一、现在中国的城市化率就已经接近极限状态了,所以中央搞“新常态”,非常正确。中国如果出大乱子,那一定是在城市化率60%左右的时候,实际超过50%,出事的苗头就已经很明显了。


第二,今后房价是高还是低?我的答案是忽高忽低,低也就是有价无市,为什么?资本过剩的时候,市场表现都是潮汐式的,我称为是“潮汐市场现象”,大潮涌来,价格狂涨;大潮退去,立刻大跌或是僵在那里了。


第三,会不会崩盘?我的答案是,房地产这个市场现在不会,将来很可能。现在不会是因为这是一个宏观产业,牵连的人和资源太多,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非到最后关头,崩不了盘。一旦崩盘,就全瓦解了,不会只是一个房地产市场。但从改革艰难的趋势来看,我很悲观,实际很可能大局已定,最后这个产业或者说行业还是要崩盘的。说白了,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始终存在,改革的前景,现在还不能看好。


第四,有没有办法找到出路?我的答案是,除非另寻出路,老路子上涨、调控、再上涨、再调控,早已走不通了。现在是消耗资源,拖延时间的路数,等外储、环境、人力等生产要素和资源条件全消耗完了,也就完了。唯一的办法是另寻空间,这就是另一篇文章了,实际我过去也反复讲过,世界大国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都铤而走险,拓展生存空间,不是没有缘由的。那也是一种发展逻辑,只不过这远远超出了一般人,包括学术圈的想象力了。


就说这么多吧,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房价调控还是有不同、有差异的,几个月前在分析上半年经济增长数据的时候,我向中央提出,现在的公共政策要搞分类指导,因为地区差异太明显了,最好能分成四种类型的地区来搞,不要一刀切。现在看,这个提议还是受重视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并没有搞一刀切。最后,我再回应几个社会现象和突出问题。


政府应该允许房价上涨吗?

在这个市场中混久了的人,很多是偏激的。2003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CCUD)的一位主任谈及房价上涨时表示,要想遏制房子投机,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应该允许房价上涨,房价涨到头就没人投机了。“香港为什么没人投机房子?因为房价太高了,没人炒得起。”他表示,政府利用行政手段调整房价是将房价上涨收益转给了一部分人,比如兴建保障房。


自由市场学派是主张让市场自由调节的,任志强也曾在一段时间里持这种看法。实际这种观点是有明显缺陷的,“房价涨到头就不涨了”,什么是头?这个头存在吗?这是明显被忽略的一点,中国老百姓有50多万亿的储蓄,哪里是头?这个话讲的太轻松了。


至于说,香港没人炒楼,那是不熟悉香港人炒楼的方式,就不谈了。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尤其相对于有限资源条件来讲,更不是万能的,给了这个,就给不了那个,所以调节是必须的。世界上哪个国家可以说,政府完全放弃调节作用的,没有的。确保健康的市场秩序,这是世界各国政府的责任,中国也不例外。


所以,对于房地产,不能总站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面去看问题,我已经讲过,这是一个宏观产业,链条太长,从政府到老百姓,都栓在上面,牵一发动全身,更要小心。对于这样的宏观产业,如果用普通产业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让其自由发展,未免太幼稚了。普通产业最多就是一个产业的兴衰,宏观产业则是一个国家的兴亡,随便讲几句话很轻松,但谁负得了这个责任?现在看来,能够让房地产稳下来,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这总比让市场大跌要好得多吧。


对于房地产,大体来看中国学界过去赞美房地产的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无非就是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死扛,知道错了,也不能承认错,只要逮着机会,就要不失时机利用每一次的上涨,来证明自己还是“对的”。


第二种态度,就是拼命解释自己“不是那个意思”,希望能够脱身。


第三种态度,就是沉默下去,下次争取利用别的机会再翻身,重塑金身。


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要是能够更认真一些,看问题更系统一些,可能就能避免这样的尴尬了。其实,像日本房地产热那样的例子,无数人已经讲过了,中国几乎一点不差的在复制日本的轨迹,当年日本也是地产大热之后在世界上狂买资产,中国现在也是。当年日本人也不相信地产会崩盘,号称“日本神话”。


这些资料尤其是其中的道理和逻辑,稍微看一下,在表达自己的过分自信之前稍微停顿一下,也许就能避免问题。世界上哪里有一直上涨的道理,如果真有,那财富就不会是流动的,一直会在某些人的手里,你在世界各地看到的城堡,就不会是残破的,而是始终富丽堂皇的。


楼市上升等于老百姓的财富上升吗?


这话是张五常说的,他认为,原则上,楼价上升是好事,这反映着经济的财富或租值上升,人民的生活有了改进。张五常在经济学上有造诣,但并不是说他的学问就能用到公共政策范畴。




经济学分析和经济分析,一字之差却本来就是两码事,一个是学术套路的分析,一个是公共政策套路的分析。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用于研究和讨论的。


实际上,楼价上升是不是代表着老百姓的财富,决定因素要看市场和形势,首先楼卖不出,这个财富等于零;其次是成本因素,如果楼价是升了,其他升的更快,你的财富在哪里呢?其实,资产价格与财富并无直接关系,与价格直接相关的是交易,似乎大师忘记了这一点。


哈佛大学就一定正确吗?


《城市的胜利》这本书影响还是很大的,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支撑点,一种证据的感觉,你看人家的哈佛大学教授都是这么说的吧!其实,这本书的格局很小,算不上是什么经典之作。


做学问有两个类型,一种类型是学院派的传统路数,一种是天才型的路数。虽然世界知名的大学会吸收天才型学者,比如剑桥就吸收了拉马努金,但这并不是说这两种类型可以合二为一了,实际两种类型,泾渭分明,始终存在。


学院是学院,天才是天才,学院并不经常接纳天才,他们讲究按部就班,一切按照规矩来,实际就教书育人而言,也当如此。但别忘记,这是学院的套路,拿到社会上,作为公共政策就有问题了。只有傻瓜才会把学院派的假定,当成公共政策的基础。


《城市的胜利》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作者是在经济学的效率范畴里面讨论问题,把人往城市的集装箱里面一装,越多越好,效率最高,一切都是效率优先的假定。实际效率这个问题,在大社会中就是一个小房间,中国最穷的时候,有几亿人是贫困户,要是都按照效率原则,他们就应该去死吗?城市可以无限大吗?这明显是天方夜谭级别的故事。


我过去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这本书,这本书里面的问题很多,看着循规蹈矩,套路齐整,按照学院的路数用数据来说话,实际这本书的框架一确定,格局也就确定了,环境承载力和人文历史,就不在作者的话下了。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样的大国实现富裕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奇迹,创造奇迹的人,不应该让哈佛大学的品牌牵着鼻子走,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才是根本。


成本高涨已经万劫不复


现在领导要求发展事业,发展实业,怎么发展?实话实说,一切都已经晚了,这个事情要是早十年就想到了,才有用。


十几年前,我就讲过这个事情,那个时候讲“后土地经济时代”,是要被人笑话的,你讲那个干吗?真有谁在那个时代就明白的,请拿那个时候的东西来看看,恐怕都是城市化的赞美诗吧。


发展经济学也是那个时候,成为显学的吧。为什么?因为要有人来证明,发展有理,城市化有理,秩序算什么,节奏又算什么啊!什么叫城市肌理,咱管那个干啥呀,土豪气概,气冲斗牛。总之,城市化就是好,没人关心城市化的后果。


既然有了城市化,有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房价上涨,那么成本上涨就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对制造业的杀伤也无可避免。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商富士康是在中国下重本的制造商,但它现在也够呛。据说,富士康已经在中国生产基地安装了4万台机器人,以尽量减少雇佣的员工数量。


来自富士康内部的人士说,目前富士康每年生产1万台机器人。富士康可能继续利用机器人取代员工,仅在昆山,富士康就裁减了6万名员工。过去,中国企业雇佣员工的成本可能还低于使用机器人。但是,不断上涨的用工成本、年轻人对在工厂工作不感兴趣,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在生产自动化方面投入巨资,造成成本的巨额上涨。


这不是好事吗?开始搞科技了!不过有一点别忘记,中国的后边有印度。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成本很低的国家,如越南、缅甸和孟加拉等国,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制造业不会忘记这一点,所以他们都在大幅度加大对低成本国家的投资,那里才是他们的未来,不是中国。


现在看来,由于城市化,成本高涨已经万劫不复了,这个是没有办法了。中央现在最头痛的就是产业科技没跟上,产业转移却大规模发生了,制造业没能出精品,价格优势却失去了。今后看的就是中国能不能适应未来消费社会的节奏,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的社会,这是一场大变革,做的好,那么中国经济还有希望;做的不好,这个转型失败了,那一切就不好讲了。


现在看,上边正在尽全力向这个方向推动改革,但步履艰难,不容易。不理解的人,不明白的人,遍布各界,无非都还想着过去的日子,想着大把资金在手,企业家、老百姓都哈着自己的日子,学界想的也是大把容易到手的经费和项目,这些都是投资型社会的特点,但这种日子正在走向结束。


一方面,党的纪律在加强,反腐败在继续;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导致的转型压力大增,不转也不行了,老路走不下去了。



所以未来,中国走向一个消费社会,用正常的消费增长,用服务经济,用科技,用新市场空间,来代替投资和炒作,代替对数量和规模的追求,代替对增长速度的追求,这是大势所趋啊,大家不要再凭一己之私来反对了,好吗?(来源:安邦咨询(anbound),作者陈功)


早知道新闻回顾:

新闻早知道(10.25)买房子,依然是最好的投资!

新闻早知道(10.24) 把商铺干掉吧

新闻早知道(10.23)房产税将从2018年1月1日开征?

新闻早知道(10.22)房价已经走向降温通道

新闻早知道(10.21)关于名校和学区房你们全错!

新闻早知道(10.20)未来五年的房地产调控方向定了!

新闻早知道(10.19)听党话,未来五年放弃炒房吧

新闻早知道(10.18)上周沈阳大户型卖疯了

新闻早知道(10.17)2017沈阳1-9月份别墅市场报告

新闻早知道(10.16)楼市股市谁的泡沫大,让离婚来告诉你!

新闻早知道(10.15)央行支持房贷利率上涨,贷款买房难了

闻早知道(10.14)沈阳人出行将发生大变化

新闻早知道(10.13)刚刚,沈阳自贸区第二批政策清单发布!

新闻早知道(10.12)如何抓住房价暴涨前的信号?

新闻早知道(10.11)从4991到8705 谁在为北皇姑“定价”?

2、气温今天反弹啦 沈阳周五最高达20℃

 

昨天白天,沈城有轻度霾,虽然少了阳光全天相伴,但是这天气回暖非常迅速,白天的最高气温可以达到17℃,夜间转为多云天气,最低气温在5℃上下。周四,天气多云,气温和前一天相比略有上升。本周五还是多云天气,最高气温可冲击到20℃,这也算是近期气温的最高点了,大家外出时会有点儿初秋时节的感觉。   


本周六以后,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沈城的气温将再次下滑。近期冷暖空气你来我往,气温起伏较大,提醒大家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着装。(来源:沈阳晚报)


3、沈阳社区证明清单:由81项减少至22项


沈阳制订社区盖章证明清单,今后居(村)民委员会盖章证明由81项减少到22项,切实减轻了社区工作负担。10月24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从市人大获悉此事。沈阳对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放宽登记条件,开办资金标准由3万元降至5000元,允许将社区公共用房作为登记地址。此外,沈阳在全市范围内选聘“全科社工”,负责受理所有服务事项,其他社区工作者全部进入社区网格,近距离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来源:沈阳晚报)


4、1350台“绿色公交”年底前陆续上线运营


10月24日,2017年沈阳市新增更新公交车交付仪式在客运集团通利公司举行。今年全市将新增更新1350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将于年底前陆续上线运营。“今年新增更新的车辆以LNG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和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为主,客运集团首批75台气电混合动力车辆率先交付使用,其余车辆将在年底前陆续上线运营,届时全市公交车总量将首次突破6000台,绿色公交占比也将提高至75%。”市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副主任孙行说。(来源:沈阳日报)


5、沈阳供热系统昨日进入热运行


供暖前这最难熬的几天就要过去了。按照沈阳市的统一安排,供热系统于10月25日进入热态试运行。在“赛前热身”的重要阶段,管网将逐步适应全面开栓的要求,而随着热运行的铺开,市民家里也能温乎点儿了。


据了解,沈阳供热系统10月20日至10月24日冷态试运行,10月25日至10月29日热态试运行。沈阳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供热单位将通过试运行,使供热系统建立稳定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逐步达到正常供热标准。同时,在试运行期间,供热单位还将安排维修人员,对用户报修进行处理,比如出现管道漏水、暖气窝风等情况,沈阳市要求供热单位要立即派人维修。


惠天热电是沈阳市最大的供热企业,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基本做好了供热前的准备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沈阳市各大供暖公司均在积极备战,争取更早达到供热条件。一家供热企业负责人说:“在正式供热前将不间断地‘查缺补漏’,确保供暖期间平稳运行,让市民温暖过冬。”


据了解,11月1日,沈阳市热源开栓率将达到100%,采暖期用户室温将达到18℃。需要提示市民的是,在热态试运行期间,一旦发现暖气没有热的迹象,或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一定要及时与所属供热公司锅炉房、维修点联系,由专业人员操作。(来源:辽宁日报)


6、沈阳2017年前三季度房地产用地出让数据


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不含四县市)房地产用地出让面积122.16万平方米。(来源:沈阳市国土规划资源局)


7、加大土地供给力度 北京土地成交额今年将破2000亿


今天,北京将再度出让3宗土地。相关公告显示,三宗土地的起拍价合计为50.1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土地出让金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


据了解,这次出让的三宗土地均为住宅用地,两宗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一宗在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东三旗村。


实际上,在这三宗地块之前,北京的土地成交金额已经达到1959.55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18%。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去年,今年北京市加大了土地供给的力度,其中,政策性住房占比较去年上升不少。


据统计,北京年内已经出让52宗住宅用地,累计地块的规划面积合计达到了650万平方米,相比2016年全年上涨了196%。其中70年持有型出租房用地年内达到了82.85万平方米,自住房面积达到了167.87万平方米,占住宅土地总面积比例高达26%。


而商品房限价住宅面积为228万平方米。从数据看,北京近年自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量明显增加,按照每套平均80平方米计算,已经供应大约2万套,相当于过去两年供应总和的近两倍。(来源:北京晨报)


8、严打捂盘惜售!两部委部署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检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通知,部署从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检查对象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中介机构,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楼盘和房地产中介机构门店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进行检查。重点查处以下行为:


一、销售商品房未明码标价、未在交易场所醒目位置明码标价;


二、未按规定实行“一套一标”;


三、标示信息不全,没有按照规定内容明码标价;未标明房源销售状态,已售房源所标示价格不是实际成交价;


四、商品房交易及产权转移等代收代办的收费未标明由消费者自愿选择;


五、通过虚假价格承诺、虚假价格促销等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


六、以捆绑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强制提供商品或服务并捆绑收费;


七、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


八、为交易当事人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合同提供便利;


九、其他违反《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的行为。


通知强调,此次专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扎实推进,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推进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来源:住建部网站)


9、北京共有产权房:可用公积金贷款 再购房需腾退


北京共有产权住房一经推出,就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北京市住建委近日就选址、申请、价格、再上市等大众关注话题推出系列解读:购买共有产权住房仍可使用利率更低的公积金贷款;再购买商品房,购房人需将共有产权住房腾退给更困难的“夹心层”等等。


与公租房、自住房有啥区别?


一直有网友搞不清:“共有产权住房与同为保障性住房的公租房、限价房、自住房有啥区别?”


为此,中新网记者对北京住建委的官方释疑进行了梳理。从保障房的性质来说,分为租赁型保障房和产权型保障房,众所周知的公租房即属于租赁型保障房,其保障功能体现在租赁上,而非买卖。


同理,如果保障房具有交易属性,可以买卖产权(部分或者全部),即属于产权型政策房或保障房,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房。但是,共有产权房与其他产权型政策房不同的是,不可转换为完全商品房,而其他产权型政策房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转为完全商品住房。


比如,共有产权房购房人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的,可按市场价格转让所购房屋产权份额,未持有部分不得转让;而自住型商品房购买满5年的,可转让全部产权。


“共有产权房不能转商品房,挤掉了投资需求,同时也意味着换房时升值空间有限。”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中新网记者。


可否使用公积金贷款?


对个人购房者来说,共有产权意味着更低的购房成本和更少的首付,此前公积金贷款额度不够、只能商贷买房的刚需群体,终于有了新选择。北京住建委官方微信号“安居北京”明确回应:购买共有产权房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来源:中国新闻网)



10、多地住房租赁新政落地 增加供应解决供需矛盾


“一旦全国各地都建立起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租赁市场的信息就更加可控,相关区域的租金价格也会比较透明,加之租赁住房供应端会有效增加,租金水平乃至中介费、服务费最终会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目前来看,房屋租金、中介费或服务费高的问题,支付宝推出的信用租房并不能解决。”长期在北京租房的辛女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如果支付宝的信用租房平台能有效降低租金,那我肯定会考虑通过支付宝来租房。


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支付宝用个人信用免押金的确对租户权益有帮助,而现在租赁市场主要问题是供需结构矛盾,供需结构矛盾带来了租金高等收费问题。


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也曾提到,目前我国租赁市场的有效供应不足,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大城市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信用租房无法解决供需矛盾、租金高的问题,要想解决供需矛盾,还是得增加供应。而近期多个城市的租赁政策,都提及如何增加租赁供应,这对于未来租房市场的租金会有影响。”张大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来源:法制周末)


11、央行媒体:房住不炒奠定楼市调控主基调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这一定位时,会场掌声热烈,也成为微信圈中“刷屏”的报告内容之一。


住房定位写入十九大报告意味着,对于住房的功能已经彻底达成共识,也将奠定楼市调控的主基调,以此为基础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


“住”和“炒”的矛盾,一直困扰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给调控带来了诸多阻滞。正因为没有剔除炒的因素,房价一度过快上涨、单边上涨,供需关系被干扰,同时价格信号失灵。住房定位明确后,无疑有利于引导楼市步入健康、规范、稳健的发展轨道,市场信息将更加透明,市场规律也将更加明晰,从而从根本上理顺我国楼市的运行机制。(来源:金融时报)


12、潘石屹变卦卖物业 上海凌空SOHO被卖了近50亿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还是把上海凌空SOHO给卖了。SOHO中国近日发布公告称,已与基汇资本旗下一家公司订立框架协议,拟出售凌空SOHO项目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公告信息显示基汇资本此次接盘凌空SOHO的代价将达49.44亿元。


潘石屹早就想把上海凌空SOHO卖掉。在SOHO中国2016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潘石屹曾宣布,将销售的上海三个非核心物业中包括凌空SOHO。但在今年4月,潘石屹却改口称,在“资产荒”下,拥有中国境内的房子比拥有人民币要好,所以放缓销售这三个非核心物业。


时隔1年,潘石屹为何再度变卦,重新打起“销售上海凌空SOHO”的算盘?严跃进表示,SOHO中国的类似操作更多是在大城市,在其他城市动静并不大,甚至没有并购物业的冲动。这说明,其对优质城市仍持积极心态。但是,通过抛售,有助于积极回笼相应的资金和寻找新的并购标的。


“SOHO中国频频出售上海物业资产,很难说是对上海办公市场不看好,反而说明其对办公资产的流动性看得比较重。”严跃进认为,在后续盈利上,SOHO中国还应在增加租赁规模和租金等方面再下功夫。(来源:北京晨报)

关注本公众号 回复关键词

您好,感谢关注“栋察楼市”,如有购房相关问题,请在本公众号“栋察楼市”提交内容,我们将为您一一回复!(回复“自贸区、地铁房、学区房、公积金、户型、房交会、铁西、皇姑、苏家屯、于洪、和平、大东、浑南、沈河、沈北、洋房、别墅、公寓、贷款利率、精装、房价等可查看相关内容,提供购房条件,可为您做楼盘推荐)

近期其它原创文章回顾:

宁愿每月交1500的租金也不买房?

7年新市府你想的样子都有了吗?

上周皇姑区三台子楼盘销售均价破12000+

沈阳这里为什么让企业“挤破头”注册 房企“挤破头”进驻?

城北首家星巴克落户在此 好多沈阳人还不知道

三环内拍地6500  三环外铁西新区再推新地恐难再续热度

沈阳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补充问答

十九大是否改变了你对沈阳楼市的看法?

开发商户型越做越大,纯刚需小青年咋买房?

沈阳三宗土拍将成焦点

仨月涨五百!格林北地块“坐地起价”

听党话,未来五年放弃炒房吧

告诉我为什么“你”上周卖的这么好

当苏区房价即将触摸8000元/㎡

小时候不上一个好学校,长大了是要没出息的!

时隔一年地价涨2200 今年沈河首宗地块将出让

奔走十余盘只为了沈北投资一个小户型

沈阳商业地产如何摆脱“群嘲”窘境?

国务院发话!沈阳这两个区全面爆发!

这条视频做为沈阳城市名片 相信没有人会不同意!

年轻人,你选择沈阳“一套房”,还是北上广“一张床”?

云龙湖大桥 看上去很美 却少有人知道它已开通!

城市环线发展促进楼市破局 沈阳三环外势力越发强大

房价凶猛!沈阳九区193楼盘9月成交均价!

置地有声|沈阳房价均价过10000+还远吗?

三环外洋房1万/平,90天狂销2.37亿!

官方发布:沈阳这些房子不限售之列!

2017第三季度沈阳土拍价格创历史新高!

开发商已放话 这块地起拍价6000也照抢不误!

碧桂园、绿城、中海赢了沈阳楼市“十一国庆档“

未来几年 沈阳房价上涨在所难免!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即刻关注栋察楼市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