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情[4] | 拥抱“乐龄”
拥抱
“乐龄”汪惠迪
1992年,第47届联大通过决议,将1999年定为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rsons,1997年9月8日第52届联大又确定,1999年国际老人年从1998年10月1日开始。
国际老年人会徽。图案是以在同一圆心的,但大小不一的几组圆弧组成,寓意是:活力,多样化,互相依赖,运动和进步。
随后,华人社区在将older Persons翻译成中文时,出现了地区差异:
老人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rsons——国际老人年(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rsons——国际长者年(中国香港特区)。
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rsons——国际乐龄年(新加坡华英双语海报)。
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older Persons有老人/长者/乐龄之别。读者诸君如果已满60岁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老人”和“长者”是汉语共有词,词典都收录,“乐龄”至今只有《全球华语词典》(2010年5月北京商务版)和《全球华语大词典》(2016年4月北京商务版)收录。
乐龄senior citizen“乐龄”是新加坡造词仓颉为老人量身定做的一个词儿。其巧妙之处在于造词时能够顾及语言用户的心理感受和承受能力,避开了均含年纪大义的“老”或“长”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乐龄”是个婉词,凸显了新加坡华人的创意。
在新加坡,“乐龄”对应英文的senior citizen,以“乐”代“老”,“乐龄”含有“快活安乐的年龄”之意。
2004年3月21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杨明的《老龄高龄乐龄》,作者诠释说,“乐龄”“就是开心、快乐、愉悦、惬意、潇洒,甚至是幸福、享受等等……用‘乐龄’来表达快乐人生和乐天知命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的年轻人“爱老”,喜欢扮成熟,摆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及至老之已至,却又“讳老”起来了。看到“老人”心里总有点儿那个,换成“长者”,心理略微平衡,看到“乐龄”,说不定会手舞足蹈起来呢。
👴👵
“乐龄”大约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新加坡第一个老人活动中心在惹兰勿刹(Jalan Besar)茂德路(Maude Road)成立,首次采用“乐龄中心”这个名称,从此便流行开来,直至如今。
在新加坡,“乐龄”已衍生出
乐龄村
乐龄周
乐龄人士
乐龄大学
乐龄中心
乐龄公寓
乐龄巴士
乐龄俱乐部
乐龄休闲中心
手机乐龄聊天群
等词语,并在继续衍生之中。新加坡的近邻马来西亚也用“乐龄”。
在我国,“乐龄”也已被广泛使用,如乐龄网(可点击链接:免费公开课丨秋色宜人,宜摄影,宜朗诵查看“乐龄网”公众号文章)。又例如:
乐龄汇
乐龄游
乐龄工程
乐龄中心
乐龄之家
乐龄公寓
乐龄社区
乐龄健身房
乐龄服务中心
乐龄医养中心
乐龄生态社区
乐龄生活俱乐部
乐龄日间照料中心
等一系列词语。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就曾联合推出了一档节目,叫“乐龄半月谈”。虽然如此,但“乐龄”至今未踏入我国权威语文辞书的殿堂。
一个人能活到“快快活活安安乐乐的年龄”,该是多么幸福啊!
胡锦涛早说过:“要让老年人同其它社会成员一起,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度过一个安康幸福的晚年。”
笔者认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为是有所乐的前提,而老有所乐是对乐龄的最好注释。笔者已届耄耋之年,我要拥抱“乐龄”。
国际老年人会徽。图案是以在同一圆心的,但大小不一的几组圆弧组成,寓意是:活力,多样化,互相依赖,运动和进步。
(各国纪念国际老人年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