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花6年走遍全国,发酵了200多种本土食材

点击右边星标👉 美食台 2022-08-23

后疫情时代,“健康饮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酵素流行、康普茶翻红、发酵蛋白新兴、“肠道菌群影响免疫”成为热门话题。人们愈发重视“食物益生菌”对人体的正向作用。

人参蜂蜜灵芝茶

发酵的人参蜂蜜、灵芝蜂蜜代替甜味,口感柔和
7月,在位于上海的KIINA餐厅,我们见到了Peter Zhou。
这位痴迷发酵的西餐主厨,研究发酵6年,几乎跑遍中国,把200多种食材做出新味道。

在他的概念中,“一切皆可发酵”。蔬菜、水果、肉、蜂蜜、茶、咖啡、酱料甚至昆虫,都能成为“发酵实验品”。

今年8月的发酵实验品

chef Peter以发酵食材烹饪,用以增添风味

他带我们体验了发酵4年的人参蜂蜜、发酵2年的杨梅、发酵1年半的鱼干、发酵半年的泡菜......

他说,发酵是时间带我们进行的风味游戏。
见到Peter时,他正为他的发酵实验品做“例行检查”。大大小小的玻璃罐贴着标签,字迹潦草散漫。固化物形态各异,液态物颜色不一,他聊起来却如数家珍。


Peter对发酵试验品“例行检查”

“这罐玫瑰要发酵2年,再过一小段时间就差不多了。”

“发酵杨梅我们每年都做,上面那一缸是发酵2年的,尝起来有巧克力味,很神奇。”

“包着锡纸的是正在发酵的酱料,要避光保存,就不给你们看了。”

“发酵苹果是刚开始做的实验,7月11日做的,你们闻一闻,酸酸的很清香,不过目前还没有达到我要的效果。”

用发酵节瓜、云南象牙白搭配深海鱼
当问及这些奇怪的发酵物究竟作何用途,Peter认真起来:

“人类食用发酵食物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罐头食品、巴氏消毒法以及冰箱出现之前,发酵是人类用以保存食物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前些年都在讨论发酵食物是否影响健康,我们的身体在漫长的历史中,早就形成了与发酵菌相互依存的生活方式。”

(注:罐头食品于1810年申请专利,巴氏消毒法1862年由巴斯德发明,冰箱于1923年在瑞典被发明。)

以发酵蚂蚁和豆饼制作的小食

chef Peter正与发酵蚂蚁作“斗争”

“罪魁祸首”发酵蚂蚁

他捧下一只罐子,话锋一转:“发酵最初的用途是储存,但现在,它是我们增添风味的工具”。

罐子里黑漆漆的颗粒密密麻麻,细看竟是堆得实实的小虫尸身。Peter坚持用这不明物为我们做一道开胃小食:“不用怕,这是发酵蚂蚁。你们一定试试看,会尝到一种小时候非常熟悉的零食味道。”(答案会在段末揭晓)

用发酵3个月的杨梅制作杨梅冰霜

而杨梅发在发酵2年后,会呈现浓郁的巧克力味

发酵黄皮果桃胶酥,内馅使用的黄皮果经过发酵,香味更浓郁

为食物增添风味,是Peter做发酵实验的初衷。他坦言,不断探索新风味是他作为厨师的终极追求,但寄希望于市面上现成的调味品,既是偷懒,也会走入死胡同。

聊起第一次在贵州尝试酸汤鱼的经历,Peter回忆,当时并没有觉得味道惊艳,但那种酸味与辣味让他感受到了极致的平衡。柔和,不激烈,很自然,很舒服,这是超市中的调味品无法做到的。

那时他意识到,这种奇妙而自然的味道,正是来自于发酵:“工业合成的味道,永远不会有自然而然的味道奇妙。酸、甜、苦、咸、鲜,这些味道都可以通过发酵得到。”

发酵苹果用以获得酸味

“酸味是我们追求的第一风味”。醋的酸味、云贵地区的酸汤的酸味、水果发酵之后的酸味、蔬菜经过乳酸菌发酵所得的酸味、康普茶发酵之后的酸味,不同食材发酵后的酸味各有不同。

Peter与同伴将需要的食材进行榨汁和提取,加氧发酵成含有酒精的原料,而后加入醋的菌种。经过菌种和酶的氧化从而发酵转换成醋,所得的酸味非常自然。

发酵香草蜂蜜,可以赋予甜味更多层次

蔬果加入糖,密封之后发酵,就能获得富含果味的糖份(即“酵素菌”),且对健康有益,但风味不足。

为了使“甜”的风味最大化,且不破坏糖的结构,Peter使用芳香类的香草或者香料和糖、蜂蜜一起发酵,可以用来制作juice pairing的饮品,也可以刷在肉类食材的表面进行风干、增添风味。

在KIINA,我们喝到咖啡普洱茶

将云南咖啡豆与景洪熟普压成茶饼共同发酵制作

奶油、坚果、巧克力的香气是茶本身不具备的
“人们不喜欢苦味,但很多苦味食材经过发酵,却能获得清爽、回甘的风味。”

Peter 介绍,菊苣、玉兰菜的根部,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可以将苦味转换成酸味。而苦味浓郁的佛手柑皮经过发酵制作成佛手柑油,苦味会逐渐变的柔和,并且转换成回甘的甜味。

芒果,香蕉,佛手柑,凤梨,椰子

运用发酵佛手柑油与凤梨醋

发酵获得的风味,最终被运用到菜品中,Peter说,“那才是它们的最终归宿”。

我们没有辜负主厨的用心,以发酵蚂蚁制作的小食化作开胃菜,被细细咀嚼品味。发酵豆饼带来芝士香气,蚁酸与糖发酵而成的酱汁,所得的酸味如同儿时攀在树上摘的果子。答案揭晓——竟是果丹皮味!

他的发酵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时间与风味的实验。以下是Peter的自述:

所有的烹饪都是转化,在我看来,发酵是其中最神秘的一种。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发酵食物不计其数:馒头、面包、酱油、醋......我们对发酵如此熟悉,似乎关于发酵的一切知识完全无需额外习得。

然而对于专业厨师来说,它又像是独立于基础烹饪之外的一块领域——不会有人为你专门奉上一本发酵食谱,想获得理想的风味,只能亲自尝试。
2005年,我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工作,那时的El Bulli(斗牛犬餐厅)如日中天,我所在的餐厅与之交好,也因此学到了很多当时世界最顶尖的厨艺和想法。后来又去了旧金山,到米其林三星餐厅Benu工作。这些经历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科学的烹饪手法以及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Peter与Kenny到西双版纳菜市场调研

在国外游历一圈,我突然意识到,最好的食材宝库,其实就在国内。

2017年,我开始了对本土食材的调研。国内除了新疆、西藏暂未涉足,其他省份都到过。对我来说,实地探访最有意义的并不是发现了多少种新食材,而是亲眼看看当地人如何用传统的方式将这些本土食材化为神奇。

本土食材的发酵,正是调研带给我的意外之喜。

用野生番茄做酸汤,是我从贵州苗家人那里学到的。现在我正尝试用贵州的牛耕米与野生番茄一起发酵,比市场上买的番茄有味儿得多。

人参蜂蜜是我在长白山获得的灵感,我在当地还找到了最清香的松针,现在这两种发酵蜂蜜都成了餐厅的招牌。

哈尼族朋友在院中生活煮饭

用竹虫制作小吃

在汕尾时,我随当地渔民海钓,出发前,他们随手在新鲜蛤蜊上撒一把盐随身携带,海上漂泊5天,蛤蜊奇鲜无比。

在云南,哈尼族朋友直接在院中烧柴生火,制作鸡粥。他们还用当地的特色小吃——竹虫招待我们。肉肉圆圆的虫子鲜活蠕动,生拌调味后塞进竹筒焖熟。烹饪方式与食材都很原始,在城市中根本想象不到。

2019年,Peter为《探寻中国本土食材》一书设计封面

部分内页

2019年,我和朋友办了一场持续6天的“探寻中国本土食材”晚宴。当时策划了一年,准备了300多种本土食材,使用的200多种调味品、19种发酵饮料、4种自制的盐、11种自酿的醋、8种自制的不同风味的油,大多来自发酵。

晚宴结束加班了1个月,我把所有的食谱内容、设计过程整理成一本书,并完成了设计和编辑工作。不过书籍没有用于出版,只在小范围内预定发售,盈利都做公益了。

KIINA chef table区域

KIINA 餐厅内部

那次之后,我遇到了现在的合作伙伴Kenny。我们都喜欢到处走,都对中国本土食材有近乎狂热的兴趣。想法一拍即合,2021年夏天,KIINA餐厅开业了。我们为发酵开辟了专门的空间,做我们自己的“发酵实验室”,把那些实验得来的奇妙风味,运用到菜品里。

工作之余,我们依然会抽时间去其他城市调研,一部关于寻找本土食材的纪录片也在筹备中,希望两年内可以和大家见面。

第一次尝试贵州酸汤后,我迫切地想把这种味道复刻下来。托朋友请教家中老人拿到制作酸汤的土办法,又在当地采购了野生番茄、糟辣椒、木姜子等食材,带回上海的研发厨房。

第一批发酵了一个月,等时间到了我们打开坛子,全部失败了。

贵州野生番茄发酵

当时我想,操作方法是当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这样做,不可能出问题。我把它(失败)归结为用量不标准,因为苗家老妈妈只告诉我们酸汤的做法跟食材的大致用量,但这种原始的方式是没有现代烹饪中精确到“克”的概念的。我们又尝试了不同的配比,遗憾的是成功率很低,我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味道。

从那之后我开始反思,想要通过发酵获得理想的风味,究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案是,科学的操作,与足够的时间。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战争的进程不断显示着细菌和真菌的此消彼长、风味的增强或者被破坏,以及最终成品的安全与危险。对发酵过程的监测紧张而严格,因为持续发酵与腐败,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我们通过发酵获得理想风味的前提,是食品的健康与安全。在尝试古老的发酵方法时,需要采用现代烹饪的科学手段。

发酵菌菇获得的菌菇汤,鲜味更浓郁

它们会被保存在保温箱中,恒温发酵

部分发酵物放在冷库中低温保存

传统发酵方式原始而充满智慧,我们能看到地窖、堆积在阴凉角落的大型陶罐、甚至直接挖在地上的发酵池,这些装置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发酵微生物提供一个稳定的小宇宙环境。

我们的发酵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拟定一个拥有相对比较稳定湿度和温度的室内空间。现阶段,我们使用恒温箱或者其他大型的容器来模拟需要的环境,用加热器和加湿器,以及塑料膜密封的方式,来控制发酵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发酵的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行为,微生物是有生命的,每一天产出的结果都不一样,正是时间则赋予了发酵更多可能。同样的食材,我发酵了10天、11天、20天、一个月、半年,它的风味完完全全不一样。怎样获得理想的结果?只有不断地尝。

当开启一项新的发酵实验,在达到最初稳定的状态后(例如真空状态下发酵10天),需要每天检查、品尝。直到获得满意的风味,我们会通过低温真空保存,或是高温杀菌的方式让实验品停止发酵。如此,风味便被永远保留在理想的状态。
当然,关于时间的实验是永无止境的。在KIINA的chef table区域有两排展示架,上面放置的都是目前仍在发酵中的试验品。他们早已达到过(或多次达到过)理想的风味,贡献出宝贵的数据,但实验与观察不会停止。
4年前发酵的人参蜂蜜,剩余不多
目前我们发酵时间最久的实验品,是4年前制作的长白山人参蜂蜜,颜色已经从金黄变成深棕。本来做了挺多的,但是因为4年间不断地尝,现在只剩小半瓶,朋友来了只舍得给他们闻闻味道。
感谢这罐珍贵的实验品,我们现在有了不同发酵程度的人参蜂蜜,被分别用于不同的饮品与菜品。
鱼干已保存1年半,计划到明年年底使用
鱼干发酵了1年半,我们最初的计划是发酵3年。结果如何,还要过段时间才能揭晓。
既然是实验,就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我们花了大量心思的发酵物,发酵了几个月,甚至1年、2年,状态坏了不能用了。真心疼啊,那些时间是实实在在交出去的,买不回来的。
发酵黄瓜等蔬菜与发酵瓜皮原理相近

这样看似漫无目的的有趣尝试,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餐厅常用黄瓜芯榨汁,剩下的黄瓜皮就被丢弃了,有一天突发奇想,我说我们把黄瓜皮收集起来发酵看看。结果大概过了一个月,大家都在埋头工作的时候,突然闻到一股类似臭鸡蛋的味道,奇臭无比,飘满整个厨房,味道的根源正是这批发酵黄瓜皮,我们的Sous chef Seven,把罐子打开了。

不过这瓶“臭东西”没有被当成失败品丢弃,根据以往发酵蔬菜的经验,臭味只是前奏。半个月后我们再次打开罐子,取出黄瓜皮清洗干净,奇迹发生了,曾经让人难以忍受的气味竟然变得十分清香,吃起来是无与伦比的鲜味。我们把它放到烘干机里烘干,然后粉碎成粉末,最终得到了味精一样的天然增鲜剂,阴差阳错成就了餐厅的秘密武器“发酵黄瓜粉”。

所以你看,发酵就是这样神奇,付出时间,给它机会,让它生长,它会回报给我们有趣的结果。至于究竟是什么风味,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当然,现在烹饪中也有加速发酵的方法——在旧金山工作时,同事们也会制作泡菜,加入一些食用菌发酵一夜就能食用。但我更喜欢传统的方法、漫长的等待,因为那是时间给我们的浪漫。

在进入发酵环节前,需要先将发酵容器与操作台进行消毒。我们通常会将浓度为90%的乙醇与白醋分别装入喷雾瓶,喷在操作台表面静置20分钟,随后用干净纸巾擦干。器皿则放入蒸烤箱(或蒸锅)中,用100℃的蒸汽消毒1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会事先将食材消毒杀菌,因为食物本身含有的菌类是发酵的基础。因此我们会说,发酵不是一种控制,而是一种合作。

下面的几种发酵食谱,都是适合在家庭中尝试的,大家不妨自己试一试,体验发酵带来的美妙风味。

01 发酵迷迭香蜂蜜

发酵香草蜂蜜在我们餐厅中出镜率极高,经过长时间的发酵,香草的风味会在蜂蜜中被充分激发,使蜂蜜获得浓郁而独特的甜味,在制作酱汁或者饮品时表现出的风味特别诱人。

不过,蜂蜜是品质和分子结构非常稳定的食材之一,发酵过程往往非常的缓慢,并且发酵和摄入香草的风味通常很难同步进行。鉴于以上特点,我们在发酵蜂蜜时,通常会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加热之后再加入香料。这种方法可以使蜂蜜的发酵时间大大的缩短,同时也能使香草风味更加浓郁。

原料:蜂蜜 100g、水 20g、迷迭香 10g


1、将蜂蜜和水混合,加热到75度,倒入清洗干净的容器中。

2、加入迷迭香后密封容器,在室温下发酵12天。


tips:发酵过程中,每一天都需要打开盖子,用消毒过的工具充分搅拌一次。


02 发酵黄瓜皮

没错,接下来要分享的就是那款开箱时奇臭无比,洗净后鲜出境界的发酵黄瓜皮——物尽其用变废为宝,这简直是最简单又最让人惊喜的实验了。

无需特别加入菌种,黄瓜本身带有的各种乳酸发酵菌在无氧状态下会充分显现活力。

原料:黄瓜皮750g、无碘盐15g、水500g


1、盐与水充分混合,制作3%浓度盐水
2、将黄瓜皮浸入盐水中,真空保存,发酵2个月。


tips:发酵完成后,可屏息打开容器,食用发酵黄瓜皮前需充分清洗。


03 发酵番茄水
在我们的厨房中,常会使用发酵番茄水代替醋制作酱汁,酸味自然又清新。以往在处理部分海鲜时,我们会在煮沸的开水中断生,在发酵的番茄水中断生,也可以赋予食材不同的风味。

发酵番茄也是为了获得酸味

原料:番茄1000g、盐10g


1、将番茄用粉碎机打碎,倒入铺好纱布的漏斗中过滤。

2、过滤好的番茄清汤500g,加入盐。

3、密封保存,放在室温下发酵一周。


tips:发酵5天后需要每天打开包装袋品尝味道,直到番茄水达到目标味道,停止发酵。


04 南糯山高杆红茶风味康普茶

近些年健康人士钟爱的康普茶,其实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喝的红茶菌,最早起源于中国。它含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都是对人体有帮助的益生菌,对肠胃和消化很好。

原料:南糯山高杆红茶茶叶 10g(可用普通红茶代替)、水 1000g、糖 100g、红茶菌种1块


1、将水煮沸,放入糖和茶叶,浸泡10分钟后过滤

2、茶水彻底冷却后倒入容器中,放入红茶菌种,用纱布封口,室温下发酵。


tips:发酵5天之后需要每天品尝味道,直到达到需要的酸度和香味形成平衡。

编辑:朱楠
责编:韩莹
摄影:韦畅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鸣谢:KIINA

 近期报道 

《卖掉市区房子,上海夫妻用12000m²农场实现瓜果自由!》‍
《夏天最美的海滨小城,均温25℃,海鲜吃个够!》‍
《大学老师7年寻100种顶级咖啡豆,成为“瑰夏女神”》‍
《她自创300多道植物料理,打破传统素食刻板印象》‍
《最值得收藏的11家宝藏小馆,让老吃客都念念不忘!》‍
《10家藏在美术馆里的神秘餐厅,深得米其林青睐》‍



美食台招人啦!如果你爱吃、懂吃、又愿意和我们一起奋斗,就投递简历加入我们吧~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内容,
记得进入公众号点击星标哦~

  粉丝专享菜谱 
1500道美味,点击 阅读原文 轻松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