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黎志敏教授在经济学国际知名期刊Economics Letters发表论文
经济发展政策大都具有区域性,比如经济特区划定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此类政策被全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用,试图通过增加对指定地区(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公共投资来改变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而区域性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能否持久,还是只是昙花一现?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黎志敏教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经济学国际知名期刊Economics Letters针对此问题发表论文,题为《政府支出对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影响: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国防合同的证据》(The long-run effect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structural change:Evidence from Second World War defense contracts)。本文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府支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供应合同——为实证,探讨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影响。论文的合作者为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的Dmitri Koustas教授。
此前的研究发现二战时各地区国防支出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性,却无细究其原因。本文则通过分析二战时国防支出对当地的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影响,研究得出对人口增长的机制。文章发现,二战时国防支出导致了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持续增长,并长期地提高了战争生产区的人口增长。
本文收集了美国国民生产管理局发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争供应合同数据,并与县级层面的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数据相结合。集中生产战争供应品的县人口密度更高,且制造业就业率更高。但是,具有较大制造业基地规模的地区在获得战争国防支出合同方面本身存在比较优势。因此,本文通过倾向性匹配得分的方法来纠正对照组的选择偏误,来研究国防资金对区域经济的长期影响。
首先,文章用二战发生前1900-1930年期间的数据做“安慰剂实验”,发现倾向性匹配得分的方法很好地纠正了对照组的选择偏误:二战的供应合同对战前的人口、房屋数量、农业、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就业增长率均无显著影响。
其次,文章发现,在战争结束后60年,即1930-2000年间,获得战争供应合同的县在人口和房屋数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增长得更快,分别高出每10年2.5%和2.2%的速率。在对当地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来看,国防支出对农业就业人数没有影响,而对制造业就业人数每10年增加1.7%,对其他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每10年增加2.6%。
再次,论文还分期研究了1930-1960年与1960-2000年国防支出对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发现这两个时期的结果有显著的差异。在第一个时期,获得战时供应合同的地区人口每10年增长率比其他地区高出3.3%,而在第二个时期该增长率下降到1.8%。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时期对各部门就业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 1930—1960年间,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向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比起对照组地区,实验组地区的农业就业人数每10年减少1.4%,而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的就业每10年分别增加5.2%和4%。1960-2000年间,实验组地区的农业部门的就业增长率有了恢复性提高,而导致对农业部门的就业无显著的长期影响;但是,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在后期并无削减。这意味着,二战时国防支出对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存在持久的影响。因此,地区政府支出可通过经济结构转型来对人口增长产生长期的影响。
黎志敏
本文作者黎志敏教授2018年5月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农业与资源经济系获得博士学位。黎博士的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和经济发展。
本文发表于Economics Letters 2019年5月刊,该杂志成立于1978年,是Elsevier公司出版的同行评审经济学期刊,以快速、高效地传播经济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模式和新方法为宗旨。
撰文:许甲坤
编辑:曹明明
微信编辑:熊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