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预言自己的未来,它就会怎样出现
生活是一碗五味杂陈的汤,细细品味,有欢乐、有感动、有希望、有痛苦、有忧愁。然而,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最醒目的词还是压力。在每个人光鲜的容貌背后,是沉重的生活与疲惫的身躯。他们不仅要照顾好一家老小的周全,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好眼前的工作。
面对压力,人们对生活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可以从容地应对压力、掌控生活,并以积极的视角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断增加生活的色彩;也有的人认为生活已经压力重重,虽然也想在挑战中获得成功,但还是不要对它报以太高期望,得过且过就好,能应付好眼前的生活已是不易了。
两种解释体系似乎都没有错,因为未来是未知的,谁也没有办法对未来的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积极的解释体系更加激进,能够促成更好的结果;而消极的解释体系更加保守,更容易承受失败的结果。两者各有利弊,只是想要得到和害怕失去之间的不同。
然而不同的人生视角乍看只是一种对于未来的预判,无关乎结果。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它们对现实产生的神奇催化。心理学上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来证明不同的心理期望对于结果的影响。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到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他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宣布这些最有潜力、最有前途的学生的名字。8个月之后,他对这些学生再次加以测验,结果发现,这些被指名优秀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对这个结果加以解释的时候,罗森塔尔指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名单,名单上的孩子都是随机选出来的。他们只是由于老师的公开评价对自己的未来的表现有了更高的信心和期望,并将其变成了现实。
罗森塔尔的实验揭示出,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自证预言”效应——即现实会不自觉地朝着我们所想象、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当我们预期结果会出现的时候,现实通常就会出现;而当我们预期结果不会发生的时候,它往往也不会发生。可见,积极和消极的心态也并不是无关痛痒的预期那么简单,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现实。
例如一个人不得不在公众面前进行一次演讲,但由于不自信,他预测自己会讲得很糟糕。在这种视角下,一旦出现磕巴就会特别容易引起精神的紧张,加深自己讲得很糟糕的印象,而这种不自信又会导致演讲更加地磕巴。最终因为自己完全没有办法投入,导致糟糕的演讲如实发生。
如果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预言事情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对于做好这件事的动机通常也会降低,动机的减少又自然会导致事情的发展不那么顺利,而不顺利的结果又会印证我们事先的预判,在不断的负面循环中,现实就会一如我们想象中越变越糟。
幸福和成功是不可能出现在一个心里总是念叨着我不行、我做不到的人身上的。为了证明心态对于幸福和成功来说有多么重要,本·沙哈尔曾在他的《哈佛幸福课》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1954年以前,在4分钟以内跑完1英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当时的生理学家已经下了定论:人类跑完1英里的极限是4分钟。而跑手们的成绩也证明了专家们是对的,最好的成绩达到了4分3秒、4分2秒,但没有跑手能够少于4分钟。
直到Roger Bannister出现,他说:“在4分钟内跑完是可能的,我要做给你们看。”他在说这话时虽然也是一名出色的顶级跑手,但时间远高于四分钟。当时他的最好成绩是4分12秒,因此并没有人把他的话当真。
但Roger Bannister坚持苦练,他不比别的跑手练得更苦,但和世上别的跑手一样苦练,逐渐地他突破了4分10秒、4分5秒,但在跑到4分2秒时停止,像所有人一样似乎无法低于4分2秒。
但Roger Bannister始终相信自己可以跑进4分钟,他一直失败,但却一直坚持突破自己的最好成绩。直到1954年5月6日,他用了3分59秒跑完1英里,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目标。
这个成绩轰动一时,瞬间登上全世界的头版头条。在他跑进4分钟的六周后,澳大利亚跑手John Landy跑到了3分57.9秒;之后的第二年,共37名跑手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第三年,超过300名跑手突破了4分钟极限。
跑进4分钟的第一人:Roger Bannister
这是为什么呢,是运动员们更加努力的训练?还是他们有了更好的鞋子?都不是,是人们心中的信念使然。之前由于生理学家和科学家提出的4分钟极限,给每个运动员心中都设定了不可能跑进4分钟的心理界限,而每当他们可以拼一拼跑进4分钟内时,潜意识就开始限制他们:这是不可能的,已经到速度极限了,就保持这个速度冲向终点吧。
而Roger Bannister用意志攻破了心理上的界限,并通过现实的成绩改变了大多数人心中对于自己成绩的预期。此后更多的人开始相信自己能跑进4分钟,并且他们也真地跑进了4分钟。
我们最终表现的多好或多糟,往往由一开始的心态所决定。当我们消极地认为自己做不到、做不好时,其实就已经在给结果做出了限定,我们的行为也会自然而然地顺应这种限定走下去,直到我们预期的消极结果出现。
而当我们对未来抱持着积极的心态时,即使未来仍然不确定,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推动现实向好的方向进展,而这种进展会不断印证我们积极的想法,增加我们把事情做好的信心。在不断的正向循环后,积极的现实通常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对待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称为我们幸福和成功的催化剂。
但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消极预言是大多数人来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时的一种本能。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会变得焦虑不安,此时大脑的平衡机制会努力地去消除这种焦虑所引起的不平衡,催促自己尽快解决这种不确定,给未知一个答案。
而消极的答案会在最大程度上消解这种不平衡带来的负面情绪。因为如果我们预先给自己的答案是消极的,当结果是好的时,就会非常愉悦;而当结果是不好的时,人们也会用“我早就料到了”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可以看出,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人们更容易形成悲观的预测。
但我们要警惕这种悲观的心态有可能对自身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果一次次地为了躲避失败的痛苦而对眼前的挑战抱以消极的看法,在“自证预言”效应的影响下,我们就会逐渐偏离保守视角的初衷,形成了一种对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消极看待的习惯,直至变成一个消极的人。
由于消极的看法是我们在应对巨大挑战时的一种本能,甚至是一些人已经养成的习惯。因而改变自己用积极的视角面对生活,并不意味着喝下一碗鸡汤后就可以坐享其成,在面对挑战时随便说一句:我能行!我可以!就可以草草了事等待好结果的出现。真正的改变和进步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付出持续努力。
在意识到消极看法可能会对生活造成的危害,以及积极看法会对生活造成的正面影响后,我们在遇到巨大挑战时,首先需要付出大量的意志力克服自己的消极视角,忍受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和恐惧,以积极的心态期望结果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后我们需要为之付出源源不断的努力,推动结果向预期的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积极的解释体系并不是一定会心想事成,但一定会最大程度提高我们成功的几率。我们盯着哪里看,哪里就会被放大,在这种视角下,我们会不断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不仅应对挑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自我也会变得更加自信,而成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水到渠成。
以积极的视角面对生活并不只是一碗鸡汤,它也是决定我们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关键。生活的挑战始终存在,它始终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而我们将它视作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往往决定着我们未来的人生是上升还是下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