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学习力为核心的课堂
以提升学习力为核心的课堂
5月10日,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课程院院长常丽华老师在蒲公英大学进行了以《以提升学习力为核心的课堂 》为主题的精彩授课。
本文节选自本课课程实录。
最近发展区
关于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核心的课堂,我们还得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说起。
儿童一个人可以达到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与通过他人或者道具等媒介的帮助后可能达到的未来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叫作最近发展区。
把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用到教育学中可以解决一个长期困扰教师的问题——那就是应当等到儿童达到某一特定发展水平的时候再开始真正的教育;还是应当给予儿童一定的教育,以使他能够达到某一特定的发展水平?
很显然维果茨基认为,如果儿童在最近发展区接受新的学习,那么他的发展会更有效果。这也正是维果茨基所提出来的,学习先行于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比较强调老师的组织作用,但是老师们很容易忽略掉。因此,布鲁纳提出“脚手架”的概念,就是在最近发展区当中,借助工具与语言等进行的媒介活动。
因此,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在美国以语言和工具为媒介的社会性组织学习的理论得到了统计,并有了联动的协同合作学习的研究。
这几天我刚好读了一个来自美国的绘本,很有意思。这个绘本的名字叫《每一个善举》:
一天早晨,老师带着一个叫玛雅的小女孩来到了教室里,因为她穿得破破烂烂的,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一起玩。
有一天,她拿了一个破旧的布娃娃想跟同学融为一体,但是大家都避她远远的,甚至在她吃饭的时候,也在嘲笑她带来的饭。
有一次,玛雅穿上了一件从二手市场买来的新裙子,拿着跳绳走进这帮女孩儿,但 42 36098 42 15264 0 0 2161 0 0:00:16 0:00:07 0:00:09 3458女孩儿们仍旧离她远远的。
直到有一天,玛雅再没有走进教室。
玛雅没来学校的那一天,孩子们在课堂上讨论的主题是善良。班主任拿了一个盛满水的大碗,把一粒石子扔进水里,小小的波纹从石子周围荡漾出去,老师说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就像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像波纹一样,向整个世界发散力量。
然后,老师让孩子们每个人都来拿这粒石子,丢到盆里去,并说一说他们曾经做过的善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那个一直在描述着这个故事的小女孩,她拿着那粒石子想起了自己对玛雅所做的一切,她没有办法把石子投到碗里。
放学以后,她又一次带着石子来到了池塘边,一次又一次的向池塘里扔石子,看着水面上的波纹一次又一次的扩撒开去,回想着自己对玛雅造成的伤害是如此之大。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没有老师带来的这粒小石子让这个女孩意识到她对玛雅造成的伤害,她可能永远意识不到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所以老师是在借助这枚石子,帮助孩子们完成了道德人格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石子在这个活动中其实是一个工具,充当的正是我们所提到的脚手架的作用,并通过老师和同伴的共同讨论,拓展了孩子道德层面的最近发展区。
花婆婆
对于教与学的定义,我特别欣赏这样一句话:“当上课铃声响的那一刻,老师的教结束了,学生的学开始了。”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前为孩子准备好具有清晰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让学习在课堂上有序开展。
对“以提升学习力为课堂”的这个主题,我个人的理解,首先是把课程目标转化为清晰的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提供学习工具,进行能到的、协同合作学习,以此不断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习目标实际上就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进而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比如在全课程的读本课程里面,二年级的第四单元“春天做一件有美丽的事”,我们用了方素珍的《花婆婆》。
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孩子在朗读的时候,不能过度聚焦于朗读时的添字、漏字。我们该关注孩子能否流利、正确的朗读故事。
所以,流利是第一位的学习目标。
第二学生将能够认识课后的生字。
第三学生将理解故事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四个名字,并且能够概括出她在不同时期做的不同的事情,懂得每一件事都是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
第四学生将能够写出一篇文章,或者是写下自己的愿望,或者是根据故事结构写下自己的个人小传。
第一个目标和第二个目标是常规目标,第三个目标和第四个目标是核心目标。
当我们有了清晰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就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学习单,或者叫作学习活动。我的理解是,你有什么样的目标你就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没有任何外在于目标的无关的学习活动。这是我对《花婆婆》学习单的设计。
第一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第二练习课后生字,第三让孩子结构性的理解这个故事。
怎么结构性的理解?其实就是你给到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工具,能够让他觉得很有意思,能够乐此不疲的通过文本细读来理解整个故事。所以,根据故事的四个不同名字的线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让孩子们来填写在哪个时期,做过什么事,四个名字你最喜欢哪一个,并写出理由。因此,课堂上学习变得非常有意思。
正如前面提到的,“当上课铃响的那一刻,老师的教结束了,学生们的学开始了。”
当我把学习目标确定好,并且围绕学习目标把学习活动和相应的脚手架全部设计好以后,我的工作就结束了。
上课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和同伴对话,和老师对话,和文本对话,最终和自己对话。
这是一个三重对话的课堂。
所以对绘本《花婆婆》的学习,我们是从目标出发到学习单的设计,再到课堂上孩子的三重对话课堂的生态。
这就是我目前在探索的课堂上的一种学习力,这也是佐藤学对于“学习”的一个定义:视“学习”为意义与关系的重建,将学习界定为认知维度,人际维度、自我维度这三重复合性的实践理论。它是以杜威与维果茨基为出发点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
所以,以提高学习力为核心的课堂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少而透,少指的是围绕关键性知识进行教学,透指的是一种深度的学习。《花婆婆》就阅读来讲,只聚焦花婆婆不同时期做的不同的事情,就结构性的理解这个故事,这是课堂运用上的少。
第二点是关于学习的方式,要借助脚手架自学以后的协同学习。首先是给到孩子脚手架,每个孩子完成独立学习的同时又高度强调协同学习。我现在上课时常会感觉到,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启发会远远高于老师的教。
再来举一个例子,谈一下我如何用三周的时间来学习四年级《草房子》的整本书阅读。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
然后,设计脚手架。
什么样的脚手架,什么样的资源包可以帮助孩子抵达这个目标,并且不是老师在教,而是学生在学呢?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评估量表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评估的方法来评估孩子学得怎么样。
接下来就是学习单的设计。
《草房子》是以每个独立的人物来展开章节的,第一章是秃鹤。
第一,练习给每个章节加小标题;
第二,秃鹤的成长有几个关键性事件,请用故事山的方式,梳理出关键性的事件,并标注人物的心理。每一个学期活动都是和目标紧密对应在一起的。
第三,根据故事,概括出秃鹤的故事,语言要简练,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如果前面孩子们能够通过故事山来梳理出关键性的事件,就能比较容易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了。
第四,文本细读。直接聚焦于每一个人物在面对危机时的选择,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第五,主要思想与观点。秃鹤的特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第六,问题。就是当孩子们结构性理解,然后又通过文本细读之后,让孩子提问题,这个时候的问题就不在是肤浅的问题。
第七,写作。
当这样的一个学习单设计出来以后,课堂上老师就会比较轻松了,因为我们就是在依据这个学习单层层推进我们的课堂。
所谓的故事山,就是故事在高潮的时候,你就让它作为山峰,人生低谷的时候就让它作为低谷,画出故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当孩子们开始用这样一种波折的,延续的故事山的方式去梳理故事情节的时候,我也让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联系写作,也就是说你在写你的故事之前,先画出你自己故事的故事山,再来写作条理结构就会很清楚了。
《草房子》里第二个人物杜小康,这是很打动孩子们的一个人物。孩子们在做完预习单的基础上,课上第一件事就是把杜小康的故事山大体的画出来。然后通过对杜小康关键性事件的梳理,最后孩子们甚至用表演的形式演出了他们心中的杜小康。
同样的方式我们学完了第三个人物秦大奶奶,第四个人物细马。
这三周我们紧紧围绕着目标来做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并且完成了所以的学习目标。孩子们的学习力也是在每一堂课堂里面得到了发展,最后孩子们完整的把故事表演了出来,演得非常棒。
四年级下学期第一个课程是《西游记》,那么《西游记》我同样给到很清晰的阅读目标,这些目标是扎扎实实的落实到了我们的每一堂课里的。
当《西游记》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班每个周四有一个电影之夜,我们就来看《大唐玄奘》,那么看到《大唐玄奘》这部电影之后孩子们自然而然的问出了问题,什么问题呢?
为什么玄奘到每一个地方都那么受欢迎?如果他在别的朝代里,他有可能会取得真经吗?或者说他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孩子们很自然地对唐朝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们的大唐课程因此拉开了序幕。大唐课程到现在还没有做完,还有一周才结束,这也是一个我自己在不断成长,也在看着孩子们不断成长的课程。而且这个课程的设计跟前面的课程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课程的起点是不同的,我们先给孩子一张大唐疆域的地图,以及一张长安城这样的地图,让孩子回家收集相关的信息。第二天孩子们在课堂上来分享和交流,让他们对大唐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让孩子写出三个最想在课程中了解的问题。
经过孩子们的问题我就制定了大唐课程的目标,
能够了解大唐历史文化,大唐建筑,大唐文物,能够拥有解读诗歌的能力,将能够以史为镜,将能够对中国历史感兴趣。
这个课程里面准备了很多的资源包,首先每个孩子人手一套《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历史》,然后我就准备了一系列的文本,这些文本是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的文本,同时孩子们开始看大明宫的电影,还有两处游学,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 读《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历史》孩子们会写下自己的感想
▲ 请专人编写大唐历史
▲ 带学生中国国家博物馆游学
等到大唐课程结束之后,我准备把整个中国历史再串起来,让每一个孩子再去研究一个朝代,构成一个中国历史的研究性的习,期末作业就是让孩子们把研究的一个朝代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
最后再来回到我们“以提高学习力为核心的课堂”,还是前面我讲到两个原则,内容上少而透,一定要围绕关键性知识进行深度学习;那么方式就是要借助脚手架自学以后的协同的学习。
感谢聆听!
获取更多精彩课程内容、和全国优秀教师一同讨论学习
欢迎入学蒲公英大学!
蒲大新课预告
▼点击下方图片获取课程详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一系课程
报名时请仔细阅读报名流程和报名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