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 推动现代中医药发展 ——新华社专访乐山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曾伟
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积淀孕育形成的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医学思想和理论,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让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是卫生健康管理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在目前的形势下,怎样以创新为载体推动现代中医药发展?如何发挥乐山道地药材优势,为传统中医药赋能?针对这些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曾伟。
工作中的曾伟
抓机遇迎挑战
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十四五”期间,乐山如何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曾伟:新时代的春风让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深刻领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内涵。
第一,以健康服务为先,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好“四川省十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四川省积聚(肝硬化)中医防治中心”,建强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和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和康复(医学)科,建成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体系;省、市中医重点专科扩面提质;中医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终端见效。
第二,以传承创新为纲,大力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加快筹建乐山市中医药研究院、乐山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调剂中心,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推进中医药技术、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三,以育才用才为本,着力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加大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医学生培养力度,持续推进“西学中”、中医医师全科转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健全师承教育制度, 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提量增效,健全完善中医药人才激励制度,积极开展中医专技人员职称评定、市级“名中医”评选,推动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
第四,以继承弘扬为魂,持续推广中医药传统文化。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做好嘉州滋脾疗法、三江伤寒学术流派、钟氏骨科流派、峨眉正骨流派中医学术挖掘整理、活态传承,办好药博会、峨眉山经方论坛等展会活动,推进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强基层重实效
夯实中医药基层服务阵地
记者:目前我国在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如何让中医服务渗透到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曾伟:2021年,全市121个乡镇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开展6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2261个村卫生室中有2035个能提供中医服务。
2022年,我们将按照省、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总要求,扎实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义诊义检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养老机构“六进”活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传统中医诊所,开展多样化中医药服务,增加传统中医服务供给。
同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构建县、乡两级联动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服务资源下沉。推进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20%以上。以市、县(市、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平台,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下派28个市级中医专家团队到基层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下沉627名中医师驻点坐诊,将优质的中医服务带到群众身边,积极构建“中医服务在身边”和“10分钟可及圈”的中医医疗服务格局。
补短板激活力
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记者:乐山道地药材丰富,如何发挥优势,让中医、中药材齐头并进?
曾伟:目前,乐山有中药材资源2900种,有30个川产道地药材品种,是全省重要的中药材产区,资源禀赋丰富。
我们将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契机,加快筹建乐山市中医药研究院、乐山市中医院内制剂调剂中心,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开展院内中药制剂遴选并全市范围调剂使用,推进中药材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成果转换展示区上线开售,100余种中药材成果转化产品)。
加强与省中医药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基于古代经典名方、院内制剂的中药新药开发,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技术成果(已与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菌类药材研究所开展灵芝食用标准研究),指导峨眉山市创建申报“中医药强县”,促使全市中医、中药材齐头并进。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为传统中医药赋能
记者:随着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如何把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为传统中医药发展再添助力?
曾伟:“互联网+传统中医”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新业态。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了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以中医特色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市中医医院、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分别被评为省级数字化星级中医医院。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省级远程中医医疗协同管理平合,应用5G技术等新技术,促使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EMR(计算机化病历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R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管理系统数据、中医药健康数据信息整合共享、互联互通,创建中医特色的“互联网+”示范中医医院,推行“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强基层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功能涵盖中医特色电子病历、远程诊疗、远程教育、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推进“一码就医”,促进传统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创新发展。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推荐
更多内容就在四川中医药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