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观点||陈潭&邓伟:大数据驱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邓伟 南方治理 2024-06-27


专家学者解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


[主持人导语]2016年4月14日,国办印发了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都做了具体明确的阐述,并详尽地构想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完善考核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方案》是对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深化和在政务领域中的应用。在国家大力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加强政府政务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体面生活”的心理需要的根本举措,更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市场分享型经济体系完善与发展的技术性基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方案》精神和要求,我们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读《方案》精神,为《方案》措施的落地生根和发挥作用出谋划策。本次解读工作共有18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栏目选择摘编了其中10篇内容,其它文章将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网站、《中国行政管理》网和中国政府网陆续刊发。

——栏目主持人:张定安(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副社长)




大数据驱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与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和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集成和优化功能,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创新力。“互联网+”的增量效应与“大数据×”的乘数效应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方案》的颁布和实施充分反映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在政务服务中的治理效应和服务效能。

大数据是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政府公共服务模式趋向“五化”:

第一,走向集成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政务大数据平台能够把涉及政务服务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数据化和集成化,不断完善和优化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统筹建立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库。通过整合建设全国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

第二,走向标准化。通过结合大数据技术,加快政府数据透明公开与数据标准化进程,构建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促进政务服务走向规范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建设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做到审批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标准化,从而更好地为公民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第三,走向精准化。大数据必将重塑政务服务工作机理与生态,政务服务必然由粗放式供给转向精准化供给。随着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的切实搭建与整合,政府部门通过对用户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搜集、分析、整合、萃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化解群众“找谁办”、“去哪办”、“怎么办”疑惑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群众个性化、定制化以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第四,走向便利化。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政务服务跨部门跨地域协调、线上线下融合、资源开放共享、审批省时省心的整体化体验和人性化关怀。只有降低服务门槛、清晰服务清单、简化服务环节,做好个性化精准推送服务,才能解决困扰基层群众已久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老大难问题。

第五,走向协同化。随着数据资源交换平台的快速搭建,“一网式”服务模式能够破除“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充分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大数据资源重置、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使得日常办公流程清晰、事务审批高效便民、业务协同积极主动。

大数据引领着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变革和管理革命,它所具有的实时处理海量数据的先天禀赋为政府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是政府开展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的重要手段。随着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的进程不断加快,大数据驱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将使政府的政务服务和信息惠民更具智能化、便捷化、人本化与体验化。


来源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16-07-20  

原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7期



南国微课学堂  岭南学术道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