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
专挑思想精华讲给你听
为什么有些人会立刻喜欢上你,而另一些人却再没出现过?喜欢和不喜欢,是随机事件吗?
帕特里克·金收集了心理学领域的27个实证研究,探讨人们喜欢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喜欢。比如:谈论人们喜欢和擅长的事;注意倾听,找到你跟对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更有利于建立稳固关系。
书名 讨人喜欢的科学
作者 Patrick King
年份 2019
阅读难度 ♥♡♡♡♡
参考价值 ♥♥♥♡♡
畅销信用 ♥♥♡♡♡
01
情绪影响决策
情绪如何影响决策?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早醒来,窗外晴朗无云,空气质量年度最佳,你走过阳光明媚的公园,刚到办公室,得知有新人上岗。新人自我介绍时,正好有人送来免费咖啡。你对新人的第一印象很可能超出常人,但你可能发现了,这个好印象跟你的情绪有关。第一次见面,若想要给对方一个好印象,问对方最近一次度假的经历,或者对方最得意的长项。这是因为人会不自觉地把美好的回忆本身跟你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潜意识过程,解释起来非常简单:我们倾向于被那些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人所吸引,而远离那些让我们感觉痛苦的事情。我们还会被吸引到和我们感觉良好的人和事上,这是经典的条件反射。
人类总的来说并不是那么有想象力,大多根据以前的经验,把经验放入现有模板和场景中。
科学研究证明:直觉,揭示你内心真正愿望的东西,更适合那些貌似重大的人生课题。在考虑是否跟伴侣结婚或者你是否应该转行时,你最好听听自己的直觉。
本能反应是一种生存机制,早期人类与危险动物面对面时,所感受到的恐惧促使他们肾上腺素激增,赶紧逃跑。
同样地,如果想起某个熟人让你感到反胃,这可能是你的身体根据过去的经验告诉你“危险!快躲开”。这可能是潜意识在释放信号警告你,保护你免受危险,或者防止对方反复勒索你。
即使你以为自己作决定是基于逻辑和理性,真正左右你决定的,往往是情绪。所以别忽视情绪,特别是所谓的负面情绪。
情绪影响我们决策的还有移情,也就是具有共同特征、相似角色的两个人,会彼此善待,将对方视为另一个自己。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跟对方交朋友,就要有意识地表现得像个朋友。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抓住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模式、感受,你只需扮演好一个角色,就可以成为积极移情的对象。如果你能提供情感支持,那么你们之间的友谊普遍会比通过利益维护的关系更长久。
通常,移情过程是自动发生的。人们并没意识到自己在做联想。比如许多父母会因为在生活中长期扮演子女监督者的角色,而更容易对其他监护人产生好感。
03
如何做到可信和值得信赖
人与人之间信赖很美妙,未必全都出于理解。如果你接受过记者采访培训,或者观看过美国大选上,政客与媒体的互动,你就会知道可信度不是偶然。而是一门精心安排的科学,它可以决定人的成败。你认为对方‘不对劲’,可能无法解释,但就是觉得他们让你感觉不妙,然后你不能信任他们。面试官在寻找客观事实,表明你说的东西是真实的。至少他们希望看到支持你资历的事实。大多数人也都是通过展示正相的经历、业绩赢得机会。如果你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你仍然要想办法把过去的经验换个角度,描述成与这份新工作相关的角度。信任还来自你的诚意,展示你有多在乎。成功的政客都会让选民感受到这个人在乎我,如果政客真的关心、并且把民众利益放在心上,他们就会赢得更多信任。不过很多政客都是反社会型人格的操纵大师。他们以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物化他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欺诈和操纵,而且也没有愧疚感。相似性也能促成信任。事实上,有很多行为学研究都讨论这一点:当人们看到你在衣着、肢体语言、说话风格以及母语方面与他们相似时,他们更可能认为你是可信的。这并不奇怪。我读这本书很轻松,在Kindle上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写作风格像是网络流行贴。每章都有简短表层的科学研究作参考,但除了这些,似乎并没什么实质内容。也就是说,你别试图在这种How to自助书籍里找到什么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哲理。我不喜欢的是,书中还有不少操纵性的话,你知道的,就是那种给人下药的语句,比如:“有效谈判的秘诀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对方感觉自己得到了好处,获得了一场胜利。就是这样!一旦对方满意他们得到的东西,那么他们会非常乐意给你想要的东西。”我对书中过分简化科学的做法并不认同。比如说到信任,作者举的例子都试图创造一种‘有同感=理解’的解释。然而,我最信任的是和我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到目前为止是我的姐妹跟爱人。我跟他们相处得很好,但不一定那么了解对方。我们经常一起开怀大笑,告诉他们我的事情,他们会认真听我讲并且理解我,但后来再聊会儿便发现,对方和我理解的完全不同!这对人来说其实很自然。读这本书是不是真能帮我提高亲和力,我并不觉得,不过不介意试试看。比如对待领导,找出对方的热情所在,让他们高谈阔论。别光忙着帮助别人,让他们偶尔给你做点小事,能增进感情。前排定理:保持在场和可见。注意倾听:记住细节并且找机会提起。知道这些人际关系的小窍门并不等于欺骗,而是应了那句英文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先假装,然后你就真的变成那样了)。这些建议可能适合你,但不必期待过高。无论如何,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开始注意到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就可以管理自己的反应,学会更好地作选择。
过往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