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必喝的一碗汤,益气合胃精神爽!
横版全屏视频请见文末
大家好,我是敢和熊猫抢竹笋的编辑芋头。江南地区盛产竹笋,一到了春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会不约而同地摆上一道腌笃鲜。这也是我春天最爱的一道汤,没有之一。
上海的腌笃鲜分了一些“小流派”,比如春笋派和冬笋派,腿肉/五花肉派和排骨派等。为了确定到底哪种“最正宗”,我去查阅了一番资料。
有意思的是,腌笃鲜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老方子”,在民国时期留下的菜谱中,白菜、萝卜、冬瓜、蚌肉等,全都可以作为腌笃鲜的原材料。
也正是如此,我们可以在汪曾祺的《肉食者不鄙》中看到:“(腌笃鲜)上海菜,鲜肉和咸肉同炖,加扁尖笋”。而蔡澜的《问老僧》也写道:“腌笃鲜就是笋尖干,亦叫扁尖,得和春笋一起煲”。
其实原因在于腌笃鲜最重要的是:要有2种不同的鲜味食材,发挥出“鲜味相乘”作用。所谓鲜味相乘就是两种不同的鲜味物质在一起,鲜味不是1+1=2,而是成倍增长。比如肌苷酸和鸟苷酸同比例混合后,鲜味变成了原本的4倍。
因此,腌笃鲜重要的是利用好鲜味相乘,除了“腌”和“鲜”——也就是咸肉和鲜肉外。其它鲜味食材选哪一种,可以凭喜好不拘一格。我今天教大家的是上海最常见的腌笃鲜做法,大家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食材。
先将咸肉切块,放在温水里泡1小时。
五花肉切块,冷水下锅,加料酒、葱、姜,焯水后捞出。
另起一锅水,咸肉冷水下锅焯水,煮沸后捞出。咸肉会影响整道汤的咸味,因为大家买的或自己做的咸肉咸度不同,如果成品汤太咸,下次再做时咸肉可多焯一会儿水。
准备一个砂锅,放入咸肉、五花肉、火腿、葱结、两片姜,多加一点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笃”半小时。
上海话中的“笃”是拟声词,指的是小火慢炖。慢炖才能使食材中的油脂与水充分乳化,形成奶白色的汤。因此也有人会加少量的猪油帮助乳化。
趁这时把春笋去壳,1斤笋大概能剥出350g笋肉。先切掉根,再切滚刀块。
用稍微矮胖一点的春笋做腌笃鲜,虽然笋老一点,但鲜味更足。有的人喜欢用冬笋、毛笋也是这个原因。根虽然太老没办法吃,但可以留着给汤吊鲜味。
把笋放入加了盐的热水中焯水后捞出。笋够嫩只需要焯2、3分钟,老的话焯5分钟。(笋中有难溶性草酸,一定要焯水,不然容易诱发皮肤病、哮喘等)
捞出葱结、姜,把春笋加入汤锅中,继续“笃”1小时。
“笃”够1个半小时,开盖加入百叶结,再“笃”10分钟后关火,一锅鲜掉眉毛的腌笃鲜就做好啦。
百叶结久煮会烂,还会影响汤的质地和味道。所以这锅腌笃鲜如果一顿吃不掉的话,百叶结可以在第二次吃的时候再放。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竹笋虽然鲜美,但还是要有度,一人一次吃半根左右就行了。中医认为它是“发物”且性寒,西医认为它有大量的难溶性草酸。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竹笋少吃可以清热、助消化,大量食用则会伤胃,诱发皮肤病和哮喘等。健康饮食才能长久地享受美味呀!
以前读书的时候,每到放寒假,总要吵着让家里给我做腌笃鲜。汤里从冬笋一直吃到春笋,才会感觉终于送别了冬天,迎来了春天。你有什么“朝思暮想”的家乡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给大家。
点击视频查看腌笃鲜的详细做法
参考资料
1.1930年02月27日版《申报》
2.1931年03月19日版《申报》
3.1940年01月22日版《申报》
4.1940年04月08日版《申报》
5.1942年02月09日版《申报》
6.吴娜等.鲜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7.无不散席.在知乎问题“腌笃鲜应当怎样做最好”下的回答
近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