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姓氏文化传承使者林章龙——好人永春〡义务帮忙寻根十五载

陈博文 天下族谱 2019-05-07

 近日,记者如约见到林章龙时,他告诉记者:早上刚接到一位族亲的电话,希望帮忙一位马来西亚的侨亲寻找永春的亲人。接到电话后,他根据侨亲提供的信息,就自己一个人骑着摩托车赶到了达埔洪步村寻找。

      今年40岁的林章龙是五里街镇的一个普通的修车工,然而让他名满邻里的不是他的修车技术好,而是凭借他对林氏族谱的熟悉,义务帮助海内外侨亲寻根寻亲。2003年开始,十五年来,林章龙已经帮助近五十位海内外同胞找到了亲人。

1

手抄25本族谱

        小时候,每当清明节,林章龙经常看到父亲面向大海的方向摆好供桌,奉上糕点、水果、酒等贡品,嘴里念念 有词。长大后,父亲告诉他,林家祖上以教师为业,旅居马来西亚。上世纪30年代,爷爷只身从马来西亚回来,这一别,爷爷再也没有与那边的亲人相见。后来,太爷爷去世了,只听说是埋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但不清楚具体地点。这也成了爷爷一生永远的遗憾,直到去世前,爷爷还惦记着这件事,嘱咐林章龙的父亲有机会要找到太爷爷的墓,在墓前给太爷爷烧柱香。

     一个偶然的机会,林章龙接触到了一本林氏宗族谱书,他在谱书里找到了有关太爷爷的记载“:十八世:太学生澄浀公,字诒圈,名其文,生同治四年乙丑(1865 年),卒于民国 16年丁卯(1927 年)。寿62。暂葬南洋英属加彰坡峇乳垅塚山。”这让林章龙很是兴奋,也让他明白了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密码,它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与分布,有了它,就可以了解到一个姓氏家族任何一个时期的具体情况。 

     此时,一个特别的想法在林章龙的脑海里闪过,他决定把这本埔头林氏宗族谱书抄写下来。林章龙买来了笔和纸,开始一页页的抄了起来,原本枯燥无味的族谱,却变成了一个个鲜 活的人物,或在耕作田间、或读书经商、亦或背井离乡,远涉重洋。手指夹出来了水泡,他缠层纱布;眼睛朦胧了,他轻柔几下,经过林章龙的努力,一本埔头林氏族谱抄完了。

     林章龙不满足于对埔头林氏的理解,他想了解永春、甚至是福建乃至整个中国林氏的脉络。他开始骑着摩托车,到吾峰、达埔等乡镇,借来族谱抄录,又向隔壁的大田、永安等地的林氏宗亲借来谱书抄写。抄完一本、又开始抄写第二本,经过3年的努力,到 2003 年,林章龙已经抄写了25本族谱,对整个林氏脉络分布已经了然于胸,林章龙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族谱文化专家。

     林章龙告诉记者,他也与时俱进,把族谱输入到中华族谱网上,利用现代网络,针对性更强了,查询更方便,再也不用一本本去查找了。现在,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林章龙,希望帮忙寻找亲人。


2

寻到了根就找到了魂”

      2017年3月,林章龙接到了镇侨联的电话,说市侨联想委托林章龙帮忙一位马来西亚的侨亲寻找在永春的亲人。原来是 马来西亚的侨亲陈美玲替她姐夫林锦庭寻找其祖父林逊和父 亲林鸿燕在中国的亲人 。林章龙当即一口应允,并马上与陈美玲取得联系。

     “溪坡屋祖公,林友成;祖父,林逊,字哲谋,在大马 ,已故于1929年,带着大儿子林鸿燕(已故),当年8岁,随父亲到大马经商。当时中国在打战 ,祖母没有随同到大马。现在我们想知道父亲在中国还有其他兄弟吗?”“叮咚”一声,林章龙的微信传来了陈美玲的一条信息。望着这条信息,林章龙的头脑马上就对族谱进行过滤,依据自己对族谱的了解,林章龙知 道,溪坡屋就在埔头村 。林章龙非常兴奋,马上翻阅族谱,真 的找到了林有成这个人。族谱中记载,“ 邑庠生应用公名亭字 孙礼号有成”,溪坡屋的建房者,这让林章龙顿时来了精神,接着按照族谱查找,在这一房的林氏子孙中,却找不到林逊这个名字。林章龙怀疑可能是陈美玲提供的信息有误。     

     林章龙马上又和陈美玲取得联系,希望她能提供林逊妻子的名字。“ 林逊在中国的老婆叫郭快”,陈美玲很快又传来了信 息。林章龙根据这一信息,对族谱进行细致认真的对比。“ 十九世仰昊公長房五清濬字哲謀英奇公長子生光緒乙酉年十月初四日午時妣郭氏快娘生光緒丁酉年正月十七日殀民國甲子年 七月廿日寅時葬本公山繼娶陳氏娘生光緒戊戌年八月十二日申時生子一士椅陳出半出殤養子一達德”。族谱中这一记载,让林 章龙眼前一亮。“ 清濬字哲謀妣郭氏快娘”刚好与林逊的妻子 同名同姓,林章龙据此初步判定了林锦庭的祖上就在埔头湖坂。

     然而,林章龙犯难了,在族谱上,林逊的儿子叫达德,与鸿燕对不上。林章龙又让陈美玲提供了林鸿燕的出生日期,“林鸿燕是1921年出生的”,这刚好与族谱上的达德出生日期一样啊。林章龙初步确定了族谱上的林清濬、林达德两个人,就是陈美玲所说的林逊和林鸿燕。

     林章龙还是不放心,他马上骑上摩托车,顶着中午的炎炎烈日,赶到埔头湖坂。他找到了林成挠老人,说明了来意,并把林有成、林逊的相关情况告诉林成挠,通过与林成挠的交流询问和反复确认,林鸿燕就是林达德,林成挠就是林锦庭的堂兄弟。至此,林章龙顺利的帮助林锦庭找到了永春的亲人。

     在和陈美玲的聊天中,林章龙得知,陈美玲的丈夫沈天文祖上也是永春人。于是,林章龙主动请缨,帮陈美玲寻亲。对于沈氏在永春的分布情况,林章龙也很清楚,主要分布在吾峰、蓬壶仙岭等地。“爷爷沈德荣,1903 年出生;父亲沈明珠,1928 年生”,根据陈美玲的信息,林章龙立刻通过蓬壶的林氏宗亲,联系到仙岭的沈荣奕,让其帮忙查找沈氏族谱。很快,沈荣奕就传来消息,说找到了陈美玲丈夫沈天文的亲人就在仙岭。

      “太感谢了,没想到小林兄弟效率这么高,不仅帮我姐夫找到亲人,连我家在永春的亲人也一起找到了。”陈美玲在微信上向林章龙表示感谢。

     6月份,陈美玲陪姐姐姐夫一家回永春祭祖,陈美玲也特意回仙岭和亲人见面。陈美玲告诉林章龙,今年年底,她们一家还准备回仙岭祭祖。“找到了祖上的根,就像是找到一个人的魂,心里就没有遗憾了。”陈美玲感激地说。

3

将“义”进行到底

      2017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大型纪录片栏目组走进五里街进行《五里街古镇:义行传家》拍摄。林章龙有幸被邀请,讲述其“一腔侠义,不顾私利助寻根”的故事。

      “央视栏目组就是在我家的荔枝树下对我进行采访的。”林章龙回忆说,他讲述的是帮助一位80多岁的老华侨林景山寻找在永春的祖籍地。

      “当时帮林景山老人寻找祖籍地也挺曲折的。”林章龙回忆道,2013年8月,80多岁的马来西亚华侨林景山找到他,告诉他想找回自己的祖籍地,可是林景山老人唯一能提供的是爷爷林金水的名字。林景山告诉他,由于知道的线索太过于单一模糊,已经寻找两年未果了。老人眼里露出了一种急切的眼 神。“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帮老人找到在永春的根。”林章龙说,他马上就翻阅手抄的族谱,找到了“林金水”的名字,但生辰时间却对不上。“林景山老人今年都80岁了,那他爷爷至少是上世纪出生的,族谱里的这个林金水显然小了。”

     得出的这个结果让林景山老人很失望,林章龙心里也很难受。有同样经历的他明白,寻亲是一件大事,也是许多海外华侨多年的心愿,一旦放弃,便是终身遗憾。

     为了能尽早帮助这位马来西亚华侨找到亲人,林章龙连夜翻阅了自己收集的那 25本林氏族谱。经过几天的寻找之后,他终于找到了线索。介福乡福东村的林氏祖先在数百年前与五里街镇埔头村的林氏祖先是兄弟,而早年福东村的村名就叫“大坵头”。于是,他致电福东村族谱管理员林家桶。大致了解情况后,林章龙立即关上店门,骑上摩托车直奔介福。经过对介福林氏大坵头所有 族谱的比对,终于找到了林景山老人的父亲林金水,圆了老人寻根梦。

     林章龙说,由于寻亲的侨胞能提供的信息较少,而且大多时间久远,要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因而经常要关闭店门。“时间一长,我老婆可就不理解了,经常为此和我吵架。”林章龙就对妻子晓之以理,告诉她“我们在寻找曾祖父时也让人帮过忙,再说,侨胞回国一次也不容易,我们要将心比心,让别人的亲人尽早相聚才是最重要的。钱,我们可以慢慢赚。”妻子明白了林章龙的用心,并表示支持他的做法。

      自从上了央视以后,林章龙在林氏宗亲里已然成为了一个名人。“五里街是白鹤拳之乡,讲究侠义精神。我将始终把‘义’放在心中,用这个善行义举,做一个尽职的寻根人。” 林章龙表示,以后来找我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他将尽己所能、守望相助,尽力帮每一个寻亲的人找到自己的亲人。

     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林章龙直接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县侨联,只为方便更多需要帮助的寻根人可以直接联系到他。

作者 | 桃源乡讯记者    陈博文   文/ 图

责任编辑 | 冯媛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