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盛和猎户星空,真的站在了悬崖边?

Jack 机器人大讲堂 2022-08-17

3月7日雷锋网一篇题为《傅盛与「失足狂奔」的机器人美梦:烧光十亿、痛手裁员、高层停薪》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关注,猎户星空被指烧钱10亿、高管停薪,不到6个小时的3月8日凌晨,傅盛凌晨写出近3000字的《相信世界的美好,乐观面对质疑》短文回应。

抛开文中的情绪,笔者认为,客观谈论一家企业成长情况时,评判依据往往只有几个:企业定位、赛道竞争力、团队、现金流和业务空间。

 

就这几个角度来看,傅盛的该回应内容中可以梳理出以下几条有价值的点。

 

(1)猎户星空的核心在AI技术;

(2)自研形成软硬件全链条能力;

(3)商业场景客户量依然在上涨;

(4)借助冬奥等IP形成进一步品牌效应并初步实现价值外溢;

(5)品牌附加的递送、送餐新业务开始产生现金流;

(6)一年内盈利的目标。

 

综合而言,对于定位为“人工智能和智能语音服务提供商”的猎户星空,我们不妨再多一点耐心。


▍定位AI公司,价值并不止于此

 

讨论猎户星空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之前,不得不先聊聊机器人与AI企业的估值问题。

 

从目前二级市场的企业市值情况来看,机器人相关企业的估值一向不高。

 

从融资额来看,相较AI领域动辄数亿元的融资额,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的融资金额与股权出让比例往往不成正比。比较例外的是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域则相对较高。

 

因为有机器人硬件产品,同样是致力于实现AI的企业,猎户星空被外界对标的往往是机器人企业。这种定位偏差造成了整体价值错位。但如果将商汤等动辄烧钱几十亿元的AI公司作为标的,猎户星空的整体研发费用确实相对较低。

 

研发投报比客观往往体现在专利上。

 

目前猎户星空有761条专利信息,发明公布409条,发明授权113条,外观设计专利110条,实用新型专利109条。其中已授权474条,实质审查阶段的242条,相较而言专利数量处于服务机器人行业高值。


从专利数量和质量上,也可以初窥团队的软硬件实力。

 

就专利体系而言,目前定位为人工智能企业的猎户星空,专利技术的核心放在视觉+AI+机器学习,这与全球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智慧平台型AI的主流公司有些差异,可以看出猎户星空的AI偏应用场景落地,也就是AI产品化。

 

AI产品化的优势在于其研发能力能直接体现在产品上,具体而言,则是猎户星空更容易形成多体系的机器人硬件。聚焦落地场景后,猎户星空的硬件产品涉及接待导引、营销、送餐、递送等各类型机器人,这相当于制造了多个现金奶牛。那么相对而言,猎户星空的研发效率和产出比例其实处于合理值。


虽然猎户星空的AI产业化业务还在早期阶段,但加上能够产生较好现金流的硬件后,无疑有机会让其成长为一家规模不错的企业

 

▍AI产品化落地难题

 

在外界看来,接待导引、营销、送餐、递送等各类型机器人看似硬件体系跨度非常大,但这些产品并非没有共性。

 

对服务机器人硬件领域的后来者而言,产业链上游和市场成熟度已经较高,配套集成的门槛已经大幅降低。例如移动机器人包括底盘+货架/箱+平板等终端,需要具备的核心技术是视觉感知+导航定位+避障路径规划,还有一些涉及的则是梯控和数据打通以及整体稳定性算法。

 

目前,许多企业的横向跨界已经证明了餐饮、递送等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确实存在一定共通性。笔者认为,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可复制性很强,在硬件短时间内陷入研发阈值、测试调校的性能增长空间不大后,下阶段依靠的是品牌、大客户开拓和团队占领市场的能力。


因为就机器人的成本而言,硬件成本总是会受限于产业链上游,一旦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短缺等问题可能就会造成产品缺货,但软件体系带来的影响力更为强大也更容易抗住周期。软件的开发成本主要在人力成本和正常的运维上,开发工作本身的成本并不高,当硬件逐步成熟,持续软件迭代的收益非常可观。

 

就附加值而言,在手机等多个行业,其实已经证明品牌、软件的附加值远超想象。从近期这次苹果的发布会可以看出,在硬件接近停滞的时间段,品牌下的软件创新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带来惊喜和利润。

 

服务机器人行业还在铺量阶段,软件市场的争夺仍然较为低级。但软件竞争才是服务机器人市场成熟期的象征,这一趋势在未来3-5年有可能出现。


当然,由于AI最终需要一个载体和落地实体,硬件也是一条必经之路。AI应用软件的核心,一定会是让机器人更好用,让人和机器人共存并产生更大价值。

 

把时间拉远来看,未来3-5年,除了一部分完全能取代人的工业场景,例如商场等大多场景依然需要与人交互频繁交互。而能体现出国家重点方向——“数字经济”这一核心价值的未来方向,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AI产业。

 

作为数字经济载体,硬件做得越优秀,越容易打通空间,而软件则能穿越时间。

 

但对于做硬件的公司,很无奈的一点就是资本通过计算市场占有率、设备迭代速度,能计算出年盈利额、投资回报周期,这拉低了全社会以及资本对机器人赛道的预估,也一度在压缩机器人行业的整体可成长性估值。

 

在多个央媒的报道中,服务机器人已经被证明了不是一阵风。如果考虑趋势政策、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机器人行业未来的整体产值必然远高于基于当前市场容量的预估。由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至以AI驱动的数字产业经济,这是傅盛2019年初就闻风而动提出的转型目标,如今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看来,已经被初步证实正确性。

 

只是研发交错周期和整体投入成本控制,可能猎户星空还需要更多时间进行梳理和试错。毕竟做机器人并不是堆料,从专利情况来看,除了分布在电机、底盘等硬件以及室内建图和导航系统上,在数据模型、算法方面,猎户星空已经在尝试进行布局,但这部分很难短期内实现快速突破。

 

以AI算法等软件技术为核心,形成语音、机器视觉、室内导航、芯片算法等全链条能力,从而结合各类硬件降本增效,这种方式在此前已经被小米等企业证明是一条可行路径。笔者认为,猎户星空近年来不断积累的软硬件实力,足以成为支撑其未来的可持续成长引擎,未来猎豹机器人经过持续打磨落地到行业实体场景后,硬件系统整体稳定性和软件功能的可靠性同样值得期待。

 

▍商业场景品牌价值几何?

 

除了软硬件实力,还有一个少为人关注的点则是品牌商誉和露出率。

 

从2019年下半年选择聚焦“商超”以来,凭借具备高噪声环境下交互能力的特性,猎豹机器人的品牌知名度很显然在不断提升,就目前大型商超的覆盖率来看,猎户星空已经属于行业龙头。

 

可以先看一个猎户星空官方对外宣布的数据:在2021年,有近30000名猎户星空机器人上岗,服务了10000+家客户,日均触达客流6000万人次,日均语音交互频次超1500万次,总服务人次超3亿。同时,目前猎豹商场机器人遍布全国40多个城市、1300多家商场,可以说已经成为线下唯一“近场营销”智能终端网络。


而这个数据在2019年,才仅仅是20多个场景5000台部署量,日均语音交互频次超200万次,这其中不仅意味着机器人的热度和触达率仍然在持续走高,也证明了猎户星空的市场推广团队具备相当强的开拓能力。

 

当然,使用量稳定爬升背后,背后更是意味着其打通了上游原料供应链,度过了前期艰难的产线验证、产能爬坡阶段,软件功能的收敛和可靠性以及市场渠道物流等多方面都已经成功实现。那么如今该企业的公摊成本应该正处于能够大幅拉低的时间段,在品牌快要迎来收获的阶段,除了下杀估值外,其实很难找到质疑其企业经营持续性的理由。

 

在疫情严重、人手短缺的海外,猎户星空还拓展了法国、德国、荷兰、韩国、泰国、美国等市场。从猎豹的成长史来看,开拓海外市场一直是其团队擅长并继承下来的优势,这部分优势在未来可能更容易变现为直接的现金流收入。

 

虽然服务于商超的机器人没有如餐饮、递送这么看似刚性的场景需求,使用频次不高,但这不能否认商超场景下对于品牌流量提升的价值,以及未来诞生新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就目前最为典型的变现方式——推荐品牌优惠券,猎户星空商超机器人的GMV在2021年年末相对年初有超过10倍的增长,合作餐饮品牌已过千家。

 

这与美团等手机APP业务相比仍然处于弱势,但不能否认,这种纯广告模式如果转型会员内购模式,确实是一条能够成长为现金奶牛的路线。同时工具类应用拓展也一直是猎豹移动的“看家本领”,这点从猎户星空海外专利和部分商标的布局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二。

 

笔者认为,品牌价值也间接带动了其送餐机器人和递送机器人业务量。品牌商誉的体现非常直接,由于猎豹机器人在商超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其本身的品牌知名度必然呈现上升曲线,多条业务线之间除了软硬件的共通特性,品牌的价值也能够更大程度实现共享。傅盛的公开信中提到,2021年递送服务机器人上市后,已经实现了上亿的回款,这笔收入有望持续增加。

 

另外一个市场事实则是,目前猎户星空的产品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由于赛道并不算拥挤,仅用一年时间,猎户星空已后来居上成为递送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三雄之一。在品牌加持下,猎户星空能拥有快速的产品推出和铺设速度,可以不断突破服务机器人跨界的市场瓶颈。

 

▍多产品体系打开可能性

 

除了服务机器人,猎户星空选择的另外一条机械臂路线,则是切入相对而言更加高级也更有想象力的场景。

 

不同于服务机器人,机械臂由于涉及更多机械传动,相对而言对机械臂齿传动、间隙、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很高,技术门槛和开发难度更高。从产品来看,智咖大师的复位误差可精确到0.1mm,在商业场景足够使用。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以机械臂进行二次商业开发的这部分市场依然处于蓝海。

 

这部分产品研发的成效其实已经逐步显露,例如在冬奥会上的新零售展示——咖啡机“豹大白”,就是采用的猎户星空机器人。


从外形上来看,猎户星空的双臂机器人智咖大师明显不是UR的机械臂样式,傅盛的公开信中提到,这是出自深圳机械臂厂商的定制产品,通过投资的方式,实现了猎户星空的双臂机器人硬件成本下降70%。

 

该产品也是目前在国内(可能也是世界上)唯一真正商业化落地并产生实质销量的双臂服务机器人,通过品牌和冬奥会IP加持,已经形成了一波采购潮,据称2021年已实现过百台销售,其中冬奥会就售出10余台,目前自助版售价在25万左右。


在官网公布的一个服务机器人外加一个咖啡大师的吧台场景概念图,真有点高科技那味儿了。机器人占地只需3㎡,是传统店面的50%,可单日完成3-500杯手冲咖啡,ROI相对国外一些企业而言还是有着不错的优势。

 

而在许多内容中也提到,该机器人是基于百万数据级视觉训练,30000小时双臂调教,3000小时AI学习,这对于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也会有着较大的提升。


除了冲泡咖啡,用机器人泡茶原理也是类似,虽然泡出来的茶可能没有灵魂,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置茶-洗茶-冲泡-出汤-清洗的闭环冲泡流程,不乏为一种科技创新的新思路。

 

▍结语

 

就试错成本而言,在机器人领域创业的难度要远高于互联网。

 

机器人的创业者,All in的并不止傅盛一人,但也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作为当下这个美好时代的见证者,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和包容,而对于立下一年盈利Flag的猎户星空,我们也可以多一些期待。

 

拓展阅读

雷锋网报道:

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ynews/TvxhprJZafilvjLg.html

傅盛回应全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723560348616670&wfr=spider&for=pc


-------------------END-------------------





更多精彩

*机器人中台+SDR,能否批量化打开特种机器人领域新大门?

*珞石机器人亮相日本2022 iREX,全球化布局持续加速

*融资月报 | 中国机器人行业2月融资事件盘点

*拿下数亿元C1轮融资!艾利特打造平台级协作机器人

*机器人百亿市场之下,擎朗智能如何以“客户零距离”领跑全球?

*节卡机器人亮相2022日本国际机器人展

*多企业跨界,开启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下半场,数字经济成为核心命题

*珞石机器人助力汽车行业智造升级的“致胜法宝”

*视觉+AI+推理,英伟达这项研究为机器人走进复杂环境打开了新可能

*海量资源、收益共享,自动化资料共享共创平台“设纪元”正式上线!

*融资月报 | 中国机器人行业1月融资事件盘点

*机器人教学利器—安利一台移动抓取教学机器人

*知名企业入局四足机器人后,蔚蓝阿尔法机器狗为何还能杀出重围?

*赛道火热,玩家云集,送餐机器人企业何以掌握先机?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火星探测、自供电软机器人等入选

*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建议加大对AI、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赋能智慧医院,坎德拉智能科技仅30天完成扬州16所医院升级

*之江实验室2022届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开启

*贯穿工业、服务、教育多领域,7大案例,协作机器人创新实践一览

*柔性化汽车生产线上,原来还有这么多隐蔽的技术

*单笔万台订单背后,大健康领域正在崛起,有望支撑工业外市场增量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 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发送“ 交流群 ”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 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 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