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亚:以乡村产业推动热带高效农业实现新跨越

三亚发布 2022-11-15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水稻科研基地,这里正进行众多水稻新品种的展示和试验;在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热带水稻和热带大豆刚完成采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来到海南考察,对南繁育种、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提出了殷切希望。 这几年,三亚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力前行,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构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展现农业王牌力量,以乡村产业推动热带高效农业实现新跨越,把农业的“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这片热土上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迎来“新春天”。






乡村产业“点石成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当立冬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三亚亚龙湾玫瑰谷时,人们开始了新的奋斗“征程”。站在这片上千亩玫瑰盛开的土地上,兼具员工和村民双重身份的苏吉丽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她们“种啥啥不灵”的盐碱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时,留下了这句深情寄语,并对产业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要求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近十年来,三亚牢记总书记嘱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助力推动亚龙湾玫瑰谷的玫瑰产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博后村的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等支柱产业,鼓起了百姓的腰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2009年每月工资800元,到现在每月近1万元,我明显感受到日子变好了……”苏吉丽眼里泛光,她从最初的种花工成长为现在的部门副经理,收入也随之大幅提升。
村民收入从三位数到五位数变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产业兴则百业兴,三亚在田野上做加减法,调结构,让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档升级。如今,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以玫瑰产业多元化发展持续促进当地的土地增值、农民增收。
“得益于海南自贸港的利好政策,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全面改造升级,将大力打造玫瑰产业国际贸易中心,为村庄发展植入关联产业,让更多老乡吃上‘玫瑰饭’。”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南繁良种种天下





“671.6公斤!超过预期目标!”今年10月,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再传捷报:杂交水稻双季晚造亩产超过600公斤的预期目标,加上早稻测产结果亩产910公斤,2022年该试验田双季亩产达1581.6公斤。这是三亚连续两年达到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意味着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项目又迎丰收。
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示范片,收割机在收割杂交水稻。武威 摄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一粒小小的种子,在总书记心里有着大大的分量。2018年,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并于2020年12月20日在三亚召开了项目启动会,成立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这两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持续攻关成功,有力践行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近年来,为落实国家南繁规划,三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划定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旋耕机、无人机、水利、滴灌等设施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让南繁育种焕发出新生机。

让良种在土地上种出“金果子”,还得有“良法”加持。这几年来,三亚在保护好耕地、培育好良种、研究出良法等方面发力,探索”稻+菜”等模式,实现“钱粮双丰收”。其中,以崖州区为示范基地的“钱粮双丰收”模式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2年3月底,崖州区已落实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6万余亩,其中“南繁+菜+水稻”轮作模式推广面积约1100余亩、“菜+稻+绿肥”轮作模式推广面积约2.5万亩,预计同比实现增产3200吨,增加产值1200余万元。





科研加持 端稳“中国饭碗”





粮食增产的关键是有良种,良种的培育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和优良的种植环境,也离不开种子实验室等种业科研创新平台的加持。
已进入11月,三亚依旧透着一股“暖气”。在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里,水稻、瓜菜等作物吸收着阳光和水分,正茁壮成长。在离基地不到10公里之外,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忙着进行各项试验。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一场关于“种子”的科研联动正在进行。
科研人员在查看成熟的杂交水稻。武威 摄
夜幕低垂,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的灯还亮着,崭新的测序仪、质谱仪等科研设备整齐摆放。实验室里,科研不断茬,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博士后杨兵身穿白大褂和科研人员盯着手中的仪器进行实验,装在容器里的豆苗新品种透出浓浓绿意……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这是一个仪器共享、思想交流碰撞的实验室,来自各地的科研人员集聚在一起,在种业创新上能够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去年8月,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博士后何凯璇也“入驻”到了该实验室,这对于她进行田菁耐盐试验科研有了很大的帮助。
从前,每年冬春季节,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育种、制种;现在,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常年工作于此,开展科研攻坚工作。搭建平台,科研团队“驻”进来,科研人才留下来,大家扎根这片南繁热土,全力做好种业科技创新,立志建设好“南繁硅谷”,端稳“中国饭碗”。



周红波:科学精准快速高效落实防控措施 织密织牢“外防输入”严密防线

招611人!三亚天涯区招聘机关单位雇员、社区网格员、社区工作者...

三亚17岁女孩在海南省第六届运动会上为三亚代表团夺得首金!



源:三亚日报

编辑:李枕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