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目  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及其当代价值

王雨辰 彭奕为

论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制度 

李正图


 农业伦理学

游戏规则,伦理学必须牢守的战略要地——必要的生存方式,人类的文明基石,搅局者的禁区

任继周 卢海燕 郑晓雯


 经济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进展、综合评价及主要导向

高国力 贾若祥 王继源 窦红涛

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 

林木西 肖宇博

绿色金融:发展逻辑、理论阐释和未来展望

魏丽莉 杨颖


 法学

社会法总论思想市场的学术脉络与叙事演变(1978-2018)

刘光华

算法治理视阈下的企业合规:困境、逻辑与进路 

张旭 田园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处理的法律规制:现实、挑战及进路

徐子淼


 社会学

多模态互动视角的注视研究评骘——自闭症研究的新转向

马博森 李发睿 曾小荣

论谣言的“叙事家族”及其心理机制 

刘文江


 文学

沈从文湘西散文的地理叙事及其演变

邹建军 蒋士美

新诗集序与初期新诗合法性建构

陈柏彤

唐代琴歌的美学思想探微

秦缘

本期论文速读

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及其当代价值

王雨辰 彭奕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哲学院)

内容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的总体视角,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和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超越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换,实现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战略地位,并以“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强化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思想上、法律上、组织上、体制上、作风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五个文明”协调共同推进,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人与人、人与自然异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造就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实现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当代价值在于:一是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二是它所蕴含的“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起到了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又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借鉴;三是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实现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有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论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制度 

李正图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内容摘要:共同富裕,不能仅仅从收入和财富分配和消费角度来考察,还需要从财富创造行为和过程来考察,更需要从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府的职能和治国理政来考察,因为共同富裕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组织下共同创造和分配财富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因此,共同富裕的重点首先在于全体成员通过“勤劳+创新”创造财富的共同行为、共同过程,其次才是财富的科学合理分配并且使之公平化、公正化而不是平均化;在现代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过程中,整个社会需要把体现整个社会财富的社会总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有产品,这就必然使得财富制度分为公共产品和私有产品的创造及其制度。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有三个: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2)坚持社会主义,消除贫穷,防止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规律、实践、道路和制度切实运行的政治保障;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建成和实施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实践、道路和制度的根本前提。  

关 键 词:共同富裕;财富创造;概念辨析;制度辨析;整体制度逻辑框架

游戏规则,伦理学必须牢守的战略要地——必要的生存方式,人类的文明基石,搅局者的禁区

任继周1,2 卢海燕3 郑晓雯3

(1. 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 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中国国家图书馆) 

内容摘要:游戏是主要动物群体本能的生存方式。人类游戏是没有物质目的,以人格平等身份自愿参与,在一定时空内依照一定规则进行的自我满足的互动活动。其本质属性为参与者独立、平等、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本文对游戏与人类文明、社会美德、人类多元文化、游戏规则的历史变迁等方面作简要阐述。游戏规则不断抗拒“农业丛林法则”和“工业丛林法则”的干扰。维护游戏规则是创建后工业化时代的生态文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关 键 词:游戏;游戏规则;伦理学;丛林法则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进展、综合评价及主要导向 

高国力1 贾若祥2 王继源2 窦红涛2

(1.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治黄先后经历了“根治水害、开发利用”“科学调度、节约用水”“生态优先、系统治理”三个阶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绿色高质量发展、幸福黄河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综合评价进一步发现,2013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提升幅度大、进展速度快,但高质量发展推进相对缓慢,成效不够显著。进入新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从控制污染转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治理方式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共治,发展方式从粗放扩张转向绿色低碳,黄河文化从无序开发转向保护传承利用,民生保障从行政区转向全流域均等化。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大关键主题,在关键领域创新体制机制,为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关 键 词: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政策保障;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 

林木西 肖宇博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 

内容摘要:根据数字金融通过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渠道的特点,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嵌入数字金融引起技术创新的产出弹性,理论上论证了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中介作用;并利用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及中介效用模型的因果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和系数乘积Bootstrap抽样检验法,对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效应,数字金融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可能的内生性,结果仍显著。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基础更优的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总效用水平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用强度更加突出。

关 键 词: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数字金融;中介效用;区域经济

绿色金融:发展逻辑、理论阐释和未来展望

魏丽莉1,2 杨颖2

(1.兰州大学 绿色金融研究院;2.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

内容摘要:经济与金融互生共荣,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通过溯源经济思想史中的绿色思想,刻画出绿色金融的演化脉络,并辨析了演化过程中相关衍生术语的内涵及异同;基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利益关联方,阐释绿色金融理论基础和核心特征,从而构建出绿色金融发展的四方主体框架。绿色金融研究未来应该遵循新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的国际视野;从区域经济协调体制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消费者绿色行为、气候风险防范等方面创新绿色金融政策、市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关 键 词:绿色金融;经济思想史;可持续发展;四方主体;绿色发展

社会法总论思想市场的学术脉络与叙事演变(1978—2018) 

刘光华

(兰州大学 法学院)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所推动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转型,特别是“共同富裕”民生内核发展目标的再次凸显,推动着中国法治思想市场的内涵转型。聚焦1978-2018年间中国社会法总论学术史,借助法循证学方法,按照思想产品的供需关系、生产主体、生产资源配置及叙事主题等思想市场要素指标,对中国社会法总论思想市场的研究发展现状、学术脉络特征及叙事演变轨迹进行大数据定量实证基础上的文献计量学和叙事学分析。结论显示,中国社会法总论研究正在走出“西法东渐”的法学思想隧道,但社会法总论思想市场的内在结构、运行机制及产品竞争力等还有待完善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法总论研究应不断开拓新的理论疆域,创新叙事话语,培养学术自觉。

关 键 词:社会法;中国社会法总论;思想市场;文献计量学;叙事学;法循证学

算法治理视阈下的企业合规:困境、逻辑与进路 

张旭 田园

(吉林大学 法学院) 

内容摘要:当前以大型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和企业影响力日益强大,成为全球算法治理机制的重要力量。企业算法合规是一种基于“算法风险”的专项合规管理,是企业为了有效防范、识别、应对可能发生的算法违规风险所建立的一整套公司治理体系。企业算法合规因具有改进算法治理模式、降低企业治理风险、提升权利保护水平、改进传统企业合规治理方式的优势,在算法治理中具有必要性。同时,中国特色企业算法合规的开展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导向、以“创新与伦理的平衡”为应然边界、以“全面渗透与多层参与”为行动指南、以“公开透明和灵活持续”为执行要求,与当前算法治理的现实需求相吻合,因此具有成为算法治理新路径的可行性。

关 键 词:算法治理;算法问责;企业合规;企业算法合规;算法风险;数据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处理的法律规制:现实、挑战及进路

徐子淼

(北京大学 法学院)

内容摘要:智能网联汽车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升级发展趋势,对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是其智能化的核心。数据安全和数据利用效率是对智能联网汽车数据处理行为进行法律规制过程中的两个价值面向。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水平的提升,引发了社会对于隐私、数据跨境传输、网络攻击等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个人数据边界模糊、知情同意制度难以落实、缺乏合理的数据共享开发机制等问题也对现有的数据治理制度提出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合理利用技术措施,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相关法律规范,根据行业特点对知情同意和数据共享制度进行调整,同时加强企业合作,共同探索数据安全风险防范模式和数据治理模式。 

关 键 词:智能网联汽车;法律规制;数据安全;数据治理;个人数据;知情同意制度

多模态互动视角的注视研究评骘——自闭症研究的新转向

马博森1 李发睿1 曾小荣2

(1.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江西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内容摘要:注视障碍被认为是自闭症人群社交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现有自闭症人群的注视研究大多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关注该人群在实验语境下使用注视这一单一模态时存在的异常特征。多模态互动视角下的注视研究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会话分析为方法论,通过解析注视与表情、肢体动作和会话三类模态聚合,分析自闭症人群在自然互动情景中注视行为的特征与交际意图。研究发现自闭症人群在互动沟通中能够使用注视、语言、表情等多模态方式参与互动,顺应当下互动情景,实现互动意图并达到交际目的。

关 键 词:自闭症;注视;多模态互动;社会交际;社会建构理论;会话分析

论谣言的“叙事家族”及其心理机制

刘文江

(兰州大学 文学院)

内容摘要:如果以谣言“风候”为中心,基于在传播中具有近似的心理情态和功能,谣言、流言、当代传说与传统的传说可以被看成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谣言叙事家族”。在这些口头话语体裁的发展过程中,记忆、归因、添加和重复这些重要的心理机制在这个叙事家族中依次发生。而当它们所陈述的威胁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清晰之后,这些口语体裁包含的叙事新奇性也就不再令人感兴趣,大部分谣言、流言会消失,有少部分会演变成为传说或当代传说这样的“好故事”。它们不但符合谣言传播的心理规律,而且也遵循了民间叙事律,最终反复流传。

关 键 词:谣言;叙事家族;心理机制;重复律;叙事律

沈从文湘西散文的地理叙事及其演变

邹建军1  蒋士美2

(1.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2. 中南民族大学 文传学院) 

内容摘要:沈从文1930年代创作的《湘行书简》《湘行散记》和《湘西》,运用地理叙事的手法绘制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湘西风情图。对读这三部散文集可发现,虽然它们的描写对象同为湘西,但地理叙事的具体方式却各异其趣:《湘行书简》将绘画笔法贯穿地理叙事,通过文图互证,表达了作家的故土情与相思意;《湘行散记》以时光流转为线索,用想象勾连现实,在今昔对比之中显示出湘西历史的“常”与“变”;《湘西》则以空间变换为脉络,选取地理区域、物产资源和精神气质三个角度进行定点透视,以点带面,基本还原了湘西的本真面貌。三种差异明显的地理叙事模式,呈现出沈从文在观照湘西时的情感转换与焦点位移:个体→地方→国家。这一演变轨迹,实际上与创作主体的身份变迁密切相关,它表征着不同历史情境下作家内心特定的情感诉求、文化思考与历史期待。 

关 键 词:沈从文;湘西;散文;地理叙事;《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湘西》

新诗集序与初期新诗合法性建构

陈柏彤

(兰州大学 文学院)

内容摘要:早期新诗对如何在文学历史脉络中获得合理的位置,如何消除代表传统主流文学的“旧诗”所释放的压力,如何使知识分子乃至普通民众接受这一新式文体等要求十分迫切,新诗集序作为诗人们言说自我诗学主张和新诗发展理想的重要途径,以自己的特点与方式参与了为新诗正名的话语活动。新诗集序通过探寻中外文学发展脉络、完善新诗源头理论,为新诗寻找历史存在依据;序言不仅以对照旧诗的方式展现新诗现代品格,也不忘从传统文学中汲取有益养分,为转型与成长中的新诗提供新的诗学资源;此外,序言通过平等的姿态、谦逊恳挚的表达以及对新诗价值的陈述,努力从情感上消除读者怀疑并引导他们参与新诗建设之途。新诗集序从历史叙述、价值阐释与传播场域的开拓等不同维度推动了早期新诗的传播发展,成为参与初期新诗合法性建构的重要媒介。 

关 键 词:新诗集序;新诗位置;新诗价值;新诗认同;合法性建构论谣言的“叙事家族”及其心理机制 

唐代琴歌的美学思想探微

秦缘

(兰州大学 艺术学院)

内容摘要:歌,是将琴曲倚声填词或依字行腔配曲、合歌而咏的一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是古琴演奏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唐代琴歌是建立在中国唐诗美学基础之上,整体上与唐诗的审美特征相一致。其演唱遵循了诗歌语言节奏及各地乡音自身的平仄规律和发音特点,形成了特有的句逗式、板眼式节拍等音韵特点。古琴琴歌能反映悠久、显著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关 键 词:唐代;古琴;琴歌;美学思想;节拍

责任编辑 | 姚兰兰

网络编辑 | 姚兰兰

审核 | 斯丽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