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角雷达-从SRR600说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凡知杂货铺 Author 叶融茶归
事实上SRR600系列也很神秘,大陆也只是在continental-automotive官网轻描淡写得给了个SRR600介绍页面(如图1),后来Norbert Hammerschmidt先生在Springer发文进一步分享了SRR600系列进展,600的面纱稍许明朗。
图1 SRR600(@continental-automotive.com)
图3 SRR,MRR,LRR 界定,文献[2]
图4 SRR,MRR,LRR 界定,文献[3]
此外,SRR600将具备更高的更高的灵敏度(Sensitivity),带来更高的动态范围,关于高动态范围的重要性我已经在(4D雷达之信号处理框架)中提过,不再赘述,大陆在灵敏度方面可谓下了血本,从壳体,RF,波形调制再到算法,形成了诸多改善提高灵敏度的专利技术。如在RF以及信号分析层面部署多项专利技术,提高灵敏度以降低保险杠对波形质量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检测可靠性。
SRR600将具有更高的分辨率(resolution)及精度(Accuracy),尤其是角度精度。高角度精度将在低速域环境感知中带来更好的功能表现。
同时SRR600将对近距离目标检测做全面优化,以适应APS(Automated Parking System)以及DUS(Driving in Urban Scenarios)。着重满足近距离对道路弱势群体(VRU)感知的需求, 进而可以满足E-NCAP 5星评级要求。
另外还有一些值得一提,比如SRR600将保持5代的软硬件模块设计原则,适合新一代车辆E/E架构。当然也标配自校准,包括水平及俯仰校准。
支持FOTA,远程升级,支持卫星模式,所谓卫星模式,可以将雷达视为前端,原始数据统一传至域控制器处理,实现多传感器在原始数据,Object,功能多层面数据融合,这些是为HAD考虑的。
图5 SRR600 processing chain
图6 SRR600 Spec
最后再补充一些,
毫米波雷达之后的发展趋势,在功能层面,我始终认为角雷达前向雷达化,前向雷达角雷达化。意思是说,前向雷达的诸多技术特点,包括远距探测,远近扫将下移角雷达,同时ACC,AEB等功能也将迁移至角雷达,比如更好适应十字路口VRU检测,如图7所示。以及实现后向AEB。同时呢,前向雷达也将引进角雷达的大开角特点,同时进一步提升感知距离,形成全方位的前向感知等等。虽然我们还是会以SRR, MRR,LRR来区分不同的毫米波雷达,但是未来彼此的界限会显得比较模糊。
我也认为,科技的发展自始自终应将有用的技术以合理的方式导入至人们的生活,以提升效率,安全等。<有用的技术>,这几个字虽不痛不痒,但其实内涵极其深刻,它绝不只是冰冷的技术参数表上领先的技术参数。
它关乎 人。
角雷达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展其应用场景,从原先的高速ADAS,到现在的城市复杂路况,道路弱势群体的数量,种类也将陡增。有用的雷达技术将以感知保护VRU为核心契合点,是想如果雷达技术能够保护一个闯入雷达视野捡丢失皮球的小朋友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我们雷达人最引以为傲的时刻,这时技术变得无比有用,是直透人心温暖无比的时刻,但同时,也将极大提升我们做产品的责任与使命感,用心打磨每一个细节,考虑每一个可能的缺陷点,让每一个雷达成为你责任,使命,人文情怀的延续。
图7 VRU检测
[1] Hammerschmidt, N. Next Radar Generation Sets New Technical Standards.ATZ Electron Worldw 15, 44–47 (2020).
https://doi.org/10.1007/s38314-020-0260-9.
[2] Gowdu S J , Asghar M E , Nagel J , et al. Comparison of real and simulated automotive radar targets measured with a reference radar[C]// 2018:468-471.
[3] Hasch J , Topak E , Schnabel R , et al. Millimeter-Wave Technology for Automotive Radar Sensors in the 77 GHz Frequency Band[J].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 Techniques, 2012, 60(3):845-860.
【本文图片来自公开技术资料】
作者简介
姚伟伟,硕士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目前任雷达算法总监,长期从事毫米波雷达,新体制车载雷达,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技术研究及工程实现,在该领域有丰富经验及技术积累。
相关阅读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