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转型,一个持续四十年的难题
文 | 龙承菲、江宇琦
编辑 | 吴燕雨
一个月以前,柏林电影节的红毯上演了一出“奔跑”的戏码——
被工作人员引导去给粉丝签名的TFBOYS成员王源,发觉自己落在了《地久天长》剧组身后时,转过身在红毯上奔跑了起来。他追逐的前方,是同剧组的演员、稍后双双斩获柏林影帝与影后殊荣的王景春和咏梅。
在给粉丝签名的王源
这样的转身与追逐,似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王源当下的处境:一个被粉丝包围着的“偶像”,为了走向大众眼中的“实力派”而不断“奔跑”。
王源的这次“转身”,收获了一些成绩:上周末《地久天长》在国内院线上映后,不少观众认为王源下跪的镜头是一个情绪的爆发点,惊讶他的表现“比预想中要好”。而在这之前,尽管坐拥超过7000万微博粉丝,但除了那首知名的《青春修炼手册》,王源似乎并没有其他被大众广泛所知的作品,在大众眼中,他仍是被粉丝簇拥、空有人气却没有实力的“小鲜肉”。
有类似焦虑的男性流量明星并不只有王源一人。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整个华语娱乐圈里,许多男性偶像派,都曾生活在粉丝热捧和受众争议的矛盾当中。和日本等偶像娱乐产业发达的国家不同,由于整个偶像产业链条不够完善、舞台空间有限,国内很多走流量派的明星如果不及早转型,在新一代迭代后就很可能会失去立足的机会。
为此,“转型”成了不少偶像派男艺人迫切的需求。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注意到,这两年转型的需求似乎显得更加迫切,越来越多当红流量加快了步调:李易峰已经许久未接偶像剧,选择《动物世界》磨炼演技;杨洋参演张黎导演的《武动乾坤》,也是希望借此得到更多大众认可;王源的队友易烊千玺同样选择了出演文艺片,与周冬雨一同主演的《少年的你》一度入围柏林电影节展映单元……
流量男明星们不约而同地,踏上了这条“奔跑”的道路。这注定是一条曲折坎坷的“跑道”,他们能否赶上“主流”大部队,还犹未可知。
“鲜肉”转型:男偶像的必经之路?
上世纪末期,经济迎来高速发展期,文化领域也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高光时刻,两岸三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第一批偶像就是诞生于此。
从80年代的张国荣到90年代的“四大天王”,大批优质男偶像接连在香港娱乐界掀起轰动;内地同样出现了一批以唐国强、马晓伟、郭凯敏为代表的偶像派演员,与革命剧中千篇一律的男性形象不同,他们长相清秀,一登荧屏便立刻受到女性追捧。
张国荣
年少成名、英俊的外表、万千粉丝的追捧、丰厚的资源……每一点都能让人羡慕不已,但是当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带给男明星们的可能不仅仅是喜悦,同样还有争议——超高的人气无形中将他们的缺点放大,很多人对此紧抓不放,认为其能力匹配不上人气和地位,而那个年代的他们,也和今天的王源一样,面临着不得不撕下标签、寻找转型机会的压力。
或许很难想象,如今用来形容流量明星的“奶油小生”最早是用于形容唐国强的。1979年,唐国强和陈冲一起拍摄电影《小花》,在得知唐国强喜欢吃奶油后,陈冲逢人就说:“我这个哥呀,你看这皮肤,比我都嫩,他就是喜欢吃奶油吃的。”于是乎,“奶油小生”这一词汇便不胫而走,并逐渐成为了唐国强等外形俊俏的男演员的代名词。
《小花》中的唐国强
但就在唐国强等人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另一种声音却逐渐开始占据主流。1978年,日本影片《追捕》进入中国,高仓健冷峻的眉目、竖领的风衣成为无数青年争相模仿的对象,有服装厂仿照他的风衣式样生产了10万件,半个月内就销售一空。《追捕》也就此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审美——80年代初期的观众认为,影片中高仓健深沉、不苟言笑的形象才是男人该有的样子。
1982年,唐国强主演的《孔雀公主》上映,“奶油小生”的说法进一步走红,但随之而来的除了很多粉丝的热捧,也有和主流价值观、审美观之间的不断碰撞。一时间,这样一个原本出于夸赞的称呼,却成了很多年轻男演员的“包袱”,“奶油小生”们俊秀白皙的长相开始遭到鄙视,很多人为此还遭遇到了大众乃至主流媒体的抨击,认为其“只靠脸蛋、没有能力”。作家毕飞宇甚至还在小说《雨天中的棉花糖》中,描绘了一个欠缺男性气概的人上战场,却落得精神分裂的故事,嘲讽意味十足。
《追捕》中的高仓健
在香港,类似的指责也指向了偶像派男星。早期的刘德华被指责只顾着耍帅,黄秋生曾在片场评价他是“不会演戏的花瓶”,连王家卫也说过“刘德华永远在向观众展示自己最帅的角度”;黎明也被批评过演技太差、唱功不行,因一次演出中走音被媒体炮轰,“黎明凭什么当‘四大天王’”之类的质疑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偶像长期以来都是一门吃青春饭的生意,如果无法成功得到大众的认可,意味着其职业生涯道路有可能越来越窄。
在日韩市场,偶像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是30、40岁以上的偶像派艺人,仍然有稳定的曝光率和活动机会。一位岚(ARASHI)的粉丝告诉毒眸:“杰尼斯的受众就是能够接受养成系,而且我团每周都有固定的综艺,每个人的电视剧、电影没断过,长久下来他们已经成为了粉丝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在国内整个偶像的产业链条并不完善,一旦跨过30岁大关,偶像派的路子就再也不适合他们,演艺公司也会更乐于捧新人。争取不到资源,哪怕是拥有极高人气的“鲜肉”,也立刻会被新一代从市场中淘汰出去——即使到了近年,包括被誉为“TVB新五虎”的陈键锋等小鲜肉,也因为戏路过窄,而在巅峰热度过后因为大众审美疲劳,逐渐退出大众视野。
为此,作为偶像的他们,要么急流勇退,要么作出改变。
在当时,有不少人选择了退出。伴随着社会上对于奶油小生批判的声浪越来越高,加上很多演员年纪逐渐增大、不再适合饰演比较清秀的角色,因此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最开始红起来的一批奶油小生逐渐陷入无戏可接的窘境。后来“下海大潮”盛行,很多人便纷纷逃离影视圈去从商,奶油小生代表之一的马晓伟就投资200万,在珠海创办了一个电脑研发集团。另一位大火的小生郭凯敏,在进入电影学院进修之后,退居幕后做了导演,并和朋友一起合办了影视公司。
而没戏可拍的唐国强,则选择了主动争取。1983年下半年,他为了《高山下的花环》中军人赵蒙生的角色反复争取,写信给谢晋导演:“我是一棵树,长得歪歪斜斜,希望您能够帮我修正。如果拍戏过程中您觉得我确实不适合干演员,您就大胆说出来,我马上从场记开始做起。”
唐国强的诚恳为他换来出演的机会,但他的演技却仍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影片上映后连摘8尊金鸡、百花奖杯,但金鸡影帝和百花影帝却花落同剧组的其他演员,唐国强空手而归。1984年,他又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干部专修班学习表演,誓要用演艺圈两年的空白期,换取演技上的精进。
唐国强和马晓伟
1986年,从北影毕业的唐国强已经34岁。而同年,《西游记》播出,创下89.4%的收视神话;两年后《红楼梦》播出大热,诞生了以陈晓旭、欧阳奋强为首的新一批年轻的影视明星……在题材的“百花齐放”和演员的迭代之下,唐国强已经不是偶像派市场的最优选择。
他主动做出了改变:《三国演义》开拍时给他定下的角色本是风流倜傥的周瑜,他再次毛遂自荐,要求扮演要从青年演到老年、难度更大的诸葛亮。剧组最初并不放心“奶油小生”的演技,舆论的质疑也始终存在,选角确定后还有观众写信抗议他扮演诸葛亮,认为他演技太差、品行不端,不适合演诸葛亮。
只是,这一次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个蓄着胡须、轻摇羽扇的诸葛亮形象至今被人奉为经典,瞬间扭转了他一直以来留给观众的“奶油小生”印象。之后他又凭借雍正皇帝、毛泽东等一系列角色,拿下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飞天奖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含金量颇高的奖项,成为大众认可度颇高的“领袖专业户”。
后来诸葛亮在B站走红了
在稍晚一些的香港,刘德华等人也在转型的道路上开始狂奔。90年代末,刘德华在《暗战》中首度尝试反派角色,一个复杂的“老人妆”从戴头套开始就要耗费近20个小时。命运同样垂青了他——刘德华因《暗战》一战成名拿下金像影帝,之后的《无间道》又彻底树立了大众接受度颇高的成熟男人形象,一步步成为现在娱乐圈名副其实的“天王”。
而与他们同时代的很多偶像派,却在年华逝去之后,都失去了更进一步的机会。很多和刘德华、梁朝伟同期于TVB出道的男明星,在巅峰之后都因为得不到拍戏的机会,而逐渐淡出了娱乐圈;曾和唐国强齐名的马晓伟,下海经商后错过了最佳的转型时期,再度复出时已经不再年轻——或许是命运使然,蒋介石成为他复出后接的最多的角色,但是变成“老蒋专业户”的马晓伟,却没能再拥有和唐国强一样的知名度。
“鲜肉”转型为何越来越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娱乐产业已经今非昔比,但“小鲜肉”们仍然在吃“青春饭”,转型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甚至变得更为迫切。
“鲜肉”们的转型时间越来越提前。五年前李易峰因《古剑奇谭》爆红、成为当时“小鲜肉”的代表时仅有27岁,决心磨炼演技参演《动物世界》也是正当30岁的关口。但如今,20岁不到的TFBOYS成员已经将“转型”提上日程。
或许因为音乐的圈层化属性过于明显,影视作品、尤其是现实题材和文艺片成了很多“鲜肉”转型时做出的第一选择。王俊凯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两年前就登上《演员的诞生》试图强化自身的“演员”身份;易烊千玺同样选择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主演的《少年的你》一度入围柏林电影节展映单元;王源参与文艺片《地久天长》的拍摄,并报考了伯克利音乐学院深造……
《地久天长》中的王源
为什么“鲜肉”们转型越来越急?首要原因是大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压力。
几年前,“小鲜肉”还是收视和票房的保证。看到了商机的市场不断追逐“鲜肉”们的价值,拍出了许多高流量的“鲜肉+IP”模式的影视作品。豆瓣仅有4.7分的电影《盗墓笔记》,就因主演鹿晗、井柏然的高人气狂揽10.04亿票房;鹿晗主演的《择天记》,豆瓣评分只有4.1分,却收获近308.8亿点击量,这其中粉丝功不可没。
但是这些作品中,“鲜肉”们却罕有演技,观众如果批评,在社交平台批评还容易遭到闻风而来的粉丝谩骂。久而久之,大众产生了“流量明星实力差”的固有印象,公众观念的冲突根深蒂固,甚至在《动物世界》播出前,就有不少人看到主演名单中的李易峰就放弃了这部电影。
而在受众的质疑以及市场逐渐成熟下,“流量+IP”的商业模式在不断退潮。云合数据显示,截止3月25日,《武动乾坤》(豆瓣4.5分)全网累计网播量为53.52亿,仅为同期《香蜜沉沉烬如霜》的三分之一;《斗破苍穹》(豆瓣4.6分)累计网播量56.56亿,也远低于同期狂揽165.93亿点击的《如懿传》……
流量大IP剧遭遇流量和口碑滑铁卢,“小鲜肉”们对于票房和收视的号召力在减弱,自身价值也受到削弱,想要继续发展、让观众摘下“有色眼镜”,必须要在演技和市场上有所突破。曾经的奶油小生唐国强在2017年登上《吐槽大会》时,也呼吁“小鲜肉”们磨炼自我:“有人说过演员就像一口每天都在沸腾的大锅,但仔细一看,什么都没煮,我希望你能煮点东西。”
毕竟,单单依靠粉丝圈,很难长久地维持热度。一位粉丝告诉毒眸:“粉丝‘爬墙’的因素很多的,除了绯闻和一些负面新闻,还有颜值下降之类的因素。有时候追星跟炒股一样,当我觉得一个爱豆没有发展空间了,前途渺茫,就可能‘放弃’他,接着找下一个有潜力红的墙头。”
为此,偶像自身的危机感也在加剧。韩庚曾在《圆桌派》中讲述自己当年退团回国、并转型演员的心路历程:“你说我在30岁,我还是在组合里蹦蹦跳跳吗?”他认为之后的演艺生涯规划,不能被粉丝绑架。
韩庚:我不想30岁还蹦蹦跳跳
除了粉丝自身的心态改变,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也扩大了粉丝改换“墙头”的可能。
造星渠道在拓宽。艺恩咨询的《2018年中国偶像产业迭代研究报告》指出,传统的造星路径局限于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和唱片4个渠道,而在网生内容崛起、视频平台入局后,网剧、网综、短视频、直播等成为新的大众娱乐选择,新的造星方式应运而生。
而造星渠道的扩张,进一步加快了偶像的迭代速度,从而施加给艺人更强的焦虑感。在《今日头条2018娱乐白皮书》中提到,旧流量被新流量超越的时间大幅缩短,蔡徐坤赶超稳居热度榜榜首两年的鹿晗只用了6个月,而因《镇魂》爆红的朱一龙热度赶超蔡徐坤,也只用了3个月。新偶像诞生和超越的时间越来越短,旧偶像只能在更广阔的大众之中开拓新的市场。
《今日头条2018娱乐白皮书》:旧流量被新流量超越时间大幅缩短
事实上,如果能拿出优秀的代表作品,路人缘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此之前,直男受众占到大多数的体育论坛虎扑,针对艺人口碑调查展开过一次投票,选项分为“喜欢”“讨厌”“无感”三个方向。统计结果显示,很多当红小鲜肉的“粉黑比”(喜欢人数除以讨厌人数)都在0.2以下,说明讨厌他们的人要远远多于喜欢他们的。
但是曾经位列虎扑“最讨厌的男艺人”之一的李易峰,在投票中却得到了1.74的粉黑比;被批“在《极限挑战》里装疯卖傻”的张艺兴,粉黑比也达到1.83。两人的分数排在中间位置,是除了刘昊然以外得分最高的流量明星,基本与王菲、胡彦斌等实力派同级。
论及两人“路人缘回暖”的原因,有虎扑的用户告诉毒眸,很大程度上分别得益于《动物世界》和《一出好戏》中的表现:“其实路人还是比较宽容的,并不是和小鲜肉有不共戴天之仇,很多时候只是觉得他们的流量和能力不匹配,可一旦小鲜肉拿出了能够证明自己或者还过得去的作品,大家对他们的认可很容易有所扭转。”
虎扑艺人口碑度调查投票
可想要真正实现“转型”也并不容易,撕下标签是个痛苦的过程。耗费200多天拍摄《武动乾坤》的杨洋,在剧集上线之后仍然被很多人批评“演技油腻”;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积累的人气,在《中国新说唱》又被质疑实力不佳,甚至引发了虎扑和粉丝之间的骂战。
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偶像派艺人自身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足以得到认可的标准。他们大多被“快速养成”,有的培训周期可能只有几个月,进而导致基本功不够扎实。以至于很多人即使想要努力,也往往是空有热情难有结果——毕竟作为鲜肉界前辈的唐国强、刘德华等人,本身演技并不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后期又做了很大的努力,这才能够杀出重围、成功实现转型。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小鲜肉很多时候其实也存在“身不由己”的情况。某知名编剧曾向毒眸透露,一些经纪公司给旗下艺人的档期拍得很紧,以至于留给他们钻研一部作品的时间极其有限;另一位导演也向毒眸表示:“资本不会允许他们从荧幕前消失太长时间,规定一段时间内必须接多少综艺或保持多少曝光,有些小鲜肉想潜心拍戏,但经纪公司不给时间。”艺人自身和产业两方面的不成熟,使得小鲜肉们想要转型都必须面对重重阻力。
在柏林电影节上,王源追上红毯大部队只用了几秒钟,但是这代“小鲜肉”真的想要追上实力派前辈,其实需要更长的时间。
长远来看,“鲜肉”们的转型,恐怕是一条很长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