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你讲个鬼故事:熊孩子放暑假了!

小弯钩 三点一弯钩 2022-11-03
喜欢吗?点击右上方就能分享


专栏作者:一家


之前有篇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非常扎心的呈现了“当父母,遇上孩子放暑假”,一部持续上映长达2个月的“恐怖片”


忙着要上班的你,孩子放假在家却没人管。无奈没人照顾,强忍着高额的费用,送孩子去补习班。



下班后,拖疲惫身躯正准备回家,一拍脑门儿——孩子还没接!


匆匆忙忙赶到补习班,一看时间,松了一口气,还没下课。


见到孩子的那一刻,立马鼓足100%的精神迎接“宝贝!”,仿佛新的一天才开始



如果孩子能乖乖听从我们的安排,这个暑假真的阿弥陀佛。


但是....放了假的孩子,就像水里的泥鳅,抓不住。


憋了半年的劲儿,哪个孩子不想可劲儿地撒撒欢,好好享受一把自由自在的生活?



1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熊孩子放暑假


孩子们理想中的暑假是这样的:


我早上睡到自然醒,追追剧,打打游戏,会会朋友,熬熬夜,愉快的一天结束了。



爸爸妈妈们理想中的暑假是这样的:


你早上按时起床,有计划地完成作业,参加补习班,有节制地玩一会儿,晚上早早洗洗睡了。


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妙


理想是丰满,现实是骨感。两种截然相反的需求必然遭遇激烈碰撞。


暑假开始没几天,我接到的亲子关系心理咨询骤然增多,问题大都是围绕假期怎么管理孩子而苦恼



2

学霸小A开始“造反”了


十二岁的男生小A是个学霸,今年该升初一了。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


往年,每到暑假,都是小A抢学赶超、碾轧同学的好机会。整整两个月,语、数、外、钢琴、游泳……各种学习班排得密密麻麻。


妈妈说,小时候的小A很听话,对于自己的各种安排,没有表示喜欢,也没有表示反对,总是默默地服从和接受。学习效果也很好,各科成绩遥遥领先。


可今年暑假情况却很不同。一开始小A就向妈妈表示,不想报任何学习班,妈妈多次劝说无效,强制要求他去上课。



结果,小A和妈妈打起了冷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


小A妈又惊又怕,好好的乖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她感到十分费解。


我笑着向小A妈表示祝贺。


她很诧异,“孩子逆反了,有什么可祝贺的?”


我说,“祝贺你的儿子长大了,向你宣誓主权呀!


人的一生大概有三个确立自主性自我的关键期:


第一个是两三岁

第二个是青春期

第三个是中年


简单地说,就是在这几个阶段,人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特别不喜欢别人控制自己,特别喜欢说不,特别想和别人划清界限


如果两三岁时获得了较多主权和自由,自我和心理边界确立得比较好,那么到了青春期和中年,就会相对比较平稳,不会有太多的和他人的权利斗争。


如果两三岁时,父母的控制和打压太多,孩子的自主性自我没有确立,那么到了青春期,就会再和父母斗争一次。


这时候,他们的身高已经接近成人,斗争的强度当然要比两三岁时猛烈得多。


如果青春期抢夺主权失败,这个任务就会延迟到中年。中年危机,特别的作,特别的折腾,活脱脱一个叛逆的老宝宝。



逆反是一个信号,是一个宣誓,也是一个成长的契机。


孩子在用这种方式告诉父母,我长大成人了,我要做我自己王国的主人。


如果父母能够及时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少一点专制,多一点民主;少一点强迫,多一点商量;


少一点包办,多一点自由;少一点怀疑,多一点信任,情况可能会大大改善。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小A妈的担心。


我自己也是个母亲,我也有儿子。我也常常担心,没有我的帮助,他会不会做不好、会不会失败。


不管孩子长到几岁,在妈妈眼里,孩子永远都是个孩子。


但是,作为心理学人,我也深深明白,如果一个母亲不能完成和儿子在心理上的分离,那么,这个孩子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分离——个体化


对于孩子来说,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一个被垂帘听政的国王,最后,往往不是成了傀儡就是成了叛逆。


尽早让孩子练习统治他自己的国土,允许他有一段时间统治得不那么好。


对于孩子来说,自主的不完美,也比被迫的完美更珍贵,不是吗?




3

忍得脸发青的D妈


小D,8岁男孩,小学2年级。


从暑假的第一天起,小D就手机不离手,一刻不停地玩着手游,走路玩、吃饭玩、睡觉玩,连上厕所还在玩。


D妈看在眼里,愁在心里。气得不得了,憋得脸发青,却敢怒不敢言,想管不敢管。


为什么不敢管?


D妈回答:不是要无条件接纳吗?


D妈非常重视教育,也积极学习了不少前沿的育儿理念。觉察到自己过去对孩子的控制和指责有点多,她下决心痛改前非,要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一切。


于是,就上演了眼前的这一幕。


“接纳,是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允许。你觉得你对孩子是接纳吗?”


“好像不是……我并不能理解和接受他一直玩手机这个行为,我更像是在忍耐。”


接纳,望文生义,就是接受和容纳。在关系中,接纳可以起到共情的作用。


不论对方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和想法,渴望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我们都采取一种理解和不评判的态度,接纳他在那一个当下,所思所想的合理性。


不过有一点更关键,接纳,是不评判地接纳情绪、感受、想法、欲望,但并不代表这些需求都可以见诸行动地被满足。


接纳孩子,并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孩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拿小D来说,接纳他,就是对他喜爱手游和想玩手游表示理解和尊重,不评价、不贬低,接纳孩子玩手游,并不代表可以允许他毫无节制地玩下去。


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和他坐下来,共同协商一个可行的娱乐方案,给他每天一定的时长,允许他玩一会儿就可以了。



接纳这个词,近年在心理学和育儿学圈特别流行,以致于不少人产生了一种理想化的幻想。


仿佛不论什么难题,只要随便抛出接纳二字,立马就能搞定了似的。接纳,成了武林秘籍——葵花宝典,要想修成,必先自宫。


接纳,成了一招制敌术、万能致胜法。


儿童离潜意识更近,母亲表面勉强自己去接纳,实则心生厌恶,这种相冲突的矛盾信息,很容易就会被孩子的潜意识接收到。


就像小D一样,孩子会配合母亲,让自己越来越没有节制,无意识地不断挑战母亲的忍耐和承受力。


不在忍耐中灭亡,就在忍耐中爆发,最终帮助母亲将厌恶释放出来。



我相信大多数国人,也包括我在内,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被父母无条件接纳过的经验。所以,现在想做到无条件接纳我们自己的孩子,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很容易反向形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否定。犯错在所难免,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


我想,要接纳我们的孩子,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


诚实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想法、欲望,不评判、不指责自己。


接纳自己不可能接纳所有东西这个事实,划出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线。


接下来,当我们再将目光投向孩子的时候,所见、所闻、所言、所行就会少了污染,更加清晰和明澈起来。



又到一年暑假时。


哭过、笑过、吵过、闹过、好过、恼过……这就是实实在在充满烟火气的人生。


还有多少斗智斗勇的神奇故事正在家家户户发生?


暑假,是战场,是剧场,更是道场。


熊孩子放暑假,喜忧参半

今年,你如何陪孩子度过暑假?


点一弯钩专栏作者:一家,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一直走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走少有人走的路,不是因为勇敢,只是面对了恐惧。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文章推荐:

如何协助孩子制定一个计划

每一个“熊孩子”身后,都站着爱包办的父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