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心人】您愿意为军人后代寻亲出一份力吗?

四野子弟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按:

军队,是成长的大熔炉;

军营,是青春的集散地。

历史不遗忘,青春不散场。


军人的家人,无论在战争年代或者和平时期,总会比一般人承受了更多的离别、遗憾、以至悲痛……


子弟“A凤凰涅槃”发来寻找姥爷(鲍玉峯前辈,12纵队36师107团炮兵2连,炮兵44团2营6连,5035部队)的求助消息:姥爷29岁牺牲,母亲思念60多年!

往事令人唏嘘!特转发消息,虽然时间久远,人事茫茫,仍盼望有热心人能够留言献计献策,积极转发。


记录在,记忆就在。

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



子弟“A凤凰涅槃”:

 

这些是姥爷的遗物,不知道姥爷的具体的出生日期,姥爷牺牲时母亲还小,五四年牺牲了,部队邮回的包裹里的东西就是这些,包裹皮上有烈士遗物字样,但没烈士证书,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七十多岁老母亲的愿望,查找姥爷牺牲后埋在那里,有生之年可以去祭奠一下。

编者注:鲍玉峯前辈,1948年在东北野战军12纵队36师107团炮兵2连,1949年起在第四野战军炮兵44团2营6连。

姥爷是47年9月参军,母亲48年4月17出生,母亲出生后姥爷有几年没和家里有书信来往,(姥爷48年参加解放东北,50年华北大战,51年的抗美援朝)几年中参加了三场大战比较忙,53年姥姥、太姥姥带着母亲一起去海城部队探亲和姥爷在一起呆了三天,因姥爷部队有任务要执行,所以只呆了三天,照了一张四人的合影,这是母亲唯一的一张有姥爷的照片,这次见面是母亲出生后和姥爷第一次见面,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见面。 

母亲只记得这次见面后一年多左右部队来人到家里,家里也热情招待,他(部队来人)走时是太姥爷送他到火车站,在上火车时才和太姥爷说姥爷在武汉附近牺牲了,当时太姥爷想去看看,部队的人说不用了,部队比家安葬的好,让家里放心,太姥爷回来后和家里人说了,但没有告诉太姥姥和姥姥,瞒了一年多后在收到长春政府转交“六区宋家门街九號 鲍玉峯家中收”,落款是五〇三五部队政治部,并标有烈士遗物字样的包裹后,太姥姥和姥姥才知道姥爷己经牺牲了,当时包裹上标有烈士遗物字样,姥爷是1925年出生,日期不明。

朋友们,希望帮助转发一下,有谁可以帮助我圆老母亲的一个愿望。

联系电话18686666255。

 

炮兵44团历程(编者附):

 

1949年6月17日,《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关于组建炮兵第五师的命令》(特种兵司令部命字第1号命令):“决定将各军上交之炮兵部队合编为一个炮兵师,归特司建制,并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五师。该师下辖之三个炮兵团,命名为炮兵第四十二团、第四十三团、第四十四团。”

1、1949年7月,以49军炮兵团为基础,并入40军炮兵团的1营和46军炮兵团两个野榴炮连,组成炮兵第5师44团。

2、1950年7月,炮兵44团由炮兵5师转隶炮兵8师。

3、1951年1月,炮兵44团划归42军建制。

4、1952年10月,42军阵地由46军接防,炮兵44团转隶46军建制。

5、1953年10月,炮兵44团回国,划归炮兵第5师建制。

6、1957年2月,炮兵5师(除炮兵44团)入朝与炮兵1师对调防务,炮兵44团就地转隶炮兵1师建制。

7、1968年7月,炮兵1师44团调入恢复组建的陆军第43军(军属炮兵团)。

……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求助人公布的联系电话,敬请非诚勿扰。期待热心人留言及转发。


长按图形  赞赏四野子弟

【留言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