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现代语言学流派》小记|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当代

大碗 西去东来中传站 2022-06-09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



《现代语言学流派》小记前两期的内容中,

【查看前两期内容可点击链接:

读《现代语言学流派》小记 | 索绪尔以前的西方语言学世界

读《现代语言学流派》小记|语言学领域的现代之光

我们由语言学前奏,了解了西方语言学在学科建立前的启蒙准备,而后我们走入由索绪尔开启的语言学世界,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相关理论初步了解。

这一期我们将镜头转回当下,跟随冯志伟老师论著《现代语言学流派》(下文中简称《现》)了解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经历,认识由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韩礼德的生平




横跨欧亚,学在中国——

韩礼德1925年出生于英国,青年时期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22岁便开启了“从北到南,学在中国”的传奇经历。

韩礼德初到中国,在北大师从“中国语言学界三巨头”之一的罗常培先生,学习“历时语言学观”,认识了“印欧语系之外的一种语言体系”。两年后,韩礼德一路南下到岭南大学,师从王力先生,学习“方言的研究方法”“语法的语义基础”“中国的语言学史”,收获颇丰。

1950年后,韩礼德回到英国在弗斯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历时5年完成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此,30岁的韩礼德的求学经历告一段落,开启了教学科研事业。


纵贯南北,遍及全球——

韩礼德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除了对英语、汉语本体研究有丰硕的成果,还对交叉领域有着深刻研究,如儿童语言发展与社会学、符号学的关系。

他曾先后在英美7所不同的大学任教,并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而后韩礼德移居澳大利亚,担任悉尼大学语言学系主任。去世前他已是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荣誉院士、悉尼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全球7所科研院校的荣誉博士。

除此之外,韩礼德的的学术讲座、访问活动遍及全球,在这过程中他也和中国再续前缘,与中国语言学者联系密切。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



韩礼德为完成老师弗斯未竟之业,建立了新弗斯学派,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由内而外——

“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体两面,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这二者各有侧重,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


01



“系统语法”关键词:系统网络/意义潜势、选择

系统语法部分着重对“语言”的内涵、系统运作重新阐释:

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见《现》p248


可以分解出以下内容:


(1)“语言”的内涵是什么:语言是一个“系统网络”/“意义潜势”;

(2)“系统网络”如何产生:系统网络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

(3)“子系统”是怎样的:子系统与意义相关联;

(4)“系统网络”如何运作:表达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中进行选择。


02



“功能语法”关键词:交际工具、有动因的选择

功能语法部分着重对“语言”外延、“选择”过程的特点做进一步的阐释: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际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人们在交际中需要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时,这样的选择活动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的一种有动因的活动。见《现》p248


可以分解出以下内容:


(1)“语言”的外延是什么: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


(2)语言作为“工具”如何产生:交际中为实现不同语义功能产生;


(3)语言使用的过程是怎样的:是有动因的选择活动。


由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及其运作方式,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



师承弗斯,六大核心——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思想有以下六个方面:

1.元功能的思想

2.系统的思想

3.层次的思想

4.功能的思想

5.语境的思想

6.近似的思想见《现》p249-252


本文将分成四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是元功能思想与语境思想,第二部分是系统思想与层次思想,第三部分是功能思想,第四部分是近似思想。


01



三分“语境”“元功能”,剖析对应关系

韩礼德继承并发展了弗斯的“情境上下文”理论,认为如果将语言当作整体来看待,就必须依靠语境来确定区别语义系统的标准。同时,他进一步将这一“语境”思想与语义功能思想相结合,形成“元功能”思想,具体地说明了情境与语言本身的关系。

韩礼德指出:语言情境包括场景、交际者、方式,语义可划分为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话语功能。


当语言的情境的特征反映到语言结构中时,场景趋向于决定观念意义的选择,交际者趋向于决定交际意义的选择,方式趋向于决定话语意义的选择。


02



重述“层次”“系统”,多角度分析语句

宏观概述语言性质:

在“系统”思想方面,韩礼德认为由于并不是所有句子都符合语法规则,应该用“意义潜势”来解释语言。语言结构则是意义潜势的衍生品,“聚合”可以协助表达“意义潜势”,“组合”结构在所有步骤实现后产生。

在“层次”思想方面,韩礼德指出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音系层。从语义层到语法层再到音系层都存在着“实现”关系。系统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层次之中。

语言系统是一个多重层次的代码系统,一个系统可以代入另一个系统,然后又由另一个系统代入其他系统,由此可以将对语言的认识由“语言的本质”扩展到“语言的外部”,比如语义层实际上是语言系统对行为层或社会符号层的体现。


中观界定工具语言:

韩礼德将语法分析的尺度称为“阶”,语法分析的三个阶分别是级、幂、细度。这三个阶就像语法分析的斧头、模型和量尺,将不同的范畴联系起来:


:斧头。将语法单位分级。从句子到语素,随着单位降低,级的阶随之下降。


:模具。将语法抽象概念与实际材料联系。模具的具象程度有所差别,从抽象到具象推进,幂的阶也随之下降。


细度:量尺。反映结构和类别的细分程度。一头是结构、类别两大范畴,一头是理论上的点,由粗到细,细度的阶也随之下降。


微观建立系统模型:

韩礼德发展弗斯关于“结构”“系统的理论,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该语法理论包括四个基本范畴:单位、结构、类别、系统。


单位:单位是分类体系。单位之间呈现从最高(最大)到最低(最小)的层级分布,由此形成层级体系,“单位的级”就是单位在层级体系中的位置。如英语中的单位就是句子、分句、词、语素。


结构:符号的线性排列。如“主语-附加语-谓语-附加语”就是一个结构。


类别:根据单位成员在上一级单位中的作用可以划分出类别。如在英语的分句中,发挥谓语作用的是动词词组,发挥主语、补足语作用的是名词词组,发挥附加语作用的是副词词组。


系统:系统是由一组特点组成的网,只要满足一个特点就可以进入该系统。从外部形式上来看,系统是一份可供说话者有效选择的清单。系统间的关系可以由系统网络来表示。

见《现》p235-238


系统功能语法利用“实现语句”来连接语法指定特征与句法形式。网络中每一个特征都有一个实现语句集,通过该实现语句集实现对最终句法形式的约束。

系统功能具体运行过程及其符号表示可查看《现代语言学流派》p237-245。


03



“功能”“语法”对应,划清句子层次


这里所说的“功能”与上文所述的“元功能”不同。元功能针对的是整个语言系统的宏观层次,而这里所说的“功能”指的是:在具体分析某个句子时将“功能”的思想融入其中。具体表现为:在进行句子分析时,除了根据其表达式得到词汇语法层,还要根据其表达的语义得到概念功能层,如表1所示:


表1(见《现》p251)


04



引入“近似”“概率”,解释选择差别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引入了信息理论中的“近似”和“概率”思想,并将其放在了较为重要的地位——概率性是语言的固有特征。人们选择词汇时表现最为明显,如在表达“人行道”时,有的人用sidewalk有的人用pavement。

在研究语言时也存在着“概率”和“近似”的情况,人们只能从相对概率的角度来掌握语言的适用范围,对语言进行描写。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思想来思考语域问题——不同语域的差别可能就是受语义确切程度的影响,致使词汇语法层的概率不同。






三、栏目小结



至此,语言学家韩礼德及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介绍就要告一段落了。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功能语言学已借用理工学科的思想,如“近似”“概率”,来辅助思考,并且在描述语句选择生成的过程时选用符号来建立系统网络模型,初具“程序感”,或许这也在昭示着语言学与理工学科的交融互鉴已势不可挡。






扫码关注

我们

生活要有滋味,必是书

香为伍,必是阅读伴随。




排版:大碗

审阅:鹿弥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