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欣赏世上的奇观异景,同时不要忘记汤勺里的两滴油
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要先上青藏高原,
阅读经典之前,
首先要先接触那些我称之为
“准经典”或“轻经典”的书。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音频
语音丨吴伯凡
—
上周我在知乎Live上做了第一次直播,和知乎的网友一起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经典,以及怎么读经典。我说了一个观点:读书就和交朋友一样,我们面对的书,和我们面对的朋友的类型基本上是一样的。
按照诗人、作家和翻译家余光中的观点,朋友可以分成四种类型:高雅、粗俗、有趣和无趣——其实这就是一个坐标,以高雅和粗俗作为横轴,以有趣和无趣作为纵轴,那么就会有四个象限:第一个象限,高雅而有趣;第二个象限,粗俗而有趣;第三个象限,粗俗而无趣;第四个象限,高雅而无趣。
同样,书也可以分成这四种:有的书是高雅而有趣的,有的书很高雅但是无趣;有的书粗俗到肉麻,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把肉麻当成有趣;最糟糕的书是那种既粗俗又无趣的书,我们在交友和读书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少接触那种粗俗又无趣的书和粗俗又无趣的人。
我所说的经典是那种高雅而有趣的书,但很多人都说,经典给我们的感觉常常是高雅而无趣,读了几页就把它放在一边了。其实,刚刚提到的四个类型是一种静态的分类,我们对一个人和一本书的接触,还有一个动态的过程。
《菜根谭》里讲到: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乍交之欢”并不是那么可取,一见面就有相见恨晚、一见钟情的感觉,这种状态虽然可遇不可求,但是这常常意味着过一段时间,对其兴趣很可能就淡了。
“无久处之厌”才是交友之道,朋友之间相处久了不会感到厌倦,甚至会觉得这段感情越来越有味道。真正的好朋友是那种你隔一段时间就想见面的人,交往大半辈子,你都能够在每一次的交往当中,发现他身上有能让你特别欣赏、感佩,能够和你形成互补、互动的那样一种品质,好的书也是这样。
我们有时不能判断一本书是不是高雅,就是看它有趣还是无趣。有时候我们津津有味的读一本书,但是过一段时间——比如在两年、三年以后,再回头看这本书的时候,甚至会觉得,当时的我怎么会喜欢这样的书呢?这就有点像交友,甚至有点像谈恋爱一样。
有些时候与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曾经的女友见面,就有那种“寻梦即破梦”、看83版射雕的感觉——可能年纪小的朋友不知道看83版射雕的意思,香港在1983年的时候拍过一部《射雕英雄传》,当时风靡全国,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都是和这部剧联系在一起,但是若干年以后,当你开始有怀旧情绪去回头再看的时候发现,会觉得这个电视剧怎么拍成这个样子,我当时怎么会喜欢这样的电视剧?
有些书也是这样的:回头看不堪卒读。以前经常做这样的实验,偶尔把过去读过的书,而且是过去读得饶有兴味的书,再重新读,但是不是从头到尾再读一遍,而是偶尔抽出几页来看。在翻看一些书的时候,立即觉得这本书真的不该留,赶紧扔掉,但是有些书不一样,你以为读过了这本书,回头再看的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读过。
过去上大学的时候,有些同学偷偷读《西方经典名著概要》,最奇特的经验是,我发现这本书上画了好多的线,做了很多的批语,真真切切就是我当年画的线,写的批语,看着那些批语,觉得特别惭愧,我怎么会写这样幼稚的话。
当时还觉得自己读懂了这本书,回头再细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好像是一本新书,你突然发现,这本书有你过去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其实不是这本书自己放在那里变得丰富和深刻,是它早就隐含其中,只对能感受得到它得丰富和深刻的心智显现——不是书变得深刻,是你变得深刻了。如果是这样的书,那它就是名著。
从我自己的经历,我自己特别认可一种读经典的方式,从一开始,不要贸然拿起一本经典来读,这时候你要做的,首先要先接触那些我称之为“准经典”或“轻经典”的书。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要先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的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只有3000多米,而一下子从海拔0米攀爬到8848米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所以当有些朋友问我,该读哪些经典的时候,我一般不向他们推荐早已被公认但是门槛很高的经典,而是推荐那些让你领略到经典和普通的书不一样的书,让你读完之后,能够窥见到一种你在普通的书里感受不到的深湛甚至是神秘,这个时候你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愿望:去接触更深的东西。
所以读书,尤其是读经典,是要有一个阶梯的,如果没有这个阶梯,我们面对一本名著进行“徒手攀岩”基本是在做无用功,所以我在那天推荐了三本“轻经典”和“准经典”。
这三本书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的书,他们看上去像是儿童和少年读物,实际上,如果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读起来反而会觉得更有味道。这三本书是我觉得一个男孩子,尤其是一个男人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读的书,而且是可以一直读到中年、读到老年也不会觉得乏味的书,这三本书就是:《小王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这三本书的共同点都是一个男孩去闯世界,在闯世界的过程中,精神上完成了某种成年礼。我们读这个书的过程,也是帮助我们在精神上完成成年礼的过程。以后有机会我会和大家一起详细地读这三本书,今天我只是把《牧羊少年的奇幻漂流》当中的一个小故事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这本书在台湾和大陆,都把它翻译成《牧羊少年的奇幻漂流》,其实这本书的原名叫《炼金术士》。炼金术在西方世界曾经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准科学研究,是一种介乎科学和迷信之间的一种行为。早期化学的一些重大发现往往是和炼金术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在中国,炼丹术也导致了中国本土化学的产生。
这本书的作者保罗·柯艾略在年轻的时候迷恋炼金术达11年之久,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块魔法石,能够找到长生不老药,能够找到将铅块变成金块的方法。后来他在绝望当中放弃,也释然了,但是他在另外一种立意上理解了炼金术。
在他看来,炼金术就是在一个非常平常的世界里,创造一个精彩的世界,或者是在你觉得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一个长期视而不见的、不以为意的宝藏。因为时间有限,具体的情节就不在这里复述了,我只是就其中的一个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阅读的感受。
这个小男孩遵从他的天命,去寻找自己宝藏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神人:撒冷王。这个人教了他很多东西,告诉他许多他过后才知道的真理,在小男孩临行之前,撒冷王叮嘱这位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你不要忘记万物一体,不要忘记预兆的表现方式,尤其不要忘记追随你的天命一直到底。不过在分手之前,我想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个小故事。
他说,一个商人把他的儿子派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里去讨教幸福的秘密,少年在沙漠里走了40天,终于来到一座位于高山顶上的美丽城堡,那里住着他要寻找的智者。
顺便说一下,40天,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基督教里的那些先知,无论是摩西还是耶稣,他们精神上的重生、心灵的转换都是经过了40天痛苦的历程。有一本书叫《标竿人生》,也分为40章,基督教认为人的心智的转换,需要40天的时间。
故事中的这个小男孩,走进了一个大厅,他并没有遇见那位智者,相反他看到这里热闹非凡,商人们进进出出,每个角落都有人在进行交谈,还有乐队在演奏乐器,还有一张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智者正在接待这些商人,所以这个少年一定要等上两个小时,才能轮到他。
智者认真听了少年的来访原因,此刻他没有时间向这位少年讲解幸福的意义,他建议这个少年在这个宫殿里转上一圈,两个小时之后再回来找他,同时智者把他拉过来,对他说,我要求你还办一件事情,你手里还要拿一个汤勺,里面滴进了两滴油,当你走路的时候,就要拿好这个汤勺,不要让这个油洒出来。
少年谨遵智者的吩咐,眼睛始终盯着小汤勺不放,两个小时之后,他回到了智者面前。智者问他,他说,你看见我餐厅里的波斯壁毯吗;你看到了我的花园吗,那是一个园艺大师花了十年的心血打造出来的;你注意到我的图书馆里美丽的羊皮卷文献了吗?
少年感到非常尴尬,坦率的承认他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他唯一关注的就是智者交给他的那个小汤勺,当心不要让那两滴油洒出来。智者说,那么你现在只好就再回去,看看我这个地方的奇珍异宝。
少年这次就觉得很轻松了,他拿起汤勺重新回到宫殿里,他看到了天花板和墙壁上的各种艺术品,欣赏了花园四周的景色,看到各种花、艺术品被精心的摆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
他看完之后,回来见智者,少年仔仔细细讲述他看到的一切。智者这次问他,可是我交代给你的两滴油在哪里?这个少年赶紧看小汤勺,发现里面的油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撒光了。
这个时候,智者对他说,这就是我要给你的忠告——幸福的秘密在于欣赏这世界上的所有奇观异景,同时,永远不要忘记汤勺里的两滴油。
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分为两类,一种是一心只盯着汤勺里两滴油的人,一辈子就只盯着这个小汤勺,不让自己已有的这一点点财富丢失掉;还有一类人根本不看小汤勺,只是欣赏周围的良辰美景——不幸的是这两种人都很难找到幸福,也很难找到成功。
在这个智者看来,幸福的秘诀就是既要盯着眼前已有的东西,也要同时看着周围和远处的景色,这当然非常非常难。在存量和增量之间,我们往往只能二者择一,但是当我们只是二者择一的时候,幸福和我们是无缘的。
其实在西方,有很多人也表达过类似的观念。英国有一句谚语,两眼盯着天上的月亮,却忘了自己的脚边有六便士。天上的一轮圆月,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大大的银币或金币,盯着天上月亮的人,不乏其人,看见了脚边的六便士的人,也不乏其人;但是同时能够注意到月亮和六便士的人少之又少。英国作家毛姆根据著名的画家高更的故事写了一本小说,可能大家没有读过也听说过这部小说:《月亮和六便士》。
刚刚这个故事里,向智者问道的除了这个小男孩之外,都是一群商人,或者说是一群很有事业心,很想成功也很想幸福的一群成年人。而这个智者要教给大家关于幸福和成功的秘密,就是那句话:欣赏世界上所有的奇观异景,同时永远不要忘记汤勺里的两滴油。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有两类创业、做生意的人:一类是盯着周围的奇观异景,另一类是盯着汤勺里的两滴油。最后的结果是:前者胸怀大志,最终身无分文的一些商业和财富爱好者。
在《从0到1》本书里讲到,什么叫创新、什么叫创业。彼得·蒂尔说,创新和创业的秘密,就是在常识和幻想之间的长长地带中间,有一个小小的点,这就是秘密。有些人去创业,是被一种幻想所蛊惑,对于远方的海市蜃楼、历历在目的高山特别着迷,但是最终一无所获。
还有一类人是基于常识去创业,所谓常识就是跟大多数人的看法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他自己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别人没有发现的秘密——其实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却没有去做,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秘密是什么?秘密对于沉迷于幻想的人来说,那就是常识,所以他们不屑一顾;秘密对于专注于常识的人来说,那是幻想,所以他们也是不屑一顾。真正的创业和创新,都是在绝大多数人都不屑一顾或者视而不见的一个小点上找到巨大的机会。
这几天关于乐视的新闻在刷屏,我看了一下,观点无非两种:一种是乐视在搞庞氏骗局,乐视是另外一个“德隆”,贾跃亭被自己产生的产业幻觉所“绑架”,与此同时也“绑架”了投资人。
另外一种观点是,乐视没干什么,无非就是做一个电视机卖一卖,做个手机卖一卖,看见汽车好玩也做个汽车卖一卖。电动车有的是,比亚迪早就在做;做手机有太多的人,从罗永浩到雷军;做电视机的厂商不计其数。
老实说,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商业世界的旁观者,如果说自己有什么收获的话,最大的收获就是面对一个企业、商业现象,既要有独立的判断,也不要轻易的下结论。
商业世界是一个很奇特的世界,一方面我们看到有不少的企业,曾经高瞻远瞩、洞见未来,感染了许许多多的投资者,也迷惑了很多商业世界里的吃瓜群众,但是最后这样的企业轰然倒地,我们不要因为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让自己形成了一种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偏见。
我们很容易用我们的常识去判断商业世界的一个商业组织、商业模式的靠谱和不靠谱。几年前,有很多的旁观者,甚至是业内人士纷纷预言,刘强东的京东商城随时要倒下,京东不断被质疑,京东在不断被泼冷水、被黑当中,一步步长大。就是在今天,有很多人还是不看好京东的模式,因为它还在亏损。
另外还有一家和京东差不多的企业,就是美国的亚马逊。亚马逊从1995年成立到今天,已经有21年的历史了,它很多业务是不赚钱的,虽然上市很久,但是在好几个季度都是亏损的,但是一直到今天,它都没有倒下。不仅没有倒下,它的市值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还悄无声息的成为了福布斯排行榜的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最近我在详细地阅读关于亚马逊的各种书籍和文章,渐渐理解了贝佐斯所说的那种新商业哲学,渐渐明白了为什么这一家不怎么赚钱的企业居然能活21年,而且越活越好,市值越来越高。
这个月月底,我会去拉斯维加斯参加亚马逊的云大会,全球有两万人参加的云大会,去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个企业。随着我对亚马逊的认识逐渐地加深,我也对自己以前对亚马逊的种种判断感到很惭愧、自责。
所谓的神话就是我们用常识的逻辑无法理解,但是用另外一种逻辑是顺理成章的那样一种平常事。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亚马逊还是京东,他们都在幻想与常识之间找到了绝大多数人都不屑一顾或视而不见的秘密。
我这样说不是在为乐视背书,事实上我看到的材料,毕竟非常有限,不能够对乐视下一个判断,我只能告诉自己,要延迟对它的判断,避免像以前,匆匆忙忙地对京东、亚马逊妄下断语。
但是不管怎样,我很认同贾跃亭的一段话,他说:什么叫靠谱,就是99%的人都认为不靠谱的事情,才是真正靠谱的。乐视代表着一种新的物种,也许乐视会失败,但是这种物种最终一定会成功。今天乐视遇到的问题可能是他把目光过多的集中到周围的奇观异景,但是没太留意自己手里的那个小汤勺。
所以贾跃亭所说的反省,所说的“刹车检修”,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目光收回,要留意手里的那个小汤勺。用他的话说,乐视的生态战略不会改变,但是乐视眼下,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步伐。但愿乐视和贾跃亭找到了那个智慧老人所说的关于幸福的秘密。
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订阅相关内容
—————————————————————
随时评论,随时提问
我们终于获得了微信原创保护,
从此可以开通评论区,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踊跃留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