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1年第6期文章精粹|空气污染的道德伦理成本


作者:李卫兵、张凯霞(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原标题:《空气污染是否会影响犯罪率——基于断点回归方法的估计》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按钮可下载全文


  流行病学和经济学文献中已经明确表明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存在不良影响,例如空气污染会增加人体健康风险、损害人体认知能力、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等。但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少有学者研究空气污染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早期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天气条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长都会引起犯罪率的变化。相对而言,关于环境污染与犯罪行为之间关系的经济学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侧重于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大都是将犯罪行为对污染指标进行简单的横向数据对比和回归,其识别策略对内生性问题的处理略显不足。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因而我们主要聚焦于空气污染对中国城市犯罪率的影响,力图在边际上丰富现有文献,同时为通过环境保护提升社会稳定性和降低环境污染的道德伦理成本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我们对2006-2016118个城市不同类型的犯罪率数据与多种污染物数据进行有效匹配,在此基础上对空气污染与犯罪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识别。为了厘清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主要借助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北冬季供暖政策带来的空气污染的空间不连续性,采用地理断点回归方法以分离出空气污染对中国城市犯罪率的净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断点回归方法与工具变量方法的思路是一致的。实际上,采取燃煤供暖的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更严重,而燃煤供暖在理论上与犯罪行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因而采用供暖政策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进行分析是较为合适的。第一阶段回归结果表明北方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犯罪率都更严重,第二阶段回归进一步证实空气污染显著提升了刑事犯罪率,即PM2.5浓度每增加1%,刑事犯罪率会增加0.926%。随机性检验结果排除了样本选择的非随机性所致的估计偏误。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证明了该结论的可信度。此外,我们还发现空气污染对暴力犯罪行为具有极其强烈的正向影响,而对经济犯罪行为和腐败行为则不存在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空气污染引发的犯罪行为更偏向于冲动型犯罪,而非智力犯罪。
为了深入阐释空气污染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我们主要从微观心理层面探究空气污染影响犯罪行为的潜在机制。研究发现:(1)空气污染会对行为人的睡眠造成干扰,从而引发各类负面影响,并改变行为人的风险偏好,促使其实施暴力犯罪行为。(2)严重的空气污染会对行为人的情绪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情绪状态很可能成为暴力犯罪行为的前兆。(3)空气污染会降低行为人对生活和社会的评价度,导致行为人产生反社会倾向,进而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局面,并诱发潜在的犯罪行为。
我们的分析从犯罪行为的角度为空气污染的道德伦理成本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由于中国早期以GDP增长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很多环境问题遗留至今,诸多环境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未能全面了解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和个人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而需要更全面地评估政策所导致的成本与收益。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政策改善空气质量可能是减少犯罪行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成本有效的方法。


欢迎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