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葛优:我是个“戏子”,把中国观众伺候好就成了

毒眸编辑部 毒眸 2019-11-29


文 | 江宇琦

 

“在中国,只有演悲剧和正剧的演员才被认为是艺术家,才被认为是表演功力深厚。演喜剧的,最高的评价也就是,表演生动自然。似乎是与功力无关。

 

十几年前,冯氏贺岁喜剧最热的那些年里,冯小刚曾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以下简称《青春》)里写下过这样一段话。而他这番言论所指的人,正是自己的老搭档、多年贺岁片里的御用男一号葛优,一个因为“演了太多贺岁片”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演员。


拉开中国贺岁档序幕的《甲方乙方》

 

那些年里,记者采访葛优,每次都要提同样的问题:“这次的角色有没有突破?”“专家”聊到葛优,也总是显得“痛心疾首”:“你可不能再演贺岁片了呀!”倒是开电梯的大姐、饭店的服务员等平民老百姓,每每遇到葛优都忍不住要问:“今年还有贺岁片不?”谁才懂葛优,一目了然。

 

有那么几次,葛优被记者问得有些不开心了,就直接回到:“不准备有突破了!转过头来,便继续在各大贺岁片里奉献精湛的演技。倒是近年来,贺岁档慢慢被人“冷落”(点此插入:贺岁档四十年变迁史、没人再去讨论究竟葛优有没有“突破”时,好些人才猛然意识到:已经好多年没看到葛优在贺岁片里好好亮过相了。

 

去年的《断片儿》,算是个历史遗留的“烂尾工程”,总被很多人选择性遗忘;再往前数,葛优能叫人记住的贺岁片形象,还得是《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陆先生,但这个角色和喜剧电影(或者大众认知里的贺岁片)不沾边,更像是当年记者和“专家”们期待的“突破”;而真正留在广大中国老百姓记忆里的,那些个姚远、尤忧、黎叔、秦奋、马师爷,则真的已经是很遥远的故事了。

 

今年春节,葛优好不容易上一次春晚,在网上引发了不少热议,好些人“呼唤”他赶快出来演戏;两个月前《我和我的祖国》上映时,葛优还因为在《北京你好》篇章里的表现上了热搜,好些人说看到葛大爷就想乐、一众大咖里数他给人印象最深;今天《两只老虎》登陆内地院线,当被问及对再度亮相贺岁档的葛优的看法时,某位提前看过片的影评人告诉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

 

“贺岁档还是得有葛优啊。


 
不是天生的演员
 
冯小刚在《青春》里提到“葛爷”,是用他和周星驰的一次对话开场的。
 
很多年前,他与周星驰偶遇,二人相谈甚欢,聊起了偶像派和实力派的问题。周星驰调侃自己是“两个偶像派加一个实力派”,而当冯小刚问起葛优时,周星驰则果断地答道:“实力派实力派实力派……”他一边说一边走出门,来到大街上,向着远方一指:“排到看不到的地方还是实力派。
 
葛优演技好,是公认的事情。周星驰在其他场合评价葛优“什么样的角色都能演得很好,演员就该像他这样”;姜文说葛优有“不确定性”、“有极端性和幽默感”,“是难得的好演员”;《霸王别姬》里和他搭过戏的张国荣则说:“他的演技实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觉得真的要跟他学习一下。”

葛优在《霸王别姬》中饰戏痴袁四爷
 
但和很多演技派从小就“天赋异禀”不同,出生在演艺世家(父亲葛存壮是名演员、母亲施文心是北影厂编剧)的葛优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演员”,反倒是从小不擅长表演。上幼儿园时,即使老师命令他演戏,葛优也不敢上台,因此从那时候开始,葛存壮就相信自己的儿子并没有表演天赋。
 
“一直到十八九岁都不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样的。”19岁那年,葛优被安排到昌平县兴寿公社插队、负责养猪,待到各大艺术院校开始恢复招生后,为了能够回到城里,从小不擅演戏的葛优“忽然好像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可听闻儿子想当演员的想法后,葛存壮倒是不以为然:“你当不了演员的,你的脸型不上镜头,太圆,跟一毛钱一个的面包似的。

“一毛钱一个的面包”
 
葛优的演艺之路,开始得的确不够顺畅。参加表演考试时,他常常因为过于紧张而闹笑话,有回考题是“女孩见情人”,可是葛优从后面捂住女孩的眼睛后,因为紧张手拿不下来,最后“见情人”就被演成了“抓流氓”。结果考电影学院被刷下来了,考实验话剧团、青年艺术学院、国防科影文工团、峨影厂也都失败了。
 
兜兜转转一大圈、白忙活了一整月,心灰意冷的葛优准备继续回农村养猪,没曾想临行前一天,葛存壮的一个同事找上门来,提到全国总文工团还在招生,建议葛优去试试。于是养了三年猪的葛优,便去演了出名为《喂猪》的小品,获得了考官的好评,然后就这么被录取了。


可因为外型不够突出,加上演技不算成熟,刚入行的几年里葛优一直只能在电影、话剧里跑龙套,好些时候就一两句台词。而聊起葛优当时的表现,葛存壮并不太满意:“小嘎(葛优的乳名)前期的作品,不大会演戏,有些做状。这几年才慢慢开窍的。这孩子从小就没有表演天赋,不像我,年轻时就爱这行。”但好在葛优也不急,就几年如一日地慢慢演,日后谈起这段经历时他还说:“(演戏这事)你得对它诚心。
 
葛优的表演运,得一直等到1988年才扭转。
 
这一年,王朔的小说《顽主》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而导演米家山在选人的时候,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标准:“杨重(片中人物)这个角色不能选一个浓眉大眼的演员,要一个有点怪的。”找来找去,还是葛优最合适:“一张合影,四个人在一个上下铺那照的,葛优坐在最里面,一个小脑袋,我一看他那样,就觉得特逗。因为我是学美术的,我就觉得这个人肯定很逗。

《顽主》中的葛优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葛优表现得格外重视。每次来到片场,葛优都极其安静,总是拿着台词琢磨,既不和人搭话,也不找其他演员对词,只是自己嘴里念念有词,把几句简单的台词反复练,总想说得有意思一点。为此演员马晓晴还和米家山抗议,说某一场戏拍了四条,葛优每条的表现都不一样,她跟不上葛优的变化,实在是没法和他一起拍戏了。
 
而葛优的投入,也终于为他换得了广泛的认可。《顽主》上映后,葛优凭借该片获得了第9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并因此被许多大导演相中,进而在日后获得了出演张艺谋《活着》、陈凯歌《霸王别姬》等影片的机会。其中《活着》更是为他斩获了一尊戛纳影帝奖杯,使其成为历史上首位捧得该殊荣的华人演员。

《活着》中的葛优
 
各种荣耀加身下,葛优难免有些“飘”。1997年,他所主演的电视剧《寇老西儿》播出,他在里面饰演明相寇准。然而演惯了小人物的葛优,在这个人物的处理上并不十分到位,以至于当时还在某评选中被评为最差男主演。葛存壮也气得骂他:“你怎么能演寇老西?你演得水不拉几,(他)和你演的那些小人物一样。
 
父亲罕见的把话说得这么重,这让葛优在接戏、演戏上开始变得格外慎重,一方面自1999年的《离婚》后他就再没有出演过电视剧,另一方面也更坚定了“小人物”的道路——1997年和冯小刚因《甲方乙方》“绑定”在一起之后,葛优出演的大多数银幕形象,都是和《顽主》里的杨重一样、没那么完美的市井小人物。而这种表演道路坚持,虽然为其带来了“没突破”的评价,却也真正让他成为了一位国民级的演技大师。

 《甲方乙方》中的葛优

“《顽主》是我的转折点,米家山是我的恩人。”聊起自己的演艺生涯的转变,葛优常常对米家山心怀感激,20年后还会给米导发短信表示感谢。可米家山却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功劳有多大:“葛优有时候说是我把他挖掘出来的,其实我觉得是金子就会发光,就算当时我没找着他,肯定有别人能发现他。
 
打酱油的
 
2003年,冯小刚和葛优合作的贺岁片《手机》上映,卖到了5300万、荣登年度冠军,而当年全国的总票房不过10个亿。这是二者合作的贺岁电影当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按照票房占比换算(5.3%),这样的成绩放到今天相当于是部32亿的大爆款。
 
但是这部作品在大热之余,却也因为主角原型问题,掀起过一些风波(点此阅读:崔永元的翅膀,甚至于在十多年之后,成为娱乐圈一系列风暴和变革的导火索。作为此次风波的核心,导演冯小刚一度深陷舆论的漩涡当中,而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小钢炮”便常常以话题、争议人物出现在媒体报道里。多年之后,他还因为《私人订制》等影片,和媒体、影评人打过嘴仗。

《私人订制》中的葛优
 
可无论这一边如何“炮火连天”,葛优却从来都是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很少现身舆论的修罗场中。在《私人订制》饱受批评的时候,葛优几乎不出面接受采访,常以“怕麻烦”为理由进行推脱。而面对批评,他常说的一句话则是:“人家批评你、骂骂你,这真是好事儿。你哪儿就那么优秀?逆耳忠言一出来,就把你活生生拽回到地上,让你清醒一下,免得整日在天上飘飘然。
 
对此,冯小刚曾如此总结葛优的性格:“优子和我的性格非常不一样,他是个内心非常冷静的人,他是个防守型的——你别招我,我也别招你。要有什么事他是先往最坏了想——这事儿是不是一个坑啊!是不是谁给我下的套儿啊?实际上他心里不容易让你煽惑热了。
 
也正因为这种内敛的性格,所以尽管早在上个世纪,葛优就已经是名响世界的知名演员了,但私下里他本人却很少像同时代的巩俐等人一样,给人一种“站在时代浪尖”、引领行业的感觉。相反,有的时候他还会表现出一些“老派”的作风,像是一个时代的“脱节者”。

葛优和冯小刚 

坊间一直流传他和陈凯歌有矛盾,但是熟悉内情的人却说俩人关系不错,有时还会“相互鞠躬致谢”,显得颇有礼数。与之相对的,则是葛优在一些事情上的“边界感”:某次活动结束后,摄影师们提出要和葛优合影,葛优显得十分爽快:“都来了,那肯定得合影!”结果一位女摄影师在拍照时把胳膊搭在了葛优肩上,结束后葛优私下里和拍照的人说:“那张照片可别给我弄网上去,就她架我肩膀上那张。”
 
这种性格的葛优,自然在演戏之外的时间,便很容易和大众所“隔绝”。
 
十六年前,为《手机》宣传的时候,葛优就透露过对手机的态度:“不存什么号码,不接陌生人电话,基本不怎么开机。”他的个人微博自前几年开通后也同样没使用过,至今首页还写着“这里还没有内容”。某位营销从业者则告诉毒眸,当初宣传《我和我的祖国》时,葛优在跑路演上总是很积极、很配合,但却不喜欢工作人员给他剪抖音视频,“不喜欢别人给他做娱乐营销”。
 

到了近几年,明星上综艺风潮兴起后,葛优仍然显得格格不入,连着拒绝了好多报价不菲的综艺真人秀邀约。在解释为啥不去时,葛优总说觉得自己不合适:“(节目里)选谁不选谁、说人家行和不行,搞那么残酷。我骨子里特别不愿意得罪人,所以净得罪自己了。(让我)评判选手,我总觉得自己没到那个级别,有点儿不好意思、不忍心。”
 
表面上看是葛优有点怯,可实际上葛大爷心里头和明镜似的。有人拿高薪酬说事,葛优也无所谓:“(上综艺)薪酬确实高,比拍电影挣钱又多又快。但为了市场和收视率,(节目组)肯定得耍你、折腾你,让你这儿劈个叉、那儿撅个屁股搞怪……太消费了,而且是过度消费。
 
这种态度,似乎也应征了冯小刚对于葛优的另外一番评价:“戏外的葛爷待人友善,懂事,通情达理,没架子。这些都是值得称赞之处。但最可爱之处还在于他的‘小富既安’,不贪。一切荣誉在他看来都是不留神抄上了,没敢惦记。”
 
葛优为数不多的几次综艺体验里,就有很多年前在《快乐大本营》里的一回短暂露面(还是棚外采访)。当主持人问到葛大爷,平时那生活里有啥爱好时,葛优特诚恳地回答道:“什么都干点,有时候看几个字,还不敢说是看书,听俩小曲儿,不敢说听音乐。
 
得知葛优平时不怎么上网、玩微博后,何炅便拿当时网上正热的“打酱油”一词,问葛优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葛优一听乐了,俩眼珠子一转:“知道啊。现在已经没有打酱油的了,就是买一瓶,打酱油得拿一空瓶去,叫打酱油嘛。”言罢,节目现场笑声阵阵。
 

而在得知“打酱油”的真正含义之后,葛优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倒是又嘿嘿一乐,然后往后一靠、摸着自己的光头说:“那我属于打酱油的吧。
 
“戏子”的本分
 
葛优不争,但并不是对凡事都无所谓。
 
2016年,葛优当年在《我爱我家》里面的剧照姿势开始走红,一时间“葛优躺”成为了互联网最热的表情包,被大家广泛模仿并加以二次创作。而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中,“葛优躺”还入选了“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这可能是葛大爷和互联网走得最近的一次。

葛优躺
 
而就在这年7月,由于艺龙网未经授权使用葛优躺表情包进行宣传,被葛优告上了法院。不久后,艺龙网主动删除了照片并在微博发布了道歉声明。但向来不愿得罪人的葛优,却在此时罕见地“不饶人”,认为艺龙网承认了侵权,但“就此作出的致歉实为再次利用其进行商业宣传,致歉没有诚意”,坚持走完法律程序。最终,这场官司拖了两年,才在2018年以葛优胜诉、获赔7万余元告终。
 
这不是葛大爷唯一一次在法律问题上较真。早在2004年,葛优就开始为亿霖木业做代言,而到了2007年时,亿霖造林被北京警方认定为非法传销案件、从群众手中卷走了16.8亿元。按理说此事和葛优并无直接关系、他也没有涉及到虚假代言的问题,但他还是选择在2007年6月,向北京警方退还了当初亿霖木业集团付给他的全部广告代言费用。


在此之外,葛优更多的较真则体现在“演员”这个身份上。
 
2006年,葛优接拍了电影《桃花运》,而按照葛优经纪人的说法,该片仅仅完成了四分之一就停拍了,原因是“该片拍摄质量低于预期,不符合投放水准”。但两年后片方却宣布要加入几位新演员,将原本的故事拆分为几个独立的故事重新开机。
 
“把一部停拍电影素材继续剪辑使用,拼凑出一部电影,已违背葛优老师当初参与该影片拍摄的初衷,无论从影片质量、从影片内容来看,都是对观众及市场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重新开机,葛优借经纪人之口向外表示了他的不满,为此还被一些人形容是“耍大牌”、不满戏份减少。
 
而相较于这次委婉的抗议,在2009年的《气喘吁吁》上,葛优则罕见地对外开炮了。当年葛优出于帮助朋友的想法,接下了《大明宫词》编剧郑重执导的电影《气喘吁吁》,结果拍戏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意外,导致成片质量并不理想(豆瓣评分仅有3.8分)。影片完成后头一次看片时,郑重问葛优觉得片子咋样,葛优很老实地说“看不懂”,还预测影片票房不过2000万。

《气喘吁吁》

结果影片在暑期末上映后,很多人因为葛优的名气而选择去观看,影片票房一路飙升至4000万,在当年也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可葛优却高兴不起来,觉得是自己这张脸把观众“骗”进了电影院,于是他主动找《新京报》的记者聊了聊为啥接这片、拍的时候遇到了啥问题,坦言“接这片子的确没有考虑观众”,还道歉说片方得请看了片、骂片子的观众吃饭。
 
实际上,葛优并不是很少演烂片的演员。从当年受到颇多批评的《寇老西儿》(7.8分的豆瓣评分其实并不低),到日后的《气喘吁吁》《私人订制》,再到近年的《断片儿》,葛优其实也曾经多次因为作品而陷入到争议当中,但当人们看到一部影片的主演名单里有葛优时,想到更多的还是他曾经的“好”。


除了因为葛优奉献过诸多经典作品外,更是因为观众对他本人的相信。有的演员演了烂片,或许会全然不觉,或许发发通稿粉饰太平,可偏偏葛优从不掩饰这些,该认错时认错、该反思时反思,总是特别的有诚意。编剧柏邦妮曾经做过一次葛优的专访,她给那篇文章起了个标题,就叫《一个男人的诚意人生》。
 
采访的时候,葛优告诉柏邦妮,“诚”是做演员的“本分”:“演员要‘诚’,你得对得起观众。观众喜欢你,对你有期待,你不能把这点儿期待给砸了。绝没有什么演员,能演任何角色。演员这个行当,往好里说,是什么表演艺术家,往坏里说,就是‘戏子’。你得牢牢的记住你的本分。你红了,要本分,不红,也要本分。一个演员的本分就是,你得演戏,演好戏,好好演戏。
 
早在拍摄《私人订制》的时候,葛优就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年岁了,拍了几十年戏,突然开始忘词了。到了今年,葛优就满62岁了,正是孔夫子说的“耳顺之年”。所谓耳顺,即是说心里头明白、敞亮,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可要以此标准来衡量,葛优其实早就明白自己应该应该干啥、应该把啥放在心上了。

图片来源:《智族GQ》
 
还是《青春》里冯小刚说过的一个故事。
 
《大腕》拍完后,《纽约时报》的记者想采访他,葛优却推说有事一再谢绝。朋友们知道后问他:“你有什么事?”葛优说:“去大钟寺给父母家的阳台买块地板革。”朋友听罢忙劝他:“这事我们帮你办了,你还是接受人家的采访。《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你又不是不知道,文章登出去对你在海外的发展非常有利。”
 
葛优手一挥:“嗨,我到海外发展什么去呀?我连英语都不会说,我就把中国的观众侍候好了就成了。让他们省了这份心吧。
 
参考资料:
《我把青春献给你》 来源:冯小刚
《葛优:出身演员世家 中学毕业插队被分去养猪》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与葛优聊近30年前往事:人生转折与恩人》 来源:《博客天下》
《见好》 来源:柏邦妮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