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女孩做蛋糕,美到窒息却不能吃:我喜欢无用的美

心灵手巧的 美食台 2020-09-17
上海女孩安吉,大学专业学的是商科,毕业后误打误撞成了一名食物造型师,在接触蜡烛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做了上百件甜点蜡烛。

从简单的杯蜡,到抹茶奶油蛋糕 、莓果气泡水,再到拿破仑千层酥,一直觉得自己“动手能力很差”的安吉,不断尝试着让蜡烛更像食物。这些蜡烛美到让人窒息,而最适合的享用方式,却是点燃它们。 

未来,安吉想开一家店,“在吃甜品的时候,旁边还有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蜡烛,在那边散发着微光。” 现在,不妨先来感受一下蜡烛的微光治愈感。


以下是安吉的自述。
自述   安吉 Agnelia(食物造型师、蜡烛手作者)

我从小学音乐,大学在澳洲念的商科。毕业后回到上海,那几年家里有些变故,手作任何东西对我来说都是疗愈情绪的出口,我也开始接触食物和蜡烛。

实我是个动手能力很差的人,大概在13、14年的时候,切个苹果都不会,第一次用裱花袋做曲奇,竟然把裱花嘴套在袋子外面,裱的时候就一直掉。
我一开始做食物造型,也挺粗糙的。包括我现在做的蜡烛也好,其实都没有特别满意的时候,我总觉得还可以更好一些。

当初因为爱好从事食物造型的工作,后来有更多商业的介入,就变成一个纯粹的工作,渐渐感受不到乐趣。今年疫情,算是一段比较焦虑或者是迷茫的时期,便开始尝试集中做更多甜点蜡烛,寻找一个出口。

甜点和蜡烛,都是比较有治愈感的,会帮你散掉一些情绪的东西,也我认为的“无用美”吧


 手作甜点蜡烛 
我很喜欢蜡烛,从十年前开始,出国的时候就爱去香薰店买蜡烛。那个时候,一个蜡烛可能要上千块,买回来之后也不太舍得点,但我始终觉得,蜡烛最美的时候就是点燃它,索性自己动手DIY。

一开始只是做简单的杯蜡,后来发现某些蜡材在一定温度下打发,会有奶油般的质感,便产生了把蜡烛做成食物造型的想法。

大家对于蜡烛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光滑平整的柱状蜡烛上,其实蜡烛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纹理和质感。

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对食物的细节、配色、布景等比较敏感,有时候看到一款喜欢的甜品,或是看到一张食物照片,我就会想要把它变成蜡烛,这三者在视觉上其实是相通的。

做造型蜡烛,需要用到不同的蜡材。我们最早的一些工业用蜡,基本上是从石油中提取的石蜡。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椰子蜡、大豆蜡等,相对环保。
不同的蜡材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因此在使用模具制作造型蜡烛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蜡烛也会有差别。

除了蜡材的比例、温度的把握,调香和调色部分可能是我比较擅长的。不光是造型像甜品,味道也要接近才行。比如说海盐焦糖的味道、牛奶巧克力的味道或者是咖啡的味道。
调色部分,我会观察食物本身的颜色,选择一个基础颜料之后,多次少量加入其他颜色调试,找到最接近的状态。

蜡烛到底是不是那么像甜品的关键,其实是细节上面的质感。像一些有着松饼或戚风蛋糕质感的蜡烛,需要用镊子去戳孔,或者是手捏成不那么规则的造型。

这次的拍摄主题,是选一道甜品复刻成蜡烛。我把朋友店里的甜品筛了一轮,最后选了拿破仑千层酥。

观察拿破仑的肌理,你会发现它最重要的质感,就是酥脆。大部分的蜡烛,它其实是比较扎实的,没有这样薄薄的轻盈感。

我用两种蜡材融化调色,倒在纸盘里凝固成蜡片,再用刮刀一点点刮出酥质,散落的边角料收集起来再贴上去,挤上奶油做一个组合,便有了这样的质感。

 造型蜡烛系列 

除了甜品造型的蜡烛,还有几个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
一个是瓶花蜡烛,灵感来自巫鸿老师的《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这本书。瓶花它非常的女性,如果是在古代,它可以放在案头、床边、茶几,美不自知。

铠甲系列,其实还没想好称它为什么名字。将蜡片捏成不规则的形状,贴上金箔,再一片片贴到柱状蜡烛上,就像穿上了铠甲,但其实非常柔软和脆弱。

水冰月,这是我目前在售的一套蜡烛礼盒,属于夏日的清凉小萤火、晶莹透亮的和果子。

水冰月之月
其中“月”这一款,是从电影《寻访千利休》中,茶道宗师千利休将一碗清水置于月下,月亮的倒影投于水中的画面有感而发。

茶托和花盒,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仪式感。茶托是随手捏了个蜡片,然后点上金边;小花盒用来插花、喝冻酒、冰茶保温,或是装一盒矿石散香,也都是愉悦的。

安吉学生的蜡烛课作品
马蒂斯的画作和配色蜡烛
绘画蜡烛用的是硬质蜡材,平时主要从画作上汲取配色灵感。

还有一些裙边蜡烛,它们像“龙王的小女儿”、“人鱼公主”,燃烧时就像在收集蜡烛的眼泪、在烛光中消融、在消融中舞蹈 。

我自己做的这些蜡烛,可能是我的实验,尝试不同的造型,要不然我就自己点燃,或者是送给朋友。

 微光蜡烛空间 
有一次在家里做完蜡烛,和朋友聊天,我说想要有一家小店,一半是蜡烛,一半是甜品,蜡烛和甜品长得一模一样。越说越高兴,几乎连装修成什么样都想好了。

我特别热爱做一些无用之事,虽然确定在这个年头是否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可是一回头,看到它们家中角角落落,心里是一片温柔,就想着要继续地“无用”下去。

蜡材也好,食材也好,最终都在表达同一件。它们在无尽的黑夜里,积蓄着能量,点亮了治愈微光这句话,把它分享在前段时间举办小小蜡烛展上。

一开始收到朋友邀约时,我还有点犹豫因为没有一下子做几十个不同品类的蜡烛,也不确定大家不是喜欢这个东西。后来还是鼓起勇气,手提了四十多款蜡烛到成都入云屋,举办了主题为微光咖啡馆的蜡烛展。

其中有一些蜡烛是根据入云屋在售甜品所做的造型。蜡烛展结束后,朋友问我这些蜡烛售出吗。我说,都点了吧。最后朋友还是劝我,“卖多少重要,有喜欢的人能带回,也挺好。”

小小微光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以给带来治愈的感觉。如果大家可以从中获取些小小安慰,就可以了

图片 | 安吉及其团队 
编辑 | AC捏
设计 | 十一



了解更多料理故事,欢迎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