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推荐】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维度

郭文,朱竑 地理科学 2021-09-21

作者简介



郭文,人文地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20多项,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70余篇。主要从事空间的生产、社会文化地理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地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国内较早提出“旅游空间生产”概念、理论及其研究范式的学者。在人地互动与地方协商、空间实践与地方主体性、空间道德安置与社会文化调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E-mail:guowen@njau.edu.cn

朱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任职,现任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华南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研学工作组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南海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竑教授积极拓展中国新文化地理学研究新领域,在推进中国新文化地理学学科理论建构和研究范式的形成、地方性和地方认同研究的修正、城市新移民的人地互动和地方协商、旅游地方理论建设、自然的社会建构和推动社会文化地理研究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促进了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学科的发展。

E-mail: zhuhong@gzhu.edu.cn


写在前面的话

这篇文章创作的缘起是朱竑教授在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社会文化地理高级研修班”(2019年6月21~24日,河南大学,开封)期间倡导并推进的。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篇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命题作文”。毫无疑问,表征和非表征事关人们认识、体验、学术研究及其实践的深刻变革,对众多学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但又非常“不容易对付”的论题。迄今为止,科学界不乏对这些概念本身进行分析,但围绕表征与非表征是什么的零散争论一直在持续。从此意义上讲,这篇文章又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命题作文”,而是一个涉及我们如何认知自我、表达自我,又如何规划“我者”与“他者”关系的开放性公共问题。我们认为,在地理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同样存在上述情境。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对其进行多样化的编码和解读。尤其是进入“人类世”后,社会文化地理学诸如后结构主义和后人文主义等新思潮兴起,空间主体性、客体自主性、人与非人混合网络关系在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人们不仅面临着地理世界的纷繁复杂,还遭遇着越来越多社会文化地理知识如何被刻画的困扰。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事关人们对地理知识的表述理性和表述自觉。如何准确抽象并科学表述变化多端的社会文化地理知识?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呈现社会文化地理世界的面貌?如何规制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中的表述障碍?诸如此类问题无不涉及到对表征和非表征知识和技巧的使用。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顺利与否,不仅关乎地理思想的积累和真理的探索,也决定着人们对地理知识和地理事实的科学认知程度。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如何克服社会文化地理知识认识论危机,如何正确使用表征与非表征的表达技巧和方式及其带来的成果普惠与知识共享均具有强烈的内在诉求,对表征与非表征知识体系的深入梳理和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地理世界面貌的科学表达需要表征和非表征


由于表征和非表征在理解上的晦涩难懂,地理学界还存在对其概念解读不清晰、内涵阐释模糊、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甚至还存在似乎一切需要表达的内容都可冠以表征或非表征来阐述,以及表达内容与表征和非表征匹配错位的现象。从文献发表数量分析,地理学科内的研究成果也明显少于其他学科。这些说明,地理学界对表征和非表征诸多本源问题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梳理表征与非表征的知识与表达谱系,不仅能丰富社会文化地理学中表征与非表征的研究成果,还有利于人们科学地理解其表达技巧,从而创新对地理知识生产和实践的指引。


2 正论
表征与非表征的渊源

表征(representation)作为人类知识表达的主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阿拉伯思想家阿维森纳和阿威洛依在翻译拉丁词“再现”为阿拉伯词时,创造性地提出了表征概念。到14~15世纪,思想家们把感知到的事物特点抽象出来,完成了对表征内化于心灵使用方法的知识生产与建构,概念表征从此成为表征的重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表征成为异常活跃的研究话题,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的心理表征、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表征,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征,甚至表征主义,等等,开始被人们逐步用于实践。

随着实践的深化,人们意识到传统认识论存在局限性。1996年,基于对表征方式高估生活世界图式的谨慎和担忧,Thrift正式提出“非表征”(non-representation)概念。非表征与表征不同,认为地理事实是运动的,也是情景性的;而且存在着大量“非言述知识”,这些观点指向了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差异化事实以及如何与表征共创一个具有新意义的知识生产过程,以避免表征在符号化地理客体对象时无法顾及的知识暗角。在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与表达的扩展性方面,动态性、隐蔽性和行动者网络化实践是人们对地理世界不断认知突破的另一方向。这一发现无疑延伸了表征的实践范畴和意义,对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具有深刻性。正如人们去询问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攀登者,“你为什么要登那座山峰?”“因为它就在那里”。

表征与非表征的本质特征

表征意为通过模仿来显示一种形象,指代实物不在场的情况下重新以某种符号指代该物或对知识抽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表征表达世界,理解世界并认知世界。“代理”“替代”“展示”“使之充当象征”“使之明了”是现代以来各类表征最显著的特征。在地理学中,类似地理学概念、地理空间科学规律、地学数学模型、地图等,都是对地理知识进行的表征。表征的本质是运用了替代品指代不在场事物时的建构和实践方式。掌握表征的抽象规律及其内涵所指,是深刻认知和表达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相对来说,非表征是对动态性隐蔽对象的显性化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生活以运动为基础,而运动捕捉了生活乏力而持续的变化。这些信息和意义更加隐蔽而不为人们所关注,但这并非是不存在的地理事实。朱竑等在研究空间转向背景下的情感地理问题时认为,情感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认知的方式,情感所处的地理位置、人与环境的情感联系等,也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这表明,情感作为非表征对象,弥补了传统使用表征方式对类似知识建构的缺陷与不足,这是学术界对非表征用以表达地理时空信息的一种新尝试,对地理知识的抽象具有深刻性。


非表征犹如河之湍流


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方式

在表征的早期经验主义解释中,人们认为感知觉构成了地理知识和意义的基础。感觉、意向和情感在地理层面的实践,即为人们对地理世界的知觉、观念和情绪结合的身心表达过程。从经验主义看,人们对地理知识和意义的表达主要是将联想或想象元素联结在一起,从而获得新知。在本质上,概念表征就是用量化的语言描述一个模糊的问题。如果转化一下表达尺度,诸如地理图像、地理意象等事项的说明及诠释,均可适用于概念表征。在另一类型地理实践中,思维有时先在于语言,这意味着人们需要用另一种信息代码来指代思维,此时思维对象就需要用类似于准概念的形式来表征。


  100年前法国报纸对中国的“表征”


表征抽象社会文化地理知识方式有时会带来争议。这意味着人们仅仅使用表征将不能完整地呈现地理知识和意义。因此,非表征企图通过对不能明说的、动态的、体验的以及关联性知识等,提取地理时空中知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流动连接要素和内容,关注点在于地理世界的持续性和动态性,尤其是诸多看似隐形的、无意识的流动性行为。非表征思想认为,人们脱离情境去抽象表达将会造成知识生产或意义的丢失,尤其是社会文化地理实践中涉及到的大量地方性知识更是如此。非表征表达方式非常重视对生命活力的讨论,认为动态性地理时空必然造就丰富多彩、形态各异且活力十足的地理现象。非表征希望把社会文化地理世界想象为充满生机的变化状态,这些理念为非表征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跑酷者”的非表征实践


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中表征与非表征的关联与转换

表征与非表征共同构成了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和意义表达的整体框架,两者具有不可分割性。其一,表达能力各有所长。表征是对知识经验的符号化抽象和表达,而非表征来源于运动的生活经验、间性关联和生活活力的表达,对持续性和发展性对象表达更为专长。其二,表达目的具有同一性。表征与非表征均是对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和意义的提取与表达途径,都是一种探索方式。其三,对地理知识生产的联合表达具有进步意义。尽管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人们对表征的诠释和应用均多于非表征,但这并不意味着表征能穷尽地理世界所有知识和意义。那些认为凡是地理知识可以仅仅依赖表征,进而就能抽象知识的传统看法是非常靠不住的。这一观点是关于表征的非表征主义的一种新思想。

    如何将非表征知识向表征知识转换,并成为清晰且易于接受的地理知识,这是研究和实践中的难点。非表征的意义在于强调非明晰且难以符号化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正是这些特征增加了非表征向表征转化的困难。周尚意等肯定了非表征存在的合理性,并认为可以通过抵抗、再体验、回忆等途径向表征层面转换。非表征实践意义较强,具有挖掘地理知识的重要价值,需要利用表征方式才能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有效记录和实践,这不仅为无意识的地理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提供了通道,也是对“非表征可能陷入身心二元论”观点的回应。


 非表征中人与物的无缝对接


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中表征与非表征的权力政治

随着人们对后现代地理学话语权和身份认同的关注,表征与非表征必然混杂在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受到权力政治因素的制约,甚至存在协商的意蕴。我们认为,表征过程常常会变为维护特殊利益的一种手段,并使之合法化。这说明,表征或非表征具有社会文化的现实建构性,当符号、意义等要素控制表征与非表征的逻辑和方法后,表征与非表征就不再是价值中立的行为,人们对表征与非表征使用的目标就会变为固化社会和文化的代名词,继而约束到情境中的所有行动者主体。出于对地理空间意义的规划,虚构的非表征也可能成为地理空间实践的体现。表征和非表征受到权力因素影响,不仅难以表达真实,还将会塑造一个个“神话”,并将地理认同转化为地理意象,造成不真实的地理景观。表征与非表征在地理知识抽象和提取这一特征的被发现,不但延伸了人们对表征和非表征的内涵本质、抽象方式和地理信息表达等方面的传统认知,还使人们认识到对地理知识的塑造及其意义的表达不仅有和谐,也可能存在扭曲。认识到这一点,对科学规范地理知识生产和空间实践具有理念和实践层面的指引。

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问题讨论

表征或非表征作为地理知识和意义的传递和表达方式,本质上是人们对地理知识提取和呈现方式科学化的过程。凡是一切以符号形式需要将认知结果表达和呈现出来的内容,人们均需要使用“表征”。而难以用符号表达或呈现,且具有即时流动性、关联性和生命性的认知,这些认知又容易被表征遮蔽时,均需要使用“非表征”。“表征”与“非表征”在方法上的协同使用,知识内部的取长补短以及建立照应关系,是未来科学社会文化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保障,但是需要对可能出现的权力政治进行规制或调适,避免地理知识生产与意义表达受此干扰。

“攀岩者”实践中的身心依赖


  在以往对表征和非表征的研究认知中,学界普遍认为表征是一种“再现”,而非表征是一种“呈现”而非“再现”。本研究挑战了这一固有认知,认为表征和非表征都可能受到权力、话语等因素的规制,不仅是“呈现”也可以是“再现”。在传统解读中,理论界认为表征是“源”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但是皮尔士提出了一个综合而有影响的表征观,认为表征不是二元而是三元的,即包括“源”“目标”和“源的解释体”,三元表征解释允许“源”代替“目标”,而“源的解释体”的出现对表征在权力协商背景下的拓展性解读具有重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非表征在权力协商下也会由皮尔士提出的理念进行塑造。本研究这一突破性认识将使人们深入对社会文化地理知识表征和非表征的隐喻性使用。


3 结论


表征和非表征是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重要维度。表征的本质是作为替代品指代实物符号化的实践,非表征是动态性隐蔽对象的显性化实践,非表征肯定了在明确知识之外,还存在着默会知识。若能深入理解和实践,将为地理知识的科学抽象和意义提取带来全新的境界。

基于逻辑抽象的不同,表征主要是对特殊意义“知识节点”的关注,具有共享性、社会性、说明性和稳定性;非表征是对非稳定性流动知识、活力性知识和关联性知识的关注,具有经验性和情境性、具身性和体验性、结构性和交互性。厘清两个维度的边界,对人们科学实践表征与非表征提供了比较清晰的路径。

在具体实践中,表征需要借助非表征,非表征也需要利用表征方式,两者同时纳入整体框架协同思考将是科学表达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的完整途径。但是,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具有新的内涵,其过程可能会混杂权力因素的制约,这一结果将会建构并不断巩固强权者的地理世界,最终形成深刻而复杂的不平衡地理景观。基于此,我们创造性地提出“表征和非表征的权力政治”新概念。表征和非表征对权力的规制或协商实践问题值得引起人们关注。

引用小贴士:

郭文, 朱竑. 社会文化地理知识生产的表征与非表征维度[J]. 地理科学,2020,40(7):1039-1049.[Guo Wen, Zhu Hong. On the representation and non-representation dimensions of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ical knowledge.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20, 40(7): 1039-1049.] doi: 10.13249 /j.cnki. sgs. 2020.07.001

文内与封面图片来源:转自网络

更多精彩,敬请点击“阅读原文”。

投稿方式来稿请登录我刊官网http://geoscien.neigae.ac.cn在线投稿

通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联系电话:0431-85542212;8554221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