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沙龙(会员活动)|笔墨范例作为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时间:2020.11.13 19:00——21:00
地点:复星艺术中心 四层
联合主办:复星艺术中心、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嘉宾:潘公凯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主持人:王津元 复星基金会与复星艺术中心主席
语言:中文
费用:免费(招募仅限会员)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直播
关于活动
复星艺术中心将于2020年11月11日至12月20日呈现展览“笔•墨”。本次展览由“图画真解:书画笔墨演进概览”和“草篆之境:潘公凯笔墨探索案例”两个主题章节构成,通过250余件经典案例作品,回溯中国笔墨嬗变的悠久历史,引领观众透过笔墨之精妙,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
——明·莫是龙 《画说》
中国书画传统体系,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有别于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便是笔墨范例,以及其背后包含的人格理想。所谓“笔墨范例”,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所具有的典范性;所谓“人格理想”,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士大夫群体的人格理想。
线条的勾勒皴擦,墨色的枯湿浓淡,这是笔墨表层的“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但笔墨远非简单的技法,其里层乃“可感之心”,画家将通过挥洒笔墨表达情绪、状态与心境,观者透过可视的痕迹感受创作者的心灵境界。
左:齐白石 《山水十二条屏》一
右:齐白石 《山水十二条屏》二
*此部分所展作品均为复制品
笔墨作为一种形式语言,沟通了作者与观者,同时也将书法与绘画紧密交织在一起,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即是“书画同体”。笔墨的优劣决定了作品的高低,因此历代书画大家都以毕生之力来研究笔墨。
本期云沙龙特别邀请复旦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潘公凯作为嘉宾,以艺术家与美术理论家的角度,对笔墨进行辨识与解释,剖析笔墨如何在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结构,从而探讨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核心和未来价值。
关于嘉宾
潘公凯
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担任院长,主持并领导了两所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潘公凯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
装置作品《融》曾参加第五十四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水墨作品《风荷图》、《雪莲图》参加第五十六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潘公凯的水墨作品尺幅巨大、气势磅礴、格调离雅、意境深远,既保有了传统文人画笔墨书写的挥洒、流畅、率真、精妙之趣味,又与当代文化情景形成绝佳的融合与互动,具有独特的当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张力,是大写意中国画在当代发展转型的—种难能可安的探索与可能。
王津元
复星基金会主席、复星艺术中心主席,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SMG新闻主播,多年新闻行业从业经验。
出于多年媒体工作对于当下时事的敏锐度,王津元女士逐渐对反映时代的当代艺术产生兴趣, 从起初的个人收藏逐渐转变为在更大的平台下支持并推广当代艺术。由其主导的复星基金会近年来不断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并致力于促进中外当代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其收藏不仅涵盖中外一流艺术家,并且持续关注正在成长中的青年艺术家。
在王津元女士的带领下,复星艺术中心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成为位于上海外滩的艺术文化时尚地标。艺术中心定位于当代和国际的艺术,除了艺术展览之外,也致力于举办各类公共项目,通过讲座、论坛、电影放映、工作坊等形式为公众提供与文化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艺术中心专注于公共艺术领域的持续探索,实现公共空间即是艺术教育的公益愿景。在未来,复星艺术中心将凭借其国际化的独特定位,从而拓宽其场馆空间,为全球各地的观众带去艺术和美的体验。
关于云沙龙
“云沙龙”为复星艺术中心不定期举办的讲座及论坛活动。邀请来自国内外艺术与文化领域的知名策展人、艺术家、学者及意见领袖展开多角度探讨。除与展览相关议题以外,“云沙龙”即将开展与建筑与公共艺术方面相关的系列讲座。
关于复星艺术中心公共教育项目
公共教育项目为复星艺术中心四大核心板块之一,分为展览相关项目和平行项目,秉承复星艺术中心促进公众对全球当代艺术关注、理解及参与的愿景,贯穿于复星艺术中心全年的展览、项目与活动之中。
复星艺术中心的公共教育项目面向全年龄段的会员与观众,提供原创策划与合作策划四个系列项目,其形式包括云沙龙(讲座)、云映荟(放映)、云剧场(表演)和云艺坊(工作坊)。复星艺术中心公共教育项目亦关注公益慈善领域,结合复星基金会扶持的慈善项目,普及艺术教育,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复星艺术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