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类高危催收方式盘点:P图、软禁、冒充公检法
催收行业正在经历新一波的严打。
“老赖一通举报电话,就有可能弄死一个公司,估计在没有别的人能有这么强的维权能力。”某催收公司管理人员说。
据此前媒体报道,北京元海慧诚、深圳淳锋资产的公司员工先后被带走。此外,行业内也不断传出某地某催收公司被查等传言。
上述人士对新流财经表示,因为监管的压力,当前催收行业人心惶惶,许多催收公司对员工的催收话术进行严格审核,以防“祸从口出”。“涉及暴力催收的公司这波严打肯定跑不了,无奈的是夹在合规和违规中间的催收公司。”他说。
目前,国内对于网贷催收行业的法律法规仍未明确,而多数催收公司的催收方式也没有跟上有关部门规定的变化。
催收公司如履薄冰,监管的脚步却从未远去。行业危机下,新流财经通过采访从业者的方式对催收行业从业者心中的高危催收方式做出整理,并对风险程度做出粗略评级,仅供参考。
除来自监管机构的风险外,催收员也面临来自其他方面的风险。在整理收集高危催收方式时,新流财经也收集到除监管压力外的部分高危催收案例。
比如催收人员有可能卷入刑事案件:
周某向借贷平台贷款,放款后失踪。两年后催收队得知其踪迹,前去讨要债款。当时发现周某多人鬼鬼祟祟,催收队人员果断将周某包围。不知为何双方人员扭打起来。最终周围埋伏的便衣警察将所有人员抓回了警察局,并且车上发现大量毒品。之后故事变得非常戏剧性。
警察本着“宁肯抓错一百,不能放过一个”的原则把全部催收人员都抓起来盘问了一个晚上,吓得催收人员精神差点崩溃,还有多方提供证明才让他们得以摆脱嫌疑。(本案例来源于互联网论坛。)
此外,从业者催收过程中可能还有被狗咬的风险:
赵某曾向小贷公司申请了10万元贷款,到了还款期赵某不但不按时偿还本息,态度还十分恶劣,催收员多次电话催收无果后来到了赵某所在的村子,未曾想到的是催收员不但钱没有收回来人还受了伤。原来是赵某将自家狼狗的狗链子卸掉了,放狗将催收员咬伤……(本案例来源于互联网论坛)
更有甚者,遇到了被碰瓷的风险:
李某信用卡欠款不到3万,承诺还款又违约,在催收员多次催款之后选择关机,催收公司安排了2名催收员上门催收。到了家门口,喊了一声,一个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催收员实在不忍心,跟老太一挥手让她回屋里去了,然后找邻居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李某小时候就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四处打工,人品也不太好,奶奶身体也不好,欠了很多钱。催收员觉得没什么戏,就回去了。
第二天,催收员接到了李某的电话,说工作人员去他家,把他奶奶推倒了,现在他奶奶在住院,张口要一百万……(本案例来源于从业者口述)
催收行业监管趋紧其实早有预兆。一位催收行业从业者对新流财经表示,早在15年底,国家就开始管控催收行业,“先是任何和金融行业有关的营业执照不允许办理,然后公安和工商挨家挨户地登记,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客户资料都不敢存在电脑里。”他说。
随后的2017年,国家对催收行业的管控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全国范围内的短信平台都停止了业务,一些还在运行的短信平台,如果短信当中出现“涉嫌”、“公安”、“传票”等敏感字眼,就会直接被运营商自动屏蔽。
同年5月4日,深圳市互金协会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苛的”的催收监管条例,将监管范围从短信进一步扩大到了电话,严禁在上午8时到晚上9时之外的非正常时段催收;同一天不能超过3次用电话、短信或者匿名电话重复催收;借款人之外的相关人员明确拒绝提供协助后,严禁骚扰并追问借款人下落等。
线上催收被限制,线下催收也同样面临监管的铁腕。2019年4月,最高法联合公安部及司法部推出《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线下催收中存在的诸多软暴力行为的量刑机制做出说明。
然而,迫于高坏账率及运营成本的压力。目前仍有部分催收公司选择铤而走险,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一面是监管的压力,一面是坏账的压力,催收行业的处境十分尴尬。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固有催收模式的存在,催收公司想寻求转型很难,而更高效更合规的催收方式也仍未出现。此外,寻求法律方面的催收渠道目前对多数催收公司而言不现实。“成本太高时间太长”,他说。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对催收行业监管趋严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信息泄露,二是暴力催收。所以在制定催收策略时,催收公司仍需谨记这两条红线。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公司明确催收底线,并且在催收前进行详细调查,选择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才是最合适的方式。
文章来源:新流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