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德云社演员吴鹤臣(艺名)生病众筹百万一事,某众筹平台被推到风口浪尖。
不少人质疑筹款平台审核不严、消费公众爱心,还有媒体曝出利用假病历也能在某些众筹平台上发起筹款。
目前网络筹款平台很多。这种筹款平台在发起筹款前是如何审核的?德云社事件中的众筹平台被质疑的问题,是否在其他平台中同样存在?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几家网络筹款平台的筹款顾问,并跟访其中一位筹款顾问一天,看看他是如何工作的。
医院患者每天都能拿到这样的众筹平台资料
帮助筹款一万元算完成任务
记者看到,几大众筹平台基本都在各自的官网上都宣称:大病筹款0手续费、一对一筹款顾问免费指导筹款。这个筹款顾问又称志愿者。在众筹平台的贴吧中,除了求助者,最活跃的就是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有需要筹款的联系我,免费指导,帮忙写筹款文案,免费帮忙转发。”多数志愿者在发帖中都这么表述。
看得出,志愿者们非常积极地帮助求助者发起筹款。
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了一位志愿者,他表示,他们是有任务的,“求助者筹款达到一万元算完成一个任务,一万以下不算,所以我们会尽力做,所有平台几乎都一样。”
“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医院各大病房去寻找需要帮助的患者,了解情况后,协助他们用手机发起筹款。”一家筹款平台的志愿者陈军(化名)说。
在一个招募某筹款平台的志愿者的QQ群里,这样描述薪资:100元加提成,每帮助一位病人筹款提成100元。
病人如果造假,就靠别人举报
那么,志愿者在帮忙发起筹款时,都要做什么?
“其实来医院主要是沟通,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信任问题,让患者信任你和你背后的平台;二是让患者配合你,不要觉得筹款不好意思。”
陈军表示,发起筹款时,主要是看病人的检查报告单、诊断证明,这些很重要。至于病人的收入证明等没有强制要求。
“还要写一个筹款文章,就是你和病人聊,他是不是家里困难?怎么困难?为治病花了多少钱?后续治疗费用很高等,然后把这些写出来。配上图片,上传,提交审核,这个审核的速度非常快。”
陈军说,志愿者也是一个核查人员。“我们和病人聊天的过程会聊到他家里有几套房子,有几辆车。”不过,陈军承认,这只是口头核实,“一般患者也不会隐瞒情况。”
陈军也强调,并不是有车有房就不能发起筹款,“要看情况,比如家里有一套房子,一辆车,但生病的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个家不是一下子就倒了吗?”
按照陈军的说法,筹款发起后,是在朋友圈里转发,如果病人对自己的情况造假,认识他的人自然会举报,“一旦有人质疑,我们就要求病人提供证明,如果没人举报,那就没问题。”
一些贴吧内,认为筹款平台核实不严,自己身边有家境不错的人也在筹款的网友不在少数。对这些质疑,志愿者都表示:如果你发现问题,可以去举报。
一些筹款平台也在每个筹款链接下声明: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个人负责,提示您了解详情后再进行帮助。
对于这种回复,有网友疑惑:钱是公众在捐,核实也需要公众举报,那你们平台在做什么?中间商赚手续费?
记者走访杭州几家医院实地观察众筹问题
筹款的审核,快的只需几分钟
日前,钱江晚报记者采访到了一位在杭州的某知名筹款平台的志愿者杜勇(化名),跟访了他的一天。
杜勇做志愿者已经两年多,他们每个志愿者都有定点医院,他平时主要在省儿保,还有另外两家省级医院。在志愿者们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医院包括儿保、省肿瘤医院、浙一以及浙二。“浙一、浙二的志愿者最多,每天能去五六拨,有些病人都被问麻木了。”
根据公司的要求,杜勇每天要先到医院分发平台的宣传资料。当天,他先到重症监护室等候区分发,分发并不理想,很多患者家属都拒绝了,理由是,“不需要筹款,我们有医保。”
之后,杜勇带着资料到病房分发。“血液科可能性最大,得了这种病,最费钱。”血液病区、心脑血管病区、肿瘤病区,跑了这三个住院病区后,他将资料分发完。接下来,就是等待是否有人主动联系,“这里我前两天扫过,没啥需求。只能等等看。”
这期间,杜勇不停接听电话、发微信,“有些之前联系过的外地病人,询问发起筹款,远程指导。”
虽然,患者可以自己在平台上发起筹款,但杜勇表示通过志愿者发起的筹款,审核速度更快,只要几分钟。“我们有个工作群,把链接扔进去,很快就审好。”
写文案有套路,可以煽情,有的回避
有时最大的麻烦,是如何说服病人接受筹款。因为很多人会觉得难为情。志愿者陈军曾在朋友圈分享一个案例:一位得肿瘤的大爷开始怕人瞧不起不肯筹款,后来想明白了,面子不值钱,向亲戚朋友借钱会被嫌弃,房子也卖不了几个钱。最后只能贷款治病,到那个时候,病治好了但欠一堆债。筹款,每人10到20元,也就是少抽一包烟而已。
“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轻松活着。大家有困难,相互帮助,这是好事。”陈军这么总结。
杜勇说,除此之外,在撰写筹款文案时,也同样有套路。
“如果家里穷,就重点说没钱;如果他病情很严重,就只描述疾病;如果他家里条件还可以,就不说家庭经济状况,回避开,可以煽情,说说亲情这些。这样即便有人举报,也可以再补充。你也不能说是说谎。”
医院里不少病患都遇到过众筹的志愿者
德云社的事其实很常见
“一般来说,我们只帮那些家里真正困难的。但说实话,有些条件可以,可他主动提出有需要的,我们也会帮忙申请。没办法,有绩效考核压力。”按照规定,杜勇每周要发起三四个筹款,才算完成任务。
聊天中,他主动谈起德云社的事情,“其实这种事太多了,只不过他是明星,所以被曝出来。”
杜勇还讲了一件他认为更恶劣的事:一位知名企业的老总生病后,他的妻子也在一家筹款平台上发起筹款,短时间内就筹款二三十万,后来被员工非议,才停下来。“他家里有多处别墅,开的豪车,有医保、商保。他只是没有被曝出来而已。”
杜勇觉得德云社一事中,这样有房有车的人不应该出来筹款,“纯粹是浪费社会资源。”
那如果是你,会帮他发起筹款吗?我问。
他犹豫了下回答,“会吧,有考核压力啊。”
我从来不给这种众筹捐款
杜勇说,筹款平台确实帮助了很多人,但是也有些漏洞。
“很多重大疾病是有医保的,而且比例不低,有的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但筹款时,很少有人会考虑到医保报销吧。多数人看的都是直接花费。包括我们审核也是这样。”
杜勇说,有人会购买假病历发起筹款,还有人靠这个发财,“但这些是极端的,多数筹款人的心态是,先筹钱治病,然后不够用了,再卖房卖车。”
平台审核不严,确实是个问题。以水滴筹和轻松筹为例,都有一个证明人环节,即以求助人的朋友、亲戚、同事、病友等身份来证明事情属实,这个证明只需提交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即可,也不会核实双方关系的真实性。钱江晚报记者在一个众筹互助的QQ群里看到,群友相互之间会要求做个证明。
“其实,我们是审核很关键的一环,但又有考核压力,就像你又做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样公正肯定有问题。”
“你自己会给这些筹款的人捐款吗?”我问。
“我从来不捐。”杜勇不假思索。
沉默片刻,他又补充说,“也有人是真的需要帮助的,像儿保这里,很多单亲妈妈,带着生白血病的孩子来治疗。如果是亲戚朋友转发的这种链接,还是可以捐的。”
新闻深读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嘛跟钱过不去
“谁都可以在上面筹款,不管有钱没钱。”有护士这么吐槽。
“平台确实帮到了我们,但没有接到过关于家庭经济情况和款项使用情况的审核。”有病人如实相告。
对于各大网络筹款平台志愿者们来说,医院重症病房的病人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些被劝说过、以及使用过筹款平台的患者们又是如何看待网络筹款这件事呢?钱江晚报记者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走访了30位住院病人,做了一次小范围内的调查。
被访的30位病人都被推销过“众筹”
钱江晚报记者遇到安阳(化名)时,她正陪着住院的父亲在病房楼下的小花园里遛弯。
“众筹?我知道啊,我们不需要。”她误以为记者是众筹平台的工作人员,一开口就是拒绝。父亲转院到这里还不到两周,她已经被不同的人问过好几次需不需要筹款了,多少有些不耐烦。
“叫什么筹的都有,反正我都拒绝。”安阳说,“老爸有医保,自费部分家里能负担,为什么要向社会伸手呢?”
安阳不信任筹款平台,尽管那些筹款链接时不时地也会出现在她的朋友圈,若是认识的人,她也会捐助。“之前我一个邻居得了乳腺癌,筹款十几万元,结果几天后人就没了,她老公白得十几万,有谁去追问善款去向吗?没有。”
她承认,自此以后自己对筹款平台就有点儿看法,而新闻里时不时曝出有房有车还筹爱心款的消息,更让她觉得这并不是“偏见”。“刚刚不是又爆出德云社的新闻了吗?生活条件比我们好,还要我们献爱心,这不是笑话吗?”
记者了解到,患者坚决不要众筹,有时也让筹款平台的志愿者郁闷:干嘛跟钱过不去呢。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病房楼,记者先后询问了30位住院病人,他们都被推销过“筹款”,其中:80%的人知道各类筹款平台,但并不准备发起筹款;17%的人表示,如果医疗费用缺口较大会考虑通过平台筹款;仅一人表示曾经通过筹款平台筹过医疗费,但不会再次使用,占3%。
医院门口的众筹平台广告
谁都可以筹款,不管有钱没钱
然而细究下去,他们对筹款平台的观感却相去甚远。
80%无筹款计划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中,类似安阳这样基于对平台的不信任感是一种。还有一种是信任平台,但不信任志愿者,按照他们的说法是:“骗子太多了,尤其是医院这样的场所,他自己说是志愿者,谁知道是真是假。”
如果志愿者能自证身份,他们还是愿意具体听一听筹款要求的,也不排斥在需要时进行筹款。
杭先生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前一天他刚刚收到轻松筹志愿者发放的宣传册。“我有点怀疑这些平台的公益性。”
杭先生正在挂针,老伴儿把志愿者留下的宣传资料找出来,“里面放着一本名医名药的小手册,我翻了翻都是些听都没听过的所谓名医。”他觉得,“导医导购”才是筹款平台打着公益招牌背后的真实目的。“要不然他们靠什么盈利呢?如果他们的盈利模式说服不了我,我是不相信他们的公益性的。”
显然志愿者并没有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放下资料就走了。”
“谁都可以在上面筹款,不管有钱没钱。”准备给杭先生换药的护士也忍不住吐槽,总是有志愿者进病房发传单,劝说住院病人发起筹款,听得多了,她有些不认同平台的宽松审核,也常常感到矛盾,“赶人吧,担心病人真有需要,不赶吧,他们总来打扰病人。”
在4楼病房,记者碰到了杨阿姨,她已经做了好几年护工,近两年到病房里宣传推广筹款的志愿者明显多了。“最近这段时间特别频繁,我经常碰到,也不问你到底需不需要,就劝你(病人)筹款。”
“我实话实说没问题吧。反正我护理的病人是拒绝的多,但他们(平台工作人员)也会说,这总比借钱要好啊。”杨阿姨说。
网友评论
和其他人的质疑相比,蔡先生觉得筹款平台帮了自己大忙。
他已经在省肿瘤医院治疗近7个月,单医疗费就花了超过60万。“平台是很好的,确实帮到了我们。”
蔡先生还插着管子,讲话不便,多数时候都是妻子代答。她说,一些众筹平台的工作人员都来找过他们。“一开始我们是拒绝的,他们劝我‘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我说都重要,所以第一次没有筹。”
蔡先生的妻子说,后来丈夫病情恶化,住进了ICU,“一住就是一个月,花了30万,经济压力确实有些大,所以在平台上筹了。”
链接发了5天,筹到6万多元,蔡先生主动停了筹款。“因为大多数捐助的都是亲朋好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陌生的好心人虽然也有,但不多。”
蔡先生的妻子表示,家里的房子是村里最大最豪华的,还筹款,多少会听到些闲言碎语。
那么这笔钱是否全部用于治疗了呢?
“那肯定的,都打到医院账户的。”
从发起筹款到提现使用,是否有平台工作人员来核实经济状况和善款使用情况呢?钱江晚报记者追问。
“那没有的,从来没问过。我们有提供病历的。”蔡先生说,同村邻居也曾经筹款治病,因为发起人身份特殊、朋友多,筹款80多万到上海治疗,“也没有人问过他们钱怎么用。”
记者手记
珍惜每一份善意
对自己工作的这个网络筹款平台,志愿者杜勇的心态复杂又纠结。他说德云社这样的事在业内太正常了,他不耻这样的行为,但迫于考核压力,他也做不到严格的审核,另一方面,他的确目睹了许多真正困难的人,通过这个平台得到救助。
这样一种矛盾恰恰说明了,对这类网络筹款平台,需要一种更加严格的监管。它并不是恶,只是利用了善,或者说浪费了一部分善意,但是,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份善意,并让这些善意最终落到合适的地方。
一些众筹平台的漏洞显而易见:审核形同虚设,对个人财产状况几乎不做审查;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更没有严格跟踪和监管。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只是被德云社再次敲开而已。
对此,杜勇这样的志愿者看得明白,求助人看得明白,作为旁观者的医护人员也看得明白,我相信平台自身也看得明明白白。但遗憾的是它非但没有去堵漏洞,反而让人感觉是“乐见其成”。这通过其对所谓志愿者的绩效考核方式就可见一斑。
更明显的是,其在平台上关于“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的声明,看起来就像一个霸道的“免责条款”。而“病人造假,自然有身边人举报”的说辞更是可笑。把自身要承担的审核一职转移到社会公众身上,这就有点耍流氓了。
我们期望,借德云社一事,能引发社会对网络众筹平台存在问题的讨论,能引发平台自身对漏洞的整改,能引发相关部门对此类平台的严格监管。
近日,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帮助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健康发展,民政部积极引导有关平台联合开展自律。将在已有的相关规定基础上,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行业监管,引导相关平台进一步修订自律公约。
我们相信,在未来,以善意为基础的众筹平台,能发挥更好的正向作用。
来源: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吴朝香 詹丽华 文/摄/视频制作
值班编辑:郑司琪
好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