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学报

其他

2021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发布——雷达领域SCI期刊一览

《2021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于2021年12月20日正式发布,包括基础版和升级版(试行)两个版本!注意今年是基础版分区结果发布的最后一年,从2022年开始,分区表将只发布升级版。
2021年12月23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匹配研究(视频)

雷达HRRP参数化统计建模及其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视频)编辑:武琰杰审核:岳冰莹
2021年12月22日
其他

学术报告 | 舰载雷达探测、成像与识别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视频)

相位法测角(视频)编辑:高山流水审核:岳冰莹
2021年12月22日
其他

【最新成果】基于监督对比学习正则化的高分辨率SAR图像建筑物提取方法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如何高精度地对SAR图像中城市地区建筑物区域进行像素级提取是微波遥感中的重要问题,为此苏州大学康健副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监督对比学习正则化的高分辨率SAR图像建筑物区域提取方法,通过增强同一类别像素在特征空间中的相似性以及不同类别像素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深度学习模型能更加关注SAR图像中建筑物与非建筑物区域在特征空间中的区别,从而提升建筑物识别精度。前言苏州大学康健副教授提出了基于监督对比学习正则化的高分辨率SAR图像建筑物区域提取方法(如图1),通过增强同一类别像素在特征空间中的相似性以及不同类别像素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深度学习模型能更加关注SAR图像中建筑物与非建筑物区域在特征空间中的区别,从而提升建筑物识别精度,利用公开的大场景
2021年12月21日
其他

学报课堂 | 雷达原理与系统 第三十九讲 相位法测角(视频)

期刊上发表文章:指导与技巧(视频)“高分辨率全极化SAR地物要素提取数据集”正式发布“多功能一体化信号理论研究”专题征文通知“海面散射特性与目标检测新技术”专题征文通知博士论坛
2021年12月19日
其他

学术讲堂 | 光控电磁超材料研究进展(视频)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2021年11月9日、10日,第一期雷达学报学术讲堂——信息超材料及其雷达应用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东南大学蒋卫祥教授11月9日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光控电磁超材料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相关论文:光控电磁超材料研究进展。报告简介电磁超材料是由亚波长尺寸单元周期或非周期排列组成的人工结构,能够对电磁波的频率、幅度、相位和极化等基本物理特征进行调控,突破了传统材料的限制,可实现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有趣物理现象及应用。过去二十余年,超材料因具有强大的电磁调控能力一直是物理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报告将介绍近年来光控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光驱动信息超表面的工作机制和应用前景。报告视频
2021年12月18日
其他

专家讲座 | 如何在 IEEE 期刊上发表文章:指导与技巧(视频)

JSTARS期刊的工作经历和多年来在IEEE评审论文时的心得体会,讲述了撰写论文的必备要素及相关注意事项。讲座视频讲座PPT本讲座PPT共37张。专家简介李军,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2021年12月18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极化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关键技术(视频)

④针对目前表现突出的极化凹口滤波器,从物理本质出发提出了新的极化凹口检测器,得到了原作者的肯定,结果发表在IEEE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雷达学报》论文在Ei数据库上线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近日查询,《雷达学报》2019年1期-2021年4期全部201篇论文,在Ei数据库上线,其中包括2019年74篇、2020年76篇、2021年前4期51篇。Ei数据库网址:https://www.engineeringvillage.com2021年9月28日,《雷达学报》收到Ei邮件,正式通知《雷达学报》被Ei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最新成果】联合脉压与Radon傅里叶变换的长时间相参积累方法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传统相干雷达信号处理流程中先脉冲压缩再相参处理的级联处理在理论上无法实现对高速目标回波能量的最大化积累,级联处理的输出结果中目标峰值位置存在偏差,甚至还伴随主瓣展宽、增益下降、旁瓣增高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联合脉压与Radon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最新成果】GEO-LEO双基SAR序贯多帧-多通道联合重建无模糊成像方法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前言电子科技大学武俊杰教授、杨建宇教授等提出了GEO-LEO双基SAR序贯多帧-多通道联合重建无模糊成像方法,利用序贯观测场景多帧图像的相关性和多接收通道的采样信息进行联合重建,显著减少所需的接收通道数,该方法可实现GEO-LEO双基SAR对复杂观测场景的无模糊成像,从而在地球测绘、侦察监视等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背景介绍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2021年12月14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人体运动微多普勒信号的智能识别技术(视频)

基于智能算法的超材料快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进展(视频)【最新成果】基于相位补偿的旋翼目标特征提取方法“高分辨率全极化SAR地物要素提取数据集”正式发布编辑:高山流水
2021年12月13日
其他

《雷达学报》2019-2021年度优秀编委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根据《雷达学报》第三届编委会各位编委2019-2021年度在组稿、发文、宣传、推广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评选出10位“《雷达学报》第三届编委会2019-2021年度优秀编委”,现予以发布。关键(1968-),海军航空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海上目标探测。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获中国科协“求是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部级科技领军人才。邢孟道(1975-),男,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IEEE
2021年12月1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学报课堂 | 雷达原理与系统 第三十八讲 数字式测距与跟踪

距离跟踪原理(视频)编辑:李郝亮审核:岳冰莹
2021年12月12日
其他

学术讲堂 | 基于智能算法的超材料快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进展(视频)

MIMO雷达空中目标智能认知稀疏高分辨成像方法(视频)【最新成果】基于相位补偿的旋翼目标特征提取方法【最新成果】基于扰动的结合Off-grid目标的层析SAR三维成像方法学报课堂
2021年12月11日
其他

“多功能一体化信号理论研究”专题征文通知

多功能一体化信号设计多维度一体化信号设计方法最优多功能一体化信号设计方法自适应多功能一体化信号设计方法稳健多功能一体化信号设计方法低截获多功能一体化信号设计方法多功能一体化信号其他方面3.
2021年12月10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MIMO雷达空中目标智能认知稀疏高分辨成像方法(视频)

冯为可(1992-),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博士后、防空反导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等。在IEEE
2021年12月10日
其他

【最新成果】基于相位补偿的旋翼目标特征提取方法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前言空军预警学院张朝伟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旋翼目标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将多个叶片回波中其中一个叶片回波的相位补偿完全,进而将该叶片对应的时频域闪烁沿多普勒频率轴平移到相应的零多普勒频率,并可实现旋翼目标的特征提取。该算法首先分析了时频域闪烁在频率轴的位置由回波相位决定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位补偿的方法将整齐排列的闪烁转换成呈一定规律浮动的闪烁,从而实现稳健的旋翼目标特征提取。背景介绍近年来,无人机擅闯敏感区域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美国白宫、日本首相官邸等安保要地都曾发生无人机入侵事件。2018年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首都加拉加斯出席军队纪念演讲时遭遇无人机炸弹袭击,爆炸引起现场极度混乱。事实上,无人机正成为不法分子窃取秘密情报、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新工具。此外,上述事件中提到的大部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如:大疆精灵,3D
2021年12月9日
其他

第六届雷达学报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2021年12月4-5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雷达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雷达学报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雷达预警探测与成像前沿技术”。论坛按研究方向分为3个分论坛(雷达探测预警技术分论坛、雷达目标成像技术分论坛、雷达相关技术分论坛,论坛日程),来自哈工大、西电、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30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论坛通过雷达学报B站、视频号、蔻享学术进行现场直播,整个论坛累计观看人次2.4万多。01开幕式及特邀报告论坛开幕式及特邀报告于12月4日8:30-12:10举行,哈工大王勇教授担任主持。开幕式上,编辑部主任贾守新代表《雷达学报》主编丁赤飚院士致辞,哈工大位寅生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论坛开幕式及特邀报告专家合影《雷达学报》贾守新代表丁赤飚主编致辞哈工大位寅生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上交大郁文贤教授、哈工大位寅生教授、西电陈伯孝教授和武大万显荣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近地空间环境的雷达探测”、“雷达目标识别工程化的技术挑战与发展展望“、”基于混合传播的高频雷达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单脉冲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和”低频段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探测与微动效应实验研究“的特邀报告。02雷达探测预警技术分论坛雷达探测预警技术分论坛12月4日14:00-19:40举行,哈工大王勇教授做主席致辞,西电许述文教授和哈工大周共健教授担任主持。雷达探测预警技术分论坛合影哈工大王勇教授致辞深圳大学黄磊教授、哈工大王勇教授、北理工胡程教授、哈工大周共健教授、西电许述文教授、西电左磊副教授、海航陈小龙副教授、电子科大李小龙副教授和武大田应伟副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单比特雷达目标探测“、”舰载雷达探测、成像与识别一体化技术”、“微弱生物目标雷达探测技术”、“基于伪谱的检测前跟踪方法”、“基于预警雷达的海杂波精细化感知及海上目标检测研究”、“时频分解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雷达海上弱小目标智能处理初探”、“雷达高速目标信号积累处理技术”和“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对海探测技术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03雷达目标成像技术分论坛雷达目标成像技术分论坛2021年12月5日8:30-12:15举行,中科院空天院仇晓兰研究员做主席致辞,空工大罗迎教授和中科院空天院孙显研究员担任主持。雷达目标成像技术分论坛合影空天院仇晓兰研究员致辞中科院空天院仇晓兰研究员、中科院空天院孙显研究员、南航毛新华教授、河南大学李宁教授、空工大罗迎教授、航天科工23所叶春茂研究员和国防科大邓彬副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多维度SAR成像处理方法“、”高分辨率SAR目标细粒度识别:方法、数据与应用“、”复杂条件下的机载/弹载/星载SAR成像信号处理“、”星载SAR散射波互干扰检测与抑制技术研究“、”空天目标雷达成像与微动特征提取技术“、”空间目标雷达成像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和”深度学习在太赫兹雷达成像中的应用实践“的学术报告。04雷达相关技术分论坛雷达相关技术分论坛2021年12月5日14:00-19:00举行,西电朱圣棋教授做主席致辞,电子科大崔国龙教授和西电朱圣棋教授担任主持。雷达相关技术分论坛合影西电朱圣棋教授致辞西电朱圣棋教授、西工大刘准钆教授、南通大学许致火教授、南航时晨光副教授、电子科大崔国龙教授、南京理工丁大志教授、天津大学汪清副教授、航天恒星戴宗武高工和北航王向荣副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新体制阵列雷达智能抗干扰技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目标识别“、”汽车毫米波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先进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机载雷达脉间参数伪随机跳变技术“、”复杂目标电磁特性计算及认知识别“、”复杂环境下的电磁目标智能化处理技术研究“、”多普勒雷达在自主导航中的应用研究“和“稀疏阵列优化设计及信号处理技术”的学术报告。更多学报新闻请点击“阅读原文”。↓↓↓相关阅读直播预告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多维信号特征融合方法(视频)

2021年雷达领域新增6名两院院士!学报历程丨《雷达学报》编委中当选的院士【最新成果】基于视觉显著性的SAR遥感图像NanoDet舰船检测方法【最新成果】电控时变电磁材料的SAR成像特性研究博士论坛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最新成果】电控时变电磁材料的SAR成像特性研究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人工电磁材料因具有奇特电磁特性而备受关注,成为本世纪材料和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电控可调材料通过外加激励获得对电磁波特征量的灵活快速调控,在电磁隐身、多功能天线、全息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被进一步讨论。然而,关于材料调控对雷达效应的影响还没有被过多关注。本文对电控时变电磁材料的SAR目标特征调控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目标位置变换的物理本质。以相位调制表面(PSS)为代表,建立了非周期PSS相位调制模型,探讨了PSS连续频移调制对SAR成像处理的影响,揭露了距离向目标散焦现象。背景介绍目标微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主要由目标或目标本体除质心以外的转动、振动等微小运动产生。因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分量,往往能够对电磁波产生多普勒的调制作用,使得回波频谱产生展宽效应。对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2021年12月7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SAR图像域干扰抑制方法(视频)

2021年雷达领域新增6名两院院士!学报历程丨《雷达学报》编委中当选的院士崔铁军院士出席信息超材料及其雷达应用专题研讨会并致辞(视频)学术讲堂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直播预告 | 第二期雷达学报学术讲堂──“当稀疏信号处理技术遇见雷达”研讨会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二期雷达学报学术讲堂──当稀疏信号处理技术遇见雷达研讨会”将于2021年12月11日在线上举办。一、讲堂主题:当稀疏信号处理技术遇见雷达作为目标探测的一种重要手段,雷达在军事、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对国防安全、国土测绘、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稀疏信号处理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少量数实现信号精确恢复的方式,在信号处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本次研讨会围绕稀疏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不同方向的应用展开研讨,探讨基于稀疏信号处理的二维/三维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学报课堂 | 雷达原理与系统 第三十七讲 距离跟踪原理(视频)

距离跟踪原理本讲主要讨论距离跟踪的基本原理。从人工距离跟踪的基本原理出发,讨论分析了锯齿波电压法、相位调制法和复合法距离跟踪的原理,对自动距离跟踪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第三十七讲
2021年12月5日
其他

学术讲堂 | 可重构电磁超表面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视频)

脉冲法测距精度分析(视频)编辑:武琰杰审核:岳冰莹
2021年12月4日
其他

“高分辨率全极化SAR地物要素提取数据集”正式发布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从极化图像中精确提取典型地物要素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可用于国土资源普查、城市变化检测等多类应用场景。为了促进全极化SAR地物提取方面的研究、提升国产化数据的使用率,雷达学报公开了一份基于高分三号卫星数据的全极化SAR地物要素提取公开样本数据集AIR-PolSAR-Seg。该数据集包含500幅全极化SAR图像,地物要素类型包含住宅区、工业区、河流、裸地、植被和其他共6类地物(如图1)。标注信息提供像素级的区域标注及该区域的地物要素类别(如图2),并经过专业判读人员的确认。该数据集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理与赛博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部参与实施、构建,孙显研究员担任数据主编。图1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基于联合运动补偿与方位定标的高分辨ISAR成像技术(视频)

TGR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相关成果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了解其他学术报告,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相关阅读直播预告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最新成果】基于扰动的结合Off-grid目标的层析SAR三维成像方法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前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仇晓兰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的结合Off-grid目标的层析SAR三维成像方法,在传统压缩感知类求解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在划分成像网格上的目标,采用扰动模型进行近似并实现对目标位置更准确的估计,在TomoSAR层析三维成像应用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背景介绍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SAR)作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扩展,通过获取斜高向上不同位置的观测数据形成斜高向的合成孔径,具有高程向的分辨能力。近年来,随着星载SAR、机载SAR系统技术水平的提升,分辨率、信噪比等指标不断提高,通过星载或机载SAR层析观测,已可实现观测区域高精度三维点云的生成,甚至获得建筑形变等更高维度的信息。TomoSAR在斜高向的分辨,本质上是信号处理领域常见的谱估计问题。受到系统复杂度或观测周期的制约,TomoSAR的基线数目一般有限且非均匀,采用压缩感知类的算法可以较好解决这类问题。然而,为了应用这一方法要对连续的高程向进行离散化处理,这就会导致离网格(Off-grid)效应。基于这一问题,有研究人员提出了最小原子范数优化(Atomicnorm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直播预告 | 第六届雷达学报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三轮通知(日程)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雷达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雷达学报青年科学家论坛”拟于2021年12月4-5日在雷达学报直播平台通过线上方式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雷达预警探测与成像前沿技术”。雷达学报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前沿热点技术,在开拓视野、相互启迪、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为雷达领域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平台。本届论坛具体事项如下。一、会议主题:雷达预警探测与成像前沿技术本次会议聚焦雷达预警探测与成像领域最新前沿技术,邀请国内雷达领域著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分享研讨雷达预警系统、探测新理论与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与应用等相关研究方向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时间方式2021年12月4-5日,雷达学报直播平台三、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雷达学报》编辑部四、论坛主席(以姓氏拼音为序)主席:王勇共主席:崔国龙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星载HRWS多通道SAR成像误差精准估计方法研究(视频)

SAR的技术成果,面向未来更多通道数、更高分辨率和更宽测绘带的发展趋势,针对条带、扫描(ScanSAR、TOPS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最新成果】基于视觉显著性的SAR遥感图像NanoDet舰船检测方法

图像灰度特征差异,完成场景类别划分。2.对不同类别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显著性方法进行检测:针对海上场景和近岸场景的差异,本文选择上下文感知方法用于海上场景,选用谱残差方法用于近岸场景。图5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直播预告 | IEEE遥感学会2021年前沿论坛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一、时间安排日期:2021年12月2日(周四)时间演讲者题目19:00-20:00李树涛高光谱图像智能处理与识别20:00-21:00李军如何在IEEE期刊上发表文章:指导与技巧二、会议平台本次前沿论坛采用腾讯会议平台,腾讯会议号为:141772729三、主办单位IEEE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深度学习在三维SAR稀疏成像中的应用前景展望(视频)

王谋(1996-),四川巴中人,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压缩感知,机器学习等。了解其他学术报告,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相关阅读直播预告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学报课堂 | 雷达原理与系统 第三十六讲 调频法测距(视频)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第三十六讲
2021年11月28日
其他

学术讲堂 | 海上目标探测——全极化超表面隐身技术(视频)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2021年11月9日、10日,第一期雷达学报学术讲堂——信息超材料及其雷达应用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许河秀教授11月9日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全极化超表面隐身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相关论文:基于多元信息的多功能电磁集成超表面研究进展。报告简介
2021年11月27日
其他

崔铁军院士出席信息超材料及其雷达应用专题研讨会并致辞(视频)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2021年11月9日、10日,第一期雷达学报学术讲堂——信息超材料及其雷达应用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崔铁军院士于11月9日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崔铁军院士致辞首先感谢守新主任组织这个论坛。之前守新主任邀请我,廉林和李龙,组织雷达学报“信息超材料及其雷达应用”专刊。本期专刊需要感谢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我们这期专刊收录了信息超材料领域顶尖学者的一些优秀的论文。信息超材料实际上是这几年刚刚发展出的一个新的方向。因为原来做超材料都是遵循着等效材料的理念,用一些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参数来控制电磁波。一个想法是如何样把超材料从静态变到动态。后来由于引入了数字超材料,我们就可以利用基于数字编码超材料的平台来把数字世界和电磁波的物理世界进行有机的融合。这样的话,从等效材料的概念到新的信息系统,其实都可以利用信息超材料来实现一些变革性的或者是颠覆性的革新。因此,雷达学报组织的这期专刊,也包括今天的论坛,都体现了信息超材料方向的一些新结果。实际上我们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信息超材料除了在雷达上的应用,这两年在移动通信的领域使用也非常广泛。现在所谓的智能超表面,实际上就是我们信息超材料的应用之一,这还只是用到我们快速切换、快变的功能。信息超材料将来能实现的功能,包括我刚才说的新型信息系统。今年年底我可能会发表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可编程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机,也就是把人工智能的CNN算法变成一个可编程的实体,这些都会对从雷达通信到计算产生一些比较重要的影响。所以今天要感谢廉林和李龙组织我们今天的研讨会,也感谢今天将要报告的六位专家,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一些精彩的报告。希望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把这个方向能够做大做强,因为信息超材料也是有我们中国标签的超材料新领域。这两年也得益于我们信息超材料蓬勃的发展,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论文引用已经突破了4万次,H因子也突破100。我今天就简单说这么多,期待我们六位学者精彩的报告。谢谢大家!专家简介崔铁军(1965–),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IEEE
2021年11月27日
其他

“海面散射特性与目标检测新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作者中心”处注册、上传,并在作者留言中注明“海面散射特性与目标检测新技术”专题论文。6.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最新成果】基于高分三号SAR数据的城市建筑高分辨率高维成像

Radar,简称SAR)复图像数据,利用压缩感知(CompressiveSensing,简称CS)技术,开展了层析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基于物理引导神经网络的SAR图像分类(视频)

GRSL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IGARSS2021国际会议特邀分会联席Chair。了解其他学术报告,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相关阅读学报历程丨《雷达学报》编委中当选的院士雷达资讯
2021年11月24日
其他

直播预告 | 2021年南京市重点学术交流会议暨人脑机实验室学术年会——人脑机智能雷达及应用扩展学术交流会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一、主题:人脑机雷达及应用扩展二、时间地点2021年11月26-27日(26日报到),国睿金陵酒店三、组织机构主办:南京市科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大会共设两个特邀报告和三个平行会场:领航厅、蓝帆厅、天合厅(为促进交叉学科的交流,各会场均有不同领域的专家报告)四、会议主席会议主席:王建明
2021年11月24日
其他

【最新成果】低过采样Staggered SAR图像方位模糊抑制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前言低过采样StaggeredSAR可实现连续观测的高分宽幅成像,同时采用低过采样率降低系统对数据存储的要求,可有效减少星载雷达系统进行全球地貌测绘所需的往返次数,对实时监测全球地貌的动态过程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如何有效抑制低过采样Staggered
2021年11月23日
其他

学报历程丨《雷达学报》编委中当选的院士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发布,《雷达学报》编委会有3位编委当选,他们分别是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丁赤飚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龙腾教授、中国电科38所吴剑旗研究员。加上2013年当选工程院院士的何友教授(海军航空大学)、2015年当选科学院院士的王永良教授(空军预警学院)、2019年当选科学院院士的崔铁军教授(东南大学),《雷达学报》自2012年创刊以来,已有6位编委当选两院院士,这6位编委在学报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极大贡献!1何友院士何友,海军航空大学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院士长期从事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装备模拟仿真、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是我国信息融合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雷达目标融合检测及跟踪、辐射源识别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何友院士担任第一届《雷达学报》编委会编委,第二、三届《雷达学报》编委会顾问,及第一届雷达学报博士论坛顾问。何友院士团队在《雷达学报》平台发布的“雷达对海探测数据”对相关领域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主编“《雷达学报》创刊10周年纪念专刊”
2021年11月22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基于“模型+数据驱动”的SAR学习成像方法研究

倪嘉成(1990-),陕西西安人,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SAR成像与雷达信号智能处理。了解其他学术报告,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相关阅读雷达资讯
2021年11月22日
其他

学报课堂 | 雷达原理与系统 第三十五讲 判距离模糊(视频)

判距离模糊本讲主要分析脉冲法测距判距离模糊的方法。从目标距离测量的最大、最小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力分析出发,讨论多重复频率判模糊和舍脉冲法判模糊的方法。第三十五讲
2021年11月21日
其他

专家讲座 | 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未来无线网络的杀手锏技术

Magazine.网站“学术报告”相关版块请点击“阅读原文”。↓↓↓相关阅读直播预告
2021年11月20日
其他

博士论坛 | 阵列雷达单脉冲群目标检测与分辨方法(视频)

脉冲法测距精度分析(视频)编辑:杨子渊审核:于青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雷达资讯 | 2021年雷达领域新增6名两院院士!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在本次公布的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中,6名长期耕耘在雷达领域的专家赫然在列!这次雷达领域新增院士的集中爆发,充分印证了近年来我国在这一高精尖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丁赤飚研究员,国防科大黎湘教授,航天科工科技委李陟总师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图1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最新成果】基于1比特量化的大规模MIMO雷达系统目标直接定位算法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前言1比特量化技术在大规模MIMO雷达系统中的应用使得系统成本、功耗及传输带宽显著降低。但这同时也对如何从1比特量化后的数据中提取目标高精度信息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基于1比特量化的二次定位算法在低信噪比下定位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1比特量化的大规模MIMO雷达系统目标直接定位算法。具体而言,融合中心通过联合各站的1比特信息,构建了与目标位置相关的代价函数,进而通过求解代价函数获得目标位置的有效估计。图1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发布!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在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2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人,技术科学部13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4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8岁,60岁(含)以下的占76.9%,其中女性科学家5人。院士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通过特别推荐评审机制,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有5人当选,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有3人当选。在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8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农业学部10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工程管理学部7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岁,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69岁,60岁(含)以下的占75%,其中女性科学家6人。一批长期奋战在国家重大工程、核心技术攻关、坚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边远地区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此外,2021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5人,分别来自11个国家,韩国和瑞士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0人。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860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11人。▎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202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