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2年第7期|目录与摘要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期论文

纳入劳动强度的

中国经济增长核算

卢荻,李思沛,高岭,李雯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榨取模型引入新古典增长核算模型,构造了纳入劳动强度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并基于2001-2017年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市场产出变化并非主要来源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二者未形成较大的推动作用;劳动强度增长率波动明显,尤其是 2004 年后,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是非劳动要素投入,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物质资本投入,但自2008年起,二者的增长趋势却出现明显下滑。在考虑企业实际工资最优化及教育对人口素质的影响后,研究结果未发生显著改变。本文拓展了传统的增长核算模型,研究结果不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属于纯粹的投入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观点,适时地回应了人口红利论和劳动压榨论。

关键词: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劳动榨取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强度

环境监管约束“硬化”、

外商撤资和外资结构绿色升级

严兵,郭少宇

在中国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的规模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以“十一五”规划中减排目标的约束收紧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环境监管对外商撤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监管约束“硬化”的确导致了外商撤资,但这一效应仅在短期存在,政府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减缓外商撤资;环境监管约束“硬化”虽然使部分存量外资撤离,但并不会影响外资的流入,而且有助于从整体上推动外资结构绿色升级。此外,来自环境监管较严格国家(地区)和污染强度较高行业的外资对监管“硬化”的反应更加敏感。

关键词:环境监管 目标约束 外商撤资 绿色升级  

清洁生产补贴、

收入分配失衡与

碳排放权再分配机制研究

范庆泉,刘净然,王竞达

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是推进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制度保障。初始碳配额分配无法解决清洁生产补贴中产生的新的不公平问题。本文构建了符合中国渐进式碳减排特征的理论框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新古典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研究清洁生产补贴引发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和碳排放权的再分配机制。主要结论为:渐进递增的清洁生产补贴政策实现了鞍点路径上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但会导致清洁部门过度投资,由此引发主体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进一步研究指出,清洁部门获取的碳排放权数量应高于交易市场中的实际排放量,且随着对清洁部门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应通过再分配方案持续提高该部门获取的碳排放权份额,这有助于实现各方经济利益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碳排放权 碳交易市场 清洁生产补贴 再分配机制

人口迁移、地区教育水平

与福利差距

李小帆

对定居城市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工作机会以及子女面临的教育条件。本文通过估计同时包括迁移和教育选择的空间动态代际交叠模型,发现大城市往往同时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生产率,高技能需求扩张激励人们为了更好的教育条件而迁移,由此也提高了劳动力与地区生产率的空间匹配程度。此外,降低迁移成本能够显著缩小福利差距,并有效缓解教育水平较高地区高学历劳动者扎堆的拥挤效应。由于低学历家庭子女的教育成本较高,拥挤效应的缓解能够有效增加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最后,适度的中央教育转移支付能够有效缩小福利差距,但是提高教育投入的配置效率,通过增加高技能劳动供给抑制技能溢价也是缩小福利差距需要兼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人口迁移 地区教育水平 代际流动性 福利差距 中央转移支付

减税的稳就业效应:

基于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视角

王贝贝,陈勇兵,李震

“稳就业”是中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目标,科学评估每就业岗位增加需要付出的减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借助 2015 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理论分析并经验考察了投资税收激励的地区就业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地区总就业,而高房价与户籍摩擦会阻碍减税稳就业效应的发挥。本文表明,这一政策引致的资本投资上升并未在地区加总层面导致资本对劳动要素的替代,反而通过促进企业进入与行业间溢出提高了当地劳动力需求。此外,成本收益的量化分析表明,政府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需付出约15 689元的减税成本。

关键词:投资税收激励 区域劳动力市场 稳就业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发展

与企业创新

刘修岩,王峤,吴嘉贤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快速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3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专利数量和引用数据以及快速轨道交通站点信息,使用空间双重差分方法识别了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对企业专利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对周边企业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实,快速轨道交通主要通过加快知识流扩散、引致创新型企业集聚等渠道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因此,应充分重视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对提升城市内部关键区位可达性的作用,优化围绕轨道交通形成的局部集聚,实现快速轨道交通在城市内更大尺度的创新溢出。

关键词:快速轨道交通 知识溢出 集聚空间 双重差分

劳动保护、性别成本差异

与性别就业差距

李磊,刘常青

2007年后,中国制造业女性就业份额持续下降,性别就业差距逐渐加大。本文从劳动保护这一视角给出了解释。分析表明,《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书面合同订立等劳动保护措施的加强令企业雇佣女性的相对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制造业女性就业份额下降。通过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本文发现《劳动合同法》出台使得样本期内制造业女性就业份额下降了约 3.5个百分点,该结果在排除了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替代性解释后依旧成立。并且《劳动合同法》对制造业女性就业份额的负向冲击在法律制度环境不同的地区均存在。最后,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一步考察了性别就业差距扩大的后果,发现女性就业份额下降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下降,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并提高了企业引进技术设备的概率。本文的发现拓展了《劳动合同法》影响的研究视角,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结构变化,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性别成本差异 女性就业份额

央地交流与政策执行力:

自政策文件大数据的证据

潘健平,马黎珺,范蕊,余明桂

本文基于政策文件大数据计算了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策所需的时长,并以此作为政策执行力的度量指标。基于该独特指标,本文研究央地交流如何克服层级性治理困境,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研究结果表明,央地交流使地方政府落实政策所需的平均天数缩短29天,该结论在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央地交流通过促进央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增加地方获得的经济资源以及强化干部的政治晋升激励来缓解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拓展性研究发现,央地交流对政策执行力的提升作用在科技政策和民生保障政策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不仅为解释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方面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鼓励央地交叉任职的干部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央地交流 政策执行力 转移支付 晋升激励

节能目标政策与

区域协调发展:

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谌仁俊,周双双

五年规划节能目标具有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配置更多能源要素的特征。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能源经济数据,研究发现“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政策未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反而显著抑制了节能目标较低地区企业总产值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节能目标较低地区企业低效率使用能源,造成能源要素在地区间错配;另一方面该政策对经济生产激励不足,既未促进企业扩大要素投入,又未引进更多新增企业。虽然节能目标较低地区的制造业高能耗行业与采矿业企业得以发展,但均未能带动当地制造业乃至工业全行业发展。本研究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合理制定区域节能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节能目标 区域协调发展 能源错配 能源效率分化 “资源诅咒”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回顾:

1.《世界经济》2022年第6期|“亲清有为”:政企关系对中央环保督察治理效果的影响
2.《世界经济》2022年第6期|城市对视角下的交通连通与区域市场一体化
3.《世界经济》2022年第6期|城市创新发展模式与微观市场主体的创新行为

欢迎关注《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