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曙松:金融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全球化战略

巴曙松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2021-01-21

概   要



11月7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丰富市场供给,增强市场活力。这是自今年7月国务院金融委推出11项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举措后,近期中央政府对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
本刊尤其关注“中国金融 全球价值”,创刊号封面专题即为“新格局下的中国金融开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北大金融评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巴曙松教授在日前出版的《北大金融评论》创刊号卷首语上指出,金融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全球化战略。金融的本质是人性的博弈与合作,而中国如果能在不断地自我审视与新一轮开放中促进合作与发展,必将成为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察,任何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发展进程,必然同时伴随着由金融抑制转向金融深化和金融广化的进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由此推动的金融业的巨大发展,也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自2017年以来,“开放”成为了中国金融业的主旋律,从大幅放宽银行、保险、证券业的市场准入到“沪伦通”“深港通”“债券通”的成功推出,对外开放逐渐从“特例”变成了“惯例”,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呈现一个多层次的新格局。

但是,我们每次要强调金融服务扩大开放的时候,大家都会相应产生一些疑虑。我记得当年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时候,有这样的观点见诸报端:如果加入WTO,中国的银行业将前途堪忧,因为只要盈利的客户被外资抢去,中国银行业的整个盈利能力便大打折扣。然而,在加入WTO之后,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中国银行业和同样富有活力的外资银行。

在金融逐渐走向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贸易摩擦便是其中之一。在我看来,中美贸易摩擦背后,反映了美国在中国经济转型和高新技术崛起过程中的担忧。金融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也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全球化战略。


《北大金融评论》创刊号聚焦“新格局下的金融开放”,行业内资深的金融家、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将与各位读者一起探讨该话题。北京大学经济学资深教授厉以宁指出,金融的改革开放不能拖,更不可止步,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同时,也必须有顶层设计,稳中求进。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认为,在中国未来的金融开放进程中,关键是思路要改变,跳出西方的框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强调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指出这将是一场政策层面、市场层面和机构层面的联动改革。

另外,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从人民币国际化新发展的角度,理性分析了中国金融开放的新格局;东亚银行香港总行首席经济师邓世安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指出金融开放的重要方向是向“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国家输出金融科技先进知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金刻羽表示,随着当今社会越来越呈现一种网络化趋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网络的构建者与领导者。

金融的本质是人性的博弈与合作,而中国如果能在不断地自我审视与新一轮开放中促进合作与发展,必将成为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


相关阅读:
厉以宁: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
余永定:中美贸易摩擦前瞻
沈联涛 :寻找新一轮金融改革开放的“中国路径”

微博抽奖活动


即日起至11月10日,您只需关注并@北大金融评论+转发评论抽奖活动微博,即可参与抽奖,有机会获得《北大金融评论》创刊杂志一本。抽奖活动详情请见文末“阅读原文”。

识别二维码可在京东购买



文章来源:《北大金融评论》2019年第1期

原标题:《“刷新”开放的意义》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抽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