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锚定“人才强校”目标 聚焦“一号工程”战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召开人才和科研工作大会

精彩推荐

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锡山实验小学隆重揭牌


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子第九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喜获佳绩



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召开人才和科研工作大会



1月15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草场门校区召开人才和科研工作会议,通过“新年第一会”,谋划学校人才和科研工作,对更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兴校战略作出部署,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校党委书记王鲁沛,校长徐国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继红,副校长姚振标、皇甫立同、梅景辉、花书贵出席会议。全体中层干部,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








王鲁沛对学校人才和科研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保持人才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学校召开人才和科研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谋划新时期人才和科研工作全新蓝图,推动新时期人才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全校上下要贯彻落实好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将人才工作作为党委“一号工程”来抓紧抓好,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满足学校在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王鲁沛讲话


王鲁沛深入分析了当前学校人才和科研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全校上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开创人尽其才新局面。一是要在“引得进”上有所作为,做到精准引育,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做好人才引育的规划,围绕重点学科和重点平台集聚资源。二是要在“育得好”上有所作为,加大本校人才培养力度,下大力气发掘培养本校人才,把外来引进与本校培育相结合,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要在“留得住”上有所作为,树立服务意识,重视解决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做人才的“贴心人”和“暖心人”,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



王鲁沛强调,各类人才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强化做“大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优良师德师风;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校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要构建二师人才荣誉体系,构建以“铸魂崇德”为内核的二师人才荣誉体系,激励各类人才潜心育人、担当作为;要选择好和宣传好各类人才中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在校内营造学习先锋、争做先锋的良好风尚。



王鲁沛表示,要信任尊重善待和包容人才,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营造“近悦远来”良好生态。他指出,要涵养容才之量,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建设更加公正平等、开放包容的环境,让人才的获得感、成就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要积极为人才松绑,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创造一个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他强调,领导干部要有甘为人梯,成就他人的境界,知人善任,用人所长、让每个人的专长和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要求学校管理人员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胸怀教育报国初心使命,在担当作为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严管厚爱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服务师生中坚守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以忘我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关心老师们的职业发展,尊重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先“理”后“管”,做到“保障优质、服务优效”。



王鲁沛要求,新的一年要抓好落实。一是要不折不扣抓落实,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二是雷厉风行抓落实,要统筹把握时度效,分清轻重缓急,既狠抓当前、又着眼长远;三是求真务实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涵养务实、求实、扎实的作风;四是敢作善为抓落实,既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也要有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徐国华总结了2023年人才与科研工作,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部署。他指出,要落实落细“梧桐计划”,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力争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的重大突破。要强化深化“有组织科研”,促进科研提质增效,集聚整合校内各学科领域人才与资源,夯实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引领跨学科研究。要对标对表指标体系,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完善建设方案和计划,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筑高峰、强特色,扎实有序推动各项任务工作,确保关键指标全部达标。


徐国华讲话


会议由刘继红主持。


刘继红主持


梅景辉对有组织科研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科研制度改革作了解读。他强调2024年要做到有组织科研,有组织学科建设和有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和申硕工作的重要支撑和驱动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科研杠杆功能,强化有组织科研,破除科研躺平现象和路径依赖,形成崇尚学术,尊重学者,以生为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他指出,科研评价文件要有利于激发教师科研创新活力,有利于提升学校高质量考核层次,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有利于学校整体申硕,进一步激发学校科研活力和成果产出。


梅景辉讲话


会议对人才和科研工作先进进行表彰。花书贵宣读表彰决定,徐国华、姚振标、皇甫立同为校优秀科研工作者、科研之星、校优秀科研团队、创新项目获奖代表、省级人才项目获得者等进行颁奖。


花书贵宣读表彰决定


省级人才项目荣誉奖


校优秀科研团队


校优秀科研工作者及校科研之星


教务处处长、地理科学学院院长仇方道,文学院副院长赵敬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邓玮光,教育科学学院教师董彦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倪艺洋依次上台,作交流发言。


交流发言


会上,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王永贵应邀以《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学者》为题,作人才与科研工作专题报告。


王永贵作报告


2023年我校人才及科研顶层设计持续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2024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已经明确。与会人员表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是第一战略、人才工作责任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做到更加尊重人才、更加崇尚学术、更加追求卓越、更加担当有为,以实际行动落实好校党委的决策部署。




本期编辑|唐晓静 高悦 

责任编辑|戴晓凤

指导审核|王艳

爱的四连走一波,二师学子欢乐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