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科生”到“律师”——澳大利亚青年律师培训制度之借鉴
王天琪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
律师
江苏亿诚律师事务所
涉外法律事务顾问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商学、法学双学士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法律实务高级文凭
金秋季节,经认真考虑和比较,我回到了家乡—江苏南京的亿诚律师事务所工作。由于目前还没有拿到中国律师执照,所以亿诚律所聘请我担任“涉外法律事务顾问”。
在澳大利亚的九年里,除了完成维多利亚女子高中学业、顺利获得悉尼大学商学和法学两个学士学位、拿到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的律师牌照外,我还先后在两家律师事务所和一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工作过,也曾担任了一个阶段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学生大使。虽然是在澳大利亚接受的法学教育,但两个月不到,我很快就进入到与亿诚律师亲密协作的工作状态,参与和协助完成了律所很多涉外事务,包括海外购并、海外发债和涉外谈判等,亿诚的合伙人和小伙伴还比较满意我的工作成效。我认为,这应当归功于澳大利亚对一个法科生转化成律师的培训机制。我没有什么律所管理经验,只有被管理的体验。我从被管理者的角度,谈一谈澳大利亚青年律师培训的这个话题,希望能对国内的法科生应用技能培训、律协以及金品联盟和各家律所对青年律师的培养有所帮助。
悉尼大学法学院
悉尼大学商学院
法学院休息区
澳大利亚与所有英美国家一样,法学院入学要求严苛,只有成绩突出 、先修完一个其他本科学位的学生才能继续修法学专业。英国、香港、澳洲等将这种三年制的专业学位称为LLB,美国叫做JD,两者其实说的是一个概念。
但是,英联邦国家与美国不同的是,只有读完三年制法律本科学位和满足其他一定条件后才能取得律师资格,也没有国内需要参加司法考试的制度。详细而言,学生从法学院获得本科学位后,必须再到专门的律师学校去进行技能性的培训, 时长一年。还须满足在律所实习80个工作日的硬性条件,才能到相应的州法院注册律师资格, 领取执业证。澳大利亚与美国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虽然两国都是联邦制,但澳洲律师执业证虽是某州高等法院颁发,但可以在全国各个州执业。
我读的律师学院
我重点介绍一下澳大利亚的律师学校制度。律师学校是被司法部认可的律师培训机构,参加律师学校培训是法科生拿到律师证的必要前提。澳洲有政府认证的律师学校有6到7家,他们中有的是大学开办的,有的是商业机构开办的。就培训质量而言,选择任何一家都大同小异。我个人选择的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办的律师学校。英联邦有的地区比如香港,律师学校只能由某些大学开设,如香港城市大学或者香港大学。应届毕业生有时会为去到一个名气比较大的律师学校,进行很激烈的竞争。
律师学校授课方式灵活,可以面对面授课,也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平台授课。律师学校不会再讲解和教授具体的法律、法条,而是突出法律应用性。担任律师学校导师的都是一些经验丰富、品德高尚、耐心负责的老律师。在一个个接连不断的小组作业、个人作业中,逼迫你适应未来律所的工作节奏和方式。
律师学校非常重视律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要求你掌握基本的律师道德规范的同时,律师学校不断地培训一个未来律师的情商。如设计出各种情景,出一些“灰色地带”的难题,学校的导师这时就会引导你如何面对与解决。情景出来后,导师会问:你清楚自己所要坚持的价值吗?有哪些因素阻止你独立地按自认的正确方法去处理这件事?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做会给律所、甚至是法律人这个群体带来的影响?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年轻法科生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律师学校宣传图
一个好律师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各位律师都很清楚。我这里总结的是自己在法学院和律师学校被敲打的最狠的几个方面:
1、有效分配时间,培养高速检索资料、阅读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在英美的每个大学,法学院学生一般都是图书馆最后守夜的。每天的任务就是期盼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阅读量大概平均每周500页左右。大学期间,我每年两学期共选八门功课。在写大学作业时,大概一学年完成十篇论文。写一篇5000字的文章,一般我需要看十几万字的资料,文中脚注可能有150个左右。除此之外,每个同学还要想方设法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便在今后找工作时交出一份漂亮的简历。因此,对我们来说,时间的规划非常重要。经过5至6年的训练,每个法科生检索资料、阅读、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很强。
2、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律师学校作业的一个特点,也是第一天就要解决的问题。开学第一天,导师第一件事就会要求每位学员在1小时内,找到另外3个小伙伴, 组成一个模拟律所。在接下来这一年的学习里,超过一半的任务都要以这个“模拟律所”的组织来完成,并且中途,你的“模拟律所”想调换人不太可能。所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和如何进行团队协作,是让你在未来律师学校一年中过得比较轻松的必备能力。
律师学校宣传图
3、 独立研究、独立思考
法学院、律师学校完成和上交的所有作业、论文严禁抄袭,即使抄自己以前写的都不行。所有作业和文章都以电子版形式发送到学校重金订阅的数据库,进行反抄袭分析。一旦被发现雷同,后果将非常严重,轻则重修该科,重则勒令退学,甚至将来无法入职都有可能。
4、快速准确地起草内容贴合客户需要的法律文件
律师学校有大量写作训练,而这些任务的安排非常紧凑。它着重训练青年律师快速检索资料并在短时间内起草出一份规范的应用型文件的能力。
那律师学校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每个律师学校都有一个资料库,有他们自己出版的法律写作指南,其中会提供各类信函、表格和律师应用性文书的范本,目的是促使你在多次参考后熟能生巧,写作格式也能尽快规范起来。如,给客户的第一份工作联系函,我在律师学校学习中可能就写了20份左右,从一开始完全不知道如何下笔到半年后完全不需看任何参考格式,业务能力的提升是很明显的。
其次,在提高文书的内容质量方面,反复练习肯定免不了。这一点在法学院学习时就开始训练了。学校考试的项目几乎都是长篇写作,从来没有选择题、填空题这种题型。律师学校具体练内容也都是案情分析题。律师学校从不会像国内司法考试一样提出一些法理上绕人的问题,情景问题的剧情一般都直接明了。但唯一强调的就是,你所写出的任何一句话,都要考虑到客户本身的情况,贴合客户的需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咱们国内的司法考试,一般是给你一大段剧情,问其中甲、乙、丙、丁各有什么责任?而澳洲律师学校一般在剧情后提问的是:“作为甲方律师的你,应该给甲方怎样的建议?如果提起诉讼,你认为甲方的胜算有多大?你能不能想到比诉讼更好地解决方案?” 大家一比较,就能感受出其中的差别。
再次,在律师学校,我们每一篇提交上去的文章,导师都会仔细修改,标注出每一个他认为好或是有待改进的地方。导师非常负责任,甚至会要求跟你单独视频会议详细讨论。因此,我认为,写作技能的培训不仅要靠新人自己修炼,也要有好导师的教导。
律师学校宣传图
5、操作技能上的训练
在律师学校,很多都是律师今后执业中具体操作的培训。还是举案情分析题的例子,如是诉讼方面,导师会问:客户起诉时,标的额怎么计算?诉讼费多少?应到哪个级别、哪个地域的法院立案?律师代理合同签署时应注意什么?如是非讼业务,他会提示:注册抵押物时,应该填哪张表?到那个网站上去找?怎么填?这些实务操作上的问题,我们在律师学校都被训练好了,所以到律所工作时一般不再需要律师手把手地教。据我了解,国内法科毕业的同学,虽然高分通过司法考试,来到律所后,对这些事情都不知怎么做。难怪回来后,我参加的一些律师活动中听到有的主任发牢骚“法学院研究生们到了律所,两年内干不了啥活”。这可能就是我们国内法学教育与实际应用需要脱节所致。
6、 严谨的态度,注重细节的完美
这是我对英美法律教育感触最深的一点。不管大学、律师学校,还是我实习、工作过的律所都反复强调严谨的工作态度。我感觉这也是西方法律文化的精髓。如,写论文时,每一句话都要有根据。老师在批改时同样认真,连一个拼写错误、标点符号用的不到位或者行距不统一,都用批注勾出,而且这种所谓“形式”上的错误会很大的影响最终的评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Attention to Detail。为什么同一个商务谈判,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的律师起草的合同能写出一百页,而国内的律师起草可能只写出十页纸?我想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严谨认真的态度是律所招聘时最看重的素质,我个人也没少在这方面被教训。大三时,我曾在一家律所实习,给一名主办律师起草了2页纸的律师函,内容非常简单。第一稿我很快完成了,主办律师让我把信函打印出来,当着我的面,拿着小红笔一字一句的给我改。实体内容倒是改的不多,改的都是我格式上没注意到的地方 。第二稿提交后,主办律师让我再打印出来,还像刚才一样一行一行的改。我看着稿件上红红的一片,只能用羞愧难当形容。至始至终,这名律师没有批评我一个字,但却深深地刺激了我。对着电脑进行第三次修改时,我连空格也不敢疏忽了。改好后,我端着电脑跑到这位律师那里说:先生,我改好了。他说,你确定改好了吗?那你再打印一遍出来。我战战兢兢地又仔细看了一遍,才敢把这封律师函打印出来拿给他。终于,这次通过了。
这件事我可能描述地有点啰嗦,但实在是印象深刻。其实,我写东西,观点、内容方面都是不错的,只是以前并没有特别注重格式、细节。这件事促使我思考,为什么这位主办律师如此“吹毛求疵”?我想应该是这样吧:律所是专业服务机构,讲究的是客户体验。如果花了很多时间调查并做出了一份内容很好的文件,但客户一看错别字好几个,间距也没有对齐,甚至把公司名字写错了,那客户的体验感肯定大打折扣,甚至会对这个律师、这家律师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那我们前面做的功课一下子都被浪费了。因此,注重细节、严谨工作的态度,我认为有必要从新人律师时就培养起,但同时也需要各位管理者自上而下的推动。只有大律师们都挥舞起“小红笔”,不吝赐教,新人们的基础写作能力才会提高得更快,工作态度才会有所触动、有所改变,律所的文化可能也会跟着转变。
澳洲律所的招聘启事
1、新人招聘
先和大家解释一下澳洲的学制,澳洲一学年也是两个学期。由于身处南半球,澳大利亚与中国节令相反,寒假在7月份,一般放一个月的假;暑假在12月份,会放3个月的假。
每一年的3、4月份,澳大利亚每个大学法学院都会组织大型职业展览会,澳洲主要的大型律所都会参展。 每一家律所都会在学校礼堂摆一个小摊子、带一些小礼品进行招聘。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走过去跟他们交谈,询问一些你感兴趣的问题。每家律所一般由一位HR、一位主办律师和一位刚刚参加过该所实习的同学组成招聘团队。主办律师和实习生都会特意选择该校校友。一些有实力的律所除了参加展览会以外,也会单独租用学校的小会议厅,召开更exclusive的招聘会。除了以上提到的代表外,一般还会有一两位合伙人等级的律师参加。参加这种独家招聘的学生主要也是为了参加律所暑期实习的,学生需要先递交成绩单和简历,收到律所邀请后才能参与。
除了招聘会,大型律所对实习生的招聘,其实在学生毕业前两年就开始了 。一般由律师协会敲定提交申请的期限,申请大多从每年7月开始,10月份出选拔结果。这个结果也由律师协会统一宣布,这样避免了一个人占两个不同所实习名额的情况。12月开始的暑假,是同学们到律所的实习期间。实习期临近结束时,每一个实习的同学都会参加决定是否能被该所聘用的面试。第一轮面试一般由实习时的主管律师和合伙人参加,第二轮面试由两名合伙人参加(一位是主要合伙人)。两轮面试通过后,律所就会跟你签同意转正的合同。所以,优秀的学生一般不用等到毕业,就被律所定走了。虽然大型律所也会从应届毕业生内招收,但比例很少,只占实招人数的10%。在校的最后一年,如果你已经很幸运的被这些律所定了,那你将会被邀请参加该所的各种活动以联络感情。据我了解,不仅是澳洲,香港也是类似的程序。我猜想,英国也应该是相似的。
新南威尔士州律师协会负责律师入职工作
2、新入职律师的培训
对于新入职的律师,律所的培训由4大块内容组成:
(1)部门轮转系统 (Rotation):法科生正式入职的第1-2年,律所都会安排毕业生至少在两个业务部门轮转。 一般是,新人选择一个,律所指派一个。有些律所还可以给你安排在海外,比如他们的的伦敦总部、香港分部等轮转一次的机会,目的是培养新人的国际业务能力。这让新入行的律师充分了解了所里的各个业务领域,与分管不同部门的合伙人、律师都有交流,也能尽早了解到自己的业务能力、兴趣点所在。
我之所以今年回国并选择亿诚,不仅因为我是南京人。因为我了解到,在国内很多律所,找到像澳洲一样有一个肯教的师傅很不容易。 很多时候,实习律师实习期满,与带他的师傅、甚至与这个律所都没有关系了,更无从谈起业务上的引导。但在亿诚律所公司制的大环境下,早就实行了新人兴趣选择和合伙人引导推荐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以及亿诚实行的新人头两年在不同业务领域和部门轮转的制度。例如,我目前在亿诚主要担任对外投融资业务(很适应国内现行的“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顾问工作,但我也对知识产权很感兴趣也有在澳洲的工作经验。入职时,我就对合伙人提出,有可能在拿到中国律师执照后,我会要求调去知识产权部,专做国际知产纠纷处理。
(2)心灵导师 、好朋友(“Mentorship”\”Buddy”):澳洲的大部份律所会给新律师安排一个”心灵导师”。这个导师一般不是主管你业务的律师,而是不在同部门、比你年长几岁的事务律师。不管是工作上的问题,还是个人情感上的不顺,你都可以跟你的这位“天使导师”交流。 律所规定,你们交流的内容是严格保密的。一些所也会指派不止一名律师作为你在这个所的“心灵”支柱。如,可能安排一位比你前一年或半年入职,也还算新人的律师作为你的“buddy”、“好朋友”。 这很有效的减少了新人的孤独感,特别是一些来自外地、外域的新人,让他们更快在律所里找到归属感。
(3)赞助在职教育。澳洲律师学校一年费用大概在一万多澳元,也就是6至7万人民币。一般大的律所都会承诺赞助律师学校的费用,也会适当调整已优先录取但还没完成律师学校培训的新人的工作时间。还有一些律所,在你入职两年左右,会鼓励和赞助你再去拿一个法律硕士学位。如果你完成学业后,继续留在该律所,那么你继续在此工作几年(各所不等),学费就不要你还了;如果你完成培训或者拿到学位想要离开这个律所,也是可以的,但要立刻还钱。有一些地方比如香港,律师学校选拔、培训更严格,学费高达18万港币,在参与培训的那一年,律所还会承担你5万港币左右的生活开支(Maintenance Grant)。如此大的投入,香港的律所一般是有个捆绑机制的,签合同的时候就约定好,完成全部培训后必须要为律所服务*年。
(4)内部学习。 一些所会专门设计一套时长为一年、专门针对新人的内部业务学习课程,定期由所里的合伙人、律师主讲,课程的内容会根据需要不断调整。有一些所采取7/2/1的形式,占七成的是从平时工作中学习(讲白了就是工作),占一成的是所里统一安排的传统业务学习这种模式,占两成的可能是自主学习,比如像我们国内在微信群里学习转发文章之类。
以上说的是大型律所的招聘、培训流程。这些流程很早就已经成为国际大所的“定式”了。完善的培训机制和充满吸引力的律所文化,是优秀毕业生挤破头都想进这些律所的最大原因。
总结一下澳洲律师培训的机制,可以看到:毕业生很多技能型的训练在进入律所前就开始并完成了;律所对新人业务上的培训主要体现在具体个案上的指导。还有,律所对新律师培养的另一重点是:培养新人对本所的认同感。
在国内,律师学校还没有成为法律教育的一部分。各位律所主任和合伙人,可能急迫想解决的就是怎么把新人的硬功夫尽快提升到位和怎样留住优秀的新人。我觉得,这需要两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新律师自己需要一个心态的转变。也就是说,不能再把自己当做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而是要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者看待。我听参加过江苏省实习律师转正考核的考核委员说:相当一部分实习律师到了转正考核时,带来的卷宗里都没有自己独立书写的文件。并且,衣着、仪容不整洁、不干练, 对于律师这个职业的态度也让人不敢恭维。这说明这个申请人对于怎么做律师和为什么做律师可能都不是很清楚。我感觉,这是国内法律教育和律师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新人成长起来,一部分靠自己的悟性,另一部分就靠律所的投入了。投入后,怎样把优秀者留住,可以借鉴我前面介绍的赞助捆绑制等等。而我们的律所特别是各位律所的管理者在法学教育与实际需要结合不紧密的现实下,应该负起弥补这些缺失的责任,要担起“导师”的职责。
我衷心希望中国和江苏的律师事业发展的更好,我也希望有一天能为自己是这事业中的一员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