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城市群:理解金融与创新未来格局的关键

PFR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2021-09-19


21世纪之初,中国加入WTO,在全球化时代展开了一段精彩绝伦的旅程;2020年末,RCEP正式签署,在逆全球化寒流中,我们前程仍可期。

“十四五”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基于中国当下,擘画了未来蓝图。



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都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定位为“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市化发展的下半场,或将是创新的主战场,也或将是理解未来金融发展新格局的一条新的线索。为此,本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大城市群重构金融格局”,对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从“中心-边缘结构”到“网络结构”,从“资本洼地效应”到“外部规模经济”,从科技创新共同体、区域产业创新链、创新发展带,到金融集聚、金融组织网络、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畅销书《创意阶层的崛起》的作者查德·佛罗里达,其研究中最广为周知的是对于“创意阶级”的定义,以及“创意阶级”对都市更新再生的影响。对此,他撰写了数本有关“创意阶级”的著作,带动了全球各城市规划界对“创意阶级”的关注和重视,也鼓舞了创意园区的形成。


我们有幸独家专访了理查德·佛罗里达,他指出:“集群或集聚对于知识经济时代比对于工业经济时代更加重要……正如工厂和企业是工业时代的组织单位一样,今天,城市也已成为创意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平台。城市集聚力量是推动创新、竞争力和促进长期繁荣的强大引擎。”

城市集聚能够促进创新,这或许源于城市的天然属性。新经济地理学的代表学者和开创者藤田昌久认为,城市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或在于生产和消费的规模经济,而这主要是由于某些商品(如人、住所、工厂、设备和公共设施)的不可分割性。


为进一步探明城市集群的这种创新机制,我们邀请到了藤田昌久就城市群的“空间生产力”进行剖析。他在行文中指出:“如今,在我们的经济活动中,其实存在两种力量——集聚力量和分散力量,这就产生了一种自我组织化的稳定的空间结构……创新力、生产力、对于客户的吸引力和地区品牌的建立,都是由于区域的集聚效应所导致的……如果我们想要实现爆炸式的创新,就需要产生很多新的想法。而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知识,便为我们提供了优势。”

既然城市集聚会放大生产率和企业与人的创新能力,这对我们下一步走好城市化道路有何启示呢?
不妨翻开本期刊物,我们可以从刘遵义、黄奇帆、周振华、陆铭、田轩、米伽·温伯格等大咖的精彩论述中找到一些灵感和方向
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斯坦福大学李国鼎经济发展荣休讲席教授刘遵义认为:“假如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成功发展的话,就是说,它已经克服了最大的难题,就是要素的对内对外自由流通,会为中国其它的跨省市地区,例如长三角、渤海湾等区域,提供一个经济组合的可行的模式。要尽量让四大要素:商品与服务、人、资金、信息都自由流通,这样才能做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建议:“要提升区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一个城市群是一个要素市场的集聚中心……优化资源配置需要在业态上做到三个集聚:一是交易量的集聚,需要集聚区域内或全国这类要素80%以上的交易量;第二是交易的会员单位、中介机构等各类企业的集聚;三是物流通信的枢纽集聚,应有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以支撑要素市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基础条件。”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指出,区域发展要在“地点空间”和“流动空间”中找到平衡、形成一种协调机制,“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治理将越来越趋向于既不是一种没有政府的纯粹民间治理,也不是完全政府主导的区域治理,而是一种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本地参与者的混合治理结构。”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从“流”数据出发,对城市大群、小群和群城市外的融入、分离进行了分析。他特别指出,“城市群既需要打破市场分割,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也需要群内城市之间保持适度的竞争,以获得竞争效应。竞争效应在传统的政府行政分权体系下比较容易获得,而整合市场,却需要一个跨越城市和省级行政机构的组织进行协调。”


……
精彩内容远不止此
都说金融是资本最好的仆人,而金融业自身又具有空间集聚和促进分工和交易的特征。在“十四五”时期,我们的金融业深化改革又会与城市化转型升级碰撞出哪些奇妙火花?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指出,中国城市群的金融组织格局与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组织格局完全吻合一致,一方面要“双网同织”,另一方面“选择重点城市群,织密城市群内部金融网络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其他城市为节点的城市群内部金融网络体系,把金融网点配置和金融要素流动同城市群节点配置和生产要素流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同网同配。”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任颋则进一步指出,大城市群的核心元素是三个:“城”“产”“人”,共同构成一个在城市群空间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这三大核心元素间的融合协调发展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与之配套并形成支撑。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唐杰、毛振华、王爱俭等专家学者畅想具体城市群的发展,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城市发展策略如何?长江中游城市群如何发挥“资本洼地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如何演化?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困境”如何破局?
……
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采访中所言,“‘十四五’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未来30年讲的应该是一个新的城市故事,中国城市、城市群、区域的发展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和人文交流的全球化,会把城市和城市群推向一个与过去很不一样的前景。”

具体会是一个怎样的前景?答案就藏在本期《北大金融评论》杂志里。

扫描二维码即可征订全年刊!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新刊(单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