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7期:从“凭什么跨界搞医疗就恁赚到钱”谈起……

可哥 医业观察 2019-04-26


作者:可哥


医疗健康是刚需和朝阳行业,尽享城市化建设红利的房地产土豪、借助资本迅速成长起来的消费电子类新贵,这些最有力量同时掌握了巨大话语权的精英阶层愿意为医疗赋能加速为己任,要进入这个充满想象空间的领域是医疗健康领域之大幸!可哥愿意和星哥一起帮医疗健康行业打call, 真心希望金主们更加奋不顾身加入进来,注入更多的资源。这是个极好的领域,这也是历次全球经济危机中能独善其身的行业。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就在于该领域是以“新材料、新技术”为驱动,星哥在上一篇对于跨界的大佬给了一些建议清单,譬如,必需的资金和多元化的团队(资源)、细分领域的选择和极大的耐心。可哥也就此聊聊自己的看法。


站在跨界玩票单纯赚点钱的视角,医疗产品早已从以普药口罩等广谱低附加值产品优化为以专科、高附加值成为最大的利润贡献者。2013年陈竺部长在凤凰卫视做“治疗路径”专访时,医疗产品代理商就意识到,医疗行业已经完成从关系驱动型全面跨越市场驱动型,会很快进入医学驱动型市场,医疗产业正在回归医学的本质。无论是创业还是细分市场的产品选择,一定要立足临床的应用场景,结合疾病谱和专业市场数据,从纷繁复杂的产品供给清单中,最容易优化资源的同时又符合中长期临床需求的产品。



如果是跨界创业做工业,更是要把试水医疗健康作为完善的项目管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做好“研发路径”、“质量路径(含创新型申报)”、“推广路径(含各种共识及推广型临床协作)”、“市场路径(含直营和代理的协同和管理、财税设计)”、“金融路径(政府专项资金的申报和情投意合的投资机构)”和“法律路径(含专利申报、合规的股权激励设计)”等系列路径的各种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这些都是闭门造车的话,不妨先把门关起来,手工敲出一辆概念车,即使完全不能上路也算是“照猫画虎”摸家底,然后去大胆试错,反复试错,建立具有正负双向反馈的的内部信息输出系统,序化各条路径的节点,把握好节奏,尽快出发。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医疗健康项目,尤其是分子医学类的硬科技类项目,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勾兑业务,不仅要立足于医工结合和技术创新这一更肥沃的土地,并且要合理合规的财税设计,必须突破耳熟能详的既往业务模式,不要受各种“名义CSO“的干扰(真CSO成功案例凤毛麟角),突破低附加值产品在财税伪创新的瓶颈;很明显,政策面继续在储备巨大的产业扶植政策(港交所、上交所新兴产业板块,有兴趣者可以研究歌礼生物),作为高附加值的战略新兴产业,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自己埋雷。



同时,优质的医疗健康项目萌芽期体量都很小,跨界土豪要更多关注以解决方案完成整体的战略布局,全面致力于结合医疗市场需求进行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孵化并优化产品解决方案、产业化路径和市场推广路径等。



无论是谁跨界,项目终归都是靠人力资源实现的,来自医疗健康行业的团队永远是最重要的,成员的从业跨度和行业沉浸时间代表着项目资源入口的广度和深度。 创业一定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双创型团队,内部涉及的持续创新同样重要,保持团队知识更新能力和保持思考独立性应是更为重要的。



除了领先的技术壁垒、不断优化的经营策略就是“明道”,跨界创业的“择势”同样重要,立足现实的“优术”,构建新的知识输入渠道和产生正向的现金流不可偏废。


医疗创新的外延是医工结合后更合乎逻辑的商业放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还要用更客观、开放的心态拥抱情投意合的资本。



作者:可哥

经作者授权由医业观察发布。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医业观察立场无关。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欢迎联系小编,小编微信:medwoodheart

版权为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本公众号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作者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业观察”,并注明作者。 @今日话题


欢迎关注医业观察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