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上线 | 《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机制与教学》慕课开课!
点击上方科技学堂订阅最新科技教育信息
开课时间:2020年6月15日至2020年7月19日
课程简介
创造力慕课项目主要面向中小学阶段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了帮助广大的一线教师在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理论基础上,进而深入探讨创造力的心理机制,认识到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及学习环境,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和促进学生创造力潜能的开发。
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同时这也可以作为家长的学习资源。本慕课项目基于一线教育者对心理学与创造力的认知水平,旨在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他们阐述国内外经典的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的理论和原理,引入对创造力的认识及其心理机制的分析和探讨,循序渐进,易于接受。
另外,本慕课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儿童心理发展及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增加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并启发学习者主动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知识相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最终达到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应用的目的。
ATTENTION
只有在开课时间内完成所有课时的学习,并按时提交作业,才可以顺利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颁发的慕课结业证书!
课程大纲
课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与儿童创造力发展基本理论和概念两大主题,每个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课程围绕8个章节共18个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每个视频时长约15分钟。
第一章 创造力的内涵
课时1:创造力的定义及表现
课时2:创造力与学生学习
第二章 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特点
课时3:青春期认知发展特点
课时4: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特点
第三章 智力与创造力
课时5: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课时6:智力,创造力和学业成就
第四章 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课时7: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课时8: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脑的可塑性
课时9: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法举例
课时10: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五章 动机与创造力
课时11:动机与创造力
课时12: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
第六章 社会互动与学生创造力
课时13:亲社会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
课时14:亲社会动机在创造性教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 教师行为与学生创造力
课时15:教师的创意评估及其影响
课时16:教师如何评价学生
第八章 创伤与创造力
课时17:杰出人物的创伤经历
课时18:创伤经历与创造力发展
报名方式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课程页面报名学习。
授课教师
刘正奎
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特聘骨干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云帆未来教育基金会创始人、名誉理事长等。主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软科学计划前沿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等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批软著和专利4项,主编专著6部。
主要讲授课程:《儿童心理创伤评估与干预》《创造力心理学》等。
刘玉娟
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认知发展,早期干预。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主要教授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感觉统合理论与实践》等。
程黎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创造力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常儿童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与评估,儿童早期干预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教材和译著多部。
主要教授课程:《创造力心理学》《超常儿童鉴别与创造力发展》《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等。
南云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音乐、语言及脑发育;音乐学习的脑机制;音乐学习促进语言发展与创造力提升的认知与脑机制。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主要教授课程:《英语专业写作(创造性思考与逻辑写作)》
白新文
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创造力与创新。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主要教授课程:《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组织创造力》、《社会心理学》等。
关注「科技学堂公众号」
及时获得更多新鲜的
科技资讯和科技活动资讯
↓↓↓
科技学堂
科技辅导员在线学习平台
微信号:sci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